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7-8-4 11:22

都说善恶有报 到底怎么个报法?佛学苑腾讯佛学太桥旦曾堪布2017-08-03 14:53
分享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78评论 收藏

http://img1.gtimg.com/rushidao/pics/hv1/43/152/2229/144979528.jpg因果报应,如影随形 (资料图)文/太桥旦曾堪布佛陀曾经说过:无论你死后去往哪里,你的亲人、眷属、财产等一切名闻利养,都会烟消云散,唯一跟随你而去的,是你的业。而且,不论过多久、经历多少大劫,业都不会凭空消失。一旦因缘成熟,业就会非常明显地在我们身上出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看到有些人一辈子做好事,反而总是倒霉;有些人天天干坏事,日子却过得不错,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业没有跟随着他们吗?不是的,只不过现在造业,果报不一定当下就会成熟,而是在将来因缘聚合之时,业报才会发生,那时同样一丝一毫都不会减少。博大精深的佛法揭示了三世因果的真理:前一世乃至生生世世,在无始轮回之中,我们不知道造过多少业。这些业可以分为四种:一、此生会成熟的业;二、来世会成熟的业;三、成熟时间不确定的业;四、成熟与否不能确定的业,也就是不定业。业成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对所造的业没有后悔;第二,没有用对治来断除。因此,如果有些人造了恶业以后,或是生起了无比的忏悔心,或是生起了无伪的慈悲心、菩提心,这时恶业很可能就会消失,这样就形成了不定业。此外,什么样的业在今生就会成熟呢?那就是当造业的对象是不可思议的对境时,比如佛菩萨、高僧大德,或是自己的父母,对于这些对境,不管这个人造了善业还是恶业,果报很可能在今生就会成熟。关于因果,我们一定要多加体会那些来世才会成熟的业,如果有人因为没有立即看到善恶果报,就对因果规律产生了怀疑;那就是把因果业报的时间段看得太狭窄,对过去看得太近,对未来也看得太近。正如龙钦巴大师所说:一只鸟飞翔在高空的时候,可能看不见它的影子,因为它飞得太高。但是鸟总会落地,一旦落下,影子即刻会出现在它的身边。事实上,影子从未离开过鸟。同样的道理,一切业都是这样,从未离开过我们。 了解了三世因果的真理,我们就应对自己所造的恶业虔诚忏悔,同时以正确的动机和手段尽力行善,即使幸福快乐的果报不一定会在此生出现,这些功德也永远不会消失。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8-4 11:28

一日禅:大智若愚 勿恃聪明2017年08月04日 07:04:50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435人参与 15评论



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解释: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


http://p0.ifengimg.com/cmpp/2017/08/03/19/21af9cc4-d171-46f1-af39-3154af966f60_size52_w410_h234.jpg守者即修行(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张科)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意思是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8-4 11:33

女人必看!药师佛前世大愿关系女人百世命运2017年08月04日 07:06:08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2人参与 6评论



禁止杀生可以获得十种功德第一,面对各道众生,可以毫无畏惧;第二,对于各道众生,都能生大慈悲之心;第三,断绝各种恶劣习气。


http://y0.ifengimg.com/a/2015_34/f9cb82ecead663e.jpg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图片来源:凤凰佛教)编者按:药师佛为东方琉璃世界教主,其所发愿十二大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都是为了救度现实世界中的芸芸众生。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注释】愿我在未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时,如有任何一个女人,被女人天生的各种缺陷、恶习逼迫,烦恼无比,产生极大的厌倦和远离之心,希望来世不再生为女人之身;当她听到我成佛之后的名号,这些愿望就能实现,在下一世转女身为男身,具备大丈夫的堂堂相貌,直到最终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备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略称《药师本愿经》《药师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8-4 11:40

星云大师:佛门四个秘诀教你遇事不生气 超简单2017年08月04日 07:01:37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星云大师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69人参与 11评论



佛教的禅法教人打坐,调身、调息、调心,其中调息就是调气。人常常为了争一口气,彼此伤了和气。


http://p2.ifengimg.com/cmpp/2017/06/30/15/17fd87bd-5f58-45e6-b379-a40222dc4a94_size34_w410_h272.jpg做人要争气,不要生气。(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徐华)徒众问我一个问题:“如何做到不生气?”其实,生气即表示没有力量。不生气的法门,除了懂得排解外,就是忍。因为忍耐可以激发心中的力量,有力量自然就不会烦恼,不会动心,不会起嗔,且能越挫越勇。忍到最后就是一种智慧,有了智慧看世间万象,还有什么值得生气?
人的情绪,喜怒哀乐,都会影响到人体的气息出入,如果出息人息不能平衡,必然有伤身体。
佛教的禅法教人打坐,调身、调息、调心,其中调息就是调气。人常常为了争一口气,彼此伤了和气。不过认真说来,人的生命不就是在一口气的呼吸之间吗?一口气不来,人的这期生命就算结束了。
所以,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气息调得平顺和缓,生起欢喜心,产生欢喜的气息,则别人接触到我们也会欢喜接受:不欢喜,生气了,不但别人会排斥,自己也很难接受。因此,我们要懂得“调气”。
一、争气,不要生气
从小,父母师长就勉励我们要力争上游,要做个有出息的人,也就是要争气。但是,争气并不是做“上”、“中”、“前”的人,而是要做个沉得住气、吃得了苦的人,不要动不动遇到事情就生气。生气无济于事,只会坏事,所以做人要争气,不要生气。只要自己有大志愿,能经得起千锤百炼,就能成功。
二、生气,不要怄气
假如修养不够,难以驾驭自己的脾气,遇事难免要生气。真的生气了,就干脆明讲,告诉人家“我要生气了”。但是,你不能怄气,怄气就是生闷气,把气闷在心中会伤害自己,气最好要有出处。我们建筑房子都要装设窗户,为的是能透气,房间卧室透气明亮,住起来才舒服:人如果常常生闷气,没有出气,是非常危险的事。
三、怄气,不要泄气
你心中不高兴,是跟父母怄气?跟朋友怄气?跟事业怄气?跟金钱怄气?怄气不要紧,但是不能泄气。人活在世上,所谓“佛靠一炷香,人靠一口气”,有气才能立志向上,有气才能发心立愿。泄气的皮球就玩不起来,人到了泄气的时候就等于废物,不堪使用。楚霸王一生气盖山河,最终泄气,在乌江自刎;唐玄宗逃亡途中因为随行部队兵谏,不得不将杨贵妃缢死在马嵬坡,从此意志消沉,颓丧而终。
四、泄气,不要赌气
泄气了,只是自己不争气,倒也罢了,要紧的是,不可以赌气。为了赌一口气,失去理智,闯下了灾祸,后果难以收拾。因为泄气后没有正气、志气,只有邪气、怨气,为了赌一口气会做出更多错误的事来。没有理性的人生,后果不堪设想。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8-4 11:46

