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6-4-18 17:05

在家有家规,团体有团体的规范,国家有国法,佛寺有寺规,世间法与出世间法都各有其法治,平等平等! 
佛门在家弟子,若参访善知识(梵语kalyanamitra),将入三宝大殿之际,大殿若三个门,不得从大门而入,应从两侧小门而入;从大门而入,对三宝大失不敬,我慢功高,亏损自德。若无三个门,只有一个门,就由此门而入。 
当你由两侧入大殿之际,切记身靠门之两边,若靠右则右腿先跨入大殿,若靠左则左腿先跨入大殿,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入了大殿之后,住持位、维那位、木鱼位之拜垫,不得行拜,有失伦次,增长傲慢故。除了三位拜垫不得行拜之外,其余大殿空间皆得拜。
首先礼佛三拜,第一拜拜下去的时候,两手反掌,心里默念: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行起立。第二拜拜下去,两手反掌,心里默念: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行起立。第三拜拜下去,两手反掌,心里默念: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而后起立,佛宝拜完之后,接着,顶礼佛寺之方丈和尚,面向着佛宝方向,嘴巴喊着:“弟子某某向师父销假,顶礼三拜。”话一喊完,即时顶礼下去,两手反掌之际,通常师父会回答:“一拜或礼佛一拜”。你听到一拜或礼佛一拜,即回答:“阿弥陀佛”。表示依教奉行。师父慈悲不出声,要让我们种福田,你就礼佛三拜,不得违礼。礼敬三宝后,出家师父会带我们到会客室。到佛寺一切事办妥之后,欲归家亦必如法,首先到大殿礼佛,一切行法如前所叙述无异,先礼佛而后礼僧,当您欲向方丈和尚告别之际,亦然面向大殿,口里喊着:“弟子某某向师父告假,顶礼三拜”。方丈和尚言:“一拜或礼佛一拜”。即时下拜,两手反掌而答:“阿弥陀佛”。此时此刻,来往佛寺的历程即告一段落。
信众到佛寺乃至入大殿往返的寺规,广说不尽,略此一谈,不知仁者清楚否? http://y2.ifengimg.com/a/2015/0708/icon_logo.gif

鱼象鱼 发表于 2016-4-18 18:44

【主题】鱼言鱼语鱼之乐【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0418课堂笔记共60张。同步发布媒体平台:
【百度相册】天天更新!
http://xiangce.baidu.com/picture/album/list/f868943a6b37942462aea356fc7cc47fbe38e922?isscore=1#pic
【腾讯空间】欢迎光临!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瓯联论坛】敬请指正!
http://qtnews.zjol.com.cn/bbs/index.asp?boardid=119&page=1
【敝人群落】
修心修行,乐山乐水。兵法武道,国事家事。
随缘随喜,正念正定。惠风和暢,群贤毕至。
[东南古田讲武堂]50GoGo群:334086624
[鱼象鱼私人会所]51GoGo群:50994409
[之江芝田正阳楼]52GoGo群:433439389
[西南联合大学堂]53GoGo群:334087269
[南海普陀观音堂]54GoGo群:316987101
[猫扛军旗修地球]55GoGo群:419099968
[群宗群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群规群矩]一不发黄,二不反动。
[温馨提醒]正满群落,恕不加群。

鱼象鱼 发表于 2016-4-18 19:01

本帖最后由 鱼象鱼 于 2016-4-18 19:01 编辑

我的笔记(4)l康德说过,我们经常怀着无限的赞美和敬畏心来看待的东西有二:一个是高悬在上的星斗灿烂的天空;另一个是内心的道德规律。l《战争论》   战争是一种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暴力行为。l暴力是用赞赏和技术的成果装备自己对付暴力,它受国际法的限制是微不足道的。l有些仁慈的人认为,一定会有一种方法,不必造成太大的伤亡就能达到战争目的,并且认为这是军事艺术的发展方向,这是错误的。l如果我们发现了文明民族不杀害俘虏,不破坏城市或农村,那是因为他们在战争中运用了智力,学会了比这种粗暴地发泄本能更有效的使用暴力的方法。l文明程度的提高丝毫没有妨碍或改变战争概念所固有的消灭敌人的倾向。l敌人的抵抗力有两个因素,现有手段的多少和意志力的强弱。l战争在人类各种活动中最近赌博。l战争无非就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招待会的继续。l战争所追求的始终是而且只能是打垮敌人,也使敌人无法抵抗。l消灭敌军,就是使敌人军队陷入不能作战的境地。l敌人的国土必须占领,融敌人在那里可以建立新的军队。l只要敌人的意志还没有被征服,战争就还没有结束。l勇气是军人应该具备的首要品质,勇气有两种:一是敢于冒个人危险的勇气是在外来压力或内心压力(良心)面前都敢于负责的勇气。l机智这个词非常确切地表明了智力及时而敏捷地提出救急方法的能力。l构成战争的四个要素:危险性、劳累、不确实性和偶然性。l在感情最冲动的时刻也能使自己服从智力支配的这种力量,即我们所说的自制力。l刚强是指在最激动的时刻也能保持镇静的那种感情。l从感情上观察人,可分为四种:一种为不大敏感的人;二是很敏感的人;三是很容易激动的人,他们的感情激动起来迅速和猛烈,但不持久;四是不为小事所动的人,他们的感情通常不是很快而是逐渐激发起来的,但是这种情感非常有力而且比较持久。这是一种感情强烈深沉而不外露的人。l顽固是感情上的毛病,这种人最大的乐趣在于用自己的精神活动支配自己和别人。l战术是在战斗中使用军队的学问,战略是为了战争目的运用战斗的学问。l不难证明,了解一切细节对统帅来说是有害的,因为人的智力是通过他所接受的知识和思想培养起来的,关于大问题的知识和思想就使人成大材,关于细小和枝节问题的知识,如果不作为志已无关的东西而拒绝接受的话,那就只能使人成小材。

