【分享文化】愚或许也是一种品质,「愚」樂至上。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21-4-2 04:16 编辑@香官愚叟@山苗@DLW @尘埃落定 @蓝色海湾 @崔大嘴 @山水游@牛弟的阿哥 @wan老兵新传 @小鱼儿外婆 @沈阳天路 @岸上人 @威海杆哥 @今来 @铁锚 @大道致简 @冬晨泳@洪499683166 @Q八大关
西方的塔罗牌里有一张愚人牌。衣着鲜艳的愚人昂首阔步地向前走,面色欢欣,全然不知悬崖就在脚下。小孩子最像这张牌里的愚人形象,一两岁时踉踉跄跄地走,再大一点,便撒开了欢脱无畏地跑。在孩子的世界里,还早意识不到危险的存在,只是单纯地沉浸在每天都有新发现的快乐里,不管不顾。然而,慢慢地,当经历过一次次摔跤、碰撞、受挫,人在一天天的成长中,逐渐建立起危险意识,这种意识让人学会在前行时躲过石块、绕过水滩、避过危险,却也随之越来越畏手畏脚,踟蹰不前。之于成年人,当身上背负的东西越多,实的虚的,曾经的那种“愚人的快乐”也就变得越来越珍贵。大概很早以前,我们的古人就领会到了“愚”的智慧。它或是一种忘我,执着于一事,如同搬山的愚公;或是一种虚心,抱着对世界的好奇不停探索,于万事万物都心存敬畏;亦或是一种勇气、一种选择,看见危险却不视危险为是否前行的判断因素,凡心之所向必身之所向。
人在投入做一件事时,往往会显得笨笨的。不投机取巧,只埋头下笨功夫。王世襄先生常把一句北京老话挂在嘴边,“不冤不乐”。大概的意思是,人为了自己的爱好,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没罪找罪受。他自己也曾对这句话做过一番解释:大凡天下事,必有冤,始有乐。历尽艰辛,人人笑其冤之过程,亦即心花怒放,欢喜无状,感受最高享乐之过程。上世纪50年代,年近九旬的白石老人,受《人民画报》的邀请画和平鸽,应允后却迟迟未曾下笔。弟子娄师白问先生何故,先生回答,“我以往只画过斑鸠,没画过鸽子,也没有养过鸽子,不好下笔啊!”随后便专门买来鸽子养在院中,反复揣摩鸽子的一举一动,又到养鸽子的弟子家观察交流,边看边对身边的弟子说,“要记清楚,鸽子的尾巴有十二根羽毛。”白石老人这种近乎“痴愚”的较真,在外人看来,大约就是走了十万八千里的冤枉路,差不多都是鸟,就是照着照片图片画又如何呢。但先生就是凭着下笨功夫、细致入微的观察,了解“虾背从第几节弯起”,知道“螳螂翅上的细筋有多少根”,熟知“牡丹花蕊和菊花花蕊的区别”……才得以描绘出花草虫鸟的天真与灵动。正如严北溟先生曾经在《列子译注》里,评价愚公移山,是“忘怀以造事,无心而为功”。愚公之“愚”,或在于,山那么大,却想着用人力去移动它,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愚公之“乐”,却恰恰在,暂时忘掉规则惯例,打破世人急功近利的眼界,享受在一点一点为自己、为子孙后代而努力的过程中。 人对万事万物抱以谦卑之心,对所知保有谨慎、对未知持续追寻,有时看起来也是愚愚笨笨、不藏拙的。就像一个天真的孩子,时刻都有“十万个为什么”渴望着被解答。
现代教育有一种理念,认为,“没有简单的问题”。即便是看起来多么简单、理所应当的问题,也未必存在绝对的解答,甚至反倒可能引发出深刻的思考,从而扩宽人类知识的边界。而所谓已有的“知识”,也只不过是局限在现有的认知条件之内,“临时”得出的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求知里的“愚人”精神,或许就是不以然为然,时时把自己当做初学者,不放过一切细微之处的疑惑,以此去无限接近知识的真相。传说当年,在美国学习建筑专业的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寄给他和林徽因的一本,宋代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书中收录着宋代建筑的各种做法和图样。当时的梁思成翻阅后发现,虽然自己学的是建筑,却根本看不懂这本建筑“天书”。所以,在他回国之后的第一步,就是跑去虚心地向工匠们讨教。他到故宫去做木匠师傅们的“学徒”,跟着他们一起上房梁、爬屋顶,不断地问问题,像刚接触建筑的初学者一样,去钻研故宫建筑构件的名称和做法。并且,以此为基础,跑到山西、河北等地考察古建筑,最终完成了《营造法式》的注释,成为近代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先驱。之后的余生也都在致力于研究和保护中国古代建筑。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21-4-2 03:59 编辑