冷知识:吃素与吃斋不一样!2017年08月04日 06:59:17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德光法师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6人参与 4评论



现实生活中,很多居士都是吃素、吃斋不分。在家里面吃素,说是吃斋,去寺庙里面吃斋说是吃素。


http://p0.ifengimg.com/a/2017_31/68897f8a0e1a9e9_size20_w350_h281.jpg佛教素食(图片来源:凤凰佛教)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天子王臣在祭祀之前就有斋戒的传统。斋戒包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斋”来源于“齐”,主要是“整齐”,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戒主要是指戒游乐,比如不与妻妾同寝,减少娱乐活动等。后以此指称相似的宗教礼仪。在佛教中,清除心的不净叫做“斋”,禁止身的过非叫做“戒”,斋戒就是守戒以杜绝一切嗜欲的意思。
现实生活中,很多居士都是吃素、吃斋不分。在家里面吃素,说是吃斋,去寺庙里面吃斋说是吃素。其实素和斋是有区别的。
过午不食谓之斋,“吃斋”严格来说应该是“持斋”,为什么要持斋呢?因为佛陀时代,有位弟子傍晚托钵乞食,吓到一位孕妇导致流产,被人讥嫌,又因若一天两次托钵,减少弟子学佛修道的时间,所以佛陀从此制戒规定过午不食,是为“持斋”。
后来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吃”和“持”二字同音,而且又是跟吃有关,所以慢慢就由“持斋”误传成了“吃斋”。吃斋绝不是吃素的意思,因为这个斋未必是素,因为佛陀比丘戒中没有戒肉,乞食的时候,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不允许挑剔分别。后来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吃素的传统。
有的人吃素为了减肥,有的人吃素为了健康,有的人吃素是出于慈悲。发心不同,决定了最终的成就和收获也不同。
虽然吃素有很多功德,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片面的追求功德而去吃素、持斋。更不能执着这件事情本身,如果因为自己的执着而给不信佛的家人、同事、朋友带了种种不便,那也不好。比如吃饭的时候有诸多要求,不允许一丁点荤腥,必须用未烹制过荤食的锅炒菜等,这样不仅不会吸引他人向佛,还会让人觉得佛教徒规矩多而望而生畏。倒不如凡事随缘,只要不点杀,像慧能大师一样的吃点肉边菜,也并无大碍。凡事过犹不及,都要有个度,中道最好。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8-4 11:55

学诚法师:让佛教的价值观放声于世界文化的体系中2017年08月04日 07:00:26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学诚法师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人参与 1评论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更应该发挥佛法的圆融特性,将佛教的价值观放声于世界文化的体系中。