鱼象鱼 发表于 2016-4-18 21:05

鱼象鱼 发表于 2016-4-19 11:08

《兰亭集序》全文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鱼象鱼 发表于 2016-4-19 11:1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
http://my.tv.sohu.com/us/5618880/4371455.shtml

视频: 大宝法王噶玛巴领僧众诵《心经》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AzNzExMjI0.html

鱼象鱼 发表于 2016-4-19 11:44

鱼象鱼 发表于 2016-4-19 18:53

核心提示:当前,中国佛教信众比例分布出现了一个普遍性的现象——女性出家人的人数多于男性,女性信众的人数也多于男性兴中。在台湾,这一情况比大陆更加严重。那么其他各大宗教是否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请看下面这篇短文。
http://y3.ifengimg.com/a/2016_16/e97e8c14333a5dc.jpg女性比男性更虔心于宗教吗长期以来,女性为什么比男性更虔心于宗教,或者说宗教的性别差异问题,一直是学界乃至公众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围绕这一话题,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近期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在收集192个国家和地区有关宗教与性别关系的数据的基础上,历经多年,形成了一份涉及6个不同的信仰群体——基督徒、穆斯林、佛教徒、印度教徒、犹太教徒,以及无宗教群体的有关宗教性别差异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首先指出,尽管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宗教领袖几乎清一色为男性,如亚伯拉罕、摩西、耶稣、穆罕默德、乔达摩·悉达多等等,而且许多宗教群体如罗马天主教、正统派犹太教群体等,只允许男性担任神职人员。但是,数据表明,宗教群体中最虔诚的或者说“最宗教的”往往是女性,女性比男性在宗教上更加虔诚。研究还表明,宗教和性别之间的关系远比迄今为止人们所认知的更加复杂:虽然女性在通常条件下比男性“更宗教”,但是在一些国家和宗教群体中,男性却比女性更虔诚。在其他情况下,宗教上的性别差异——如果有的话,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围绕宗教虔诚度的几个衡量标准即宗教归属、出席宗教仪式、日常祈祷和宗教在生活中的作用,该报告展开了性别差异的分析。
报告指出,从全球范围来看,女性的宗教归属即隶属于某个特定宗教群体的比例要高于男性,前者的比例为83.4%,后者为79.9%。192个国家中,有61个国家女性信教的比例至少比男性高出两个百分点。在其余国家中,女性和男性信教的比例大致相同。这是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两个性别的几乎所有人都认同于某个宗教。
在出席宗教仪式的性别比例方面,许多国家的基督教女信徒每周去教堂的比例要高于男性教徒,但是在穆斯林和正统派犹太教徒中,男性比女性更经常去清真寺或犹太会堂。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个宗教的教义更侧重于规定男性参加集体礼拜的义务。
在公开或私下的祈祷方面,皮尤研究中心调查了84个国家。其结果是,在43个国家中,女性每日祈祷的人数要远远高于男性。只有在犹太教正统派占人口22%的以色列,男性教徒每日祈祷的比例高于女性。在其余国家中,女性和男性每日祈祷的人数大体相等。
然而,从男女每日祈祷的平均比例来看,在84个国家中,每天祈祷的女性人数要比男性整整高出8个百分点。这也是该研究的几项指标中,男女性别差异最大的一项。即使是在一些国家,包括美国和乌拉圭的无特定宗教人群中,女性每日祈祷的人数也明显高于男性。
在宗教的重要性方面,研究显示,大多数国家中,宗教对女性的重要性要么与男性相当,要么大于男性。84个国家中,有46个国家的男女信徒均认为宗教在他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但是在其他36个国家中,认为宗教“非常重要”的女性比例要明显高于男性。只有在以色列和莫桑比克,认为宗教“非常重要”的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
在美国,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说宗教在他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前者和后者的比例分别为60%和47%;女性和男性中,每天都祈祷的比例分别为64%和47%;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宗教仪式的比例分别为40%和32%。在美国的许多教堂,女性人数大大超过男性,一些神职人员为了吸引更多的男性,甚至有针对性地改变了装饰、音乐和崇拜方式。在其他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情况大致相似。一些社会学家甚至断言,在所有社会、文化和信仰中,女性都比男性“更加虔心于宗教”。
关于宗教性别差异的原因,有关学者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他们先后提出了许多解释性的分析框架,包括生物学的、心理学的、遗传学的以及家庭环境、社会地位、就业情况和所谓的缺乏“生存的安全感”等。其中生物学和遗传学向度的解释框架认为,宗教性别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男性有更高水平的睾酮素,或者存在着导致这一差别的其他生物或遗传学上的原因。这一解释在学界备受争议。缺乏“生存的安全感”观点认为,女性之所以比男性“更宗教”,是因为她们通常比男性更容易受到贫困、疾病、年老和暴力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关于男女宗教差异或者说女性比男性“更宗教”的解说,学界普遍认为,这一现象的背后存在着上述多种交互作用的因素,但究竟哪些因素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皮尤报告试图在女性的宗教热忱度和她们的就业情况之间找出某种联系。报告发现,就业的女性比那些在家不外出工作的女性显示出较低的宗教热忱度。此外,在以基督教为主的国家,每日祈祷和宗教重要性方面总的性别差异在那些女性就业状况比较好的国家要小得多。这些发现,连同其他相关研究的成果,有力地支持了这样的论点,即宗教的性别差异并不仅仅与“先天”的因素如生物和进化的力量有关,而且与“后天”的因素如社会和文化的力量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皮尤报告还发现,宗教的性别差异在同样是基督教或其他信仰群体的不同国家或地区也有着明显的不同。这表明,宗教的性别差异在源于特定宗教的教义的同时,也反映了特定地区和国家的民族习惯或文化价值观的差别。
皮尤报告还指出,宗教的性别差异也同样反映在发达国家之间。美国男女的宗教虔诚度的差异性,比其他同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如加拿大、英国等要更加明显。总体而言,美国男性的宗教虔诚度要比女性低。然而,不论是美国的男性还是女性的宗教虔诚度,都要比加拿大、英国等国的高。http://y2.ifengimg.com/a/2015/0708/icon_logo.gif