还有一种愚的品质,可谓之愚勇。是明知前路坎坷,但出于热爱,依然择难而行、一往无前的快意。《菜根谭》里讲,“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诫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想起《无问西东》里的沈光耀,出生世家、文武双全,却弃笔从戎,参加了飞虎队,最后在一次作战中,以机身撞向敌军军舰、战死沙场;想起“导弹之父”钱学森,在共和国建国初期,排除万难回国参与国家建设,对我国两弹一星的研究和整个国防事业的建设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想起了敦煌女儿樊锦诗,江南儿女却扎根大漠敦煌五十余年,一生潜心石窟考古的研究……他们,或都是放弃了世俗眼光下,更好、更容易、更安稳的生活,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甚至更危险的人生道路。然而,或也是这种“愚勇”,让生命如夏花般,灿烂且热烈。披一身愚勇之人,是不以世俗的标准来过活的,判断的依据唯在所爱——脚下的土地、手中的事业、心头的人;而人生,在他们眼中,或只是一场实验,无关他人、重在过程。
古人常以“愚”自晦。建一座园林,以愚为名;或像柳宗元,把住处近边的小溪、山丘、清泉,统统唤作“愚”名;亦或如苏轼那句“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里的“愚”,或更成一种退隐、一种韬光养晦、一种保护色。而我更愿意相信,“愚”,或也是一种品质,是人人生而有之的忘我、好奇和勇气,是投入到生命的本质当中,方可找回的人类本初的力量。愚人,不如自愚。愿你也能找到笨笨的快乐。
愚人,不如自愚。愿你也能找到笨笨的快乐。
DLW 发表于 2021-4-2 04:47
愚人,不如自愚。愿你也能找到笨笨的快乐。
谢谢老朋友DLW第一时间关注,点评:):handshake 愚是忘我,是不冤不乐,愚之虚心,是求知的快乐,愚之勇气,是择难而行的快意,愚人,不如自愚。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4-2 04:16
古人常以“愚”自晦。建一座园林,以愚为名;或像柳宗元,把住处近边的小溪、山丘、清泉,统统唤作“愚”名 ...
学习了
古人常以“愚”自晦。
建一座园林,以愚为名;或像柳宗元,把住处近边的小溪、山丘、清泉,统统唤作“愚”名;亦或如苏轼那句“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里的“愚”,或更成一种退隐、一种韬光养晦、一种保护色。
而我更愿意相信,“愚”,或也是一种品质,是人人生而有之的忘我、好奇和勇气,是投入到生命的本质当中,方可找回的人类本初的力量。
好文!学习了! 愚是忘我,是不冤不乐,愚之虚心,是求知的快乐,愚之勇气,是择难而行的快意,愚人,不如自愚。 愚人,不如自愚。
愿你也能找到笨笨的快乐。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4-2 04:16
古人常以“愚”自晦。建一座园林,以愚为名;或像柳宗元,把住处近边的小溪、山丘、清泉,统统唤作“愚”名 ...
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 泽雅 发表于 2021-4-2 07:08
愚是忘我,是不冤不乐,愚之虚心,是求知的快乐,愚之勇气,是择难而行的快意,愚人,不如自愚。
谢谢老朋友泽雅长老关注,点评:) 威海杆哥 发表于 2021-4-2 08:08
学习了
谢谢老朋友杆哥关注,点评:) 868584 发表于 2021-4-2 08:42
古人常以“愚”自晦。
建一座园林,以愚为名;或像柳宗元,把住处近边的小溪、山丘、清泉,统统唤作“愚 ...
谢谢老朋友868584关注,点评:) 山苗 发表于 2021-4-2 09:05
愚是忘我,是不冤不乐,愚之虚心,是求知的快乐,愚之勇气,是择难而行的快意,愚人,不如自愚。
谢谢老朋友山苗长老关注,点评:) 冬晨泳 发表于 2021-4-2 11:37
愚人,不如自愚。
愿你也能找到笨笨的快乐。
谢谢老朋友冬晨泳关注,点评:) 今来 发表于 2021-4-2 14:21
大智若愚
谢谢老朋友今来兄关注,点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