编者按:被称为“黄金纽带”的中日韩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已经成为世界佛教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每届中日韩佛教友好交流会议都堪称精彩绝伦,各国佛教代表齐聚一堂,交流互鉴,融合发展,为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第十一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上,学诚法师以《让佛教的价值观放声于世界文化的体系中》为题做基调发言,他以当下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的环境问题为切入点,阐述了佛教对世界环境保护的积极意义。学诚法师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特征日益显著的今天,更应该发挥佛法的圆融特性,将佛教的价值观放声于世界文化的体系中。凤凰佛教佛教观察家栏目编辑学诚法师发言如下:
http://p0.ifengimg.com/a/2017_31/5e5b0899656f0f8_size27_w410_h273.jpg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李保华)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油价飙升、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此外,生物多样性、白色污染、水资源保护、核废料问题、农药污染、森林减少等各方面环境和生态问题依然严峻,可以说,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已经危在旦夕,若再不采取有力措施,人类面临的终将是灭顶之灾!
可喜的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士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各国政府在气候、能源、粮食、水资源等危机面前,除了制定本国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台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更纷纷大声疾呼国际间携手合作。
尽管全球环境保护的工作取得越来越大的成效,但我们也应意识到问题的解决仍旧需要克服诸多的困难。目前,仍有许多团体和个人为了局部利益、短期利益,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不惜损害其他团体与个人的利益乃至生命安全,这些行为无疑使全人类的环保事业蒙上了阴影。
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明确指出,今天全球范围内严重的环境问题之所以产生,其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潮,是主体与客体对立、分离的思维模式。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正是这种思维模式主导着人类,将自身凌驾于自然之上,不顾一切地向大自然掠夺,才会造成今天的恶果。以佛教的角度来看,人类的贪心借助着科技的发展而肆无忌惮地膨胀,为了贪求舒适与便利而不断向大自然索取,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从而使环境问题不断恶化。而且,贪婪本身就是一个罪恶,它是隐藏于人性内部的动物的一面。而人类身为动物又高于动物,若一味沉溺于贪婪,就会失掉作人的资格。因此,人类如果要治理污染,继续生存,那就不但不应该刺激贪欲,还要抑制贪欲。”同时,由于无明使人类看不清缘起因果的真理,认识不到人与万物的息息相关,才会做出急功近利、逃避责任、转移污染、以邻为壑等等恶劣行径。这样的结果是,由于贪欲和无明的驱使,人们做出许多试图获得幸福与快乐的努力,却因为不具备真正的智慧而终将陷入危机与苦难之中。正如《法华经》所说:“深著于五欲,如牦牛爱尾,以贪爱自蔽,盲瞑无所见。……深入诸邪见,以苦欲舍苦。”
从以上的事实和分析可以看出,维系生态、保护环境绝对不仅仅是环保团体的工作、各国政府的职责,拯救濒危的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身为慈悲伟大的佛陀的弟子,我们更不能漠视这一攸关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更应当以勇健无畏的气概,为了地球母亲的命运挺身而出。身为一名佛教徒,我们应当从佛教博大精深的教义中寻求智慧的源泉,努力搭建不分国家、不分宗教、不分种族的对话平台,与各界人士共同担负起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责大任。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人类思想的偏差,这些错误思想的纠正,是环境保护能够取得根本性进展的保证。佛教的教理教义、佛教徒的生活模式都蕴含着宝贵的环境生态伦理思想,提倡佛教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实践活动,对于匡正人类的偏差观念,提高人类的环境伦理道德,促成人们崇尚环保的生活方式,具有重大的意义。
佛教与环保有关的思想,首先体现在“知足常乐”的苦乐观上。人的欲望是无尽的,日益膨胀的欲望势必导致地球资源匮乏,势必因为掠夺资源而发动战争,这样的恶性循环,终将使人类走向自我毁灭的不归路。然而,人们追逐欲望是为了寻找快乐,快乐的得到却不一定要通过放纵欲望。《佛遗教经》说:“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与这种“少欲知足”的思想对应,从古到今的众多佛弟子一直有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佛教中缘起、因果的世界观为佛教徒的环境保护实践提供了根本的依据。《杂阿含经》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佛陀以其亲证的缘起真理揭示了宇宙一切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因果联系。人的正报与其赖以生存的依报––自然环境,有着“依正不二”、唇齿相依的紧密联系。缘起因果的道理还告诉我们,自身的发展诉求不能损害到他人的权益,不能罔顾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否则必将遭受恶果。南传大藏经》中也有“不应采伐如是等诸种之种子与诸种之树木”的记载。在佛教典籍中,对于狩猎、乱伐树木、开矿挖山、江河捕鱼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可看作是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标准。
如果说由于敬畏因果而戒杀强调了自利,佛弟子出于慈悲的理念而护生则更体现了利他的精神。《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强调平等心与大悲心的关系,强调菩萨应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在这种无比广阔深邃的慈悲精神的光芒照耀下,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没有容身之处。大乘佛法中“为诸众生不请友”的慈悲精神,激励了古今无数佛弟子努力躬行实践,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广修六度万行,而在中国佛教则突出体现在放生、素食的优良传统上。
为了成就菩萨道,不仅要成就众生,还要净佛国土。由于《般若经》等经典的提倡,“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成为中国佛教徒的实践目标,也因此促成了众多名山古刹的清净庄严。据《高僧传》记载,早在北魏年间,梵僧昙摩密多来到敦煌之后,曾经“于闲旷之地,建立精舍”,并种植树木上千株,形成方圆百里的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峨眉山,其优美的环境、茂密的森林并非出自天然,而是主要来自从唐朝开始中国历代僧人的杰出贡献。时至今天,无论地处深山的各大丛林,还是位于繁华地带的都市寺院,都以其参天的古木、如茵的花草迎接着各方信徒访客,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
佛教的智慧宝藏中蕴藏着如此珍贵的生态保护思想,历代佛子的实践有着如此丰富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作为21世纪的佛教徒,面对千疮百孔的人类生存环境,面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不但自己要以祖师大德为典范,实践自然环保的生活,更应当义无反顾地秉持佛菩萨的慈悲救世之心,大力弘扬佛陀的智慧言教,以期启发和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扭转人类的整体共业。现代的佛教徒和佛教团体,应该更积极地提倡“人间佛教”、“入世佛教”的参与精神,为环境保护等人类福祉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现代社会是一个地球村,地球的苦难向我们提出一个共同的环保课题,这个难题不仅仅只有一个解决方案。正如同佛法讲“八万四千法门”、“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佛教徒应以更开放的心胸找出与各界人士对话、合作的道路,利用区域文化的特点,推动与非佛教人士间的对话与环保行动。
在儒道文化里蕴涵着大量的仁爱、护生思想,这些“发乎道德,应于福祸”的道理,与佛法的精神是相通的。例如,孟子说:“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意思是人与自然和谐是生存发展与社会安定的根本。儒家认为,人与万物都是自然的产物,主张“仁民爱物”、推己及人,把仁爱精神扩展至宇宙万物。
“道法自然”是中国二千五百年前老子提出的主张。《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人类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天地万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人类对一切生命和保护生命系统负有伦理责任。道家把自然规律看成是宇宙万物和人类世界的最高法则,“天人合一”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在这一点上,佛家、儒家和道家的观点有着不少共通之处。
由于进入工业化的时间较早,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保护的研究和实践方面,普遍比较重视,工作起步较早。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著名神学家史怀哲提出了“敬畏生命”的理论,他将人与动物视为应当和睦相处的兄弟关系,为基督教文化关注生态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特征日益显著的今天,不同宗教、文化体系的对话固然重要,教内的合作往往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多年来,中韩日三国佛教界“黄金纽带”关系日益牢固,在呼吁世界和平、推动环境保护、重建伦理道德等各方面作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并结出许多丰硕成果。十年前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决定,为实现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伟大理念,三国佛教界每年4月在本国植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今天,我们三国佛教界人士又来到美丽的济州岛,共同探讨佛教徒为环境保护所承担的责任,讨论如何用佛教的环保思想,来启发和引导当今社会的伦理观念,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人类面临环境危机之际,佛教徒有义务担负起应尽的全球责任,用自身的行动去感召人们,以彼此的同心同愿来影响社会,并发挥大乘佛法的圆融特性,让佛教的价值观放声于世界文化的体系中。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8-5 09:48

【广而告之】
(一)【每日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70804课堂笔记157张。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70524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ptsig=0bZgWetreXw7cAQZJYn8ws9HzCEQeQtu7W0k1g1gqrs_
截止201707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73,168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1498/infocenter?ptsig=3nMpYy8QG2SU5pjIu3nikim19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鱼象鱼说
123(每月放生567元)
1+1+1+120=123
(1):每日默写《心经》一次
(2):每日临摹《兰亭集序》一次
(3):每日蒙山施食一次
(120):每日做电脑笔记120张
一朝翻开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日登上涅槃岸,当下舍弃般若舟。
感恩!

