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7 14:02
惟贤长老:药师法门与人生佛教
2018年11月07日 09:30学佛网 微博 我有话说(1人参与) 收藏本文
惟贤长老:药师法门与人生佛教惟贤长老:药师法门与人生佛教
编者按:2009年11月15日,宁波慈溪伏龙禅寺隆重举行了琉璃宝殿暨天王殿奠基庆典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佛教协会会长、重庆慈云寺方丈惟贤长老出席了盛会,并为信众作开示 ——《药师法门与人生佛教》。
宁波慈溪龙山一带,人杰地灵,是个诞生高僧的福地,历史上从唐代到近代,都有高僧出现。近代弘一大师、太虚大师、圆瑛大师等好几位高僧,都曾在这里弘法。弘一大师一生三次驻锡伏龙寺,写出了清凉歌曲,画出了长幅罗汉卷轴,编定了药师修法。太虚大师就在慈溪的西方寺读《大般若经》开悟,他是近代佛教的革新领袖,提倡人生佛教。
中国佛教在唐宋以后,提倡禅净双修,几乎每一个大寺庙、大丛林,都有禅堂、念佛堂,而宁波慈溪伏龙禅寺能够把药师佛法作为一个道场的专修,在全国来讲都是很稀有难得的。
一、药师法门的特点及修法
(一)药师法门的特点
佛教修行的法门很多,侧重点各有不同,净土法门偏重于对人死后的关怀,药师法门偏重于对人现前生活的关怀。由于人生是个转折的枢纽,上升下堕都在人生,净化心灵,修人天善、解脱善、菩萨善,是上升的道路;发展贪嗔痴,为下堕的道路;故尊重人生,就须在人生的当前努力,在现实人生中有所修为,走“八正道”之路。八正道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其中包括了佛教的戒定慧三学,及进一步修习菩萨乘的内容。
我曾经读过一本历史书叫《世界史纲》,这是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所着,内容是说人类从历史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是一部战争史,和平的时间很短暂,而战争年代很久,特别是科学发达制造出的武器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如何才能制止人类互相残杀、消灭战争呢?韦尔斯提出必须要有一个宗教信仰,特别提出佛教是理智的宗教、智慧的宗教,最后还指出:必须要以八正道指导人生,纠正科学的偏见,为世界人民开一条正路,那才是一条光明大道。
药师法门就特别强调和注重现实人生中八正道的修习,只有这样,才能过好一个安定、和谐的生活,没有“刀兵、瘟疫、饥谨”等各种灾难的流行;才能做一个饮食、衣服、卧具、医药都丰满,免除忧愁痛苦的人。世间上的许多人,想过快乐的日子,却偏偏走了一条下堕的道路,发展贪嗔痴,尔虞我诈,互相斗争,战乱不断,哪里会有幸福的人生呢?
(二)药师法门的修法
药师佛的本怀是着重现实人生的幸福和安乐,他在因地做菩萨的时候,就发愿他将来成就的佛土,所有的人都具智慧光明,有福德,都能丰衣足食,免受灾害。这种精神既广大而高明,既宏博而深微。
关于药师法门的研究和修法,近代弘一大师有相关着作,现今原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也有专着出版。我现粗略讲三点,给大家提供些参考。
1、树立最基本的正见
一个人学佛,不管修习哪个法门,一定要具备出离心、菩提心、真空见,这是《菩提道次第论》讲的,是学菩提道的阶梯,非常殊胜,不是一般的世间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可以比拟的。
出离心必须要有解脱思想,淡泊名利,少欲知足,不过于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名利,自身品格清高。这个出离心非常重要,假若不把世间上的许多事情看淡一点,放下一点,就不能走上学佛道路。
菩提心就是要以出世的精神积极做入世的事业,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具备大智大悲。大智就是无我,既无人我,也无法我,无人我就可以消除烦恼障,无法我就可以消除所知障,不受烦恼障、所知障的障蔽就具备大智慧。大悲就是与众生苦乐一体,不舍众生。《大智度论》讲悲有三种:众生悲、法缘悲、无缘悲。众生悲就是悲悯众生的痛苦,多生以来,我们与众生都有关系,众生在痛苦中我们应该拯救;法缘悲就是从法法相资、法法平等的道理中,认识到万事万物与我都有缘,我都应该以平等心善待;无缘悲,与众生相处以行动救济而无所执着,修布施而不执着布施,三轮体空。
悲智结合,悲智兼运,悲智一体,这个在菩提道里面讲到就是“真空见”。真空见就是一种无我的智慧,有无我的智慧才能够生悲心。一个修习佛法的人,开悟后,就知道众生多生累劫以来与我都有关系,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都是我的六亲眷属,他们现在苦难中,我怎能不救呀?所以就要学菩萨。
2、行持做到三结合
修习药师法门,日常行持必须要做到忏悔、发愿、回向三结合。
首先要忏悔。忏悔是把我们身心三业清洗一番,这个身心原来就像装污水的缸子,现在不装污水要装干净水了,就要把缸子洗干净后才能装干净水,所以必须要忏悔。
众生多生累劫以来所造的业,假若有形体的话,可以堆得像须弥山那么大,但你能够忏悔,做到洗心革面,就开始朝好的方面发展。有些人不知道这个道理,成天唉叹,哎,我业障重,我在修善,我在做好事,为何境遇还是不好呢?他就没有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来看,也不知道从忏悔中来消业。业消智朗,冰山再大,太阳光一出来它慢慢就融化了。六祖大师讲: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破万载愚。你的业障,哪怕像冰山一样坚硬和强大,太阳光一出来它就慢慢消融了,这就是忏悔的力量。所以你们要注意忏悔,不要怨天尤人,怪老子怪爹娘,怪这个怪那个,最终要怪自己,自己业障重,就要多忏悔。
第二就是发愿。发甚么愿?一般来讲就是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宏誓愿包括了菩萨的三聚净戒,众生无边誓愿度是饶益有情戒,烦恼无尽誓愿断是摄律仪戒,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是摄善法戒。修习药师法门,除了四宏誓愿外,还要像药师琉璃光如来一样发十二大愿,与十二大愿相应,愿行结合,这就更加伟大了。历史上,佛教里面很多菩萨,多生累劫以来,发愿修道,可以舍弃家庭,舍弃功名利禄,甚至舍弃头目手足,舍弃身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
弘一大师原来是个风华才子,后由于善知识的指导,读了很多经书,就发愿出家。没出家以前他打饿七,饿了半个月,饿七以后,有人问他的感受,他说我的感受很好,我能够听人之所不能听,见人之所不能见,忍人之所不能忍。这三句话就是他当时体悟的境界,也是菩萨精神、大丈夫精神的体现,所以他后来决心出家,毅然决然的出家,离家辞亲,志气果断,有大丈夫气概。这种精神就是《心经》所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精神,空除了个人的我,家庭的我,社会的我,民族的我,国家的我,法界的我,都空除了,才能度一切苦厄。
愿与行要相结合,华严境界很高,是华藏世界,但行处却落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而这十大愿王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可以做得到的。以高处为目标,从低处着手,“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就是这个功夫。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就是《华严经》的精髓。愿行要结合,怎样发愿就怎么做。
第三个回向。回向甚么呢?回自向他,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小向大,其中最重要的是回自向他,把自己的功德不要据为己有,回向给别人。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个内容是很广大的,以我的功德回向给我的亲属、朋友、怨亲、债主,乃至于一切众生。
忏悔、发愿、回向必须做到三结合,念经如此,念咒如此,礼拜如此,都要做到三结合,那么功德就大。你们在行持的时候,这三结合相当重要。
3、行持方法
一般来讲,修持药师法门者必须要建立坛场,供药师如来的圣像,两侧供日光菩萨、月光菩萨的像,再两侧供十二药叉护法神像,悬五色宝幡,燃七层之灯。药师坛场布置好以后,行者除了礼拜以外,那就必须要修药师法门的止观,身端正坐,脚盘腿,手结药师如来印,口念药师咒或药师圣号,心观想,观想药师如来就在我的眼前,尽管是一幅画,或者是一个塑像,但观想是很灵活的,灿烂光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在我的眼前。这样做到身口意三结合,三密相印。
佛指示我们,念佛号、念经典,要以正直心、深善心、广大心来念。正直心,就是真诚的心;深善心,就是与善法相合的心;广大心,就是指要将一切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你若有了这样的心,念咒、念佛号、念经典,力量就不可思议,感应也大,那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得到的。
我记得在八十年代时,报上曾登载有这么一条消息:广州白云机场飞机失事,其他人都遇难了,可奇怪的是偏偏有几个人活了下来,而且那几个人正好是一家人。原来这一家人在上飞机之前刚刚在当地那个大寺庙打了延生普佛。这件事情在当时报纸上是登了的,很奇特,你不能说这个念佛的威力不大。因此,法力不可思议,法力就包括咒的力量、经的力量,但是心要诚,要有正直心、深善心、广大心,假若没有这个心,光是嘴巴念,功德有,但是不大。
二、人生佛教是药师法门的具体展现
人生佛教是太虚大师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来的,是最切合现实的伟大真理,与药师法门关心人类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人,生而为人,为万物之灵。孟子讲: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这个“几希”就在于心灵之间,与禽兽不同,因此,就要发挥心灵的作用。心灵的作用,一是有理性,二是有仁爱性、慈悲性。这个本性要靠后天的教育、佛法的熏习才能发扬出来,玉不琢不成器。
阿赖耶识的种子,在唯识学来讲,有染种和净种,属于我、我所执、遍计执的叫做染污种子,属于善的、清净的就叫善法种子、清净种子。学佛就重在多闻熏习,修戒定慧,使这个善法种子、清净种子增长,染污种子逐步消灭,而后达到转恶成善、转染成净、转邪为正、转识成智,这样就能逐步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与佛的法报化三身相应。我们就要经常这样反省:我现在转到甚么程度了?是向上转还是向下转?
