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20 15:27

《地藏经》那么好,怎么读诵才算圆满?
2018
11/20
07:50
腾讯佛学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38

能念地藏经是大福报,世间人忙着工作,没有时间念,一生病,也念不来,到了老了,眼睛花了,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也念不来。不要小看,说这个人只会念经。

他不知道地藏经的功德,一念就超度六道众生,连大福报的天人,要堕落时,一听到地藏经,都天福增长,不会堕落。更何况鬼道众生,人道众生。

这个功德,不是世间人能明白的。家里有供养地藏菩萨,不管是金银铜铁的,那坚牢地神都会护持。每天念,很容易消业障。


业障太重,很苦。

一生病呢,头晕脑热,讲话都难受,念经更是喘不过气。不要说念经,就连念地藏圣号,也懒得念。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这就是业障来了。你想念,也没有福报给你念。这个还只是得感冒而已。要坚持念地藏经。

无论诵经、拜忏,都要按照先祈请(发愿),再诵经,后回向的三步来做。

为什么要先祈请?比如你业障现前了,你的亲人眷属生病了,要消业要治病,打算念地藏经,这个是你诵经的目的,那么你要先把这个想法告诉菩萨,然后请菩萨加持你,通过你接下来的诵经帮你消业,帮你治病。

如果你不做个诵经前的祈请发愿,虽然你诵经回向了,但是业障重的人,诵经的质量就不高,至心又不够,最后变成了照本宣科,菩萨也加持不到你。


大家要知道,诵经不是很简单的拿起经本就念。功德不是这样修来的,如理如法的诵持《地藏经》或其他的经典,你就能在一次诵经中获得圆满的功德。有些道友诵经诵了好多年,可是不知道经中讲的是什么道理,自己也没有开启智慧,多半与自己不能如法读诵有关系。

诵《地藏经》前先简单的祈请发愿,比如:弟子某甲业障现前,诵经不得力,发愿读诵《地藏经》一部,消除不能读诵大乘的业障,祈请南无地藏王菩萨慈悲加持。这个诵经前的第一步就可以完成了。

如果还想要殊胜一些,可以在诵经时观想自己在忉利天诵经,诸佛菩萨在你身边听你诵经,这样观想可以摄心。观想的过程也是跟佛菩萨沟通的过程,修《地藏经》就要至心皈依地藏菩萨,这样在诵经的过程中才会与地藏所弘之法相应。


在诵经时,我们要把心安住在经书的字里行间中。一边诵一边观想经文化成光明,融入自己的心中。观想光明普照在身上,你会感觉到温暖。如果一边诵经一边浑身发冷,除了你的业障深重外,就是诵经不如法导致的。

诵经不要追求速度与数量,要注重诵经的质量,字句分明的诵经最好。

当我们诵完《地藏经》后,观想这部经典化成光明融入自心。然后恭敬的在佛菩萨前回向。这样诵经才算圆满了。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20 15:33

如何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2018
11/20
10:22
一乘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醍醐一滴





——《法华经》十二句缔造幸福圆满人生

烦恼即菩提


在大乘佛教当中还有第三种方法,就是直接认出烦恼即是菩提。不用断除,不用舍弃,也不用转化,只要能认识烦恼的究竟实相。

这个方法一般来说在大乘实教以及密教(金刚乘)中用得比较多。大乘密教最基本的教义是清净见,就是要秉持一切都是清净的见解。正如《般若理趣经》所说:“诸法及诸有,一切皆清净。”

因为烦恼的本质其实就是佛性,当你没有认出来的时候,它就是烦恼;当你认出来的时候,它其实就是佛性。所以你根本不用断除它,也不用去转化它。

这个教法在大乘佛教里面也被称为“实教”或“圆教”,是最究竟、最圆满的教法。在天台圆教里面认为: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众生就是佛。

圆教里还认为,人可以在很快的时间里成佛,为什么呢?日本天台宗高僧释贞舜在《天台名目类聚钞》中说:“次顿者,于一心当体即成觉悟故成佛速疾也。法华云,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菩提(矣)。”这位古德引用《妙法莲华经》的经文开示了圆顿教法当体即成菩提的殊胜功德。



毒草的比喻

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解释这三种方法的不同。比如说,一棵有毒的草,我们一般人是不能够去吃的,因为吃下这棵毒草你马上就会死亡,所以对你来说,这棵毒草不仅没有用,而且有害,所以你只能抛弃它。这个比喻是在说第一种方法——断烦恼成菩提。

那么对一个非常有水平的医生来讲,可能这棵毒草可以用来治病。在中国古代的中医学里面,有很多有毒的物质都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疾病,所以在这些医生的眼中,这些有毒的东西恰恰都是很好的药物。一个好的医生可以把致人死地的毒草转化成治愈疾病的药材,这就相当于第二种方法——转烦恼成菩提。

在佛经里记载,动物中的孔雀具有一个特性,就是它吃了有毒的草以后,不仅不会死亡,而且它的羽毛会更加美丽。所以在孔雀的眼中,这些毒草全都是美味佳肴,根本不用舍弃,也不用加工处理,可以直接享用。这就是我们前面讲的第三种对待烦恼的方法——烦恼即菩提。



不同根器选择不同方法

为什么同样是佛法,同样是为了调伏烦恼,却有迥然不同的三种方法呢?因为“佛说种种法,为治种种心”。不同的方法是为了要针对不同根器的众生。

对于普通的人来说,修行程度还比较低,所以只能用第一种方法。所谓“眼不见心不烦”,“惹不起躲得起”。先用断除和舍弃的方法让自己远离烦恼。

那么有些人他修行到一定程度以后,有了一定的能力,他就可以用第二种方法来转化烦恼。

有些更高程度的修行人,智慧比较高,也有了一定的修行境界,他直接可以用烦恼来修行,来获得成就。

那么你是什么样的程度?怎样的根器?你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对应选择不同的方法。当然,佛教认为,我们自己是很难判断自己的根器的,最安全的方法是依止一位具德的善知识,请善知识根据我们的根器和程度来指导我们的修行。


梦里遇见老虎的三种可能性

比如说,你在做梦的时候,梦见有只老虎过来要吃你,你会怎么办?一般来说,我们第一选择就是赶紧逃走,逃到一个老虎追不到你的地方,不过这要你跑得很快才行,或者是你躲到一个老虎进不来的地方。这就是我们面对烦恼的第一种方法——跟烦恼隔离、断除或离开烦恼。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武松打虎,估计很多中国人都听过。武松是一个武功非常高强的人,有一天他要过一座山。上山前,他先在山下的一个饭店吃饭,这个饭店里出售非常好的酒,门口还挂了一个牌子,写着“三碗不过岗”,就是说我的酒太好了,喝了三碗就肯定过不了这个山,因为你肯定醉了。但是这个武松仗着自己酒量好就很想挑战一下,所以他喝了很多碗,当然他也的确是醉了。

不过这座山最大的一个问题倒不是这个喝醉了不能过的问题,最麻烦的是山上有一只凶猛的老虎,已经吃过好几个过山的行人了,所以一般情况下没有人敢独自一人过这座山。

但是武松喝得有点醉了,什么也不怕,还是要过山。然后他摇摇晃晃就开始爬上去了,到了山上,他果真遇到了这只老虎。他马上就被吓醒了,但他是一个武林高手,觉得就这样逃回去会很没面子,于是他打算迎战猛虎。

他确实是非常厉害的武林高手,一场激烈的肉搏之后,武松真的把这只老虎给降伏了。所以他后来被称为“打虎英雄”。

所以你在梦里也可以尝试一下,如果你有这样的勇气和能力,你就在梦里把老虎打趴下,驯服它,让它变成你的宠物。这就是我们面对老虎的第二种可能性。所以老虎不一定会变成你的敌人,它有可能变成你的宠物、你的朋友,但前提是你要有一定的能力。所以你最好要对自己有个评估,如果没有把握的话,最好还是逃走比较好;不然的话,你可能会变成老虎的一顿美食。

把猛虎驯服成宠物,这是比喻第二种方法——转化烦恼为修行的助缘。

那么当你在梦里遇到老虎的时候,请问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对!我们要讲的第三种方法,其实就是——你只要从梦中醒过来就好了。这个简单吧,但是这也是最难的。希望大家从这个梦遇老虎的比喻当中得到启发。


这三种调伏烦恼的方法,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第二种转化道会运用得比较多一些。因为断除道很多时候在现实生活当中也不能常用,你可能经常会面临“躲得过一时,躲不过一世”的难题;而第三种——烦恼即菩提——也叫“自解脱道”,对人的要求又是极高的,你要有能力让烦恼真正自解脱才行,这更不是一般人可以运用的。

THE END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20 15:46

追悔,是四力忏悔中最主要的一个力
2018
11/20
10:24
上虞多宝讲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如何忏悔净障?