鱼象鱼 发表于 2016-4-19 18:57

据《华盛顿邮报》4月6日报道,在中国福建省沙县附近的乡村地区坐落着一座吉祥寺。2000年,能清法师在寺庙中开设了一家养老院,旨在照看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慷慨的当地人为养老院带来食物,政府的资助用于修缮屋舍,并为住在这里的人提供基本的医疗照顾。  美国人口普查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50年,全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16亿。而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目前人口为13.7462亿,这个数字将在4年内达到14.2亿,6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比例也会相应增长。
  加拿大摄影师凯文•弗赖尔2016年3月来到吉祥寺,为这座寺院及其居民拍下了一组动人的照片。(中国日报网/高琳琳)
  延伸阅读
  诵经、吃素,寺庙养老的日子
  福建沙县显密吉祥寺养老院生活着百名左右的老人。这座养老院是我国首家免费养老院,它是由吉祥寺81岁的住持照禅法师、77岁的院长能清法师等僧人,于1999年10月创办。照禅法师曾在1994年患骨癌,照禅许下大愿:“病若好,我要办一个佛教养老院,收100个无依无靠的苦难老人居住,修身学佛,颐养天年。”发此愿毕,一个多月后重病不医渐渐自好。照禅法师与能清法师随后为筹办养老院奔走四方。2000年,养老院正式接收第一批18名孤寡老人。现在,养老院的百名老人中,100岁以上的有两人。
  养老院有两栋高三层的小楼房,分列寺院左右两边,可容纳120位左右的老人住宿,每间配有卫生间、热水器。养老院设有医务室,伤风感冒都能在医务室解决。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沙县人民医院每年免费为老人们体检一次。一旦老人患了大病,大医院的救护车就会出动。养老院老人来自各个地方,多数老年人头脑清楚,行动敏捷,自理有余,多为佛教信徒。他们每天诵经念佛,平时在大坪上漫步、晒太阳,过着祥和平静、有信仰有寄托的幸福的晚年生活。许多老人入住前体弱多病,住进来以后身体渐渐好转,精神抖擞。
  养老院目前采取寺庙护法(信众)捐助供养、义工长期护理照料、入住老人互帮互助、按常住僧尼日常管理的方式,为老人提供安详的晚年生活环境。吉祥寺现有专门护理2人,护理义工60余人。每星期膳食菜谱列表上墙公布,这里的伙食虽然是素食,但厨师可以烹饪出花样繁多的素食美味佳肴,让人大饱口福。水电费、食物及生活用品则主要来源于工商企业等热心人捐助。
  老龄化日益加深,社会养老问题渐渐凸显。寺庙向有行善之风,仁慈之心。其倡导佛教精神更是与老人晚年平和心态契合。我国有众多寺庙,分布极广,且许多位于农村。沙县显密吉祥寺这种寺庙养老方式,为破解这一难题做出了特别的尝试,它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新民晚报/隋寅)

鱼象鱼 发表于 2016-4-19 19:09

本帖最后由 鱼象鱼 于 2016-4-19 19:10 编辑

【主题】鱼言鱼语鱼之乐【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0419课堂笔记共59张。同步发布媒体平台:
【百度相册】天天更新!
http://xiangce.baidu.com/picture/album/list/f868943a6b37942462aea356fc7cc47fbe38e922?isscore=1#pic
【腾讯空间】欢迎光临!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瓯联论坛】敬请指正!
http://qtnews.zjol.com.cn/bbs/index.asp?boardid=119&page=1
【敝人群落】修心修行,乐山乐水。兵法武道,国事家事。随缘随喜,正念正定。惠风和暢,群贤毕至。[东南古田讲武堂]50GoGo群:334086624[鱼象鱼私人会所]51GoGo群:50994409[之江芝田正阳楼]52GoGo群:433439389[西南联合大学堂]53GoGo群:334087269[南海普陀观音堂]54GoGo群:316987101[猫扛军旗修地球]55GoGo群:419099968[群宗群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群规群矩]一不发黄,二不反动。[温馨提醒]正满群落,恕不加群。