人的一生,光阴是很短促的,必须要在当下用功,注意当下一念,保持正念、净念,不要有邪念、恶念。普贤菩萨有个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因此,人生佛教是最现实的,但有些人有误解,以为只是把人做好就行了,太虚大师当时提出时还遭到一些毁谤,说太虚大师很片面,只看人生,其实不是那回事。人生佛教不只停留在人生上,而是直通佛乘的,它有四个阶段:人生改善、后世增胜、生死解脱、法界圆明,这是由人到佛的四个环节。
人生改善,这是最起码的,要有人的道德和品格。太虚大师有两首诗说明这个内容。一首是:“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另一首是:“如果发愿成佛,先须立志做人,三皈四维淑世,八德十善严身”。
人都做不好,你怎么成佛呀?万丈高楼从地起,人要活得有价值,必须要明因识果有道德,止恶行善利别人,那样你的现实人生就可以改善。死后,即使没生西方极乐世界,后一辈子还是保持人生,不堕地狱、饿鬼、畜生三途,叫后世增胜。若能在做好人的基础上,兼修声闻、独觉乘,身心淡泊不起贪欲,就可消灭轮回六道的根本,达到生死解脱。既做好人,又修解脱行,还能修菩萨行,那么就是一条“人成即佛成”的道路,达到法界圆明。
所以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就包括了从人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一直到佛乘的全部内容,与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完全相合。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就是药师佛以大悲心对待众生,广行方便,使其心里安静、身体健康、衣食富足、远离恐怖,能够安于菩提道、戒行不缺、正见不失,从而恢复法身慧命,达到圆满的究竟解脱。
大家知道,印度和中国都是东方,东方文化强在哪里?为甚么有价值呢?就在于能够保持人的灵性,能够提高人的品德,创造人的价值,不是西方文化达尔文进化论提倡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那一套文化。这是东方文化的特点。
当今世界的潮流,西方社会从殖民主义到帝国主义到霸权主义都着重在军备现代化方面努力,比哪个国家原子弹多,飞弹、导弹多,哪个就可以逞强,就可以称霸。科学发展到现在,实际上已经走到悬崖边缘,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会非常危险,要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人类只有毁灭。这个地球哪里经得起原子弹来攻击?大战一发生,不管甚么前方后方,都是飞弹攻击的目标,很可怕!所以必须要以东方文化来挽救,尤其是要大力倡导东方药师佛和人生佛教的思想。
药师法门特别讲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使人人都能丰衣足食,饮食、卧具、医药,人人都具备,人人都免于病苦,人人都免于灾难,在此基础上修行成佛。这其实就是人生佛教的思想。从这也可以见到太虚大师的思想是高瞻远瞩、适应时代的,既保存了佛教的优良传统,也发扬了佛教积极救世的大乘菩萨精神。所以太虚大师很伟大。我亲近太虚大师前后十年,亲耳听他讲过“人生佛教、菩萨学处、八宗平等、判摄佛法”这些内容,令我终身受益。
今天伏龙禅寺的琉璃宝殿奠基,这个意义很大,希望伏龙禅寺住持传道法师发心好好努力,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在护法居士的大力护持下,把这个道场建设成为国内很少有的一个专门弘扬药师法门思想的独特道场,这无论是对于人生的挽救,还是现代社会的净化都很有意义!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7 14:59
食人言语,拣择是非,只占己长,终无是处!
2018
11/07
10:33
祖道影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来源:《指月录》原集述者 那罗延窟学人瞿汝稷
福州罗山道闲禅师。师住罗山,初入院上堂,才揽衣欲坐,即云珍重,便下座,良久却回云:未识底近前来。时有僧才出,礼拜,师云:也大苦!僧礼拜起云:某甲咨和尚。师便喝出。
僧问:如何是奇特一句?师云:道甚么?良久云:若是上士,脚才跨门,便委得。若也觌面相呈,犹是钝汉。口喃喃地不消一钁,会么?不是禅、不是道、不是佛、不是法,是甚么?灵锋宝剑,常露现前,亦能杀人,亦能活人。若能操持,一任操持,若也出场,定当须是个汉始得。机机相副,法法无根,互为宾主,虽然如此,切忌承当。
何故?你若野干鸣,我即师子吼;我若野干鸣,你亦师子吼;你若师子吼,我亦师子吼;临时布取意句有主宰,所以道意中句,句中意,意中不停句,句中不停意。意句不同伦,合作么生会?意能刬句,句能刬意,意句交驰,是为可畏。意句不明,事理不通,只是个无孔铁椎,古人唤作流俗阿师。似这般底,如稻、麻、竹、苇,有甚么用处!此个门中,须是个汉,眼卓朔地点著便转,辘辘地岂是你清浊可羡,凡圣能诠!有恁么汉,上士相逢,如击石火,如爆龟纹,迅速如风,捷辩如电,快著精彩,一人半人,事褫言句,动逾万亿,低头学禅,卒不可得。所以道,恁么则易,不恁么则难。亦云恁么则难,不恁么则易。诸人作么生,大须细意。
兄弟,夫行脚也须带眼,莫被遮般底罩却,教你直须冥然去,须得绵绵去,苦哉被遮般底无辜枷著,有甚么出期?遮个如水上葫芦子,有人按得么?常露现前,滔滔地自由自在,未曾有一法解盖得伊,未曾有一法解等得伊,拨著便露,触著便转,辘辘地盖声盖色,展即周流无滞,常露目前,岂是兀兀底?出则无无不是,入则个个归源,声前迥迥地,岂堕有无。所以道声前一句,非圣不传,未曾亲近,如隔大千。声前一思,大家具知,这个作么生会?寻常道声前有路,从汝洞明,句后不来,犹亏一半。纤毫不透,如隔铁围,奇特相逢,将何诘对!
大凡唱教,须会目前生死意句,杀活方可褒扬,杀人刀,活人剑,上古之机锋,亦是今时之枢要,摧魔破执,不得不无直露真诠。须知已有的能破的,大用无亏,圆通现前,魔难措手。若也未得如此,一切四威仪中,合作么生明显?还见伊面孔么?遮里寻常道,面门一思,常时无间,诸人还得恁么也无?若实未明,且须自立,露裸裸地,不与万法为邻,一切法盖伊不得。
所以古人道,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第一须得本智现前,本地风光,常露裸裸地,自由自在,出入无滞,方可违时,乃至龙神,擎花无路,外道潜觑不见有踪,不是泯形实去。兄弟!透顶透底始得,莫只遮边那边,逴得些子言句,到处插语,指东画西,举古举今,遮般底椎杀一万个,有甚么罪过!明朝后日锢鏴人家男女,打汝鬼骨臀有日在。
知么?宗门深奥,酌度胸襟,粗餐易饱,细嚼难饥,根本差殊,良由自错,虚劳一报。空腹高心,过是阿谁?食人言语,拣择是非,只占己长,终无是处。无事珍重!
临迁化,上堂集众,良久展左手,主事罔测,乃令东边师僧退后。又展右手,又令西边师僧退后。乃曰:欲报佛恩,无过流通大教。归去也,归去也,珍重!言讫,莞尔而寂。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7 15:06
凡是遇到知交朋友,应当诚恳地告诉他们这个法门
2018
11/07
10:23
东台弥陀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原文
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纵令得生人天,断难高预海会。至于佛像当作真佛看,不可作土木钢铁等看。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对经像时,当如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能如是,则无业障而不消,无福慧而不足矣。现今士大夫学佛者多,然率皆读其文,解其义,取其供给口头,以博一通家之名而已。至于恭敬志诚,依教修持者,诚为难得其人。余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哀哉!凡遇知交,当谆谆以此意告之,乃莫大之法施也。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白话
信愿念佛,求生极乐,是最简单最容易,最广泛最宏大的法门。必须极为恳切志诚,才能感应道交,当生亲自获得念佛的真实利益。如果懒惰懈怠,毫无敬畏之心,虽然种下未来得度的远因,而亵慢的罪过真是不堪设想。就算来生能够得生人天两道,也很难高登净土,参会莲池海会的圣众。至于佛像,应当作真佛看待,不可当作土木铜铁等看。经典是三世诸佛的老师,如来的法身舍利,也应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面对经像时,应当如忠臣面对面地侍奉圣主,孝子读诵父母的遗嘱一样。能够做到这样,则没有业障不消除,没有福慧不具足啊。现今士大夫学佛的人很多,然而全是读佛经的文句,理解它的义理,作为口头闲谈,来博取一个“大通家”的虚名而已。至于恭敬志诚,依教修持的人,这样的人实在非常难得。我常说:想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向恭敬心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如果心中毫无恭敬导致亵渎轻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了。可悲啊!凡是遇到知交朋友,应当诚恳的以这个恭敬之法告诉他们,这是很大的法布施。
教遵天台 行归净土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7 15:11
《华严经》究竟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2018
11/07
14:15
如孝法师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大乘佛教有三部公认的“经王”,分别是《华严经》《法华经》和《楞严经》。其中最被推崇的,正是被称为“经王之王”的《华严经》。《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陀悟道后宣说的第一部经典,含摄其全部教法精义,其中直接彰显了佛陀广博无尽、圆融无碍的因行果德,堪称“经中之海”,无所不摄,展现出巍巍壮观、不可思议的境界。
今日为如孝法师《华严经》开示连载之二,与你共享法喜。
华严三圣/ 普贤菩萨(左) 毗卢遮那佛(中) 文殊菩萨(右)
我们在这宇宙中诞生为人,每个人产生自我思想同时还有了自己的命运,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存在。在这一切现象中,如果没有《华严经》,我们将永远不知道:
生命是如何诞生的,最终又将去向哪里?
宇宙是如何诞生的?
诸佛菩萨的生命品质,到底有怎样的功德?
我们拥有的生命到底有怎样的过患?
诸多看不见的因缘中,到底什么是需要我们安住的?
我们生命的源泉是什么?
我们如何获得生命的自由?
一
生命的原动力
令人向往的生机与光明
一
在古往今来的人类历史中,始终存在着一种不可思议的生命力,我们把它叫做“生机”。这种生机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的,每个生命内在的创造力是不可思议的,它是一种超越了宇宙的存在。
这种生机是一种力量,让我们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都能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美德,可以规避一切愚痴和黑暗。这种生机像充电一样,时时刻刻在与我们联动,这是生命的奥妙也是一种光明,给予我们温暖与方向。
一
我们拥有生命
却不了解生命
一
我们只有依靠这内在强大、源源不断的生机和光明,才可能获得幸福,追求的一切事情才得以成熟与成就。虽然我们现在看不到生机和光明,但它一直在起作用。好比家族传承中前人对子孙的祝福,都蕴含着无穷心力一样,当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力量时,便会发现生命没有那么简单,生命有其神圣性,也有其终极的意义。
可是,我们人生的大多时候,生机和光明都处于沉睡的状态。只有觉醒的勇气会让我们感受到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真理,感受到它对我们的眷顾、呵护。当我们为此而感动时,便在人生中最珍贵的那一个刹那,觉知到这种伟大的光明——佛菩萨和我们平等拥有的善念。
一
不会补给生机和光明
让人生充满危机
一
佛菩萨讲《华严经》的原因很简单,只是为了让我们人生更加圆满,为获得终极的幸福和意义提供资源。而我们在人生的现象中,很多时候是迷失的。
我们从诞生后不断成长,不断接触新事物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消耗,这种消耗需要很多资源。我们拥有生机和光明却没有及时补给,所以我们的人生有时候会枯竭,会变得没有方向、自我束缚、创造痛苦,这就是人生的危机。
人生的危机是普遍存在的。可能当下觉得天下无事,但是当我们随着麻木、无所适从的生活往前延伸的时候,危机就会展现。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7 15:19
药师佛手中的法器是什么?