在净障这一支当中,我们要了解,主要的是要发起忏悔的心。四力忏悔中最主要的就是追悔心——怖畏异熟果,发起追悔的心。然后还要防护当来的心,还要信皈依境有从恶果中拔济的功能 。

最主要的追悔,要通过什么呢?看它的果。要忏悔一个恶业,那就是要看到这个恶业所感生的异熟果,从而产生恐怖,这样才会产生追悔,不然的话不会追悔。

我们可以总结,自己在后悔某一件事情时,不管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后悔呢?你总归是看到了这件事情引起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或者损失了什么巨大的利益,就是失去好处、得到坏处,这是它未来的结果。看到这个果,你就会后悔,你会觉得:这个事情做了太不应该了,不能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太可惜了!是这种追悔 。



追悔,是最主要的一个力。 我们在追悔的时候,要分辨清楚“追悔”和“由后悔引起的忧恼” 。比如有的人一谈到忏悔,就开始流眼泪、痛哭流涕,然后坐在地上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样子,好像这就叫忏悔。这不是忏悔。忏悔是比较理智地看待问题,就相当于说:你把你家里的一个传家宝贝、一个玉碗什么的打破在地上了,你并不是呆呆地看着,然后哭,脑子里想着如何不要**妈妈骂,不是这些;而是想,如何把所做的错事的果报消除,是这么去想。所以,那是非常理智的一种情感 。

不但是这样,忏悔当中,一开始是追悔, 忏悔结束的时候,反而是欢喜、高兴。 这肯定不是说这个好东西打碎了,还坐在那里高兴;这里所高兴的东西不一样。高兴的是,这件错事带来的果报通过忏悔可以消除了。比如像一个人杀猪或者杀牛了,他知道不对以后,“哦,我忏悔”,忏悔以后,知道他将要感恶趣的痛苦的果报已经被对治了,那他就高兴了:太好了,现在我不用下地狱了!有这样的一个结束,要这样生起(高兴)。 这是基于对三宝的功德、能力的一种认知 。 由于看到果报,首先你要相信,杀生会堕到恶趣里去;第二要相信三宝有办法,能够对治和救拔,然后你就会有依靠的感觉。如果没有前一个,你不会向三宝祈求救拔;如果没有第二个,你不会有一种有办法解决的感觉。这就是两个都不可缺。我们在忏悔的时候就是要抓住这个要点。

一般我们做不到的是“深见过患”。有的人“深见过患”是做到了,做了件什么坏事,很多年了一直是忧愁苦恼,反复地在说:我犯戒了,怎么办呢?我犯戒了,还没有见净罪相,怎么回事?这样是于事无补的。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待,然后去用力地对治、忏悔。 只要不再做同样的事和生起同样的这种等起心,努力地去做,这就会有效果的。通常我们在忏悔的时候,就是没有抓住这个要点 。这要好好地去思考。

——《普贤行愿品讲记》宗宙法师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20 16:07

“传承的金线":在祖庭,感受代代祖师的加持
2018
11/20
10:37
传喜法师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国清寺

一座1400多年历史的隋代名刹,

为天台宗的根本道场。

1

“国清寺”的名称来源


初名为天台寺,后易名国清寺。

取“寺若成,国即清”之意。“寺庙建成,国家就可以清平,百姓即可安居乐业”。

元世祖时期更名为“国清讲寺”,沿用至今。

传说:南朝陈太建七年(575年),智者大师带着二十多名徒弟到天台。揭开了天台建寺立宗的序幕。他们結茅搭建成建议之庵,就在“石桥”旁。

一天三个戴黑帽穿红衣的人来对智者大师说:“你可以把寺庙修建在山下皇太子寺的基础上,等到天下同统一后,自然有大势力的人来替你建造的。寺建成之日,就是政治清明、国家强盛之时。”那三个人不是泛泛之辈,是专程来指示他选址的罗汉。

2

天台宗祖庭


隋代高僧智者大师在国清寺创立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

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延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后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

3

天台宗的恢复


唐朝天台宗鼎盛。

宋朝的时候,天台宗已经没落到连书都没有了。后来一位韩国的天台宗的高僧(谛观法师),把天台宗的教法又带回来的。

他参拜天台山的时候,遇到了当时的螺溪传教院的高僧(义寂法师)。他本来想带给我们中国法师的,结果发现这位高僧,竟然他的修证还是天台宗的,反过头来向他学。

学了之后,本来他是韩国的高僧,身份也是特别尊贵。是作为像两国的文化大使一样,来到中国的。

结果他却安下心来向这位高僧学习,在螺溪传教院,并住在那里,在中国弘法,传天台教法,乃至涅槃在中国。

他圆寂之后,房间里放光。在他的壁龛里发现他著述的《天台四教仪》,就是天台宗的教典。

宋朝以后天台宗的教典又开始有了,然后也延续、沿传下来。

明朝时的候,蕅益大师的《灵峰宗论》里面,它的出处都是《摩诃止观》。这个法华,都是三大部里面的很多,这些名相。

4

天台宗的中兴


▲观宗寺

近代中兴天台的,就是谛闲长老。中兴之处,就是我们宁波观宗寺。

住持宁波观宗寺,立志兴复台宗,募巨资,修大殿、藏经阁,装金佛像,严订规约,观宗寺遂为东南一大名刹。又成立观宗学社,自任主讲,招收青年学僧。

1907年,静权法师转入宁波观宗寺,师从弘法研究社主讲谛闲法师,研究天台宗教义。静权法师本来有儒家基础,经过十年刻苦学习,成绩显著,学业优良。

谛闲法师把观宗弘法社主讲的重担交付给了静权法师。从此后,法师便以讲经为己任,声名鹊起,逐渐蜚声浙东。

静权法师成为现在天台宗当中最重要的一位,接承了谛闲大师的衣钵。一生中为了教弘天台,一生不做住持不做方丈,就是讲经布道。

所以像我们师父呢,他老人家在他的修行生涯中主要亲近的就是静权长老。

5

重振宗风


1930年,静权法师回天台山礼祖时,见到殿堂失修,香火冷落,感叹不已。恰好此时可兴和尚来任这里的方丈,请法师驻锡弘法,共图复兴。法师概然应允,经他提议设立了天台宗研究社。

静权法师亲自任主讲,指导学僧深入研究天台教观,数年以后,成就显著,形成了教观并重,讲修双进,清规整肃,海众乐道的寺风。

国清寺出现的新气象,使远近的四众都来参学朝拜。在静权法师的主持下,从1932年到1937年间,又重建、新建了大殿、天王殿、韦陀殿、金刚殿,和两侧的配套厢房、迎塔楼、斋堂共十几处。”这个都在他手下建起来的。

1937年到1940年,又新建于妙法堂、静观堂、三贤殿和香光茅蓬等。”

也就是现在你去看到的天台山国清寺,基本上就是他老人家那个时代恢复的。

6

法脉传承


1940年,师父到国清寺参学。静权老和尚和可兴老和尚正在复兴国清寺,振兴天台教观。

我师父给静权法师做侍者,后来担任了国清寺的辅讲法师,追随静权法师十年,专研天台教观。

由谛闲长老的法子静权长老所写的《天台宗纲要》,那静权长老又是我们师父的师父,所以我们这个传承的脉络很清楚、很清晰。

7

佛缘殊胜


▲悟公上人与静慧长老

那时认识了一位非常好的道友,静慧老法师,他们一生是最好的朋友。

师父和静慧法师一同亲近静权大师,是同参道友,深交数十年不断啊,修行彼此促进,成为当时国清寺非常主要的有道心的师父。

就是在国清寺的时候在一起,师父才知道他的功德。

静慧法师是胎里素,师父经常赞叹说他是胎里素啊。实际上我们想想胎里素,这都要到什么功德?他妈妈住在海边的,是石浦的,就出海鲜的地方,但他一入胎他妈妈就吃不了荤的了。

这是前世种下的深厚善根啊,年纪很轻十四岁就出家了,出家之后长期的住在国清寺。

1992年还没出家的时候师父介绍我,如果到了国清寺要去找这位师父。因为这两位的关系非常非常好,来拜师父的,师父就会介绍他去拜静慧老法师,静慧老法师他就会介绍他们来拜我们师父。都是相互的赞叹。


▲传喜法师与静慧长老合影

从1992年到2001年,我亲近长老不下十次。到第七次前去参学时,正式在长老座下皈依,这是对这位鲜有人知却是世间少有的修行者的一份至诚敬意。

每次去给他顶礼,坐在那里请教他。那时候也是人少,还有机会静下来,有时候他在座上讲法。

我听过他讲弥陀经。有一张照片披着袈裟,跟他一起妙法堂面前,就是听弥陀经之后,结束了他下座的时候,结束之后跟他老人家合了一个影。

不容易这个,正好他讲经也要披袈裟,我听经也要搭袈裟,我搭的那个还是五衣。

8

开悟者的境界


▲ 静慧长老德相

我每次去看到他都非常感动,莫名的感动,那个泪水就哗哗的往下流。

你看成就者长得什么样,最主要他内在的那种气场、气质,真的是很神奇的。

特别是在那里做早课的时候,年纪那么大了,他作为寺院的首座,第一个就在前面,班首,在前面绕佛。

他年纪那么大走得又慢,所以他一走慢了,我们一百多个出家人都跟在后头都是慢慢的,我就看着他披着袈裟在前面躬着腰在慢慢地领,我一看他泪水“哗哗”地就下来,哇,这简直是。

他老人家的眼睛特别清透、宁静、慈悲,让人一看你容易留下眼泪。眼睛水汪汪的,如果当你的生命遇到过这种眼神,你的生命就不在漂泊了,就不在会孤独了。永远的有一双神圣的、慈悲的、温柔的眼神,一直在照顾你。所谓绀目澄清四大海。

他人很瘦,但通体都是光,说明已经修到琉璃体。这样的修行人,任何生命接触他,都会自然而然的生起惭愧心、调柔心、向道心。这样的修行人是真正的人天福田,是这个世间最可贵的珍宝。

所以我师父也是私下里跟我讲,在于静慧法师同参的过程中,三十多岁就已经证“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证得就像什么一样?就像阿弥陀佛一模一样。证得念佛三昧有什么瑞相吗?我们常人晚上看不到东西,伸手不见五指。证得念佛三昧,可以看到一片红光充满世界,整个宇宙是阿弥陀佛的光明。

5

证道者皆如阿弥陀佛


▲传喜法师与静慧长老合影

这是静慧长老生前,与悟公上人、传喜法师的最后一次会面。

静慧老和尚一辈子没做过方丈,他没做方丈,他一直就是在国清寺,看守着国清寺,是国清寺的宝。

一辈子劝人念阿弥陀佛,自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圣诞前夕,也就是今天圆寂的,这厉害吧?他还不在圣诞那一天,还在圣诞前一天晚上,前一天圆寂。

2001年最后一次相见,是因为长老示现病重,师父带我前去探望。那天临走前,师父把长老的手放在头上,说:“请阿弥陀佛给我加持。”这句话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心里都一震,师父居然直呼长老为“阿弥陀佛”?但再看老人家的反应,一点不迟疑,一点没有世间的客气,郑重其事,自然而然!