鱼象鱼 发表于 2016-4-19 19:26

本帖最后由 鱼象鱼 于 2016-4-19 19:26 编辑


l指挥官的职位越高,就越需要有深思熟虑的智力来指导胆量,使胆量不致毫无目的,不致成为盲目的激情冲动,因为地位越高,涉及个人牺牲的问题就越少,涉及他人生存和全体安危的问题就越多。l法国有句成语:在第二位上大放光芒,升到第一位时黯然失色。l一切行动都是或多或少的出敌不意为基础的,因为没有它,要在决定性的地点上取得优势简直是不可能的。l秘密和迅速是出敌不意的两个因素,任何一次出敌不意都是以诡诈为基础的。l进攻是最好的防守。l军事艺术的原则本身是极其简单的,除了熟练的判断力外,还需要一种特殊的才能,那么可以断言,这就是诡诈或计谋。l一位统帅必须某种巨大的感情才能激发自己身上的巨大力量,这种感情可以是恺撒身上的功名心,可以是汉尼拔身上的仇恨感,也可以是腓特烈大帝身上的宁愿光荣失败的毫迈感。l敞开您的胸襟来容纳这种感情吧,在制定计划时您要大胆而有计谋,在实施中要坚决而又顽强,要抱定宁愿光荣失败的决心。这样,命运将会在您年轻的头上加上光荣的桂冠,它是君主应得的装饰,它的光辉将使您的形象镌刻在子孙后代的心目中。l<善的研究>  真善美就是内心的要求,人性的自然,理想的实现,这就是人生的目的,也即追求幸福。这个幸福,不仅是自我的,更是他的,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全人类集体的幸福,这就叫做主客合一,物我一致,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这也即爱。总而言之,真善美是人生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康德这么说过,要人们尊敬自己和别人的人格,把它当做目的本身看待,而千万不可当做手段来利用)。人生目的的确需手段来达到,而手段隐含于个人的知识,技能,艺术等等之中。所谓文学、艺术、技能等,都是一种能使人愉悦的东西,愉悦就是幸福的前奏,它并不是幸福的本身,同时,它们也能震撼人心,不论是愉悦也好,震撼也好,其实都是一种令人幸福的手段,所以,作为一个人,一生中 一样技能,相当的要紧,要学精一样,你能给别人以幸福,社会也就会给你相应的报答,这是一种给你以幸福,也给别人以幸福的手段。人生的内涵,就是这样的相通。当自己的幸福和别人的幸福相矛盾时,那么,比较一下吧,谁的幸福大就给谁,因为自我和自他,本来就是饮食在同一体内,物我合一,天地浑成,本来就是智者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所以,人要通过学习,努力做一个人生目的和手段都明确的人,这就是智者、圣人。真善美和自爱、他爱,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明确这个终极目标,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而手段也无非是上文所述而已,具体的情况当然也就是上文的放大而已。这样,爱护朋友,消灭敌人,都能找到永恒的解释,所有的手段,都能找到永恒的依据。所以,符合这个规律的人生,是幸福而永恒的人生,不符合这个规律的人生,则是不幸福的人生,瞬息而逝的人生。有人说,哲学就是学习怎样死亡,还有人说,察觉一到死亡的人是幸福的人。其实,坦然面对死亡的人,更是幸福的人。而迷,在以上的哲学思考中,都能找到永恒的答案。人只有通过彻底的学习,才能逐渐地成熟 ,逐渐地接近道,走近圣人,靠近智者。很多的哲学书籍,经典之作,它们都告诉你很多的人生哲理,而这些所有的哲理,实际上都是殊途同归,只不过从不同的观察人生而已。所以,在西文文字里,是使人聪慧的学科的意思,其实更是使人幸福的学科,而这似乎更精确些。手段是表面的,目的是内在的,手段是多方面的,围绕着目的而进行,旷日持久的自爱,也说是为着他爱,主客是终是合一的。高高在上的星斗灿烂的天空和深深在内的闪耀火花的内心世界,它们本来便是合一的。

鱼象鱼 发表于 2016-4-20 12:13

本帖最后由 鱼象鱼 于 2016-4-20 12:14 编辑

【每日功课】
【观音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心经》
http://my.tv.sohu.com/us/5618880/4371455.shtml视频: 大宝法王噶玛巴领僧众诵《心经》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AzNzExMjI0.html【大学堂】《兰亭集序》全文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http://www.56.com/u29/v_MzUwNTE0Ng.html【讲武堂】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yNzgyOTg4.html