2018
11/07
14:17
法音宣畅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听 |见 |药 |师 | 佛
今日农历九月三十
药师佛圣诞日
随文了解药师佛手中的法器
愿 您
随缘趣入药师愿
不辍修持证菩提
法器:药师佛珠
依《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药师佛的左手执持药师珠佛珠,右手结三界印,身着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台。有一种说法是:药师珠代表药师佛的佛眼。药师珠具有强力的净除业障、避邪驱魔、福慧健康的加持力,是药师佛的法器。
法器:灯塔
药师佛手中所持之塔,是出自《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燃七层之灯”救众生性命之意,故塔是有七层的灯塔。
图片故事:《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白话译文
病人在垂危之时,虽然自身还卧在病床上,但是在死相现前之时,却见到琰魔王(阎罗王)的使者来拘引他,将他的神识带引到琰魔法王面前,听候审判。
琰魔法王的判罪执法,是以每个人的俱生神:所有众生都有一个俱生神形影不离的跟随着,他将每个众生一生所作的一切罪福都记录下来,等到这些众生即将命终之时,便将此记录全部交给琰魔法王,当作执法审判的依据。
这时,琰魔法王就依俱生神的记录,审问此人,并且计算验对他平生的所作所为,随其善恶罪福来处决判定他该受什么果报。这时,若有病人的亲友,能为他燃七层长明灯,悬挂五色的续命长幡(燃七层之灯者,即如塔之七层,每层燃七灯,及设供七尊药师佛,或依七佛本设供七佛。)
病人若承功德力,神识复还,如梦醒来,能够清楚的知道地狱受刑之苦,及家眷为他修法之情景。这时,他如从梦中觉悟一样,皆能忆知地狱里善恶业报赏罚之情形。
法器:药器与诃子枝
药师佛左手执持无价珠(药器) ,右手膝前持治病的诃子枝。身着袈裟,表示其已超越凡心。以物药善治众生身心之病。药分物药与法药。物药,即是世间治身病之药。法药是佛依众生而施设解脱之药。如佛的名号“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比喻佛的大慈悲,琉璃光显示佛的大智慧。
十二大愿之所成,即闻名时悉祛灾.
妙药根拔众生苦,药师善逝我稽首.
彼索诃刹之东方,约十殑伽河沙刹.
胜刹明如毘琉璃,希有殊妙过去刹.
複次药师具十力,无量眷中宣法音.
日月遍照为上首,持彼佛正法宝藏.
光王显明清淨身,性如无垢琉璃山.
由此所出大光明,遍照诸刹我稽首.
顶礼药师琉璃光如来
THE END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7 15:27
打坐腿痛和四大分离之痛,哪个更痛?
2018
11/07
14:26
准提妙法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虽然说禅不在坐,修行也不在坐,但是大家毕竟看到,不管走到哪一个寺院,大雄宝殿供着的释迦牟尼佛,站在那里的很少,都是坐在那里,而且是双跏趺坐,可见成佛的基本姿态是双跏趺。
我们出家、我们学佛是向佛看齐,佛是在菩提树下双跏趺而成道,那么我们学佛、出家最终的目标也是为了成道,所以腿子这一关必须要过,大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上好这一课,过好这一关。
腿子痛,你有种种理由觉得可以翻一翻、动一动,你很有气力、很有精神;如果是面对死亡时的那种痛苦,那不知道要艰难多少倍,那个时候你还有气力翻腾吗?你还有气力翻来覆去地动吗?那个时候叫做八苦交煎,四大分离,就像钝刀割肉一样,那种痛苦啊,可以说是人生最大最大的痛苦。
我们现在不能克服眼前这一点小小的痛苦,面对死亡的时候你怎么办?可能我们许多年轻人会说:咱们慢慢来,咱们现在还年轻,再过几年我们就好了。实际上这是自己原谅自己。时不待人啊!无常迅速,究竟什么时候咽气,对每个人来说这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我们在健康的时候,在精力旺盛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学佛了生死。
怎么了?了生死就在当下了,不是要等到咽气的时候再了。等到咽气的时候,那不是了生死,那是随生死以漂沉,不能当下了生死,总是等待,等到最后没有了生死的那一天。
当下了生死怎么了?就是当下要能够得到轻安自在,当下要能够面对这个痛苦,要能够降伏其心,要跟自己的妄想、偷安的心做殊死的搏斗,没有这股勇气,你想了生死,那是梦想。
看到大家坐得很辛苦,但是我想问一句:谁身上流汗了?恐怕没有一个人身上流汗。我在这里不是当面来表扬哪一个,我是举个例子。
1991年我们在这里第一次打一个佛七,那次的佛七,参加的男众女众三四十个人,有七个人出了家,其中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当家师——明海师。
那个时候他是居士,还没有毕业,他坐在一个小蒲团上,穿着一件短衣服,双跏趺坐,我朝他脸一看,满头的汗珠啊,就像六月天的汗一样,但是他还是不放那个腿子,还是要盘住。他有决心啊!你说他痛不痛,可以说是痛,痛得死去活来,但是他能够有那个耐心,有那个毅力,能够降伏其心。当然那个时候坐的时间没有现在长,止静顶多就半个小时,但是刚开始盘腿子就盘双盘,即使是半个小时也很难。
我看到你们大家没有几个出汗的,也没有看到咬紧牙关跟自己偷安的心做斗争的那股劲,那是攥紧拳头,就是不能够让偷安的心战胜我,我就一定要战胜它!没有这样的一种决心,腿子练不好,进一步来说生死也了不了。那都是要战斗啊,斗战胜佛,斗战胜了才能成佛,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这个决心,要想成佛,要想了生死,先从练好腿子开始。
新年第一课,就是要大家养成这种排除万难的毅力、决心。有这种毅力和决心,一切成就在前面向我们招手;没有这种毅力和决心,前面的成就都拜拜。
任何东西都是从第一步开始,你把第一步走得稳稳当当的,第二步才有希望;第一步走不稳当,没有基础,第二步没有希望。
安住当下是什么意思?就是走稳当下第一步,时时刻刻想到我在什么地方,就把此时此刻当作我未来一切成就的起点,我就要踏踏实实地走这一步。你不踏踏实实地走这一步,一切成就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而已。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7 15:41
面对死亡,我们能做什么?
2018
11/07
11:08
沈阳北塔护国法轮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此生虽具 富乐亲友 速逝故应舍
此生当中所具有的一切富乐,以及亲朋好友,很快就会离散的,所以对此不要产生贪心,应该学会割舍。除正法以外,一切皆无有益。临终之际纵然有许多爱如心肝的弟子、亲戚围绕在我们尸床旁牵扯依恋,也不能使我们不死。我们也带不走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只能孤独地前往“中有”的险狭之道。鬼卒来抓的时候,就算有再多的亲友又有什么用处呢?谁也带不走,谁也不能代替。
毕生当中恩爱的夫妻、儿女等眷属,就此离别,再也不会相聚,即便再相聚也不认识了。《入菩萨行论》中说:当我们即将死亡,卧在床上辗转时,众多的亲友在周围守着,啼哭着。但死亡的痛苦唯独我一个人承受,我所造的一切恶业应受的苦报也是我一个人承受。堕落到死亡的手中,再多的亲人又有何用呢?再多的朋友又能何为呢?此时,堪能帮助的依怙唯有所造的福德资粮,可惜我们所行的善太少了,几乎未修啊!因此,与其为了今生的富乐和亲友等造罪,还不如早早地割舍一切,认真地修学正法,为死亡和来世做好准备。
节选 ▏夏坝仁波切《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7 15:45
致“路怒症”患者:用生命在发怒的人,终将自食恶果
2018
11/07
11:04
腾讯儒学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如今有一个词叫“路怒症”,主要是指机动车驾驶人带着愤怒去开车而引发的系列症状。
当你带着愤怒,你就会看谁也不顺眼。看到新手在路上“龟行”,你会发怒。看到骑车的人在路上慢慢移动,你也会发怒。看到有人开远光灯干扰你视线,你更会发怒。
开车之时,路怒症“患者”往往脏字频出,一言不合,就斗气开车,动辄升级为大打出手。甚至有时也会引发车祸惨剧。
除了路怒之外,其实生活中还有各种原因引起的发怒。朱子曾经说过,“血气之怒不可有,义理之怒不可无。”在生活中,血气之怒是我们经常遇到的。
怒作为七情之一,是人的本能,不可避免。儒家有七情之说。《礼记·礼运》中有“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七情是人人不用学习就具有的本能。
但人不能靠本能活着,而是要超越本能,将那些不文明的本能压抑下去。人不能任由自己的性子来随心所欲地释放感情。如果这样,那与动物有何区别?
孔子可以做到“随心所欲”,但他“不逾矩”。他老人家的随心所欲,是在做到时刻遵守道德、法律方面所有规矩基础上的随心所欲。
另外,中医认为七情与五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理论。
这些情志活动如果超过必要的限度,经过长期的累积,就会影响身体器官的健康。所以从个人的身体健康的角度,要避免过分的发怒。
要做到合理制怒,应把握如下三点。
适当把控情感,避免无谓的愤怒。现实中有很多人,因为把控不住自己的感情,结果“行其少顷之怒,而丧终身之躯”。
其实,很多违法犯罪行为的起因很小,就是因为一方或双方没有容人的雅量,而导致升级为刑事案件。
如年轻人往往冲冠一怒为红颜,不顾后果。为了发泄他一时的忿怒,引发了违法犯罪,结果将自己的自由,甚至生命也丧失了。岂不可惜!