这个镜头一直印在我心头。它让我觉悟到,证道者个个皆如阿弥陀佛,但“唯佛与佛,方能了知”。我师父能明确直白地称静慧长老为“阿弥陀佛”,静慧长老能默然承应,这是同参相知,是两位大善知识的相互印证。

临终前,老法师仍念念不忘弘法利生,在弥留之际,他还对身边的人说:“我要去妙法堂讲经、我要去妙法堂讲经……”

天台宗的传承,从佛陀授记一代一代的,一直授记到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能通达如来真实义的。

再从慧文禅师悟龙树之妙理,一千五百多年来,天台宗几经兴衰,但终究在一代代祖师大德的尽形护持中,传承至今。

丰干禅师曾说:“我来天台三千返”。天台宗的历代宗主,皆阿弥陀佛之化现,具有与释迦佛陀一脉相承之信心。

佛教中“教弘天台、行归净土”,历代祖师皆如此,且对于经律论的研习、行持无不严谨,然后摄受众生,导归净土,为大慈悲。

贤劫千佛心 响崖大德知

现后中救我 脱轮到菩提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佛经|佛法|文化|空性|慈悲

美好的一天从发菩提心开始:

如昔诸善逝 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 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 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 次第勤修学

佛教慧日

分享喜乐 智慧

THE END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20 20:12

【感恩】石门素疏+325页2018年已过324天慎勿放逸!勇猛精进!普皆回向!禅悦法喜!(一)【石门素疏】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40218-20180731共150,888页。【今日业绩】20181120课堂笔记325张。【最高纪录】20181015课堂笔记399张。【评分标准】合格99良好199优秀299。同步上传,欢迎指正!【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课堂笔记20181013课堂笔记20180903课堂笔记20180710 课堂笔记20180528课堂笔记20180410【石门素疏】【最新统计】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共有: 173,341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共有: 165,144个文件。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共有: 157,776个文件。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共有: 150,888个文件。海选精华,珍藏留念!【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1498/infocenter?ptsig=3nMpYy8QG2SU5pjIu3nikim195LyIcmuiVPwd3gSCq0_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感恩! (三)【三世因果】鱼象鱼说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诚心思过忏悔,无酒无肉无荤。人生以戒为师,戒贪戒嗔戒痴。禅堂闭关修行,小乘大乘密乘。 感恩!(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感恩!(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感恩众生】鱼象鱼说阅历决定正见应用。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素食是心的修行。向阳花开,友情供斋。健康素食,结缘博爱!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养生歌谣】鱼象鱼说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普皆回向!感恩三宝!阿弥陀佛!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21 13:46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21 13:47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21 13:48

梦参老和尚: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
2018年11月21日 10:59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梦参老和尚: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梦参老和尚: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供养如来福无量,却不超过欲界限。

  若能闻思得智慧,超越三界一念间。

  说我也不能讲经,不会说法,念句南无阿弥陀佛总可以吧?

  我想每一位道友都会吧?路上到处有各种虫类,你见到给它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叫法布施!

  不要产生了分别心执着心。你见到一切众生,只要它有神识的,你给它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咱们看到很多道友,见到一些众生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它只要一闻到这声音,给它种下善根去了。这个功德无量。这也叫不住色声布施。

  当你对一个蚂蚁念念,你有什么希求吗?还需要蚂蚁感谢你吗?没有呀!所以,你在这个时侯什么心都不生,不住色布施,这叫法施啊。

  这法施比一个物质的布施的功德大多少倍!你给人家东西,那个随时就消灭了,他用完了就没有了,你给他说一句法,他永远享受。

  好比一个蚂蚁蚊虫,乃至一切的小生物,你给它念句佛,它来生就变成人了,它闻到这一句法的利益,使它就脱离畜生道。可不要把这看轻了!不要以为坐这讲经才是法施。你那就是法施!以法为施,以法布施。这个含义很广啊!含义很广啊!我们每位道友都是法师,你用法来布施给一些众生。

  我们经常说:没有福德,没有智慧。那你修啊!既然没有福德那你修福德,没有智慧你修智慧啊。怎么样修法呢?

  就是我上来说的:利益一切众生。你给它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句南无观世音菩萨。

  如果你能够记得几个经的偈子,你给它念一念,你别认为它无知,你这一念啊,在它的神识里,入了它八识当中永远成为种子。它要产生,要发芽的。

  懂得这个含义吧?不要吝法,见一切众生,你所知道的好多,你能给它利益一点,就是要施给人!这叫法布施啊!不要执着讲经才是说法,不是的啦!你劝人念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念般若般罗蜜。(恭录自梦参老法师-金刚经讲记,2009年讲于云居山真如禅寺)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21 13:52

佛说的“圣言量”经得起考验吗
2018年11月20日 14:56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3人参与) 收藏本文   
佛说的“圣言量”经得起考验吗?(摄影:sunshine)佛说的“圣言量”经得起考验吗?(摄影:sunshine)
  文/圣严法师

  佛法的理论根据,以三种标准作为说服人的方便,那就是:一、现量──用事实证明;二、比量──用逻辑推论;三、圣言量──佛在经中所说。一二两点尚不成为问题,第三点在今天已成了引起争论的焦点。因为近代佛教学者用历史的方法论,用考古学、语言学、进化论的角度,来研究佛教的圣典,发现佛陀释迦世尊的当时,并没有留下成文的经典,最早的经典传诵,也不是成文的书籍,是凭以口传口,代代相传。

  由于流传的地域越广,时间越久,经典的内容越多,便见其不同的分歧观点,这就是形成部派佛教的原因;之后,又渐渐地出现了大乘经典。不论是小乘、大乘的各种经典,均须出于佛教徒中的大修行者所传,而任何一个派系,都认为他们所传的才是真正代表佛说,这便形成了所谓“部执”或“部计”的思想。站在他们任何一个立场,多以为他们的所执、所计,是不可违背的圣言量。可是到了今天的学者,能把现存各派、各系,每一个时代所有的圣典拿来排比、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就能指出相互的出入、彼此的矛盾、前后的增减;但如果要他们把全部圣典均视为佛说而不相违背,那是办不到的。而如果对这些圣典,全部予以否定,或采取怀疑的态度,便无法使人获得无尽的利益,也就产生不了佛法化世的功效。如何折中、取舍,便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

  其实,这样的问题,非于今始。在印度,就已产生了教判思想和判教的办法,例如《法华经》等经,判一切经教为大小二乘;《楞伽经》分顿渐二门;《华严经》举日出、日中、日没的三照;《涅槃经》分作乳、酪、生酥、熟酥、醍醐的五味。到了中国,则有罗什三藏的一音教,罗什的弟子道生则分为善净、方便、真实、无余之四种法轮。后来的天台、华严、唯识等各宗,也均各依经教而有教相判释的施设,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佛陀说法的对象有不同的程度,人有不同的根性,所以接受不同程度及不同修行方法的佛法;但是,古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们所做的教相判释工作,渐渐地已不能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和观点。以现代人能够接受的观点来看,佛说的“圣言量”应该贴切到佛法的根本教义──三法印和四依为基准。

  所谓三法印是指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从因缘法看,是无我的,是空的;从因果法看,是无常的,是苦的;无常与苦是世间法,无我寂静是出世间的解脱法。四依是指: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从三法印的原则看一切经教,就可以过滤而见到什么是纯佛法;用四依来衡量一切的经典,也可极其容易的发现,何者是佛法,是我们可以依据和信赖的佛法。以此标准,即可明辨那一些是佛的根本教义,哪一些是随顺世俗要求而说的方便教义。(摘自圣严法师著《学佛群疑》)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21 14:00

太桥旦增堪布:做心的主人
2018年11月19日 16:02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3人参与) 收藏本文   
不想成为贪奴,而想成为贪主,贪奴贪图名利,导致堕入饿鬼。不想成为贪奴,而想成为贪主,贪奴贪图名利,导致堕入饿鬼。
  文/太桥旦增堪布