(三)【热线公告】鱼象鱼说
20170305正式开通。
TEL:0578-6952880 (每天18:00--20:00不见不散)
学雷锋,好榜样。
鱼象鱼,开热线。
苦难是所学校,
禅心一片向阳。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热线开放时间,每晚六到八点。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助念恶道】【回向恶道】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口齿清爽,白发变黑。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8-5 09:49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8-5 11:20

圣严法师:怎样才能战胜自己2017年08月04日 17:12新浪佛学我有话说(2人参与) 收藏本文      


http://n.sinaimg.cn/fo/transform/20170801/6NM9-fyinvys9803774.jpg平常人很难不受环境影响
  文/圣严法师
  千千为敌,一夫胜之,未若自胜,为战中上。──法句经卷上。述千品
  这个偈子是说,若以一个人的力量去战胜成千上万的敌人,当然是够勇猛的战将了,但是,还不如战胜自己的烦恼心来得有价值。这四句话是意味着“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人的一生,总是在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做着适应及克服的努力。因此有人形容人生如战场,勇者胜而懦者败;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中,所遭遇的许多人、事、物,都是战斗的对象。其实,自己的心念,往往不受自己的指挥,那才是最顽强的敌人。
  一般人认为,如果没有危机感、竞争力或进取心,可能会失去生存的空间,所以许多人都会殚精竭虑地为自己、为孩子安排前途,以作为发展的战场。
  人生的战场上,千军万马,杀气腾腾。一位在作战时,能够万夫莫敌,屡战屡胜的常胜将军,功勳彪炳,使得敌军望尘披靡,但他内心是否平安、自在、欢喜,就大有问题。例如拿破仑在全盛时期几乎统治半个地球,战败後被囚禁在一座小岛上,相当烦闷痛苦,难以排遣,而说:“我可以战胜无数的敌人,却无法战胜自己的心。”可见能够战胜自己的心,才是最懂得战争的上等战将。
  要战胜自己很不简单。一般人得意忘形,失意时自暴自弃;人家看得起时觉得自己很成功,落魄时觉得没有人比他更倒楣。唯有不受成败得失的左右、不受生死存亡等有形无形的情况所影响,纵然身不自在,却能心得自在,才算战胜自己。
  平常人很难不受环境影响,矛盾、冲突、挣扎,经常发生,如何调伏烦恼,非常重要。发生在心外的事比较好应付,发生在心中的事则较难处理。这需要做自我排解、自我平衡的工夫,在观念和方法上都要努力。在观念上要想到这是种种因缘配合之下所产生的结果,自己仅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所以无法掌控,心中情绪自然会安定。在方法上则要做些自我约束与宁心安心的工夫,若能随时随地安心安身,便是真正战胜了自己。
  ——本文摘录自圣严法师《智慧一百》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8-5 11:27

净慧长老:家庭也是道场2017年08月04日 16:16新浪佛学我有话说(1人参与) 收藏本文      


http://n.sinaimg.cn/fo/transform/20170802/HW0r-fyinvyt0092211.jpg家庭是道场,生活作佛事。慈悲感恩和为贵,忍辱包容是妙方。
  家庭是道场,生活作佛串。慈悲感恩和为贵,忍辱包容是妙方。身体是寺院,心灵是佛像,两耳钟鼓齐鸣,呼吸梵音嘹亮。我们能如此对待家庭,对待生活,还有什么地方不能作佛事?还有什么地方不是道场呢?
  各位道友:
  在石家庄这座省会城市,一连七天举办禅修活动是不是第一次,我不是很清楚。不过,我自己在这里主持都市禅堂的禅修活动,一连七天,这还是第一次。七天当中,也同各位分享了一些佛法与修行的内容。参加活动的绝大多数都是在家居士,所以在共修活动中的佛法分享,往往是以居士的修行为主。今天是这次活动的最后一次交流,我想提出一个题目——“家庭就是道场。”
  日本著名实业家铃木正三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工作坊就是道场。”他提出这个口号,是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企业要以禅的精神来管理。以禅的喜悦来对待每一位员工;以禅的安心法门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安于职守,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禅的理念,使每一位员工能够在企业中得到比较丰厚的回报。有真诚无私的奉献,一定就会有丰厚的回报。
  家庭,是人在一生中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基础,所谓“成家立业”。如果不把家庭当作道场,修行人的修行就无法落实。《维摩经》上讲:“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诸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空寂故。”所以家庭是道场,也是佛法的应有之义。
  佛法的修行,应该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有一个地方不是道场,那就是法 轮不到处。法 轮不到处,就是无佛处。没有佛的地方,就是没有光明的地方。家庭是道场,家庭有佛法;社会是道场,社会有佛法;一切地方是道场,一切地方有佛法。特别是《维摩经》讲到的“烦恼是道场”,其意义非常深刻。因为佛法就是要对治烦恼,对治烦恼的过程就是修道的过程,就是成佛的过程。
  家庭是道场,生活作佛事。慈悲感恩和为贵,忍辱包容是妙方。身体是寺院,心灵是佛像,两耳钟鼓齐鸣,呼吸梵音嘹亮。我们能如此对待家庭,对待生活,还有什么地方不能作佛事?还有什么地方不是道场呢?我们天天听到许多声音,往往觉得声音对修行有干扰。而当我们走入寺院,夜静更深,特别喜欢聆听钟鼓之声。钟鼓之声清新悦耳,沁人心田。我们能不能把汽车喇叭的声音也当作是钟鼓的清音呢?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听到什么声音都非常悦耳,听到什么声音都不感觉是干扰。特别是修禅定进入三禅以后,声音就听不见了。
  家庭是道场这个理念,希望我们各位在家菩萨,首先要认真思考,然后要认真落实,真正把自己的家庭当作是道场。其意义非常重大。这种理念,也就是过去太虚大师所倡导的“佛化家庭”。我们现在提出社会要现代化、家庭要现代化,我觉得家庭的现代化虽然必要,而家庭的佛化更加重要。只有家庭佛化了,家庭的现代化才能真正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便捷与幸福。如果没有高尚的精神修养,欲壑难填啊!不管怎么现代化,都觉得不满足。一个人对于修行永不满足,那是好事;对于事业永不满足,那是好事;对于奉献永不满足,那是好事。如果对于个人的私欲永不满足,那就是一件天大的坏事。欲壑难填,贪心永难满足,这意味着人生的堕落,而不是意味着人生的升华。因为精神空虚,总想用物质来填补,实际上精神的空虚用物质永远也填不满。精神的空虚一定要用精神的能源、精神的资粮,用智慧、用慈悲、用奉献精神来填补。
  家庭是道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个道场呢?家庭是道场有些什么原则呢?我想奉献给各位的,还是那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针”。做人的八字方针: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的八字方针: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首先说做人的八字方针怎样落实。所谓信仰,就是正信佛法僧三宝。有信仰的人最快乐,有信仰的人最幸福,有信仰的人最安祥。因果:守持五戒就是最大的因果。五戒是佛教所有戒律的基础,也是所有道德的基础,更是因果理论的基础。良心:就是要修十善。以十善法来庄严身心,以十善法来庄严家庭这个道场。道德:就是要行八正道。八正道是最高的道德要求。最高的一定可以包含最基础的部分。在家庭中修八正道,从初步到究竟,八正道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道德圆满之路。
  做事的八字方针,感恩是报四恩:报父母恩,报众生恩,报国家恩,报三宝恩。包容是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能有慈悲喜舍的精神,还有什么包容不了呢?包容就有和谐,包容就有你我他。分享是修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以四摄的精神来落实分享的理念,就能将分享落到实处。结缘就是结四缘。所谓广结人缘,广结善缘,广结法缘,广结佛缘。这四缘,是成就一切善法的大因缘,是成就一切有利于社会大众事业的大因缘,是完善人生修养的大因缘,更是成佛作祖的大因缘。
  把家庭当作道场,就是在家庭中落实生活禅的理念。觉悟人生,我们要具备信仰、因果、良心、道德的理念;奉献人生,我们要具备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的理念。我所提倡的生活禅,是佛法的整体,是修行的根本法门,是佛法在现代和谐社会、安定社会、关怀社会、奉献社会的最好实践。
  把家庭当作道场,对于我们广大的在家居士来说,是一件头等重要的事。我们每一位居士,能把家庭当作道场了,能把全家的人都佛化了,那就是最大的修行,那就是最大的功德。怎么样才能把全家的人都佛化了呢?首先自己要做到、要落实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针”。这二八方针,首先不是要求别人,而是要求自己。自己要有主动的承担精神、主动的奉献精神、主动的感恩精神、包容精神、分享精神。有了这种主动,自然就能够在家庭中造成一种良好清净的修道氛围与生活氛围。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8-5 11:58