不要迁怒于人。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心情不好,往往会迁怒于他人。而他人何辜?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就能做到“不迁怒,不贰过”,所以得到孔子的赞赏。
荀子也提出,“君子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是法胜私也。”君子即使发怒了不过分地处罚别人,高兴了不过分地奖赏别人,这是因为他奉行礼法的观念胜过了他的私情。
远离怒气过剩之人,避免无谓的争辩。为了避免出现怒气伤人,我们心中应时刻牢记荀子“安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的告诫。
真正的君子应该安于礼义,谨慎小心,减少争斗的愤怒,这样就能减少行动上的过错了。碰到那些有争强好胜脾气的人,就不要和他争辩。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7 15:51
《地藏经》就是你生命的地图!
2018
11/07
09:56
法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5
文:普觉
如果有遇到问题,说不通的,我都会教他去念《地藏经》。第一,有问题一定有业障,不管是外面的,还是思维的,都是业障。第二,《地藏经》能让你生命回归到灵性方式上。这一点很重要。
一般大脑思维发达的人,灵性都不高,这类人一般活的很理想化。大脑识性发达的人,有个特征,我执特别重,什么都要为我好。哪怕赚钱,甚至学佛辩论谁对谁错,他都要争个输赢。这类就是大脑识性发达的人特征。你有我执,就会和别人对立,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
打个比方,炒股,创业,一类来讲,就是大脑思维发达的人干的。他想,别人都能赚到,我一定能,毕竟我也是高学历的。但告诉你,如果你炒股赚钱了,不是因为你有智慧,只是你有福报,偏财运。但一般偏财运的人比较少,所以炒股吃亏的人比较多,这才是正常的。
有些人遇到问题,就卡住,他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子,这类人灵性不高。而灵性高的人,往往是很憨厚的,不搞偏门小道的,这类人比较适合修行。大脑识性发达的人,他很会疑问,念佛为什么会有感应,能治病,你给我解释一下。识性发达的人一解释,就是说,念佛心静了,身体得到恢复,所以病好了。那再高深一点的,他就解释不了了。比如人得了癌症,一心一意去拜佛,梦见菩萨给他喝甘露水,醒来就好了。这类灵性的问题,他就解释不了了。
念《地藏经》是让你回归到灵性去。有人拿起《地藏经》来,就说《地藏经》讲因果,讲布施,讲发愿。我已经懂因果了,所以我不念《地藏经》,我不懂得空性,所以我念《金刚经》。这就是用大脑识性来解读《地藏经》,这就是很糟糕了。凡是大脑思维过多的人,对他修行障碍就特别大。
举一个例子,有个人,他父亲含冤被抓进去,也没有定案,但也没有解脱出来。他就用官场理论解释一堆,说早就可以出来,怎么一直拖。我说,这就是业力,你好好念经给他,他也在了这个业,他就有被冤枉的业。而且受苦是了苦,消他的灾,你就一心一意给他求地藏菩萨,这样你就回归了灵性上,不然你就很痛苦。
《地藏经》就是告诉我们因果不空,业不空。从业的真实存在来让你对三宝有信心。民间讲的,这里面就是命。说宿命也带有业的味道。但佛法更让你能积极的改业。你有这个果,肯定有这个因,你要从因上下手。比如婚姻不顺,那就因为自己有伤害过对方,有这个习气。从因上改,因上不改,你离婚,再找一个,还是一样,甚至更糟糕。
大脑思维发达的人,他很容易失败,很痛苦。成功了,也很痛苦,要独孤求败。这类人,就是迷失了他生命的故乡了。
但道理懂了,你也不一定能做到。这时就要靠地藏菩萨。《地藏经》法属于他力法门,自己修行功德力,法界缘起力,加诸佛加持力。要靠地藏菩萨的加持,这个加持就要讲到信心了。所以你不要把《地藏经》当成很普通的经来看,这时你的功德就很小。你要把它想象成,自己在忉利天上,佛给你讲法,你就能得到大功德。
《地藏经》是你生命的地图,你会常常迷路,为了家庭,事业,感到痛苦,这就是迷路。你就去念《地藏经》,让你回归到灵性的故乡,你就放下很多,《地藏经》有让你生命回归的功用。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7 16:00
念佛人的一天应该这样度过
2018
11/07
10:01
印光法师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2
南无阿弥陀佛
文:明证法师
人的爱好、秉性、工作、家庭等千差万别,所立功课不应强求一致。佛法的修持,不外乎戒定慧三学;戒定慧修持次第,不外乎闻思修:闻而后能思,思而后能修。不论任何法门,最终在于得智慧,闻得闻慧,思得思慧,修得修慧。说千道万,总要先有个入处,若要有入处,首需择法,选定一个本修法门。可从修戒入,可从修定入,也可从修慧入。一旦选定,不要轻易改换,务必认真坚持半年一年再做调整。
从戒入者,受戒后严持五戒不犯,并时时检查此生所造诸恶业,勤加忏悔;从定入者,或念佛、或持咒、或诵经,随自己喜欢,唯择一种,时时提斯;从慧入者,选择部分经论,或粗读、或细读,或听音频,或看光盘、视频。也可有兼入者,或戒定、或定慧、或戒慧,或戒定慧齐修,合理分配时间。
此以持名念阿弥陀佛结合戒定慧而齐修者为例,设立基本功课:
1、早晨一醒,便提起佛号,心中默念;穿衣、洗漱尽量不忘。
2、不论有无佛堂、佛龛,家里或外面,找一安静处,集中注意力念佛20分钟左右。
先合掌念“弥陀偈”:“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然后就专注念佛,或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或四字“阿弥陀佛”,或大声、或小声、或不出声心里念都行,要在心听:或口念心听,或心念心听,须知必须听才能摄心不乱。合掌不合掌均可。
念完要合掌回向:或“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或“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或加自己的特殊回向,如“回向妈妈疾病早愈,皈依三宝,修学正法”,或“回向自己精进修行,早日得遇真善知识,不走弯路”等。
3、随后准备吃早点或上班去,开始兼念:一边吃早点、坐车、做事等,一边尽力保持心念心听,佛号丢了就赶快抓回来,丢了就赶快抓回来。工作或休息之余,抓住三分五分的时间,就专注念三分五分。或边做事边回想自己违反五戒之事,想起来就记下来。
4、下班回来,待事做完,在佛前(如有一本书,打开有佛像即可)忏悔,日日如此。有机会放生,或多或少,随缘而放。每日尽力做善事,或大或小,做完记下来;若不小心或被迫做了不好的事,也记下来,看看是否好事越来越多,不好的事越来越少。
5、或诵阿弥陀经,或诵无量寿经,或诵其他净土经典,或听看光盘、音频视频讲经,大约一个小时。
6、做家务等,继续同时念佛。或写修行日记,记载一天修行内容。
7、临睡前,再如早晨一样专念20分钟。然后边洗浴边心中念佛,直至躺下来继续心念到睡着。若睡觉中途醒来,专注心念,很快就会继续入睡。
戊戌年(2018)药师佛圣诞
供灯法会共修
明日2018年11月7日(农历九月三十),恭迎药师佛圣诞。应大众所请,积福慧启建戊戌年药师佛圣诞供灯法会共修,祈愿药师如来加持众等疾病得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究竟解脱一切忧苦。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7 19:23
【感恩】石门素疏+325页立冬快乐!2018年已过311天, 慎勿放逸!勇猛精进!普皆回向!禅悦法喜!(一)【石门素疏】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40218-20180731共150,888页。【今日业绩】20181107课堂笔记325张。【最高纪录】20181015课堂笔记399张。【评分标准】合格100 良好200优秀300。同步上传,欢迎指正!【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课堂笔记20181013课堂笔记20180903课堂笔记20180710 课堂笔记20180528课堂笔记20180410【石门素疏】【最新统计】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共有: 173,341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共有: 165,144个文件。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共有: 157,776个文件。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共有: 150,888个文件。海选精华,珍藏留念!【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1498/infocenter?ptsig=3nMpYy8QG2SU5pjIu3nikim195LyIcmuiVPwd3gSCq0_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感恩! (三)【三世因果】鱼象鱼说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诚心思过忏悔,无酒无肉无荤。人生以戒为师,戒贪戒嗔戒痴。禅堂闭关修行,小乘大乘密乘。 感恩!(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感恩!(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感恩众生】鱼象鱼说阅历决定正见应用。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素食是心的修行。向阳花开,友情供斋。健康素食,结缘博爱!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养生歌谣】鱼象鱼说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普皆回向!感恩三宝!阿弥陀佛!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8 13:01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8 13:01
虽然花费那么多钱财,成就了那么多的事业,到了现在年近九十,才感到自己确实是一个「贫僧」。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切都不是我的,都是大众和社会共有的。所谓「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舍,同结万人缘」,这一切与我都没有关系,我只是其中的一点因缘而已。贫僧自比也是一个信徒,可以说也乐善好施,佛教里《金刚经》说「布施要无相,度生要无我」,所以关于给人一些小惠乐助,也就不值得在此叙述了。至于办理的学校、寺院,本来就为十方财物,我孑然一身,不是「贫僧」又是谁呢? 贫穷会延伸罪恶,台湾是一个富而好礼的地方,希望我们爱台湾的人们,不要嫉妒别人所有,不要仇视富者,不要排斥宗教,不要诋毁信仰,我们的文化是宽容的、是厚道的。为了佛教许多「贫僧」,为了他们未来的生存形象,我不得不在这个时候,以我为例,代表他们说几句公道话。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8 13:26
星云大师:随缘的性格
2018年11月08日 11:08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星云大师:随缘的性格星云大师:随缘的性格
处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现代社会,如何坚守善恶是非观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能圆融的与人和谐相处,《大乘起信论》中的‘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是为人处世最好的性格。
所谓‘随缘’,就是要随顺因缘。世间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存在,每个人都离不开因缘法而存活;同样的,每一个人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也会成为影响别人的相互因缘。因此,人与人相处,应该要随顺好因好缘,要有‘结缘总比结怨好’的观念,能够随缘,才能成事。
‘随缘’是随顺当前的环境,但绝非随便行事,苟且偷安;做人不但要有‘随缘’的性格,更要秉持‘不变’的操守,能够‘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是自利利他的良方。
唐朝文成公主为了和合唐朝与西藏两国的关系,‘随缘’做了和平使者,远嫁西藏。她把佛教带到西藏,并且把唐朝的文化传扬于异域,至今仍为世人所传扬称颂。
相反的,北宋名相王安石,任内积极推行新法,以谋富国强兵,却因宋神宗的不信任,以及遭到保守派的阻挠,以致功败垂成,最后不但导致北宋为外夷所灭,连皇帝都成了俘虏,实在可悲可叹。
‘随缘’不是随波逐流,不是随世浮沉;‘不变’也不是墨守成规,更不是泥古不化。社会上有些人因为一昧随缘,却失去原则,结果随波逐流,沉沦苦海,无法自拔;有些人则过分坚持原则,不能融通,反成执着,不但丧失人缘,也使事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因此,能够在随缘的生活与不变的原则相行无碍之下,才能享有收放自如的人生。尤其,身居高位的从政人员,他的所思所想,他所做的每一个决策政令,都足以影响国家的
发展与人民的福祉,所以应该广开言听,咨诹纳谏,要审慎的盱衡时势,顺应潮流,不可美其名为‘择善固执’,实乃‘故步自封’、‘刚愎自用’,结果不但自误误人,甚至遗恨千古,能不慎乎!(来源:佛光山 摘自《人间福报》)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8 13:30
现代人如何做到老实念佛
2018年11月07日 14:40佛弟子文库 微博 我有话说(5人参与) 收藏本文
现代人如何做到老实念佛(摄影:sunshine)现代人如何做到老实念佛(摄影:sunshine)
问:净土宗祖师让我们老实念佛。以前的古人比较淳朴,还能做到,但现在的人却并非能做到这“老实”两字。请问法师,针对现代人福德浅薄、心浮气躁的根性,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能让我们做到老实念佛?