  不想成为贪奴,而想成为贪主,

  贪奴贪图名利,导致堕入饿鬼。

  贪主少欲知足,生起出离之心,

  超越三界轮回,获得解脱自在。

  不想成为嗔奴,而想成为嗔主,

  嗔奴害人害己,导致堕入地狱。

  嗔主自利利他,圆满菩提之心,

  普度有情众生,证得色身佛果。

  不想成为痴奴,而想成为痴主,

  痴奴取舍颠倒,导致堕入畜生。

  痴主大彻大悟,证悟空性正见,

  突破二元对立,证得法身佛果。

  不想成为心奴,而想成为心主,

  心奴陷入假相,轮回无穷无尽。

  心主觉悟真相,涅槃常乐寂静,

  究竟心无可得,奴主亦无可言。

  无始轮回直至今,成了贪嗔痴之奴,

  令吾折磨又煎熬,无有自由被束缚。

  有情无情诸伤害,生死轮回皆恐惧,

  身心内外所有苦,一切源于贪嗔痴。

  贫穷拮据源于贪,多病短寿源于嗔,

  愚笨少慧源于痴,现前恶趣三毒生。

  贪生饿鬼饥渴苦,嗔生地狱寒热苦,

  痴生畜生愚昧苦,恶趣诸苦三毒生。

  如今恩德善知识,赐吾佛法智慧财,

  主位掌控吾手中,三毒成为吾之奴。

  成主之法具两种,对治法和转用道,

  小乘采取对治法,大乘注重转用道。

  以律对治贪烦恼,以经对治嗔烦恼,

  以论对治痴烦恼,三藏对治三种惑。

  贪欲转为戒学处,嗔恨转为定学处,

  愚痴转为慧学处,三毒转为三学处。

  贪转戒为出离心,嗔转定为菩提心,

  痴转慧为空性见,惑转三学三要道。

  观修不净对治贪,观修慈悲对治嗔,

  观修缘起对治痴,对治三惑殊胜道。

  布施财物对治贪,爱护生命对治嗔,

  闻思佛法对治痴,日常之中断烦恼。

  安乐知足对治贪,知母念恩对治嗔,

  树立正见对治痴,生活之中转烦恼。

  亲方生贪烦恼时,愿将众生一切贪,

  勇猛承担于自身,转贪为善道用法。

  怨方生嗔烦恼时,愿将众生一切嗔,

  勇猛承担于自身,转嗔为善道用法。

  中方生痴烦恼时,愿将众生一切痴,

  勇猛承担于自身,转痴为善道用法。

  中方——是指既不是亲人,又不是怨仇的人,对我们无利无害的一般人。

  初次烦恼无从生,中间烦恼无所住,

  最后烦恼无处灭,究竟烦恼不可得。

  烦恼缘生亦缘灭,无缘无生亦无灭,

  如梦如幻如阳焰,其性本体缘起空。

  烦恼无形亦无相,无内无外无有处,

  无垢无净无一物,其性本体无自性。

  烦恼本性即空性,不生不灭无来去,

  烦恼自性即光明,诸佛功德本圆满。

  五毒转为五智慧,成就五方如来佛,

  五方庄严刹土中,五部众尊所围绕。

  转贪为妙观察智,成就弥陀如来佛,

  西方极乐刹土中,莲花部众尊围绕。

  转嗔为大圆镜智,成就不动如来佛,

  东方现喜刹土中,金刚部众尊围绕。

  转痴为法界性智,成就大日如来佛,

  中央密严刹土中,佛部众尊所围绕。

  转慢为平等性智,成就宝生如来佛,

  南方具德刹土中,宝部众尊所围绕。

  转妒为成所作智,成就不空成就佛,

  北方胜业刹土中,事业部众尊围绕。

  汉传佛教里常看到,五毒的最后一个是“疑”,这是根据藏传佛教“妒”

  净化为成所作智。

  所谓奴者是凡夫,凡夫烦恼所左右,

  快乐幸福无把握,生死来去不自由。

  所谓主者是圣者,圣者觉醒得解脱,

  快乐幸福在掌中,生死来去得自在。

  主与奴是属于相,圣凡轮涅都是相,

  凡所有相皆虚妄,远离著相方解脱。

  究竟了义境界中,无有凡夫无圣者,

  无有轮回无涅槃,圆满法界大自在。

  学佛不是为当奴,

  而是为当主,

  更是为超越奴与主、善与恶、

  圣与凡、轮与涅的二元。

  如果学佛还要当奴,

  那我们学佛失败。

  为学佛成功,我们不但要当主,

  更要超越奴与主的二元,

  或者超越圣凡戏论的著相,

  并达到轮涅不二的甚深无上境界。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21 14:09

禅诗赏析:题梵天寺
2018年11月21日 11:43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禅诗赏析:题梵天寺禅诗赏析:题梵天寺
  题梵天寺

  宋·守诠

  落日寒蝉鸣,独归林下寺。

  松扉夜未掩,片月随行屦。

  唯闻犬吠声,又入青萝去。

  [作者简介]

  守诠(生卒年不详)北宋诗僧,一作惠诠,杭州梵天寺僧。苏轼极爱其诗,有唱和诗《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净。

  [赏析]

  “幽深清远,自有林下一种风流。”这是南宋诗人周紫芝对守诠诗作的中肯评述。(见《竹坡诗话》)自此,“幽深清远,自有林下一种风流”,广为世人论禅谈诗时所引用。苏轼喜爱小诗的清婉幽寂,追和守诠诗道:“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纲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诗名“题梵天寺”,实写山僧夜归。首联点明时令,烘托出晚秋凄寒萧杀的气氛,独有那古木掩映的林下寺,有一种提唱不尽的风流。眼前是松扉常启,抬头是明月如钩,明月正自在地穿行于云中,夜晚显得如此幽美僻静。唯有犬吠声伴随着衲子的静修,而且也随着夜色消失在青萝深处。蝉鸣与犬吠,以动衬静,着力渲染山中的空寂,烘托出一种永恒的静寂。而那幽深清远处,自有禅心的灵现,是忘却尘俗的觉者最为钟爱之所在。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21 14:57

你知道念一句阿弥陀佛功德有多大吗?来看佛经怎么说!
2018
11/21
03:00
东北佛教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8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圣号(消除烦恼版)

尊敬的善男子善女子,当你打开这篇文章,足以证明你前世已修了无量的福德因缘。相信释迦牟尼佛决不会说骗人的话,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愿愿圆满,没有虚发,十方诸佛伸出广长舌相,异口同声的赞叹,句句真实。平时所说的念佛,就是指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阿弥陀佛”四字。那么以至诚恭敬的心来专念,有什么功德利益呢?

一代女皇武则天说:“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因为能有缘遇到阿弥陀佛名号就不是一般的人,据《无量寿经》记载:“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下面我们来看下,佛经里所讲念佛所获得的功德利益: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言:

“舍利弗,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 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

而说偈曰: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舍利弗!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欢喜踊跃、至心称念,深信不懈,于现在身,受无比乐;或转贫贱获得富贵,或得果免宿业所迫病患之苦,或转短命得寿 延长,或怨家变恨,得子孙繁荣,身心安乐,如意满足。如是功德,不可称计。

故知: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该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大经》之〈流通分〉佛告弥勒菩萨言: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故知:“念佛”既是无上大利功德,则一切咒语及诸行门,皆是有上小利功德。故有智之人,当舍有上小利之余行,而专念无上大利之六字洪名。

《大般涅盘经》云:“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养一切众生;不如有人,一念念佛,所得功德,十六分之一。假使锻金为人,车马运载,乃至众宝,各满百数,以用布施;不如发心向佛举足一步。假使有人,以大象车,尽载大秦国中种种珍宝,及以璎珞,数各满百,以用布施;犹亦不如发心向佛举足一步。 若以四事供养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犹亦不如发心向佛举足一步,所得功德,无量无边。”

《大悲经》言: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

《观经》言: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经》言: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缘觉、 声闻,得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

《涅槃经》:佛告大王: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口,功德过前,不可较量。

《增一阿含经》言: 四事供养阎浮提一切众生,若有称佛名号,如搆(挤牛乳之意)牛乳顷,功德过上,不可思议。

《大智度论》云: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满中七宝,奉施于佛;不如有人,于后恶世,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其福胜彼。

《地藏菩萨本愿经》:“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

《文殊师利问经》云:“若能专念如来十号,佛于彼人常在不灭,亦得当闻诸佛说法,并见彼佛现在四众。”

《般舟三昧经》云:“三世诸佛,念弥陀三昧,得成正觉。”若人专行此念弥陀三昧者:常得一切诸天及四天大王、龙神八部,随逐影护,爱乐相见;永无诸恶鬼神、灾障厄难,横加恼乱。

《楞伽经》云:“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法身及报身,化身及变化,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

《观无量寿经》云:“念阿弥陀佛即念十方诸佛,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

《佛说阿弥陀经》云:“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往生;当发愿,当往生。”

《无量寿经》云: “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无量寿经》云:“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佛说阿弥陀经》云:“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 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无量寿经》云:“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大阿弥陀经》云:“诸佛中之王,光明中之极尊。”

《无量寿经》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闵,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大集经》云:“末法时期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大悲经》云: “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盘界,不可穷尽。”

《妙法莲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大集经》云:“若人但念阿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

《华严经》云:宁受地狱苦 ,也要得闻诸佛名。

一称「南无阿弥陀佛」,十方诸佛自然护念。「护念」即是守护忆念,令其安稳,无诸障难。故知:念阿弥陀佛,即是念十方诸佛;生极乐净土,即是生十方净土;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十方诸佛名号。

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自然相随;并有其他大菩萨,共二十五位,不请自来,二六时中,令念佛人,常得安稳,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故知:但念弥陀,即已通念诸大菩萨,观音势至,自在其中,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其他菩萨。佛的名号,即是获得大利,具足无上功德,当然超胜任何咒语;何况一句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

敬请常念:

南无阿弥陀佛

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1:昼夜常得诸天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

不管白天夜里,这些天神,乃至鬼神,有些大力鬼呀,他们都会护持念佛行者。天神,或者下属的这些将军,乃至鬼神之类以及他们许多的眷属,都会来守护闻说阿弥陀佛名号、虔诚念佛的人,就像现在讲的第三十七大愿“归依感动人天愿”中的“天”,主要指鬼神,也包括诸天神将。

2:常得观音以及一切诸大菩萨常随守护

不单单是一般的世间鬼神,还会得到观世音菩萨以及一切大菩萨的护佑,任何的邪魔外道跟大菩萨的神通智慧都没法相比,所以绝对可以远离魔障。

3:常得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放光摄受

这个我们应该可以理解,忆佛念佛一定会得到佛的护念,佛放大光明,一直加持我们,摄受我们。

4:一切恶鬼,夜叉罗刹,毒蛇毒药,皆不能害

世间的恶鬼,夜叉罗刹,乃至世间的毒蛇或毒药,由于念佛的原因,也会避免。过去也有念观音菩萨,有人给他下毒而不死的公案;同时毒蛇,也会远离的,《普门品》里讲了这种情况,毒蛇以及许多的猛兽之类的,对念佛人看都不敢看,都会远离,所以毒不能害。为什么这些恶鬼、夜叉罗刹,眼睛看都不能看呢?念佛的人有四十里光明护身,所以恶鬼、夜叉罗刹当然远离了。