鱼象鱼 发表于 2016-4-20 12:21

鱼象鱼 发表于 2016-4-20 17:46

善恶的报应真的看不到吗?(图片来源:资料图)为什么看不见善恶的报应呢?
有人说:“什么善恶报应,都是劝人向善的空话!说说而已,骗骗那些迷信的人的,我怎么看不见报应呢?如果有的话,你把它拿出来给我看看我就相信了”
劝人向善固然是好事,但是也不能说假话骗人,否则怎么能取信于人,没有人相信就不能够推广善行。佛教法规禁止打妄语,佛陀(释迦牟尼佛)是普渡众生的大觉者,更不会因为一点小善小利,而去欺骗我们大众。我们在说善恶报应,那是说事情的道理,而事情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能拿到你面前来给你看;未来的事情还未出现,也不能拿到你面前来给你看;现在只是在谈话,你也只能凭认知、凭智慧来推断,我们所讲的是不是合乎道理!况且,我们大众的认知是有限的,不通过学习与体验,很难了解事实真相,不能仅凭不知道、看不见,就不去相信或者认为没有的事。如果有人跟我们说,人类可以到月亮上面去,难道也因为看不到,或拿不到你面前来,就认定这事是不可能的吗?或者有人跟你说,只要播下种子将来就能收获果实,但是现在又拿不出未来的果实给你看,难道要一定认为他是在胡说骗人的吗?
一、因果报应有现报与隔世报
现报,就是今世作善作恶今世就得到报应;隔世报也叫做后报,即是今生作善恶业(善恶事),要到来世才能得到报应,或者到以后几世、几十世甚至于几劫才得到报应。
从造业到果报的成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就譬如种庄稼,春天播种要等到夏天或秋天才能收获;而有的植物却要等到好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收获到果实;要是种植蔬菜,也得两、三个月才有收获,如果不去管产量的多少,最起码也要长出苗苗来才能收获。这里面还得讲究因缘具足不具足,因缘就是各种环境及条件,包括种子质量的好坏、肥料下得多少、水份的大小、土壤适不适宜、阳光充不充足。如果因缘不具足,就可能推迟或提前收获的时间,同时也可能会出现收获产量不高、质量不佳的情况。
如果把我们一生的时间,比喻成一年,用植物的生长来比喻因果报应。那么今世造业今世就受报的,就好比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在一年内就有收获,就有所见、有所感受。今世作善作恶要到后世才有报应的,就好比有的植物须要几年、几十年后才能收获果实,我们在第一年内当然就没有果实可收获。在一年之内对于收获之果见不到、感受不到,但是还是可以想像或推论,以后要过多少多少时间,一定会有果实可以收获。造善恶业,在很短时间内就受到果报的,就好比种蔬菜在短短的十几天、几十天就可以收获到成果,这个收获的果报你很快就能看得到、感受得到,并且感觉得很真实。
如果,时间再短一点的,就譬如,蔬菜被羊吃掉了,那么蔬菜就不存在了,羊吃蔬菜是因,蔬菜被吃掉了是果;要是你能阻止羊吃蔬菜,那么就可以保持蔬菜继续生长下去!阻止羊吃是因,蔬菜保持下去是果。这个,因与果之间的时间都不是很长,有些善恶业,也恰如这种形式,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能感受到果报。比如,你无缘无故的去骂别人一句,别人回敬你两句,你骂人家一句是因,得到别人骂你两句就是果。
二、善与恶的力量相互抵触
1、善恶轻重的差异
如果是恶业重善业轻,就有能只见恶果不见善报。比如,一碗盐巴放入一碗水中,这碗水就咸得没办法喝了,等于只尝苦果没受乐报;若是恶轻善重,那就有可能只看见善报看不见恶报。比如,把同样的一碗盐巴放到很大的淡水库里,我们再去尝这水库里面的水,仍然是淡淡的没有咸味,这就等于只受乐报没尝苦果。
2、善恶大小的影响
还要看我们造作善恶业的大小,这个大小是相对来讲的,根据造业时所发的心是大还是小,这个业造成以后,它的影响是大还是小,它所带来的效果是暂时的还是深远的,来断定善恶业的大小。善业如果弱小,而恶业又很强大,那么我们所感受到的,就只有恶果没有善报。犹如,有人把你的羊偷去了,而你又穷又没有势力,没办法找到小偷,就没人来赔偿你的损失。善业如果强大,而恶业又很弱小的,那么我们所受到的就只显现出乐报看不见苦果。又犹如,有人把你的羊偷去了,而你是个有权、有钱、有势力的人物,就能追查出盗贼,并将其抓获,不但把羊送还给你,甚至加倍赔偿(没有遭受失羊的恶报)。这个有权、有钱、有势力,是比喻我们做善业强大而恶业微小,所以能消除一部分恶业免受苦果;而贫穷弱小、无权无势,是比喻我们做的善业弱小而恶业强盛,抵挡不住恶业的力量必受恶报。
3、善恶业积累的多少
过去生生世世中,善业积累的少,恶业累积得多,今生只要造稍许小恶业,也会招来苦果,而不见乐报。《中阿含*盐喻经》云:“犹如有人负他五钱,为主所缚,乃至一钱亦为主所缚。云何有人负他五钱,为主所缚?乃至一钱亦为主所缚?谓负债人贫无力势,彼贫无力故,负他五钱,为主所缚,乃至一钱亦为主所缚。”就是比喻,虽然我们作了一些善业,但是还抵不过以前所积累的恶业多,只要稍微有点过恶,我们也得受到恶报。因为,原先的恶报还未受尽,如今又恶上加恶,哪里还能得到善果呢!