大安法师答:除“老实念佛”外还要加上一个“死尽偷心”,要把那些认为修行还要靠其他的法门可能更好、更殊胜的念头要放下。在这个末法时代,我们既然知道福德浅薄、心浮气躁,这样的一个根性决定了我们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不了断烦恼(即断见思惑)的问题。见思惑断不了,生死轮回就出不去。
对于我们来说,首先要解决出离轮回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还在这里轮转不休,后果是非常可怕的,这就叫轮回路险。那么在解决轮回的这条道路上,唯有靠净土的特别法门,仰靠弥陀愿力,才能令我们这些心浮气躁的众生得以出离轮回,往生极乐。
看清楚这个问题,再对生命无常、三界火宅有刻骨铭心的感受,慢慢地就会老实下来,就不再是这山望到那山高了。
所以祖师大德都要求我们,“死尽偷心、莫换题目”。死尽偷心,坚持念佛;莫换题目,慢慢观照。这样就能达到老实念佛的状态了。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8 13:34
金刚经赋予我生命智慧
2018年11月08日 10:23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1人参与) 收藏本文
金刚经赋予我生命智慧(摄影:sunshine)金刚经赋予我生命智慧(摄影:sunshine)
文/索达吉堪布
六、七、八月的喇荣是最美丽的。被漫长的严冬摧残过的田野重新又焕发了生机,放眼望去,满眼无尽的绿意随着连绵的群山延伸进远方辽远的虚空,一切都是那样的明净而透明。
在这样的季节里,一个雨后初晴的温暖的黄昏,当西边的斜阳正要收回她洒向人间的脉脉温情的光线时,巴丹赤诚如约来到了我的小屋。
记忆当中,对巴丹赤诚的印象并不完整。隐约记得九九年他第一次只身来到佛学院,后来又断断续续来了二、三次。有一点我倒是记忆犹深,那就是从九九年之后,他每次来都要带一大批学生。而当他向我介绍他的学生时,又总是说这个是学导演的,那个是学录音的,还有学摄影的等等,好像他们都与电影有关。最近的这一次,他的许多学生还兴奋地对我说,他们是来“观礼”他们的老师剃度的——如他们所愿,巴丹赤诚在二○○一年四月初八,这样一个殊胜的日子里落发出家了。真希望他今后能从世间老师成长而为人天之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话题自然而然就从电影拉开了。
“我学的是电影,教的也是电影。八七年我考入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九一年毕业后又在中学当了五年老师。实在厌烦了千篇一律的中学教师生涯时,电影这个由光与影所构成的梦幻世界,就在此时占据了我对后半生梦想、规划的领地。于是,九六年我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九九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后,就被分配至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影视专业任教,那些我带来的学生都是北师大或电影学院的学生。”
“你工作才一年多就决定出家了?”我多少感到一些诧异,“你来喇荣也不过从九九年开始,是不是学佛学了很久,经佛学院这个催化剂一点化自然就生出了出离心?出家的因缘跟电影有关吗?”我有一大堆问题要问他。
“我九八年才开始真正接触佛教。出家的源头要是追溯的话,可以一直上溯到我的童年时代。”
一个正规学佛只有三年的人便萌生舍弃尘缘的心志,确实有点出人意外。不过既然源头在童年时代就已隐然伏下,细想这因缘也在情理之中。这其中端倪倒越发引起了我的兴趣。
“我从小就怕死”,巴丹赤诚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
“记得小时候看过奥立佛演的《王子复仇记》后,就整夜整夜把父亲用来健身的太极剑横放胸口,害怕死亡的魂灵会乘我昏睡之际夺去我的生命。那时尽管很小,但也许由于早熟的缘故吧,我已经对自己的稚嫩身躯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与留恋,总是想探寻个究竟,我倒底从哪里来的?我会不会永生不死?邻居家人死时的僵尸影像总像一道巨大的恐怖阴影,久久笼罩在心头。因而我很小时便习惯于一个人捧着大部头的著作,坐在门前的柳荫下废寝忘食地囫囵吞枣般阅读,妄图从书中找到答案。因为我小时候头特别大,脖子又特别细,故而直到现在,老街坊邻居见到我,还不免咋呼一番:‘哟,这不是张家那个大头娃吗?你的脖子还没折断啊!‘十岁之前,我就把《红楼梦》看了好几遍,其实什么也不懂,但依照陪着贾宝玉、林黛玉落了不知多少‘感伤’的泪。”
听到这我也笑了,“落了那么多冤枉泪,到底明白了没有?”
“肯定不会有个答案的。不过这种对生命的幼稚体悟,却激发起往后的我越来越自觉地思索人生的真义所在。我上大学时候的八七年,正是西方文化铺天盖地地涌向中国内陆达到最高峰的一个年头。那时的我,也如同大多数盲目而热情的莘莘学子一样,饥不择食地吞食着这些或新鲜或陈旧、或充满真知灼见或良莠不齐的西方论典。那种感觉现在依然记忆犹新,我往往一次又一次从一个个兴奋的顶点跌入一个个深不见底的深渊,经常是在一种流派或观点里面发现让我心动的答案,但这种答案在另一流派或论典里面又被证明为一钱不值。我先是推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有一阵子又狂热地爱上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过不了多久,结构主义符号学又占据了我的脑海……但探究愈多,迷惑愈深。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流派、思想能从根本上解决生命的本质、去来;时空的实义;宇宙的实相问题。特别是自小就困扰我的那个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所在及生死究竟。
八九年后,我又把目光对准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道两家,依然得不出个所以然。倒是对小时候不理解的《论语》中的一句话,有了更深的体味。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及至年岁渐增以后,我才领悟出这句话的真义——如果一天得不到生命的‘道‘,那么这一天的生存又有何益?
但是直到九八年之前,我一直没有把佛法放在我的思考范围之内。我想我与中国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一样,从小我们就接受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宗教是统治阶级麻痹人民的工具!我们便想当然地把佛教天然地与封建迷信划上等号。再加上每次经过寺庙门口,看到里面的经忏、水陆道场;没牙的老头、老太婆;香烟缭绕之处,算命看相的也掺杂其中,便更坚定了这一认识。现在想来,这真是我,以及我们这一代,乃至几代知识分子的悲哀!当时我根本不懂得即就是对佛像双手合十,都会有无量功德的道理。我们有谁去打开一本佛教经论,特别是有关般若空性方面的论典,放下成见去认真研读一番呢?这种现象的最为可笑之处就在于:绝大多数斥佛教为麻痹工具、为封建迷信的知识分子,可能正好跟九八年之前的我一样,从未接触过一本真正的原始佛典,仅凭感官印象及教科书的主流话语就认定了佛教的本质。
九二年我第一次去五台山玩的时候,恰逢一座寺庙的佛像贴金。当看到许多人正为一尊尊土制的坏胎上色、装饰时,我就满含讥讽地对身边正顶礼膜拜的同伴正色说道:难怪基督教骂你们佛教是偶像崇拜,一点儿不假!瞅瞅你们,给一尊尊土堆叩个什么头呀?!愚味!
现在想来,真正愚昧的其实是我!造了如此大的罪业,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忏净。九八年的一个春天下午,我终于平生头一次打开了一本佛经,不看则已,看罢感慨万千!自己孜孜以求的全部生命及宇宙答案竟全在里面!我第一次发现世间上居然存在着一种不离世间又超世间的大智慧。特别令我惊叹、信服、推崇备至的是:第一次,我在所有的西方理论体系中发现了它们所根本不具备的一条致命缺欠,而这恰恰是佛法的耀目之处,那就是般若空性及显空不二!没有任何一位古代、中世纪、现当代的西方哲人揭示过这条真理。如果说缘起法在一些西方智者的理论框架中已初具雏形的话,特别是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已非常接近缘起法则,但缘起因而是空的观念,更进一步,空因而缘起,乃至显空不二的观点,在西方,自苏格拉底、柏拉图开始迄今,没有一人涉足这一领域。我想当黑格尔如果知道万法唯空的道理后,他的‘绝对理念‘又能在哪里找到安身立命之处?而结构主义符号学苦心孤诣建构起来的‘能指’、‘所指‘符号语言体系,又将在佛法的‘能所双亡’中‘无有二取‘!
再来看看东方的圣人孔子,‘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是孔子一生最伟大的梦想,在他以‘仁’为本的人生、政治理念指导下,这位先哲一直标榜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伦道德规范。这毫无疑问会对整个社会的心理建构带来不可估量的正面影响。但对我个人而言,却总是在孔子‘不知生,焉知死’以及‘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话语背后,感到一种无法洞悉生存本质、心物关系的遗憾。而且在实用主义哲学本来就很浓厚的中国大地上,他的宏伟伦理道德的大厦将因之而很难建起!我们的民族性中本来就缺乏高瞻远瞩的品性,又没有三世因果的长远时空观规范,因而大多数中国人很快就将孔子的伟大理想庸俗化为‘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
只有佛陀的智慧!只有佛法!一方面是本来无生的大空性,一方面是森罗万象的妙有三千!一方面是无为之治,一方面是有为精进!一方面是破除一切实执,一方面是不废弃一切名言安立!有哪一种理论及实践体系达过到如此和谐的高度?