5:水火冤贼、刀兵牢狱、横死枉死悉皆不受

念佛的人,这些水灾火灾,以及冤家债主,或者一些刀兵牢狱、横死枉死之类的,都可以避免。有一个念佛公案里面,一位高僧大德被他的冤家打了三枪,额头中了两枪,手臂中了一枪,但是啥事没有,还是照样痊愈,后来念佛往生了。

6:先作罪业,悉皆消灭。所杀冤命,皆蒙解脱

以前所作的罪业通过念佛得到消灭,乃至连你宿世所杀的冤魂这些怨家债主,也会因为你念佛而得到解脱。

7:夜梦吉祥,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金身

念佛的人,会远离噩梦,或者梦见阿弥陀佛的庄严身相。还有,很多人有这个经验,有时候失眠时,念阿弥陀佛,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8: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祥

念佛的人,没有烦恼,念得相应时,是非常欢喜的,心常欢喜,气色看上去非常好。再加上得到佛菩萨、鬼神的守护,念佛的人面相吉祥,身体大多都非常好,气力充盛。世间讲美容的话,念佛美容最好,你的身体好,脸色也是很好,所作一切吉祥。

9:常为一切世间人民供养礼拜,犹如敬佛

真正念佛的人,因为心态非常好,非常欢喜,没有烦恼,他见到什么人呢,都非常和气的,人缘也是非常好的,这样子大家都会喜欢他;而且念佛的人有他自己的修行功德,和世间一般人不一样,自然大家都会恭敬他。这也是我们现在第三十七大愿,人天礼敬愿的其中“人”的礼敬的内容。

10:命终之时,身无病苦,心无怖畏,正念现前

临命终的时候,他本来有病苦的,佛力的加持,没有病苦,而且心无怖畏,正念能够现前,这样就容易往生。就算往生不了也可以生在尊贵家,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利益。

念佛有三大利益:

一、一句佛号能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过去的)。

二、一句佛号能息除人生烦恼,消灾延寿得福慧(这是现在的)。

三、一句佛号能跳出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永远长生不灭(这是将来的)。

念佛有六胜益:

一、诸佛、菩萨护念。

二、弥陀住顶放光,念佛时自己跟阿弥陀佛的光接触,得佛光加持,诸天神昼夜冥加,护法神日夜保佑。恶鬼毒药,皆不能害,命里的灾难,自然化解。

三、过去生中造的罪业消除。冤家债主不来讨债了,有佛菩萨护法神保佑,他不敢来讨,另外希望我们修成度他。

四、气力充满,无诸横病。

五、睡觉不做恶梦,念佛人睡梦中恶鬼恶神不会来干扰、欺负你。

六、现在得人尊敬,临终西方三圣来接引。

省庵大师偈:

一句弥陀,是斩群邪之宝剑。

一句弥陀,是破地狱之猛将。

一句弥陀,是照黑暗之明灯。

一句弥陀,是渡苦海之慈航。

一句弥陀,是出轮回之径路。

一句弥陀,是脱生死之良方。

一句弥陀,是成佛仙之秘诀。

一句弥陀,是换骨髓之神丹。

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

一千七百葛藤,一刀斩绝。

念佛功德利益无边:

念佛功德利益无边,凡欲求子嗣、延寿命、愈疾病、解灾难、取功名、安家宅、谋职业、益资财、化解冤结、超度先亡。只管念佛,无不灵验;不但自己蒙福,亦使家人受惠。

念佛之人:

阿弥陀佛,

常住其顶,放大光明,

日夜守护,

菩萨相随,天神拥护;

现世安稳利乐,

临终往生净土。

转发分享与同修

增大其信心功德无量!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THE END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21 15:10

《地藏经》的四个重点,佛门高僧的智慧总结!
2018
11/20
18:04
九华地藏菩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9
人间佛教

导读? 能够依《地藏经》修行,你就能止恶行善,消灾免难。

《地藏经》是四众佛弟子必修的经典,主要精神和内容有:

第一、《地藏经》是佛门的一部孝经

佛门有三部孝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盂兰盆经》、《地藏经》。孝道是佛法的基础,孝亲是做人的基础,度众生就是孝亲的扩大。

《华严经》告诉我们“天下男子是我父,天下女子是我母”。这个就是孝亲的扩充,发展。反过来说,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么能够相信他会爱护众生,会救度众生呢?

所以,离开孝道就没得佛法,佛法就是孝道的扩展和深入。

《梵网经》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师长、三宝。孝顺是至道之法,孝名为戒。这个对于孝道的解释,就非常之透彻了。

这部《地藏经》说,地藏菩萨示现婆罗门女、光目女,孝亲度亲的事迹,地藏菩萨正是以一念孝亲之心,而发展为“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伟誓愿。

这个就是给我们修行的人作出了典范。父母就是堂上的佛,在家不孝父母,而到庙子里头去求佛菩萨保佑自己的独生子女。这真是非常荒唐!决不可能如愿。

曾经有一些人,向我提一个问题,他们说我们这些都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当然全部精力都关注到子女的成长上。别人说要保险,最好初一,十五到庙子里头去烧炷香,捐点功德,就最保险。他问我可不可靠?

我说不可靠。这个不是佛教的主张,佛教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你在家不孝父母,你把父母当成仆人来看待,你到庙子里头去烧香,捐钱,你的娃娃就消灾免难了,那佛菩萨都成了受贿了。难道佛菩萨还会稀奇你那个钱?

我说佛教讲的是自种因,自受果。佛教教我们孝顺父母,你不孝顺父母;你反而虐待父母,你种的这个因,就该得什么果报!

印光大师对这个问题也有很明白的开示。他说你现在当别人的子女,再过几年,你就是父母了,你现在如何对你的父母,就是种因,等于瓦屋檐前水,点点滴滴向后来,就跟到来了。如是因,如是果,这绝对没有错了的。

今天来说对年青一代提倡孝道非常重要,我们学《地藏经》就很好的体会孝道在学佛上的重要。这部经正是佛门一部孝经,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

第二、《地藏经》是佛陀的遗嘱

佛陀在圆寂前,有两部遗嘱。

一部是《佛遗教经》,《遗教经》重点是对出家弟子讲的。它告诉我们佛灭度以后,以戒为师,戒律住世就是佛住世。这个对于我们出家人来说必须遵守,佛教有没有前途,会不会灭亡,就看我们对于佛陀最后的遗嘱如何看待。

另外一部遗嘱就是《地藏经》。

朱镜宙居士专门写了一本书,名称叫——《地藏经》是佛陀对在家弟子的遗嘱。他这个提法有道理,因为《地藏经》里说,佛对地藏菩萨托孤,在忉利天宫托孤。

托的什么呢?这个范围就广了,时间就长了。就是从佛灭度后到了弥勒菩萨成佛之前,这一长段时间内所有的众生都包括在内,着重在人道,天道。

为什么在人道,天道?因为人、天道的众生是法器,人天道的众生容易修行。容易成佛,把人、天道的众生度了,就有更多的人来作度众生的工作。包括了这么大的范围,这么长的时间的众生在内,当然也包括了我们今天在坐的大家在内。

所以这遗嘱啊,涉及的时间长,范围广,也体现了佛的悲心之深重,怕我们堕入三恶道,叫地藏菩萨要多方的保护,救度,这个就恰恰像家庭父母临终的时候,谆谆地告诫,反复的叮咛。

所以佛陀讲《地藏经》,十方诸佛都来出席,都来赞叹,就显示了这部遗嘱的重要,也说明了十方诸佛对于众生都是如母忆子。因此这部遗嘱也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同的遗嘱。

当年弘一大师在听讲《地藏经》的时候,情不自禁在讲堂里忍不住放声大哭。今天我们学这部经,应该生起佛恩深重难报的思想,不忍圣道衰,不忍众生苦,才发得起菩提大愿。

我们大家都应当发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不负佛陀的遗嘱,荷担如来的家业。

我们看《地藏经》上最后一品《嘱累人天品》。佛是这样说的,概括起来有四句话“现在、未来天人众”。当然包括我们都在内。“吾今殷勤咐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怕我们堕三恶道。我们学习了这个,使我们体会到,我们作为佛教徒,必须知恩报恩,体会到佛恩深重,很难报答。

第三、《地藏经》是为人处事的教科书

净业三福第一福就是讲做人,这就是大乘佛法的基础,也是净土法门的基础。

《地藏经》首先提出来的就是净业三福,特别是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非常具体,让我们懂得,不离日常生活来修学佛法,实际上就是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居家,乃至于出生、死亡、疾病等等日常生活当中应当怎样做,就是《地藏经》告诉我们的。

能够依《地藏经》修行,你就能止恶行善,消灾免难。这个非常具体的指导,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做,必然得到很大的利益,所以说这部经对我们做人处世非常有用,这是一部做人处世的教科书。

第四、《地藏经》是具体讲因果规律的经典

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懂因果就不懂得佛法,不信因果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受用。

虚云大师说得很明白:“因果二字把佛所说的法概括无余了。”这个结论不是随便下的,离开了因果就没得佛法。

他又说“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不仅是我们凡夫逃不了,有神通的人也逃不了。他用这个“逃”字,这个字份量很重啊!

印光大师说:“诸佛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凡夫一天到黑种的是杀盗贪妄的因,当然得的果报就在六道轮回里面受苦果。这个决没有错嘛。种污染的因,当然得污染的果报。种清净的因,才得清净的果报。

印光大师告诉我们:“信因果者,其心常畏,畏则不敢作恶;不信因果者,其心常肆,肆则无所忌惮。经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正是如此。”

又说:“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所以我们今天作为佛弟子,必须明因识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虚云大师提出学道的先决条件,第一个就是深信因果,第二个就是严持戒律,因为你不信因果就守不住戒律。所以这一点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关系都非常密切。

《地藏经》对因果谈得很具体,这个是绝对真实不虚,没有信心的人把这部经看成神话,那就错了,那就得不到真实受用。

从以上四点说明了《地藏经》是佛门的一部孝经,是佛说的遗嘱,是做人处世的教科书,是学因果的重要经典,所以我们从这四个方面就可以说明这部经典应是佛弟子必修的经典。

地藏菩萨

THE END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21 15:28

六道之中哪里最好?佛说“三界如火宅”,解脱最好!
2018
11/20
17:47
上海玉佛禅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如果让你穿越到两千五百年前

你会如何向古人解释电脑、手机

U盘、微信、视频通话......