过去生生世世中,善业累积的深厚,恶业累积的微薄,今生偶尔造了很大的业,暂时也不会受到恶报,因为他的善报还未享尽,恶报在今生又不能成熟,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他在享受乐报,看不见他的恶果。正如《中阿含*盐喻经》云:“犹如有人虽负百钱,不为主所缚,乃至千万亦不为主所缚。云何有人虽负百钱,不为主所缚?乃至千万亦不为主所缚?谓负债人产业无量。极有势力。彼以是故。虽负百钱。不为主所缚。乃至千万亦不为主所缚。”
4、业力成熟的先后
通常情况下,是先造的业先受报,后造的业后受报。比如你先造了恶业,那你就先受恶报;如果你先造了善业,那就先受善报。就好象同样的农作物先播种的先收获,后播种的后收获。再就是,业果成熟的因缘先具足的先受报,后具足的后受报。如果我们所造的恶业,恶果成熟的因缘具足了,善果成熟的因缘还不具足,那我们就得先受恶报;我们所造的善业,善果成熟的因缘具足了,恶果成熟的因缘还不具足,那我们就得先受善报。
业力成熟时间有快有慢,正如植物的成长期有长有短一样,每一个善恶业都不相同,受报的快慢也不相同。碰到受报快的业果成熟了,就先受这受报快的业果;碰到受报慢的业果成熟了,就先受这个受报慢的业果;受报快的业果还未来到,刚好赶上以前慢的业果成熟了,那就先受这个受报慢的业果,如果受报慢的业果未成熟,在这期间受报快的业果成熟了,那就得先受这个受报快的业果。
三、佛菩萨的感应
佛菩萨的智慧不是凡夫能够测度的,佛菩萨的慈悲是无量无边的,当一个恶业众生有稍许的善根,有回头的希望,佛菩萨也会给予保护,时时赐予福利,一次又一次地给众生创造机会,只不过是希望,他们能够回头,能够改过向善,能够觉悟修行,能够减少痛苦!佛菩萨如此的慈悲照顾,在不可思议的情况下,他们可转变恶业而受福果(就看不到恶报了)。我们看《地藏菩萨本原经》在《分身集会品》中叙述到的,“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盘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有这个不可思议的因缘之故,我们看不到某些造恶业众生的恶果,只看见他们的福报。
有些时候,佛菩萨为了磨练我们的意志,坚固我们的道心,或惊醒我们的迷梦,也会故意设置一点阻碍来(表面的苦报)。在无量劫来,我们做了很多善事,肯定也做了很多恶事。为了彻底地达到解脱,受苦正是了苦,而磨难就譬如修炼。正如你管教子女,为了他们以后的前途着想,做父母的严格地督促子女实践各种学习与训练,虽然暂时是苦了一点,但将来终究是有成就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修善业,而看不到善报的道理!
四、善恶业的意义不明确
有一些事,被人们判断错误,以致于把坏事当做好事,把好事当做坏事,实行起来当然也就会有差错了,所得到的结果也就不是很正确了。
大家也许会说,谁不晓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恶我们都知道呀!当然善与恶的表面现象谁都晓得,可是我们有的时候,对善恶业的内在意义容易忽略掉,对善恶业的前因后果分析得不够彻底,对善恶业的真实相状了解得不够完全。并不是说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善与恶,不是说我们连基本的善恶都不清楚,而是说我们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蒙蔽,见解就会有偏差,行动也就产生了错误。因为我们对于善恶业的意义不够明确,而使我们本来想做的善事,最后却成了恶事得到了恶果;同样是因为不明确善恶业的真实意义,我们把别人做的恶事当成是善的,把别人做的善事当成是恶的,他们所得到的结果与我们的观点有出入,所以就误认为人世间没有什么善恶报应了!
一日,有人与中峰和尚论及善恶报应。中峰和尚让他们每人各自说出善恶的定义。有人说,骂人、打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 中峰和尚回答说:“不一定对哟”。有人说,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中峰和尚也回答说:“不一定对哟”。各人都说出了种种不同的说法,中峰和尚都回答说:“不一定是对的哟”。于是众人就请问中峰和尚,到底什么才是善什么算是恶。中峰和尚说:“有益于他人的都是善,有益于自己的就算是恶;若能有益于他人的,就是打人、骂人也是善,有益于自己的,就是敬人、礼拜人也算是恶。”
中峰和尚所说的这个标准,就是要存心利益社会大众,为一切众生造福,就是善;只为自己不顾及他人与大众的利益,就是恶。
善行又可以分为,真善与伪善,半善与满善,大善与小善,阴善与阳善等等;反之恶也可分为真假、半满、大小、阴阳。目的单纯的叫做真,别有所图的叫做假;不诚而为的叫做半,诚心而为的叫做满。心量大的称之为大,心量小的称之为小;做了事情不张扬的人们都不知的叫做阴,做了以后到处告诉别人广为人知的叫做阳。http://y2.ifengimg.com/a/2015/0708/icon_logo.gif