而那本重新赋予我智慧生命的法本就是《金刚经》。
从此我就踏上了寻求无上正等正觉的不归路。苦也罢,乐也罢,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因为选择在我,此生求索不停,乃至生生不息!”
巴丹赤诚讲到这里,心绪似难以平静,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明亮的双眸里闪烁着年青人特有的率直、无畏的光芒。
“那你从事的电影研究、创作、教学与你的学佛有什么互动关系吗?就我个人而言,我到喇荣已近二十年了,几乎从未看过电影。从上小学开始,到中学、师范期间,我看过的电影大概只有两部吧。我总感觉电影是在一种虚幻的光影背后,力图把握住生活的真实。但能否达到真实,那就得另当别论了。况且我也有所耳闻,在演艺圈子里,这是一个可以牟取巨大名利的职业,你的选择恐怕让很多人费解吧。”
“上师,的确如您所说,几乎所有的编导都希望在银幕的二维空间假象之中,创造或演绎生活的真谛。接触佛教之后,回过头再看我所从事的电影工作,就像完全换了一个角度。以前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在,佛法赋予了我全新的视角,更重要的是,佛法的智慧让我得以跳出‘此山’,以俯视的高度去重新审视影像背后的世界。
在所有电影人的心目中,都矗立着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那就是前苏联电影大师塔尔科夫斯基的作品。我永远都记得在他的杰作《安德烈·鲁勃寥夫》中,开场的这么一组镜头:一个流浪者抓住热气球的绳子缓缓飞升,当气球掠过广褒的俄罗斯原野时,他的眼神充满了惊奇与疑惑。不过,最终他还是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悄无声息地死去。这个镜头简直就是塔尔科夫斯基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他那么眷恋俄罗斯的土地,但这块土地上的灾难又使他陷入难以自拔的痛苦。他总想超越这多灾多难的历史,但沉重的现实又总是一次次地折断他期冀起飞的双翼。他想超脱,但又总是深坠深渊,就犹如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在世间社会所能提供的所有解决矛盾、解脱痛苦的方案中,无一能自圆其说,超越世间本身这一怪圈。所以塔尔科夫斯基站在世间的立场、处身局面之内,试图突出局限之域,就只能是越思索越痛苦,越痛苦越思索,但却永远也突破不了这自设的围城。
而且,我将永远记住塔尔科夫斯基干下的这一桩事实:在拍摄这一痛苦的反思历史苦难、揭示阴郁的历史实质的影片时,塔尔科夫斯基为剧情的需要,竟然将一头牛浇上汽油活活烧死!
痛苦的塔尔科夫斯基带着他对这个社会、对整个人类历史未解的困惑与悲观的预见,在五十几岁的时候就永不瞑目地离开了我们。不知道现在他的灵魂沦落在六道中的哪一道里?”
巴丹赤诚讲到这里时渐渐停住了,似乎陷入了沉思。我发现他的眼睛里有亮晶晶的泪光。我理解他的感情,也许他正为自己曾经热爱过的大师扼腕叹息吧!透过窗棂打进来的夕阳光线,在我们的沉寂当中悄悄抹去了它最后的光芒,夜降临了。我打开灯,泡上一杯茶后,巴丹又接着说了下去:
“还有基耶思洛夫斯基,他是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中期全世界最重要的导演之一,也是一位真正的电影大师。他一生都禀承人道主义的光辉理想,但人道主义在以人为本的同时,客观存在的局限于人本身之中的缺点也越来越清晰地暴露了出来。以人为本,关注人、悲悯人、认同人,但就是无法超越人本身!这种超越并不意味着如造物主一般的万能上帝,以优越的视线俯视他的子民,而是指人类能突破自己的局限,站得高,望得远,能纵览自身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并找到突围之路。这种超越自身的能力,在未接触佛法之前,我几乎绝望地认定,人类是不可能拥有的。只有在打开佛法的一扇窗口之后,微微透进来的些许‘人无我‘、‘法无我’的光明,才让我看透所有烦恼痛苦的本质,那就是我执。而基耶思洛夫斯基则依然故我,还在狭窄而痛苦的人道主义圈子里打转转。我记得在基耶思洛夫斯基的《蓝色》、《白色》、《红色》三部曲里,始终贯穿了人类的救赎主题。《蓝色》的主人公是一位刚刚丧失了丈夫的孤独而脆弱的女人。她不仅要拯救丈夫未完成的乐曲,更要重新塑造自己的生命。《白色》写了一个患有生理障碍的丈夫,如何以扭曲、痛苦的方式千方百计地挽回倾颓的苍白爱情。《红色》写了一个姑娘如何让一个窃听成瘾的老教授重新拾回自尊自爱的过程。三部曲里面的人物,几乎各个千疮百孔,从灵魂到肉体无一例外的都是伤痕累累。但与塔尔科夫斯基一样,基耶斯洛夫斯基永远也不放弃拯救人类的可能性探索。与塔尔科夫斯基相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多了一些亮色,在《红色》中,所有在《蓝色》、《白色》中出现过的主人公又在一艘沉船中相遇。不过,这一次他们全都被拯救上岸。以此方式,基耶斯洛夫斯基完成了自己对人类社会乃至未来的想象式人道主义救赎。
但我却总觉得这抹人道主义的光芒来得是那样的脆弱,那样的牵强。”
“我曾看过这个三部曲的一些文字资料”,我打断了巴丹赤诚的叙述,“我也感到呈现在你所说的这位导演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似乎总在悲观与希望之间摇摆不定。”
“其实从十九世纪中叶波德莱尔写出《恶之花》开始,人类的审美经验就开始遭遇颠覆。光明的理想主义渐渐退去,一个物化的,因而也是异化的世界,随着工业文明的全球化进程,渐次清晰地呈现在世人眼中。面对一个距离人的本性越来越远的疏离世界,所有正直、善良的人们都感到心在滴血、灵魂在痛苦地找寻出路。但路在何方?
九四年时,基耶洛夫斯基宣布退出影坛,原因看似很简单:那就是电影除了给他的个人生活添加痛苦外,对于现存的一切丝毫也带不来任何实质性的改观。
我完全理解他的选择。在一道找不到出路的迷墙里面,除了自我安慰,乃至自我欺骗,或者声嘶力竭的呐喊、颓废的自我放逐之外,痛苦又能以什么样的方式宣泄?而这位现当代的电影大师也于九六年离开了我们。不知他的轮回之旅能否有阳光为之照亮。
所以,我庆幸我碰到了佛法!”
我相信巴丹赤诚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态度绝对是真诚的。的确,有哪一种理论或职业或方法能让我们了生脱死呢?又有哪一种生存方式能让我们摆脱痛苦呢?
“明白了这一点,我对电影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淡了,更何况现在的电影行业真的是一个可以把人的欲望调动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的一个行业,它已远远背离了塔尔科夫斯基们的探寻电影背后的真实这一初衷。大师们以之为认知生活真相的手段尚且以痛苦而告终;庸俗电影人把它堕落为博取名利的娼妇后,难道我还要趋之若鹜吗?以一个普通的编剧为例,一集电视剧的稿酬大约在八千元左右,有些快手两天便可以完成一集,名编剧的价码则更高。而名导演、名演员的报酬那就更是天文数字般的暴利了。不过,我总在想,我这一生难道也要用来投入到这种永无休止的纸币的赌博中吗?
有一段时间因为要作一个电影栏目,经常要去采访一些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想起有些演员为了争夺导演的注意力而在镜头前做出的种种搔首弄姿状,我就替他们感到可怜。有时与那些所谓的超级名导、名演员谈不上两句话,你马上就能洞穿坐在你面前的这位衣冠楚楚之人,真的犹如‘沐猴而冠‘,一肚子草包与糟糠;还有的简直就像一团肉欲之球,横身躺在你面前。而我从九九年以后,已四次奔赴喇荣了。就像一个已看到真理之光的人,他怎么可能会再退回黑暗呢?否则就真的枉活一世、白受人身了。
我的前辈电影大师们,也许是因缘不具足的缘故,他们没能接触佛法,没能从光影中走出一条通向解脱之道。精英分子尚且如此,贩夫走卒们的如猪狗一般的苟且生活又怎能使我违心俯就?生起了坚定的出离心后,没有丝毫犹豫,我就选择了出家修行这条在我看来实乃最光明的终极解脱之道”
巴丹赤诚以斩钉截铁的口气结束了他的讲述。
巴丹赤诚回去了,我一个人站在院子里抬头仰望星空,那颗极亮的金星又衬着月亮出现了。朝曰启明,暮曰金星,她的亮度足以驱遣黑暗的无明。
我又想起唐太宗李世民有言道:学佛非帝王将相所能为,非才子佳人所能为。出家需大智慧、大勇气。于是一边回味巴丹赤诚刚才所讲的话,一边在心里为他真诚祝福:真希望他能具有并保持这种智慧、勇气,以此之光照亮他前行的路程,一直到清净光明的彼岸。(摘自索达吉堪布著《智海浪花》)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8 13:59
放生改变了运气和相貌
2018年11月06日 11:27学佛网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放生改变了运气和相貌放生改变了运气和相貌
从开始放生到现在,大约三年多了。放生三年多来,我本身发生了很多变化,尤其是面貌和命运,都有了一定的改变。下面和大家简单的说一说我的放生感受及心得。
我是从2008年3月5日开始放生的。从那以后,每逢佛菩萨圣诞或者星期礼拜有空就去放生。从开始的三块五块,解救一条两条的小鱼一直到后来几百上千元解救成千上万物命。放生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次放生我感觉可高兴了,因为我不但救了这么多生命,而且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修行层次,在往生西方的路上更前进了一步。并且在放生中,确实也有一些感应。
记得有一次,我去公园湖里去放生鳝鱼。当我正把一条条金黄的鳝鱼放入到水里时,湖面上突然跃出一条大红鲤鱼,那条大红鲤鱼足足有一尺多长。好像是对我放生他们同类表示欢迎吧!还有一次,去河沿菜市,准备买只甲鱼放生。当时有两只甲鱼,不在一个盆子里,相隔大约三四米。据卖甲鱼的说是一公一母。当时,我带的钱仅够买一只的,我就想还是买这只母的吧。
正当我准备掏钱时,远处那只公甲鱼玩命的从盆子里窜了出来,朝我爬了过来。当时我一看得了,两只甲鱼我都要了,回头给送钱来。一切众生皆有灵性,所以救一物放生一物,功德无量。我们这一生之中,不可能遇见救人一命的大事。但是,我们每天都会遇见被宰杀蒸煮的小动物。如果我们不去宰杀他们反而去解救放生他们,你说被解救的小动物能不感激我们吗?冥冥之中佛菩萨能不保佑赞赏我们吗?