一日禅:守住内心的宁静2017年08月05日 08:09:46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76人参与 10评论



走遍人生的山山水水,最美的仍是,心中的那一片花海。只是那些拥有过的,那些逝去的,都曾是生命中最美的风景,惟愿,每一次遇见都是温情的相拥;每一次对望都能看到彼此最美的微笑。一直想以最简单的方式行走于尘世


http://p3.ifengimg.com/cmpp/2017/08/04/19/e5c6a301-e342-4732-ba6f-6eb11e6bace5_size32_w410_h291.jpg宁静(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张科)走遍人生的山山水水,最美的仍是,心中的那一片花海。只是那些拥有过的,那些逝去的,都曾是生命中最美的风景,惟愿,每一次遇见都是温情的相拥;每一次对望都能看到彼此最美的微笑。一直想以最简单的方式行走于尘世,在岁月一隅,坐拥一份清浅的安暖,执一盏茶茗,守住内心的这一方宁静,细细聆听光阴的呢喃,用一支笔,一颗心,在文字里摆渡。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8-5 12:08

你是好人吗?净慧法师:衡量好人的六个标准2017年08月05日 08:07:05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净慧长老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81人参与 5评论



无论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作好一个普通人,至少要达到六条标准。


http://p0.ifengimg.com/cmpp/2017/06/30/15/fb173a15-6562-433a-b437-6a3fd696657b_size32_w410_h273.jpg好人的标准就是向善、向上(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刘志强)学佛的最后落脚点在什么地方?我想,落脚点就在实际的做人做事当中。我们学佛就是希望做一个好人,希望人生过得更圆满、更有意义。
好人的标准就是向善、向上。向善就是不做坏事,只做好事;向上就是做好人,做圣贤,做伟人,成佛作祖。
无论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作好一个普通人,至少要达到六条标准。这六条标准,把信仰、伦理、人性、实践、能力等各个层面都包括进去了。其具体内容就是:
第一要知因果。不懂得世出世间的因果,一切事情都无从说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因果是一切社会道德、伦理、人性的基础。没有因果,这一切东西都无从建立,或者都将土崩瓦解。知因果虽属于信仰层面的事情,但它却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就个人而言,没有因果信仰,人生就无法圆满,断恶修善、断惑证真、转凡成圣就失去了动力。就社会而言,没有因果信仰,整个社会的道德秩序等等就失去了维系。一个社会,只有具足健康的宗教精神,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才有保障。这是一条为古今中外一切国家、社会和民族所证明了的真理。
任何一个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如果忽视了这一条,他的思想就无法圆满。当然,因果的道理很复杂。一般人也承认因果,但只限于一世因果,不承认有三世因果。而三世因果恰恰是因果信仰的核心。要让社会上的大众接受三世因果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做很多的宣传工作。
第二要讲良心。良心是什么?良心就是“知恩报恩”。
要报四重恩:国家恩、众生恩、父母恩、三宝恩。我们每个人都在接受这四个方面的恩赐。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四恩当中。即使我们死了,把骨头烧掉了,我们还是没有离开四恩。为什么呢?你还要占一块地方装骨灰盒!就算你把骨灰洒掉进了大江大河里,那也是国家的呀!所以说,我们没有一分一秒离开过国家的恩德。其它的恩德亦复如是。
因此,我们要以良心来对待这四恩,要以良心来对待一切关怀过、养育过我们的人,他们都对我有恩。推而广之,一切众生都对我有恩,我也要以良心来对待一切众生。
为什么说一切众生都对我有恩呢?佛经上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一切非人类的众生,无始以来都曾经与我互为父母兄弟姊妹。所以对一切众生,不管是恩人还是仇人,我们都要存有报恩的心,一律要以良心来对待。
我曾经讲过多次,良心说到极处、究竟处,要以宗教来做保证,否则的话,这个良心是空洞的。良心可以说是人生的根本,人性的内涵,没有良心,人性就不圆满。
第三要守道德。从社会角度来说,遵纪守法是道德;从佛教的角度来说,遵守清规戒律也是道德。我们既受四恩而活,因此,我们反过来应该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承担起各种责任和义务。这是理所当然的。承担责任和义务是守道德的最主要的表现。
第四要立志向。立志向在佛教里叫做“发愿”。前几天,我讲了“四弘誓愿”。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毕生的精力朝着这个方向奋斗,这是我们立世和做人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目标,有了这个人生的目标,我们的人生才不会出偏差,你所做的一切才会对国家和社会有益。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由于生活目标不清楚或不正确,走上了与社会相对立的道路,他们的行为不但毁掉了自己的前程,也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因此做一个好人首先意味着要有一个正确的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要有一个宏大的愿力。人生的动力和价值就是由此而产生的。
第五要养识见——要培养自己的识见。识见不仅仅是知识,它比知识更实在。
识见从何而来?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从发愿中来,从学佛中来。
有些人很有能力,但是识见不够:他们的心胸不够宽阔,做事不大度,待人没有气量,小家子气。识见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反省,跟自己的我执习气作斗争。
识见是后天修持的结果。只要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培养出一种好的识见。
第六要“充才干”——充实自己的才干。这是一个很实际的东西,属于能力方面。它需要我们在实际事务中去磨练自己。一个人没有才干,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有才干,又有识见,又肯奉献,这样的人才是圆满的人,才是堪当大任的人,才是一个能够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人。
以上我提出的这六条,不一定很全面,可以作为我们做人的一个参考。万一你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第一条你做不到,按照下面的五条去做,也同样可以称做一个好人,但是,它不稳定,因为它没有基础。
真正要做一个向善、向上的人,就一定按照这六条准则来完成我们人生的修养。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8-5 12:14