怎样才能让他们理解?

可想而知,当时的释迦牟尼佛

要让众生听懂他开示的佛法

要比这个更难!


好比一位专业领域的顶级教授

要给幼儿园小朋友讲解专业原理

必须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讲故事、做比喻

大概是最简便易懂的办法了

佛陀那时就是这样做的

佛经中记载了许多

佛陀讲述的故事、做过的比喻


例如那部《妙法莲华经》

即便释迦牟尼佛说了

三界危机四伏 必须解脱轮回

很多人还是看不清真相

即便释迦牟尼佛说了

一切众生皆可成佛

很多人还是觉得不敢置信

佛就用了七个通俗易懂的比喻

将他所证悟的真如实相

用当时的古印度人们

能够接受的方式讲述出来

这七个精彩的比喻就被称为

“法华七喻”

这七个比喻分别是火宅喻

穷子喻、药草喻、化城喻

衣珠喻、髻珠喻、医子喻


法华七喻 · 火宅喻


村中有一位极富有的长者

仆人成群 子孙不少

某日天干物燥

他的一处大宅里冒出火星

其实这所宅院早已老化

堂阁腐朽,柱基已经败坏

可房子里最多时住着五百多人

而且还只有一道可供进出的门

此时起火无疑是危险至极

更令人担忧的是长者的孩子们

正在这所火宅里玩耍嬉戏

孩子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长者想,虽然我自己能安全冲出

但孩子们“不觉不知,不惊不怖

“心不厌患,无求出意”

于是大声警告孩子们快逃出火宅


可孩子们的心思却全在嬉戏之上

他们也不懂着火了有什么危险

也不懂什么叫房子会倒塌

既没有惊慌,也不想离开

对蔓延过来的危险浑然不觉

依然在宅子里互相追逐嬉闹

长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突然心生一计

“孩子们,那些世间最稀有

不容易得到的玩具现在都在门外

就在羊车、鹿车和牛车上

如果你们不马上出去拿

将来可一定会后悔的”

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了出来

一起飞快地跑出了着火的房子


经中描绘的大白牛车

见孩子们平安逃出,长者心安坦然

可孩子们追问羊车、鹿车和牛车呢

长者心想,既然孩子们都安全了

我的财富又是无量无数

对这些孩子也是同样的喜爱

何必给他们哄着玩的羊车、鹿车

要给就都给他们最好的大白牛车

于此长者叫来仆从

给每个孩子派了一辆大白牛车

拉车的大白牛肤色洁白、形体健美

筋力强健、行走平稳、速度如风

此车高大气派、覆着帏幔和宝盖

周围装饰华丽的栏杆、悬挂着宝铃

车里铺着柔软的垫褥、精致的靠枕

车上堆满光彩夺目的琉璃七宝

孩子们都乘上了华丽的牛车

车上的珍宝都是他们前所未见的

远远超过了他们本来的期望值


敦煌壁画 火宅喻之鹿车

在佛陀讲的这个故事中

你看出了什么?

火宅

不就是这个随时处在变化中

水火、地震、灾难无常出没

生命每秒都在倒计时的世间

“三界如火宅”这个比喻正是出自这里

故事中的长者是谁?孩子们又是谁?


火宅 VS 出离心

讲完了这个故事

佛陀又问弟子舍利弗

长者没有给孩子们羊车、鹿车

而是直接给了大白牛车

算不算欺骗孩子们呢?

舍利弗答,当然不算

这是保全孩子们性命的权宜之策

即使什么车都不给也不算是欺骗


佛陀说,的确如此

佛就像世间一切众生的父亲

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不再受六道轮回之苦

看到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

犹如火宅一般充满着不安定

众生为生老病死的苦恼煎熬

还面临地狱、畜生、饿鬼道之苦

即使转生天道或人间

依然有贫困、爱别离、怨憎会

纵有福报也会到享尽的一天

可众生在苦海中却不自知

也不了解真正的解脱有多美好


想要修行真正上路

必须要生起足够的出离心

佛陀之所以讲“三界如火宅”

就是要让修行人生起这个出离心

即是看清六道轮回本质是苦

对轮回中的盛事也不再期待

并通过修习佛法积资净障

发愿未来不再困于六道轮回

但是出离心绝不等于厌世弃生

佛陀也强调人身难得

若不善用此生忏除罪业、积累资粮

厌世弃生者只能被业力裹挟着

生命的走向根本难以自主


?田旭桐

三车 VS 三乘方便

同时这个比喻也叫“三车喻”

佛就如这长者一般

最初以“三车”诱子出离火宅

这三车也就是适合不同人的

“权宜方便法门”

就如佛陀在故事中用了

羊车、鹿车、牛车

这类古印度百姓能够理解的事物

来做比喻

这也是一种“应机说法”

也就是非常清楚听法者的思维境界

用对方能理解的模式来讲经说法


三乘只是方便说,最终导归大乘

在“三车喻”中

对于佛所说之法能生起信心

自我求得涅槃解脱的叫声闻乘

好比想要羊车而出火宅的孩子

勤勉但却喜欢独自寂静修行

深知十二因缘的道理而证悟的

这就是辟支佛乘,也叫缘觉乘

好比为求鹿车而出火宅的人

若在深信如来之法勤勉修行时

还具有大慈大悲之心

想要度脱三界六道一切众生

那就是大乘,菩萨就是追求大乘

那就是好比是那大白牛车


敦煌壁画 火宅喻之鹿车

不论他们本来是被哪辆车吸引的

既然已经暂时脱离三界火宅了

佛又有最好最究竟的解脱之法

当然是要给他们最好的了

也就是用三乘之法引导众生

但最终还是会用大乘来度脱众生

这就是佛教教理中所说的

“三乘方便 一乘真实”

因为众生根机差异

如果佛直接宣说大乘

并非所有众生都能完全信受

这正是体现了佛陀的苦心


留言互动

分享

关于“火宅喻”或“三车喻”,您还有何感悟,欢迎分享!人世间是否真如佛陀所说的火宅,对于三乘方便、一乘真实,您是否已经理解?

点赞

“法华七喻”中,您还知道哪一个精妙的比喻?欢迎点播,我们下期详细分解~

编辑 | 慧丁

资料 | 《佛教十三经·法华经》赖永海

责编 | 慧弘

THE END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21 15:44

满怀感恩去工作,就是最高的情商!
2018
11/21
10:00
常随佛学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不要以为工作是平淡乏味的,当你满怀感恩之心去工作时,你就很容易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更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人,一个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的人。

  在儿子踏入社会前,有位父亲告诫儿子三句话:“遇到一位好领导,要忠心为他工作;假如第一份工作就有很好的薪水,那算你的运气好,要努力工作以感恩惜福;万一薪水不理想,就要懂得在工作中磨炼自己的技艺。”

  这位父亲无疑是睿智的。所有的年轻人都应将这三句话深深地记在心里,始终秉行这个原则做事。

  或许每一份工作都无法尽善尽美,但还是要感谢工作环境,感谢老板,感谢每一次的工作机会,满怀感恩之心去工作。即使起初位居他人之下,也不要去计较,要积极地将每一次工作任务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

  因为每一份工作都有宝贵的经验和资源,如失败的沮丧、成功的喜悦、老板的严苛、同事间的竞争等,这些都是任何一个工作者走向成功必须体验的感受和必须经历的锻造。


  一些处在实习期的大学毕业生,还没干活就先和老板谈条件,或者在新岗位上刚取得一点小成绩,就和部门主管讨价还价,这是不合时宜的。这时,应该懂得感谢企业的培养,而不是计较是否应多拿几百元钱,应该在自己有业绩的时候,再向企业提出合理的加薪要求,这样在企业里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程序员史蒂文斯在一家软件公司干了八年,正当他干得得心应手时,公司倒闭了。这时,又恰逢他的第三个儿子刚刚降生,他必须马上找到新工作。

  有一家软件公司招聘程序员,待遇很不错,史蒂文斯信心十足地去应聘了。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他轻松地过了笔试关。两天后就要参加面试,他对此充满了信心。

  可是面试时,考官提的问题是关于软件未来发展方向的,他从来没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他被淘汰了。

  不过这家公司对软件产业的理解让他耳目一新。他给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贵公司花费人力物力,为我提供笔试、面试的机会,我虽然落败了,但长了很多见识。感谢你们的劳动,谢谢!”这封信经过层层传阅,后来被送到总裁手中。

  三个月后,史蒂文斯却意外地收到了该公司的录用通知书。原来,这家公司看到了他知道感恩的品德,在有职位空缺的时候自然就想到了他。这家公司就是美国微软公司。十几年后,史蒂文斯凭着出色的业绩成了微软的副总裁。


  在企业中,知道感恩的人会更受到欢迎。人力资源专家表示,许多知名企业在招聘员工时,看重的不仅仅是他们的专业知识,而是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融入企业的速度,换句话说,就是能否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踏实做人、做事。

  然而,现在有很多员工可以为一个陌路人点滴的帮助而感激不已,却无视朝夕相处的老板的种种恩惠。他们将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视为纯粹的商业交换关系。

  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信中曾这样写道:现在,每当我想起我曾供职的公司,想起我当年的老板休伊特和塔特尔两先生,内心就涌起感激之情,那段工作生涯是我一生奋斗的开端,为我打下了成功的基础,我永远对那三年半的经历感激不已。

  所以,我从未像有些人那样抱怨老板说:“我们只不过是奴隶,我们被雇主压在尘土上,他们却在美丽的别墅里享乐,高高在上。他们的保险柜里装满了黄金,他们所拥有的每一块钱都是压榨我们这些诚实的工人得来的。我不知道这些抱怨的人是否想过,是谁给了他们就业的机会?是谁给了他们建设家庭的可能?是谁让他们得到了发展自己的可能?如果他们已经意识到别人对他的压榨,那为何不一走了之,结束压榨?工作是一种态度,决定了我们快乐与否。”

  诚然,雇用与被雇用是种契约关系,可在这种契约关系的背后,就不能有感恩的成分吗?