在每次的放生中,我都感觉到特别的高兴,当看到一盆盆濒临死亡的鱼儿被我救活时,心里特别的激动,一股慈悲心不禁油然而生。通过鱼儿对生的渴望,愈加感觉到生命的珍贵和人生的无常。每次放生时,我都给放生的动物念三皈依,然后念阿弥陀佛佛号,最后把放生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愿他们离苦得乐,早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作为我们凡夫俗子,生活在五浊恶世之中,很难把握自己。
我们也没有把握今生一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只有默默的去放生、行善、积德、念佛才能不断积累自己的功德,增加自己往生的资粮。否则又怎能往生呢?即便是今生没有往生,但是我们今生今世放生的数以万计的生命之中,将来必有往生之一。如果他们往生后,肯定不会抛下救命恩人不管的。肯定会救我们脱离世间苦海的。
通过这几年的放生,我本身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相貌气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前我的相貌过于消瘦,整个人过于消沉。而且脸是长型的,几年放生后,脸型变成了方型的了,而且口角丰颐了,身体强壮了,甚至眼下长出了所谓的阴鸷纹。整个人感觉神清气爽了,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再就是几年的放生,我的工资和奖金都比以前翻了一番。从以前的负债累累到现在有房有车,怎能不感激佛菩萨对我的恩典呢?放生使我们一家其乐融融,幸福美满。通过放生培养了妻子和儿子的慈悲心,让他们学会了爱护生命和健康。学会了宽容和理解。愿大家都行动起来一起去放生吧!去解救那些生死边缘的众生吧!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8 14:45
禅诗赏析:机关用尽不如君
2018年11月07日 11:06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
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垄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老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一生仕途坎坷,在朝内派系斗争中,因观点保守,屡遭贬谪,极不得志。曾一心向佛,为临济宗黄龙派禅师祖心禅师的弟子。习诗初受惠于家学,后与秦观(1049—1100)、晁补之(1053—1110)、张耒(1054—1114)求学于苏轼,合称“苏门四学士”。诗开江西一派,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妙。论者谓其诗“造句奇崛”(方东树《昭昧詹言》)“清新奇峭”。有《山谷内集》、《别集》、《外集》等行世。
[赏析]
相传这是一代名诗人黄庭坚七岁时所作,表现了诗人早慧的诗才与颖悟的能力。用语浅白,却寓意不凡。
夕阳西下时分,牧童吹着短笛,在斜风中归去,何等安闲自适。回想起来,多少追名逐利之徒,机关算尽太聪明,处心积虑地营私结党,在名闻利养中沉沦挣扎,反而把最重要的本真给迷失了。怎么比得上牧童深味自然禅趣,于世无争,恬淡自怡呢?唐代诗僧栖蟾有一首《牧童》,极妙地表达了禅者所钦羡的牧童境界:“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宋人牧童的《答钟弱翁》也是一幅高士图:“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山谷老人一生坚心向佛。黄龙派名僧惟清赞曰:“平生所见士大夫人品,未有出此公之右者。”《居士集》载有他的一段参禅趣事:“鲁直诣晦堂问道,晦堂曰:‘论语曰:二三子以吾隐乎,吾无隐乎尔。公居常如何理论?’鲁直呈解。晦堂曰:’不是,不是。’鲁直迷惘不已。一日,侍晦堂山行,时木樨盛放,晦堂曰:‘闻木樨香否?’曰:’闻。’晦堂曰:‘吾无隐乎尔。’鲁直释然,即拜之。”
他一生写有数十首禅诗,曾在诗中自谓“吃茶吃饭随时过,看山看水实畅情”,《题落星寺》中的“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成为千古名对。一首《池口风雨留三日》语句清新奇峭,寓理于物,予人古雅朴茂之感:“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春锄。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论者谓之“别有风味,一洗腥腴”。(方东树《昭昧詹言》)其《次韵答斌老病起独游东园》一诗,写景清新,立意清远:“万事同一机,多虑乃禅病。排闷有新诗,忘蹄出鬼径。莲花生淤泥,可见嗔喜性。小立近幽香,心与晚色静。”好一句“小立近幽香”,真个是深得诗禅三昧。晚年与画家黄斌老酬答之作《又答斌老病愈遣闷二首》亦为世人传诵的名诗。之一为:“百疴从中来,悟罢本谁病?西风将小雨,凉入居士径。苦竹绕莲塘,自悦鱼乌性。红妆倚翠盖,不点禅心静。”之二云:“风生高竹凉,雨送新荷气。鱼游悟世网,鸟语入禅味。一挥四百病,智刃有余地。病来每厌客,今乃思客至。”无论是“西风将小雨,凉入居士径”,还是“鱼游悟世网,乌语入禅味”,都历历再现了诗人对禅趣禅理的至高体悟。钱钟书《谈艺录》评之为“以生见巧”。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8 14:51
又发脾气了!怎么改掉这个坏脾气呢?
转载 2018-11-07 11:43:12
标签:太桥旦曾堪布原创忍辱
文:太桥旦曾堪布
虽然我们懂得一些佛法的道理,但是遇到事情的时候,特别是跟家人闹矛盾的时候,很容易急躁、发脾气,怎么来缓解这个状态呢?
我们平常会急躁、发脾气、起嗔恨,主要是因为我们内心中有嗔恨习气的种子,再加上现在这个时代有很多违缘,比如当我们成家了、生孩子了、上班工作了、压力大了、负担重了,各种各样的矛盾随之而来,成为嗔恨产生的因素,然后,我们的嗔恨可能会不停地增长、发展。
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我们发脾气、起嗔恨的话,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危害?
从科学、医学、佛教的角度,嗔恨有很多的过患。首先,很多科学研究表明,嗔恨对我们的危害非常大,后果非常地严重。比如说,科学研究发现,一个母亲给孩子喂奶的时候,如果发脾气、起嗔恨,奶水都是有毒的,把这个奶水注射到老鼠身上,老鼠会死掉。所以,内心的嗔恨产生之后,我们身上的奶汁、血液、水分,全部都会变成有毒的。
从医学的角度说,医生经常对肝脏不好的病人说:你不要发脾气,发脾气特别伤身体。尤其是藏医中,发脾气会引发风疾,就是体内气息错乱所引起的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癔病、神经官能症等六十三种。
从佛教的角度,很多佛教经论中说,发脾气、起嗔恨的罪业是最大的。比如寂天菩萨在《入行论》的安忍品里这样讲嗔恨的过患:“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意思是说,我们无始以来、生生世世,积累了很多行善的功德,但是如果一刹那起嗔恨,这些功德就彻底毁灭了。《入行论》安忍品里还说:“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意思是说,所有罪业之中,没有比嗔恨更可怕的罪业,所有行善之中,没有比忍辱更大的善业。佛陀也说过:“在这世上,恨绝不能止恨,唯有慈爱方能止恨,这是永恒的真理。”
这些是我从科学、医学、佛教的角度,来研究嗔恨过患的皮毛之见。我们还可以从生活中的经验感受,来认识嗔恨的过患。比如说,嗔恨多、脾气不好的人,家里矛盾比较多、不和睦。在社会上,同事之间、朋友之间,脾气大、嗔恨心强的人不好相处。嗔恨对自己也有危害,一个嗔恨多的人,晚上睡觉不容易睡着,吃饭都吃得不香。嗔恨对我们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对我们的亲人、对他人,在各个方面都有这样严重的过患,我们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思维这些过患。当我们知道一件事有很大过患的时候,会慢慢远离它,不再做这个事情。比如说,我们的一个朋友,将来会变成我们的好朋友,还是普通的路人,还是变成敌人,取决于他身上的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我们发现他身上有很多优点,我们之间的友情会持续很久。如果我们发现他身上有很多缺点,甚至发现他有时候欺骗我们,或者伤害我们,我们可能早就离他远远的,甚至把他当成敌人。同样的,任何一个东西,如果我们发现它有缺点,我们慢慢会放弃它、远离它。比如说,我们吃一个东西的时候,如果这个东西很新鲜、很美味,我们今天觉得好吃,明天还想买来吃,还要推荐给朋友吃。如果吃的时候发现这个东西已经变质了,对身体不好,我们不用说明天吃,今天就已经不想吃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看到了这个东西的缺点。
所以,如果我们知道,发脾气给我们带来多么大的危害,我们就会认识到,发脾气是不好的。从因果的角度来看,嗔恨的后果可能是非常可怕的。佛陀在世的时候,一位比丘怀着嗔恨心死去,结果遭受了嗔恨的现前报——转生为一条毒蛇。这样想的时候,我们一定会谨慎。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发脾气有什么过患、对我们有什么伤害,我们会觉得发脾气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也就不会想要改正。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发现脾气的危害是多么大。我建议脾气大的人,可以看一下《入行论》的安忍品。因为我小时候脾气也很大,后来读了安忍品之后,真的改变了很多,现在不像小时候那样脾气大了。《入行论》安忍品的加持力很大,而且讲的角度很好,主要讲修忍辱是多么地重要,发脾气有多么大的危害。
我们千万要注意的是,如果今天我们发两次脾气,明天必须要发两次脾气,甚至要三次。因为今天发脾气,已经种下了明天发更大脾气的种子。任何一个烦恼,比如贪、嗔、痴、傲慢、嫉妒,只要我们放纵它一点点,它给我们带来的后果是非常可怕、不好收拾的。比如说,我们今天发脾气,明天不发脾气就已经不舒服了。如果我们明天也发脾气,这个月经常发脾气,这个月我们的脾气比上个月已经更强大了。如果今年经常发脾气,一定会制造明年发更大脾气的因素,所以明年的脾气就更不好解决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发展。