佛教并非只有莲花 你知道佛教四大吉花吗?2017年08月05日 09:00:17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人参与 1评论



说起佛教吉花,大多数人脑海里面就会闪现出莲花的身影,但佛教吉花,并非只有莲花。


说起佛教吉花,大多数人脑海里面就会闪现出莲花的身影,但佛教吉花,并非只有莲花。其实佛教有四大吉花,分别是优昙花、曼陀罗花、莲花、山玉兰。
优昙花
梵文优昙波罗(Udumbara),亦作优昙婆罗、乌昙跋罗、优昙钵华、乌昙华等,意译灵瑞、瑞应。花名。产于喜玛拉雅山麓及德干高原、锡兰等处。花隐于壶状凹陷之花托中,常误以为隐花植物。世称其花三千年一开,值轮王及佛出世方现,喻极为难得的不世出之物。佛经中常用以喻佛、佛法之难得,如《法华经·方便品》云:“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昙花一现”的成语,即源出于此。
曼陀罗花
http://p0.ifengimg.com/a/2017_31/8d69cf4be3a00ff_size30_w350_h513.jpg曼陀罗花(图片摄影:唐正益)曼陀罗花为四中天华(天雨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柯曼殊花),花色近赤色,此花在印度向来被视为天界的花。摩诃是特别强调此花的大与美的意思。
莲花
http://p3.ifengimg.com/a/2017_31/4d9c2c9c829db95_size25_w410_h311.jpg荷花(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觉能法师)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佛教有宝伞、双鱼、莲花、白螺、金轮等八种吉祥宝物,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
山玉兰
在那庄重肃穆,香火燎绕的古刹寺庙入口处或大院里,人们经常就会见到树姿雄伟壮丽,枝繁叶茂,叶大浓荫,花大如荷,芳香馥郁的山玉兰树。它不仅给游人带来凉爽与清香,同是也给寺庙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粗大的树枝向四周自然伸展,宽大浓绿的树叶缀满枝头,婆娑多姿,活像一把大雨伞,把院寺遮得严严实实。6~7月份,在绿叶丛中开出碗口大的乳白色花朵,9枚花被片平展,中间直立着园柱状的聚合果,恰似佛祖释迦牟尼佛端坐在莲座上,这大概就是山玉兰成为佛门圣洁之树的由来吧。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8-6 10:10

【广而告之】
(一)【每日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70804课堂笔记157张。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70524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ptsig=0bZgWetreXw7cAQZJYn8ws9HzCEQeQtu7W0k1g1gqrs_
截止201707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73,168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1498/infocenter?ptsig=3nMpYy8QG2SU5pjIu3nikim195LyIcmuiVPwd3gSCq0_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鱼象鱼说
123(每月放生567元)
1+1+1+120=123
(1):每日默写《心经》一次
(2):每日临摹《兰亭集序》一次
(3):每日蒙山施食一次
(120):每日做电脑笔记120张
一朝翻开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日登上涅槃岸,当下舍弃般若舟。
感恩!

(三)【热线公告】鱼象鱼说
20170305正式开通。
TEL:0578-6952880 (每天18:00--20:00不见不散)
学雷锋,好榜样。
鱼象鱼,开热线。
苦难是所学校,
禅心一片向阳。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热线开放时间,每晚六到八点。
感恩!
(四)【关于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为道日损】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助念恶道】【回向恶道】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天天纯素】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口齿清爽,白发变黑。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8-6 10:11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8-6 11:10