鱼象鱼 发表于 2016-4-20 18:47

【主题】鱼言鱼语鱼之乐【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0419课堂笔记共59张。同步发布媒体平台:
【百度相册】天天更新!
http://xiangce.baidu.com/picture/album/list/f868943a6b37942462aea356fc7cc47fbe38e922?isscore=1#pic
【腾讯空间】欢迎光临!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瓯联论坛】敬请指正!
http://qtnews.zjol.com.cn/bbs/index.asp?boardid=119&page=1
【敝人群落】修心修行,乐山乐水。兵法武道,国事家事。随缘随喜,正念正定。惠风和暢,群贤毕至。[东南古田讲武堂]50GoGo群:334086624[鱼象鱼私人会所]51GoGo群:50994409[之江芝田正阳楼]52GoGo群:433439389[西南联合大学堂]53GoGo群:334087269[南海普陀观音堂]54GoGo群:316987101[猫扛军旗修地球]55GoGo群:419099968[群宗群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群规群矩]一不发黄,二不反动。[温馨提醒]正满群落,恕不加群。

鱼象鱼 发表于 2016-4-20 19:05

本帖最后由 鱼象鱼 于 2016-4-20 19:05 编辑


我的笔记(5)l草木一秋,人生一世,淡泊宁静,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嗜书如命,阅报如餐,食纸如脍,饮墨如汤。左宗棠说,我的学问大都从萧疏寂寞中得来。生活际遇中,有赢也有输,有喜也有悲,皆能以平常心对待之。得之不嘉,失之不悲,遇福不狂,遇祸不慌。喜怒哀乐不形于色,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当然适度的宣泄,也很正常。鲁迅先生要我们成为一个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敢承担,敢为天下先的人。输赢平常事,而在较量输赢的过程中,才能真正逐渐体悟到人生的真谛,因为“真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l老歌是一只倦飞的鸟,敛翅,栖息在你记忆之林的某个巢中,静静地冬眠,总有那样的时候,或许是一张旧照片,或许是一盘旧磁带,或许在车上,或许在街角,不经意中,老歌被唤醒,展翅,在你心域的上空,久久地盘桓。飞倦了的老歌,就低低地,轻轻地滑翔,一任大珠小珠般的音符,在你身后散落一地。l雷诺阿一百年前这样:“有人告诉我某位作家用打字机三年才写好一本书。可是莫里哀也好,莎士比亚也好,他们用鹅毛笔在一周内就写完一个剧本,而且是杰作。l真正的厌倦当属那些无所畏惧,且见多识广,对一切都品味过,贪图过,懂得其价值与徒然的意义的大智若愚者。而那些深谙生命之无常,人世间欢乐之短暂者,更当对人生感到厌倦。如此说来,愚昧与无忧无虑未尝不是一件幸事。l自傲有两种,一是清高,一是炫耀。生怕自己沾染恶习,洁身自好,傲视芸芸众生,这种秉性当属那些品德高贵,出类拔萃的智者。他们并不在意别人是否赞誉,孜孜以求的却是不想听到别人的微词。至于自我炫耀者,从不去劝止他人的赞誉,甚至渴求赞誉,期望听到人们说他富有、勇敢、精明、干练,总早听到赞誉之声,从而启动了应当劝止这种赞誉,何止是启动,他从来不曾有过这种意识。l美国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他发现与幸福有关的因素,其中包括:――健全和健康的身体;――实际的目标和期望;――自尊;――控制感情;――乐观;――豁达;――益友;――合群;――挑战性的工作和活动性的消遣;――集体意识。

鱼象鱼 发表于 2016-4-21 10:16

本帖最后由 鱼象鱼 于 2016-4-21 10:17 编辑

【每日功课】《心经》《兰亭序》《孙子兵法》

【观音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心经》
http://my.tv.sohu.com/us/5618880/4371455.shtml视频: 大宝法王噶玛巴领僧众诵《心经》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AzNzExMjI0.html【大学堂】《兰亭集序》全文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http://www.56.com/u29/v_MzUwNTE0Ng.html【讲武堂】《孙子兵法》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yNzgyOTg4.html【鱼象鱼说】课堂提要:【观音堂】《心经》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大学堂】《兰亭集序》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讲武堂】《孙子兵法》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鱼象鱼 发表于 2016-4-21 10:23

鱼象鱼 发表于 2016-4-21 15:45

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宗教的社会作用仍然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还会受到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和国际上的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对这个基本的现实,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宗教具有心理调适等作用,对维系社会秩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其中包含了劝人为善等积极内容。但是,宗教作为一种有神论的世界观,也会束缚人们的思想,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宗教社会作用的两重性在不同社会有不同的表现。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利用宗教来控制人民,让人们把改变现实的苦难寄托于虚幻的世界,宗教成为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从宗教对社会的发展能否起推动作用、对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是否有利的角度,对宗教在阶级社会中的社会作用作过大量深入的分析,认为历史上宗教被剥削阶级用来为其剥削制度辩护,起过麻醉人民精神的消极作用。宗教既可以用来维护现存社会秩序,也可以成为破坏原有社会秩序的工具。
       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的社会作用仍然具有两重性。处理得好,可以对社会发展和稳定产生积极作用。处理得不好,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关键是能否有效地管理和引导。社会主义社会为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抑制消极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宗教界人士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信教群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力量。宗教教理教义中的某些内容,对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具有积极作用;宗教团体举办各种公益事业,有利于服务社会;宗教团体与世界各国宗教界互相交流,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间的了解和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同时,也要防止乱建寺观、教堂,滥塑露天宗教造像,浪费钱财,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防止宗教狂热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步产生不良影响;防止宗教被境内外敌对势力所利用,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要全面、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宗教社会作用的两重性,既不能夸大宗教的消极作用,也不能夸大宗教的积极作用。要为宗教发挥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引导和支持宗教界弘扬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不断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鱼象鱼 发表于 2016-4-21 15:49