怎么办呢?比如说,我们今天很想发脾气,不发脾气有点难受,而且还很想骂人,才感觉舒服了。这时候要我们做到不发脾气,也许有点困难。这时候我们可以发脾气吗?我们可以在心里发脾气,但是至少不要让脾气落实到行动上。平常我们发脾气的时候,可能会骂人、脸色不好看、重重摔东西;今天我们发脾气的时候,虽然心里发脾气,但是我们的手不要动,嘴也不要说话,这样我们就已经有很大进步了。就像《入行论》中说的,发脾气的时候,什么也不要想,不要做事,不要说话,就像木头一样保持安静。脾气的一个好处是:脾气是无常的,只要发脾气的那一刻忍一下,过后就没有了。发脾气的那一刻如果忍不住,发了脾气,可能下一次脾气就更大了。现在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忍一下,也许需要几秒钟,也许需要十分钟。如果今天忍住了,明天就更容易忍住;这个月忍住了,下个月就更容易忍住;今年忍住了,明年就更容易忍住。这就是良性循环。
有时候实在忍不住,要发脾气,怎么办?一般来说,发脾气可以通过学习佛法、修行来对治。但是如果我们实在忍不住,马上要发脾气,我们可以立刻到自己的卧室里,睡十分钟、半个小时。睡的时候,让这个脾气在被子里发掉,等一下起来的时候,刚才想发的脾气,就不会那么强大了。还有一个方法是:虔诚地祈祷观世音菩萨,持诵六字真言,得到了观世音菩萨的加持,我们的脾气会渐渐地平息下来。
想发脾气的时候,千万不要在惹自己发脾气的人面前呆得太久。为什么?很多因素都具备了,脾气才会产生;缺少其中一个因素,比如没有看到惹我们发脾气的人,脾气就不会生起来。我们常说,眼不见心不烦。惹我们发脾气的人在我们眼前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要呆太久,也不要分析太久,不然,哪怕他用眼睛看着我们,我们都会发脾气。初学者对治烦恼的方法是远离对境。看到一个我们讨厌的人出现,我们可能会发脾气,这时候我们尽量离开,去其他地方,或者做其他事情,脾气就没有机会发作了。
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尽量避免一些引发脾气的思维习惯。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维习惯容易发脾气,有什么样的思维习惯不容易发脾气?佛陀在《法句经》中说:“‘他辱骂我、打我、击败我、掠夺我。’若人怀有是心,怨恨不得止息。‘他辱骂我、打我、击败我、掠夺我。’若人不怀是心,怨恨自然止息。”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想:“他骂我了,他伤害我了,他让我输了,他从我这里夺走了什么东西”,经常这样思维的人,很容易发脾气。如果一个人不思维这样的事:“他骂我了,他伤害我了,他让我输了,他从我这里夺走了什么东西”,这样的人不容易发脾气。具体来说,首先,如果一个人总是想:“某某时候有个人骂我了,骂我什么了,骂我的人是谁,为什么他对我这么辱骂?”越想就越生气。第二,一个人总是想:“某某人伤害我了,伤害了我的身体,伤害了我的家人,伤害我的人是谁,伤害得多么严重”,总是这样思维,脾气就更容易引发了。第三,一个人总是想:“谁让我输了,在什么事情上输了,比如打麻将、赌博,让我输了多少钱,输的时候这些人是谁,以什么样的形式输了”,这样思维,心里就不开心,脾气就慢慢发展了。第四,一个人总是想:“某某人从我身上夺走了什么东西,比如珍贵的钱财,什么时候夺走的,以什么方式夺走的,夺走的人是谁”,反复这样思维,脾气就会生起来。习惯于这四种思维的人,脾气不容易平息。相反的,没有这样的思维习惯的人,脾气就容易解决。
《入行论》的安忍品中说,九种思维会导致发脾气。就是“仇人伤害了我,过去伤害了我的什么,现在正在伤害我的什么,将来他还打算伤害我的什么”这三种思维;还有“仇人曾经伤害过我的亲人,现在他正在伤害我的亲人,伤害到什么样的程度,将来他打算伤害我的亲人,有什么样的计划”这三种思维;以及“其他人对我的仇人曾经给了什么帮助,正在给什么帮助,将来对他会给什么支持和帮助”这三种思维。这九种思维都尽量避免,脾气就不容易生起。
然后,我们可以多观想、思维发脾气的过患,多思维忍辱的功德。我们是佛弟子,成为佛弟子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想真正地做到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在这个世界上,所有能够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的人就是佛菩萨。所以我们很想成为一个菩萨,更想成为一尊佛。但是,佛和菩萨是因为断掉了很多脾气之类的烦恼,才变成菩萨,菩萨的功德圆满,才成佛。比如,没有人会说:你看这个人就像菩萨一样,因为脾气那么大。很多人会说:这个人的心那么善良、无私、包容,脾气那么好,就像菩萨一样。
所以对佛弟子来说,脾气一定要改。即使其他的形式上改不掉,也没有关系。比如说,我们做功课的数量不多,在殊胜日没有吃素,没有每天在佛前供水、供花,我们家里没有布置佛堂,或者我们共修的时候忘记带佛珠,这些都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对佛弟子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发脾气。尤其是对于大乘佛弟子来说,生起菩提心的最直接、最大的障碍是发脾气、起嗔恨。
我们改脾气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到,从无始以来到现在如影随形的脾气,对我们有多么巨大的危害,知道之后我们才愿意改变自己、对治脾气。如果一个人没有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毛病,他永远不会想要改这个毛病。我们凡夫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别人身上一点点的缺点,比如说别人脾气不好、比较吝啬、或者自私心很强,我们不需要特别观察,自然而然就发现了;但是对于自己的自私、脾气、不能包容别人等等这些缺点,我们再怎么努力都无法发现。即使佛经中说,脾气有很多的过患,还有对我们好的人,比如说善知识、父母、亲人、朋友指出我们的缺点,我们也不一定轻易地接受。如果有一个人告诉我们:“你脾气很大”,我们本来脾气就大,别人这么说的时候,我们的脾气就更大了。这说明我们不承认自己的缺点,这是我们凡夫身上一个非常大的错误。所以,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脾气是不好的,我们永远不可能改变脾气。为什么我们不肯承认自己的脾气是缺点?因为发脾气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一切,哪怕是各种各样不好的习惯,包括发脾气、骂人、说别人的是非等等,因为这些都是自己的,所以我们不认为这些是错误的、不好的,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哪怕是我们身上有100%的脾气,别人身上有20%的脾气,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更优秀,不承认自己脾气大,不把脾气当成是缺点,想发脾气可以随便发。我们从无始以来到现在一直这样保护脾气,让它发展,让它一世比一世根深蒂固,所以我们现在成为了这个末法时代的恶劣众生。
如果我们认识到发脾气的危害和恶报,知道发脾气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害,对他人不利,对今生今世不好,对来生来世也不好,谁还敢发脾气呢?正因为我们不知道,才会发脾气。比如说,我们知道一种毒药非常可怕,吃了就会死掉,谁会吃这个毒药?不用说放到嘴里,就连拿过之后都会马上去洗手。我们对毒药是这么地严格谨慎。脾气的危害,在佛陀的经典上说,比毒药还可怕。但是我们对脾气,有没有对毒药这样地谨慎小心呢?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8 15:10
想自己一个人生活,但是家人不放心,应该怎么办?
2018
11/08
14:06
天开法语堂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问:我今天快二十岁了,我想自己一个人生活,但是家人不放心,老是管着我,因此我感到有点烦恼,不知道怎么办,想请师父开示。
宽见法师:因为父母和子女都是凡夫,往往会有代沟。有时候很奇怪,父母是爱孩子的,但是往往是因为爱孩子所以害了孩子。父母和孩子往往出现一种很对立的情况:父母见到孩子就心烦,孩子见到父母也心烦,因爱而生恨,爱之愈深,恨之愈切。这是由双方共同造成的。
对于你来讲,还是要找自己的问题。首先,你要看到父母其实是爱你的,不管他怎样对你。他可能有点唠叨,可能想参与你的生活,让你感到很受束缚,不够自由,你甚至感到很委屈,感到很烦恼。
但是你要记住,父母所做的这一切,不是想要害你,而是为了帮助你,是希望你好。他们的方式方法可能有些不太妥当,但是请你不要忘记: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才会这样对你,有一天父母不在了,可能就没有人再这样对你了。所以有时候父母的唠叨是一种幸福,父母的干预是一种幸福。你要认识到这一点,你不要在意就是了。
好好地沟通,如果实在沟通不了,笑一笑就好。如果说你充满了正能量,父母自然也就对你更加的放心;如果你很烦躁,很烦恼,有很多的负能量,父母自然就对你有担心。父母既然对你有担心,就会跟你提意见,希望你的生活多做改变。
所以不要怪父母干预你,我们要怪就怪自己不够有正能量,不够成长,不够阳光。好好找自己的问题,对父母只有感恩,尽管他们做的未必对,但是我们做的就全对吗?你要这样来观察。
如果是父母来问我这个问题,那么我可能对父母讲:你不是想为孩子好吗,为什么用一种害孩子的方式去对待孩子?把孩子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那叫皇帝病、公主病。你越这样去牵挂孩子,孩子会对你越反感,你就成了孩子的奴隶。孩子往往对你不会有感恩的心,甚至有可能成为白眼狼,因为他已经习惯了接受,习惯了你的付出,他就天经地义地认为“父母就是欠我的,你既然把我生下来,就应该对我好。”这是害了孩子呀。“少苦不为苦,老苦才是苦;少福不为福,老福才是福。”现在的父母,所有的身心都放在孩子身上,说不好听的这是最愚蠢的。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追求,孩子有他的人生,我们有我们的人生,我们追求自己的人生成长,才会对孩子有一种正能量的影响。你对孩子这样的去牵挂,你的身心肯定是脆弱的,容易烦恼的,你没有说服力。你是孩子的榜样,那么你是如此,孩子又怎么会尊重你呢?
所以父母不要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唯一,把心胸放宽广一点,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是自己的孩子。甚至夫妻俩也是一样,不要把互相当作自己的唯一,心胸要更加的宽广,你才能赢得一个更加广阔的未来和前景。当前中国的很多父母和孩子都陷入这种困境当中不能自拔,真是愈爱孩子反害孩子,爱之愈深,恨之愈切。切记、切记,慎之、慎之啊!
作为孩子,你要认识到你的父母其实也是受害者之一,你要原谅他们、理解他们、体谅他们。找自己的问题,不要在意,不要跟他们计较。你要永远记住他们是爱你的!
录入 | 德香
一校 | 德焱
二校 | 德凤
终审 | 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