圣严法师:如何以平等心看职场生活2017年07月14日 15:42新浪佛学我有话说(14人参与) 收藏本文      


http://n.sinaimg.cn/fo/transform/20170714/GXag-fyiavtv6410545.jpg现代人往往以职位和薪资高低,做为成功的指标,这是错误的价值观。
  文/圣严法师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佛与众生是平等的;佛看众生都是佛,佛的世界即是众生的世界。当佛陀建立了僧团后,有许多人以为佛陀是僧团的领导者,所以他的地位与待遇应该是不同于僧团弟子的,因此,会将最好的东西拿出来供养佛陀,佛陀因此特别在经典中说明:我也是僧团中的一员,不是我领导大众,而是由僧团在领导;如果有居士要供养佛,佛陀就会说:‘供佛及僧’、‘供僧同佛’,这都显示了佛法的平等观念。
  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有一次我的老师带领大家到郊外座谈,当时我们为老师准备了一份较丰盛的食物。老师看到以后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既是分摊同样的钱,大家就应该享用同一份东西,这就是佛法的平等观。
  我曾在一场‘企业家座谈会’中,谈及劳资双方平衡的问题。站在佛法的立场,所谓劳资双方,其实都是生活在同一个团体之中,是生命共同体,因此资方与劳工之间,应该称彼此为同事、同仁。
  我有一位美国弟子,具有非常优秀的翻译才华,但是对于修理电器却毫无办法。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人具备的才能不同,所以,人的一生虽应该努力训练自己的能力,但并不是自不量力地拚命追求,而是要了解自我学习的兴趣和方向,对自己的人生尽力而为。掌握现在,努力未来。
  现代人往往以职位和薪资高低,做为成功的指标,这是错误的价值观。真正成功是人格上的成长,以及对社会的奉献。同时能够在职务上默默耕耘,并且懂得随著时代的脉动求新求变,这样的人不会被埋没,反而会为他人所倚重。这种人生态度,终其一生,都能坦然地面对自己而无遗憾,而且将会是社会的中坚分子。
  生活不只是为了金钱,生命也不只是为了地位,而为了理念的实践而活,才是最重要的。生活要活得愉快自在,就要将工作当成是很有趣味的生活。如此一来,终日都是生活在趣味之中,这样的人生将是一份享受,当下即是生活在净土之中。
  工作便利贴
  生活不只是为了金钱,生命也不只是为了地位,而为了理念的实践而活,才是最重要的。生活要活得愉快自在,就要将工作当成是很有趣味的生活。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8-6 11:16

圣严法师:如何与难沟通的人一起工作2017年08月03日 15:36新浪佛学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http://n.sinaimg.cn/fo/transform/20170802/dmjl-fyiphwc5222251.jpg只要我们懂得消融自己,心中的怒气就不存在。
  文/圣严法师
  我们在工作时,无论与谁互动,都要以尊重的态度,将对方视为菩萨。像在法鼓山团体中,大家会互称对方为‘菩萨’,就是将对方当成菩萨来对待。即使遇到的是不友善、不配合或是能力不佳的人都是一样,千万不要因此怀疑对方的工作态度或是工作能力。既然已经和他一起共事,就要将他当成菩萨看待,尊重他的人格。
  因此,彼此间不可以使用粗话、刻薄话或者是指责的语言,一定要用尊敬、善意的语言,譬如:请教、请问、是的、对的、好的、很好等。同样的,面对不同意见时,也不可以用命令或反抗的方式,而要用商量的方式来沟通处理。
  身为主管者,要尊重专业工作人员以及多数人的意见,执行者则要尊重主管的指导。如果部属不接受主管所分配的工作,应提出不执行的理由及意见,而不是一味的抗拒、对立,要以商量的方式寻求解决。譬如,主管下达一个命令,如果身为部属有自己的想法要表达,就可以建议说:‘是的,这件事情您考虑得很好,但是从执行的角度来看,另一种作法可能会比较节省时间和金钱。’
  在交办工作时,不要以命令的方式要求执行者,而是先询问在期限内是否能够完成,以及彼此沟通执行时可能会遇到的状况。沟通之后,如果能充分信任,执行者通常都能尽力去完成。由此可见,部属与主管的良性沟通是让工作顺利的必要条件。
  但是,在工作场合中,各种人都有,有的人自私、推诿责任,老是跟你作对,但即使这样,我们对他还是要抱持希望,因为从修行的立场而言,每个人都还是有转变、改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认定对方不好,留下刻板印象,那么,对方就毫无翻身的机会,彼此间的关系亦不可能改善。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以及与人互动时,要有菩萨精神,对任何人都不要失望、对立,而要消融自己,包容人、体谅人。
  这个观念很有用,因为只要能消融自己,就能包容所有的人,心中就没有对人的恨意了。否则,你光听到他的名字就一肚子火,如果再见到他的人,那就是仇人狭路相逢、怨家路窄。所谓怨家路窄,其实不是路窄,而是你的心量小,如果你能包容他,怨家本身就不存在了。虽然他可能还是你的怨家,可能还是会整你,但只要你心中不要以怨家来看待他,那他就不是个怨家了。
  有一位参加过禅修营的学员告诉我说:‘师父,自从我学过打坐以后,就再也不会生气了。虽然我经常受人欺负,但我不生气,也不会跟人吵架,只是我还是觉得不服气!’我一听就觉得奇怪了,既然不生气,怎会不服气呢?这样他的气到底消了没有?当然没有消!我说:‘你这怎么叫作不生气,只是没有发作而已。你心里面的火气很多、很危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爆炸了!’他虽然把气暂时压下来、把气吞忍下去,累积久了,将来一旦爆发,必会发生危险。
  所以,只要我们懂得消融自己,心中的怒气就不存在。有时候嘴巴上说几句气话,那没有关系,讲完了,你的气就消了。但是最好是在消融自己的时候,连这种抱怨的话都不讲,因为抱怨的话只要一讲,不但伤了人,也可能因此传出去,衍生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抱怨是损人不利己的,仍应消融自己,沉著守口,才是利人利己的智慧行为。
  工作便利贴
  因为从修行的立场而言,每个人都还是有转变、改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认定对方不好,留下刻板印象,那么,对方就毫无翻身的机会,彼此间的关系亦不可能改善。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8-6 11:23