  正是因为我们有了这次工作机会,才有了生存的物质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我们的聪明才智才有了萌芽的乐土;我们的人生阅历才得以丰富;我们的能力和才华才有得以施展的机会和空间。所以,为什么不告诉领导,感谢他给你机会呢?

  当然,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可无论你的行为是多么的完美和明智,你都不能不对别人心存感激。

  想想自己的每次行动,哪一次没有别人的帮助?正是有了同事的理解和支持,还有平时从他们身上学到的知识,才让你有了成才和晋升的机会。


  安东尼说:“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恩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恩之情。领袖的责任之一便是谢谢。”

  一位由普通职员晋升为总经理的人士这样说道:“我刚到这家公司时,只是一名没有任何经验的普通职员,为什么在短短两年内就被晋升为总经理?这是因为,我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我感谢老板给予我的机会,我感谢同事对我的点滴关怀与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正是这种感恩心,让我更加努力工作,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来回报这一切,没想到,生活却给予我更大的回报。”

  满怀感恩去工作,并不仅仅有利于公司和老板,感激能带来更多值得感激的事情。这是宇宙中的一条永恒的法则。班尼迪克特说:“受人恩惠不是美德,报恩才是。当人拥有感恩之心的时候,美德就产生了。”不要以为工作是平淡乏味的,当你满怀感恩之心去工作时,你就很容易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更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人,一个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的人。

  你要相信:感恩将为你开启一扇神奇的力量之门,发掘出你无穷的潜力,迎接你的也将是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成功机会。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21 15:52

无论是物品还是感情,都需要做做减法
2018
11/21
09:58
释小白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座房子


对那些好看好玩

但并非自己必需的物品保持欣赏

不必都要买回家里

那些扔掉可惜、放着没用的物品

不必抱着或许以后还有用的心态

如果扔掉实在可惜

不妨可以转送给合适的人

无论是东西还是情感

如果不能学会在取与舍之间做选择

都只会成为人生旅程中的额外负重

“断舍离”的过程会让人明白

过去已经过去 未来尚未到来

不必留恋过去 也不忧虑将来

我们拥有的只是今天和现在

丢掉不舍和执著

你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对你最重要的东西自然会变清晰

心这所房子也将更加宽敞和明亮

THE END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21 15:55

智敏上师:忏悔就一定要把脏东西挖出来
2018
11/21
10:00
有声念珠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 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 住平等舍


这一次讨论的方式里边呢,每一个人的思想检查,我感觉到还不够深入,最好再深化一下。我们这个讨论学习的目的就是改变思想,使我们的思想如何能跟佛的经论,能够配合起来,那麽如果说,我们讨论的时候是讨论,思想行动还是另外一套,这个讨论就是意义不太大了。我们继续学习了之后,又讨论了,功夫下了很多,那就希望收到一定效果,这个效果就是说,我们的思想行动能够跟起经论方面转过去,怎麽转过去呢?就要挖掘自己的思想了,深刻的挖掘,把自己过去爲什麽要犯错的根子找出来,根子找出来了,然后再看到底对不对,是不对的,那把它断掉,生死(根子)一断永断了,如果表面上,肤浅的,说书上怎麽说该怎麽做,过一会呢,或者是你碰到一些事情呢,把书忘掉了,老的习气出来了,那就是经上说的话怎麽作用都没有了,所以说我们希望学习呢,要把经论的精神深入到自己的思想里头去,要深入(到)思想里去的话,决定要産生一种触动,就把思想里边的脏东西,挖出来,然后把新的拿进去,我们将来修的《忏悔品》的意思要知道,那里边我记得有个比喻,一张、一块很脏的布,你如果要去画图的话,决不能画一个好图案出来的,那麽你要画图,要用脏布画,要洗的干干净净的,然后你画出来,顔色也鲜的,又好看,那麽这是忏悔的作用了。


我们现在要把经论的东西,要真的拿到自己心里边去,那麽心里脏东西,第一要把它洗掉,否则就象那新的东西都变色了,也不好看了,也就变质了吗,就是说虽然把我们是同样花了很多时间,同样花了很多时间讨论,也是用了很多功夫,但是效果不大一样,随着《忏悔品》,我们现在正在搞忏悔嘛,这个作用是很大的,希望大家把关键的问题抓住之后,那麽以后的这个讨论的或学习的利益就会源源不断涌现出来啊,今天我们正好遇到《忏悔品》(刚刚有居士等忏悔过)也是很巧的,就是我们把《忏悔品》抓住,如何把自己心里把过去脏东西彻底的洗干净,越洗干净越好,这样容纳新的佛的这个东西进来呢,才能是保持原味不变,如果我们不洗干净,多少要变点,既然是不洗的话,那你容纳的东西,全部变质了,那就是相似佛法了,这个好的作用起不来了,希望大家就在这个忏悔方面多下点功夫,每个人不能说一点过失也没有,每时每刻,哪怕一念都会起一些不正当这个恶念会起来,那麽都要忏悔这些啊,那麽就这个样子了。

——智敏上师法语的新浪博客

愿每一个看到的人

都内心充满祥和、安乐、慈爱、光明,

直至永远。

微信号:Wanshanxuefo

THE END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21 16:01

信仰的力量使人长寿!
2018
11/21
10:03
密法智光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人类的生存除物质食粮外,还需要有精神及灵魂食粮。宗教信仰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的精神依托及灵魂所在。在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论哪个时代、哪个民族,都存在宗教和信仰,甚至有些民族的文化就是以宗教的文化为核心。宗教信仰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程度。诚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言:“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

  奥地利著名精神学家维克多·弗兰克指出:“20世纪人的生活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即存在的空虚和孤独。”巴尔扎克也曾经说过:“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的就是精神的孤独。”而宗教主要的功能和作用就是给人以最大的精神慰藉。经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证明,凡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不论男女,他们都比没有信仰的人寿命要长,患中风、抑郁症、高血压、心脏病、疑难杂症和产生焦虑不安情绪的可能性也比较小,自杀率更是远远低于一般人。

  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科学家用28年时间,对大约5000名加利福尼亚人进行跟踪调查显示,有宗教信仰的人血液中白细胞的指数一般都很低,即使患了艾滋病等顽疾,他们的病情也会比没有信仰的人要好些。得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定期参加宗教活动的教徒,要比那些从不参加的人平均寿命长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劳森医生研究发现,有信仰的人比一般人心血管死亡率低50%,肝硬化患病率低74%,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低89%,另外在接受心脏手术或器官移植手术后,不仅不易引起并发症,而且康复期也短。在全美162个医院里,已有六分之一开设了有关信仰与健康的课程。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得出结论:人是社会性动物,运动虽可延长人的寿命,但仅靠体育活动来健身未免就显得太狭窄了;长寿与健康的关键固在生理,但更在精神和心理;有宗教信仰的人能通过静思的心理作用使身体受益,而平衡的心态有助于增强身体的自我治愈能力;宗教信仰所带来的平安、喜悦、爱心、自尊、祈祷等,会影响到内分泌系统,从而使我们的身体大大提高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

  我们知道,宗教大都是劝人为善的,并且信教的人大多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并感觉比较快乐。佛教讲:“素怀悲悯之心,常存救度之态。”《法句经》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孔子曰:“仁者寿。”又曰:“仁者,爱人”;“大德必得其寿”。北宋易学家邵雍曰:“始知行义修仁者,便是延年益寿人。”《左传》云:“有德则乐,乐则能久。”都说明了信仰者积德行善可得健康长寿等福报的道理。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心善德高者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相反,心恶德劣者往往病多寿短。现代医学认为,善行能使人大脑分泌出一种天然的镇静剂,可使人获得内心的温馨,有效地解除心中的烦恼;而坦然愉悦的心情有助于增强人的免疫功能,能使神经系统及时沟通骨髓与五脏,产生抵抗病菌、病毒感染的细胞,因此免除疾病的侵蚀。一个乐于助人,处处行善,并能与他人融洽相处的人寿命较长;而一个心怀恶意,常损人利己,脾气暴躁的人,要比正常人患病死亡率高出许多。美国癌症协会近期宣称:当某些癌症在医学中找不到办法时,我们有时会在教徒的祈祷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物理学家发现,我们这个世界上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物体,都是由旋转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有着不同的振动频率,使我们的世界表现成目前的样子。美国著名的精神科医师大卫·霍金斯博士经过20多年的临床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人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和精神状态下,有其不同的身体振动频率及相对应的能量指数。同情、理解和善心能增强一个人的意志力,并使身体中粒子的振动频率增高,进而改善其身心健康;而当心中想着邪恶的念头时,就会导致身体中的粒子振动频率降低,因而削弱自己的健康。如一个人在觉悟时的频率对应能量指数是700~1000,在安详极乐时是600,在宁静喜悦时是540,在爱与崇敬时是500,在理性谅解时是400,在宽容原谅时是350,在希望乐观时是310,在勇气肯定时是200,在骄傲轻蔑时是175,在愤怒仇恨时是150,在恐惧焦虑时是100,在忧伤懊悔时是75,在冷漠绝望时是50,在罪恶谴责时是30,在羞愧耻辱时是20,其中以振动频率200的能量指数为健康分界线。

  这些研究成果,与佛教教义不谋而合。佛教经常劝人断恶行善,以求幸福安乐的生活。如《法句经》曰:“恶生于心,还自坏形,如铁生垢,反食其身。”《无量寿经》云:“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可以说,佛教的善恶因果报应论,是彻底究竟的诠释;而佛教信众因践行断恶修善、自度度他的菩萨道精神,所得到的无数安详果报,就是最佳的例证。

  此外,宗教信仰能赋予生命以全新的意义与价值,能给人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勇气及无穷的力量。而信仰的缺失会使得人们的精神家园杂草丛生,过分的功利追求会导致社会道德的滑坡、生活环境的恶化等。放眼当今社会,虽有各种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但各种不和谐现象层出不穷,原因在于法律和制度只能限制、约束人的行动,却无法规范、净化人的心灵。因此,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最大危机不是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而是缺乏真正信仰的心灵危机。

  综上所述,宗教信仰对人类的身心健康、社会的和谐安定具有一定的补益作用,宗教教理、教义中的很多积极因素,值得在社会民众教育中积极提倡,并不断发扬光大。

  摘自《报恩》杂志

THE END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21 16:15

六祖慧能禅法中的无念、无相、无住
2018
11/21
10:35
山东大灵岩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净慧长老

简略地介绍六祖禅法,有三句口诀,这三句口诀,就是在《六祖坛经》里讲到的:“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无念、无相、无住”,这个“三无”,是六祖禅法的核心。

  

什么叫“无念为宗”?