2001年以来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政策成就



2016-04-21 14:13文章来源:统战新语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http://www.sara.gov.cn/images/content/2016-04/20160421141444567406.png
       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历史现象,宗教问题事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关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事关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关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必须认真对待、妥善处理的重大现实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国内外宗教形势,深刻阐述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强调按照宗教规律做好宗教工作,深化了对宗教的理论认识。
       ※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将长期存在,深化了对宗教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其存在有复杂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宗教存在的根源和条件将逐渐减少,最终是要消亡的,但这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由于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科学技术还不发达,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还不高,加上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宗教存在的根源仍将长期存在,因此宗教的存在必将是长期的,其最终消亡可能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宗教,必须要善于按照宗教规律做好宗教工作,决不能做违背历史规律的事。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深化了对宗教工作根本任务的认识
       宗教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现象,既是意识形态又是社会实体。宗教的存在以大量群众信奉为前提,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宗教都有着众多的信教群众。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实质上是一个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信教群众的问题。由于宗教的这种群众性,往往使宗教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信教群众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绝对数量不小,我们党必须重视有大量群众信仰宗教的现实,认真做好宗教工作。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思想上、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人民群众无论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信仰何种宗教,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我们必须认真做好宗教工作,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凝聚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必须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深化了对宗教社会作用的认识
       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作用仍然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宗教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国际等方面历史和现实的矛盾相交错,具有特殊复杂性。宗教问题处理得好,可以对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处理得不好,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
       宗教工作的着重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抑制宗教的消极作用。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对宗教事务进行依法管理和科学引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为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抑制其中的消极因素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全面建设和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宗教关系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深化了对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也是统一战线需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处理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
       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全局性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只有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各项事业才能蒸蒸日上。重视宗教工作,善于做宗教工作,是领导干部政治上成熟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我们党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宗教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努力处理好宗教关系,实现各宗教和谐相处,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和谐相处,共同促进社会和谐。
http://www.sara.gov.cn/images/content/2016-04/20160421141720177531.png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宗教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不断深化关于宗教的理论认识的基础上,科学总结宗教工作的实践经验,逐步确立了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并在全面贯彻这一基本方针的实践中逐步完善了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这简明扼要的四句话,是对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高度概括。
       2004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座谈会,把这四句话的顺序调整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将其明确为“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2007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座谈会,对四句话的丰富内涵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会议指出,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长期以来党的宗教工作实践的科学总结,是促进宗教关系和谐的根本指针,是应对宗教工作新形势的重要法宝,是解决宗教领域新问题的治本之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党的十七大新修改的党章第一次写进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团结信教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继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党的十八大新修改的党章也再次强调了这一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要求,对宗教工作作出一系列新论述,开拓了党的宗教政策的新境界。在2015年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四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前三句是重大政策和原则,最后一句讲的是根本方向和目的,是工作的重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必须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必须重视发挥宗教界人士作用。这是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新发展,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根本指针。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个大方向,全面贯彻“四个必须”的要求。
       坚持中国化方向,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关键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思想、教规教义进行符合社会进步和时代要求的阐释,坚决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自觉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思潮影响。
       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基本原则。
       强调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是统一全党认识、把握宗教工作方向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在思想认识上必须明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调动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的过程;既不能只注重抑制消极因素、忽视调动积极因素,也不能只注重调动积极因素、忽视抑制消极因素;发挥宗教积极作用,不是要把宗教当作济世良方、人为助长宗教热,而是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引导宗教努力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
       重视发挥宗教界人士作用,是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统一战线的必然要求。由于信仰的原因,宗教界人士在信教群众中有较大影响,必须培养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发挥他们教育引导信教群众、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宗教工作的积极作用。
http://www.sara.gov.cn/images/content/2016-04/20160421142317113772.png
       把党的宗教政策具体化、规范化,转化为必须遵照执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新世纪宗教工作理论政策创新的重大实践成果之一,是明确了宗教工作必须走法治化道路。
       《宗教事务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宗教工作走上法治化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
       2004年11月30日,国务院颁布《宗教事务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宗教事务的综合性行政法规。《宗教事务条例》细化了宪法和法律有关宗教的原则规定,实现了我国长期以来主要靠政策规范宗教事务到主要依法规管理宗教事务的飞跃,是宗教工作法治化的重要基础。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国家宗教事务局陆续制定出台了12个部门规章,作为《宗教事务条例》的配套措施和实施办法,涵盖了宗教工作的主要方面,形成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法规体系。按照法制统一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地结合实际,陆续制定或修订了6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强化了宗教法规的针对性,有力推动了《宗教事务条例》的贯彻实施。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在内,比较全面的宗教事务法律制度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为宗教工作坚持法治化道路提供了基本遵循。
       2002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宗教工作的决定》提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提供了基本遵循。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进一步把遏制宗教极端思想、防止宗教极端主义作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重要内容,并且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四大要旨提升为处理宗教问题的五大原则,为宗教工作坚持法治化道路提供了基本遵循,使依法处理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组成部分。
       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宗教工作走好法治化道路提供了思想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在治国理政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其中的一个突出成果就是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推进治国理政法治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宗教团体、宗教场所、宗教活动涉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遵守宪法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不允许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和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广大宗教工作者要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在宗教工作中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自觉性,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宗教工作,不断开创宗教工作的新局面。


页: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查看完整版本: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