净慧长老:生活处处有禅机2017年07月30日 09:11新浪佛学我有话说(4人参与) 收藏本文      


http://n.sinaimg.cn/fo/transform/20170727/ng2v-fyinvys8461504.jpg图/雪后柏树赵州塔
  文/净慧老和尚
  我们的生活充满着禅意和禅机,所谓“神通及妙用,运水与搬柴”,但大多数人由于自我封闭,意识不到他本身具有体验禅的潜能,这就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这里我们不妨拈两则古人以日常生活为契机而说禅、悟禅和行禅的公案,应该有助于加深对生活禅的理解。
  处处有禅机
  晚唐时期有一位龙潭和尚,他的师父是天皇道悟禅师。他在师父身边呆了很长时间,天天侍候师父。他觉得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师父并没有给他指示禅机心要。有一天,龙潭和尚向师父发问道:“某自到来,不蒙指示心要。”他师父却说:“自汝到来,吾未尝不指示心要。”龙潭问:“何处指示?”师父说:“汝擎茶来,吾为汝接;汝行食来,吾为汝受;汝和南①时,吾便低首。何处不指示心要?”龙潭听了师父的开导,低头良久不语。师父说:“见则直下便见,拟思即差。”龙潭在师父逼拶②的这一瞬间,不容思量卜度,当下心开意解,悟道见性了。于是他又进一步请教师父:“如何保任?”师父说:“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这则公案清楚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作为禅者的生活,它处处都流露着禅机,学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处处都可以领悟到禅机,处处都可以实证禅的境界。同样重要的是,这则公案还告诉我们悟后的保任功夫是“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平常心是道
  在生活中体验禅的关键所在是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所谓“平常心是道”。下面的一则公案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对怎样在生活中保持平常心或许会有所启发。
  有源律师问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禅者的吃饭、睡觉与一般人的吃饭、睡觉有着这样大的差距,这就是我们还不能在穿衣吃饭的日常生活中体验禅的根本症结所在。我们如果去掉吃饭时的“百种须索”和睡觉时的“千般计较”,我们当下就可以与历代禅师同一鼻孔出气。
  注释:
  ①和南:梵语vandana之音译,系对长上问讯之语,属礼法之一。
  ②逼拶:犹逼迫。
  ——本文原载于1993年第一期《禅》刊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8-6 11:37

他为继王位杀死菩萨 好景不长堕生地狱2017年08月06日 08:10:52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人参与 1评论



王子为继王位去求见龙树菩萨,道:“龙树菩萨啊!你可不可以把你的头布施给我?”菩萨答:“这个请求再等一年” 。


http://p3.ifengimg.com/a/2017_29/5a388d8f4046297_size32_w410_h273.jpg图片来源:凤凰佛教从前有一位龙树菩萨,因多生持不杀戒的缘故,而住世六百年。护持他的国王名为“独机桑波”,与龙树菩萨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国王向龙树菩萨请求:“上师啊!祈愿你活多久我就活多久。”因为这个缘故,国王也非常长寿。
这位国王娶了非常多任妃子,一任王妃生了王子,王子老了、死了,王妃也死了。国王又娶另一任的王妃,连续好几任的王子都年老死亡,最后国王娶了一位妃子生了一个小王子。成年之后有一天,王子到市集看到一件很美丽的衣服,非常高兴就买了回来,但因为舍不得穿,便将衣服保存起来放在衣柜里。
王子的母亲看到后,就问他说:“这么美丽的衣服你现在不穿,要待何时呢?” 王子回答说:“我现在不穿,我要等以后我做国王时才穿。”母亲就跟他说:“你不要想你以后会做国王了!因为你父亲非常的长寿。你看你以前的兄长都一个个死去了!你是没有希望做国王的!” 王子就问母亲:“有何方式可以让父亲早一点死亡?” 母亲便说:“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龙树菩萨早一点死,龙树菩萨一死,你的父亲便会死亡。”母亲继续回答儿子:“龙树菩萨是已得大成就者,你用任何方式去杀他都是不可能的。佛教主张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可舍,连生命也可施舍。如今人们尊称龙树为菩萨,也许你去求他布施他的生命给你,他或许会答应的!”
因此,王子便去求见龙树菩萨,问道:“龙树菩萨啊!你可不可以把你的头布施给我?”龙树菩萨回答:“你这个请求再等一年以后,因为我还有一年利益众生的因缘尚未圆满,等一年后,你再来见我。”
过了一年后,王子带了一把锋利的宝剑,到了龙树菩萨的跟前说道:“你答应我,一年以后要将你的头布施给我。” 龙树菩萨便回答说:“你来拿吧!” 龙树菩萨就此入定。王子拿着宝剑砍向龙树菩萨的头,可是砍了好多次,不管如何砍,龙树菩萨一点损伤也没有。于是王子问龙树菩萨:“要如何砍,才砍得下你的头来?”龙树菩萨以宿命通观过去世,知久远劫前,自为农夫误伤稻杆中一虫,稻杆中虫今王子是。虽误伤而因果不昧,虽菩萨也须还债。
然后龙树菩萨回答说:“我已没有用刀剑伤害、杀害众生的因缘,因此你要用刀剑伤害我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已经没有如此的业缘。但是我在很久以前曾经有一个杀生的业尚未清净,当时我是一个农夫,有一次在砍割稻草时,曾无意间杀死了稻杆中的一只小虫子,这个杀生的业尚未清净,你去拿稻草就可以把我杀死了。”
于是王子去取了一根稻草往龙树菩萨的头一划,龙树菩萨的头就断掉了。王子砍了龙树菩萨的头,回到了皇宫,他的父亲也死了!王子因此升座为国王。王子继承王位后在位时间也不长,只有一两年的时间,整个国家就被印度另外一个王族所吞灭,他也堕生到地狱里受苦。
故事解析:
无始劫前,龙树菩萨割稻草时误杀死了一只小虫子,这一生业果成熟,才呈现这样的一个果报现象。杀业即使如此也要还报,盗淫妄等业障亦相同。正所谓:善业不受恶道苦,恶业不受善道乐。你我今生所受的苦乐等报,皆前生造的三世因果。本文转自于“五台山黛螺顶”微信公众号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8-6 11:44

佛子必看!佛说假如我再活千万年,结果也一样2017年08月06日 08:16:58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1人参与 6评论



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


http://y2.ifengimg.com/a/2015_33/0d5251220949665.jpg自利利人,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图片来源:凤凰佛教)编者按:智慧,能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无上智慧,也是我们日常经常听闻的“般若”。若得此智慧,那自信、成功、幸运、健康、财富也自然随之而来。但修此佛法智慧的法门有千万种啊,是否有一种简易的修持法门能得到无上的智慧,成就圆满人生呢?
汝等比丘,勿怀忧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人,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已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佛遗教经》
【注释】各位比丘,不要怀有悲伤和忧愁的情绪!假如我能在这个世界上再停留一大劫,最终依然还要入灭。大家相会在一起永远不分离,终究也不可能。只要大家奉行自利利他,一切法都已经圆满备。假如我能长久住世,也不会再有更多的利益。应当度化的人,无论天上还是人间,都已度化完毕;那些尚未得度的人,都已经为他们铺垫好将来度脱的因缘。从今以后,我的一切弟子代代相传、各自修行,这就是如来法身常在世间、不会毁灭的表现啊!
【备注】《佛遗教经》,又名《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姚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页: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