  

无念,是佛教经常用到的一个名词。在介绍四祖禅法的时候,我提到四祖曾经引用《大品般若经》中的“无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这个“无所念”,实际上就是“无念”。

  

在六祖慧能的三句口诀里,“无念”是相对于认识主体而言的。“念”,就是能认识的心。“无念”,就是我们的心在缘境中不起分别。

  

“无念”,并不是说心像木头石头一样没有任何反应,而是有反应而无分别。


无念,就是知一切法,心不染著。无念,就是《金刚经》所说的,“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或者说“应生无所住心”。无念是我们的意识转化成为智慧,没有世俗异想分别,符合于真如之念。

  

圭峰禅师在《禅源诸诠集都序》里面讲到的,如果了解了外在一切相的空性,那么我们的内心自然就没有分别,自然就无念。而且“念起即觉,觉之即无,此即修行之妙法。故虽备修万行,而以无念为宗”。

  

这就是说,在修一切法门的时候,我们不要有能所分别之心,而要时时刻刻把握自己无分别的心态。假如我们真正处于与真如冥符这样的一种心态,那么我们就时时刻刻住在禅定之中。

  

修一切法时,不起法相,不起修相,做到三轮体空,这就是无念。无念,不等于是没有念头,而是没有分别之念。所以说,无念是六祖慧能禅法三句口诀的根本。

  

什么叫“无相为体”?

  

念是能缘之心,相就是所缘之境。外离一切相,就是说在认识事物时,我们不要给事物强加一切外在的东西,而是要还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

  


一切诸法从本以来,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一切诸法之所以有种种名相,都是我们主观安立的,并不是它自己本身所具有的。所以要即相而离相,于相而离相。

  

所谓无相,就是不在境上起分别执著之相,能够使法体恒常清净。法体,就是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一切诸法,也可以说是一切相,本来就是清净的。众生执迷不悟,计执分别,妄计种种相状。如果能够做到于相而离相,在认识事物上远离计执,那么我们就可亲见诸法实相。

  

什么是无相?无相即实相,诸法以实相为体,故说以无相为体。

  

四祖道信禅师在《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曾经说到:“众生根有无量故,所以说法无量;说法无量故,义亦无量;无量义者,从一法生。”

  

这个无量义,并不是从无量法生无量义,而是从一法所生。这一法是什么呢?一法者,则无相也,一法就是无相。无相者,是诸法实相,因为无相无不相,是为实相。在这里,无相是作为一切法的共性。

  

虽然一切法看起来都是孤立的,但是实际上,一切法既有其个性,也有其共性。如果一切法只有个性没有共性的话,我们就无法去把握它。

  

什么是“无住为本”?

  

《维摩经》讲“从无住本,立一切法”。诸法以无住为根本,无住本者,就是诸法之本际、人之本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无住就是真如法性的另一个称呼。

  

一切法都有法性,都有法相。法相是具体的,法性是抽象的,法相是个别的,法性是共同的;法相是诸法的差别性,法性是诸法的平等性;法相是具体的事物,法性是规律。

  

因为一切法都有规律可循,这样我们才能把握它,才能够认识它、分析它。如果我们要一个事物一个事物地去分析,那就陷入到入海数沙这样一种困境。只有把握诸法的共相,才能够把握诸法的本质。

  


所以六祖慧能讲到“无住为本”时,他说“念念中不思前境”,过去的事情不要再去思量分别。

  

“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就是说我们的念头总在转移,总在随境迁流,一切诸法不会凝住于自身固定不变的性质上,人的认识能力也不应以固定的概念作为其固定的本质。所以,禅宗所提出的般若理论,就以“诸法性空”为重要内容之一。

  

《维摩经》说“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在佛学理论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现在流行的《维摩经》,是鸠摩罗什翻译的本子。有一位僧肇大师,是鸠摩罗什的学生。当时,他参加了鸠摩罗什的译场。他所注的《维摩经》,应该说保持了鸠摩罗什本人对《维摩经》的理解。我们现在要学习《维摩经》,一定要很好地重视僧肇这本《注维摩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僧肇在注“从无住本,立一切法”这句话时怎么说呢?他说:“法无自性,缘感而起。当其未起,莫知所寄。莫知所寄,故无所住。无所住故,则非有非无,非有无而为有无之本。”这就是“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一切法的本际,就是无住。实际上,这里讲的就是“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如果有自性的话,一切法不会生,一切法就没有办法相容相兼,并同时存在于一个空间。正因为一切法没有自性,所以无自性这种规律性,就是一切法的本原,就是法性。

  

“无住”的思想,在大乘佛教中有“无住涅槃”、“无住三昧”。无住涅槃是大乘佛教、大乘菩萨最高的果位,因为大乘菩萨以大悲心怜愍有情、广度众生,所以他不住涅槃。菩萨又以大智慧断除所知、烦恼二障,所以他又不住生死,这是学佛的最高成就。

  

一般人都希望学佛以后能进入涅槃的境界,却忘记了我们也是从苦恼众生而得闻佛法的。我们得闻佛法之后,通过修行而慢慢得到一点受用;得了受用之后,可能会慢慢地进入到比较高的层次。随着层次的提高,我们往往会把以前走过的路给忘记了。忘记了怎么办呢?

  

那时就应该想到,我们和所有的苦恼众生一样,都是从苦难中挣扎出来,那么我们自己有了受用、得到了解脱,要不要回来照顾一下其它还没有得到解脱的人呢?我想那完全是应该的。

  

所以说菩萨能够断除二障又有大慈悲,不住涅槃,不住生死,这是最高尚的菩萨精神。什么叫做菩萨?这就叫做菩萨。什么叫大乘?这就是大乘。

  

如果说大乘菩萨想证涅槃而再不入生死,那他一定是小乘。如果说他只想在生死里面,并不知道有涅槃这回事,那他就不是一个学佛的人,还是一个生死凡夫。既不住涅槃又超越生死,这就是我们学佛的极致,就是学佛的最高成就。

  

像沩山祖师发愿百年以后要到山下做一头水牯牛,就是这种精神,就是不住涅槃、不住生死、随缘度生的大乘佛教最高的思想境界。

  

六祖慧能禅法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三句口诀。

  

如果我们能够好好地去把握,并把这种思想运用到禅修和弘法利生当中,能够以“无念”、“无相”、“无住”来指导做人做事,那不但我们的人生有希望、佛法有希望、社会有希望,一切事情都有希望。

  

因为远离了偏执,远离了片面性,远离了种种的人我是非,使我们真正处在一个和乐温馨的大家庭当中,那样就是人间净土的实现。


THE END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21 16:30

当愿力超越业力,也许病就好了!
new.qq.com

文:达真堪布

身体总是生病,应该多去忏悔!身体多病,这是杀业的果报;心里总是有恐惧,这也是杀业的果报。其实谁都有这个业力,只是现在还没有显现。你现在显现了,也没有什么不好,这是往昔造的业,你现在通过忏悔就可以把业障忏掉。业障忏掉了,病自然就好了。

忏悔时,主要是具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对往昔所造的恶业有猛烈的后悔之心。比如刚才你不小心服毒药了,现在发现了,你肯定会特别后悔,心里有很大的畏惧。对往昔造的恶业有这么强烈的后悔之心,这叫破恶力。还有一个是从今以后纵遇命难也不再造这样的恶业,有这样一个愿力和决心,这叫恢复力。这两个是最重要的。

你心里有这样的一个愿力,就能超越业力,病就好了。若是你的发心不够,愿力没有超越业力,这个业就无法摧灭。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真正能够发心了,这病算什么?地狱的痛苦都不算什么。

往昔释迦牟尼佛在地狱里,就发了一个猛厉的利他心。那时他在地狱里和一个同伴一起拉马车,但经常拉不动,那些狱卒们就捶打他们两个。于是他想:“我们两个人拉不动,我一个人也一样拉不动,还不如我承担他的痛苦呢,让他休息,我拉,我来承受这样一个果报。”他真心实意地这样想,发了这样一个利他心,就立即摆脱了地狱的痛苦,转生到天界里去了。

心的力量不可思议。佛当时发出了这样一个真心实意的利他心,而且只是为一个众生,不是为所有的众生,但是这个心是纯净的,没有丝毫的杂念,所以连地狱的痛苦都能超越。那你这点病苦算什么?六道里人天是福,和三恶道的痛苦一比,人间的苦根本不是苦。
页: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查看完整版本: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