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14 20:04

【感恩】石门素疏+326页2018年已过318天慎勿放逸!勇猛精进!普皆回向!禅悦法喜!(一)【石门素疏】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40218-20180731共150,888页。【今日业绩】20181114课堂笔记326张。【最高纪录】20181015课堂笔记399张。【评分标准】合格100良好200优秀300。同步上传,欢迎指正!【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课堂笔记20181013课堂笔记20180903课堂笔记20180710 课堂笔记20180528课堂笔记20180410【石门素疏】【最新统计】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共有: 173,341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共有: 165,144个文件。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共有: 157,776个文件。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共有: 150,888个文件。海选精华,珍藏留念!【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1498/infocenter?ptsig=3nMpYy8QG2SU5pjIu3nikim195LyIcmuiVPwd3gSCq0_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感恩! (三)【三世因果】鱼象鱼说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诚心思过忏悔,无酒无肉无荤。人生以戒为师,戒贪戒嗔戒痴。禅堂闭关修行,小乘大乘密乘。 感恩!(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感恩!(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感恩众生】鱼象鱼说阅历决定正见应用。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素食是心的修行。向阳花开,友情供斋。健康素食,结缘博爱!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养生歌谣】鱼象鱼说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普皆回向!感恩三宝!阿弥陀佛!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15 13:15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15 13:15

禅诗赏析:吹将草木作天香
2018年11月15日 11:09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禅诗赏析:吹将草木作天香禅诗赏析:吹将草木作天香
  山光寺

  宋·昙秀

  扁舟乘兴到山光,古寺临流胜气藏。

  惭愧南风知我意,吹将草木作天香。

  [作者简介]

  昙秀(生卒年不详),北宋诗僧。与苏轼、晁补之为友。

  [赏析]

  这是一首意气风发的山水禅意诗。

  诗作借盛赞扬州山光寺的风光表达自己的禅悦之境。《东坡题跋》云:“予在广陵,与晁补之、昙秀道人同舟,送客山光寺。客去,予醉卧舟中,昙秀作诗。”

  首句的“乘兴”将诗人的意兴点题,点明一个出尘脱俗的衲子视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是佛性空灵的化身,都是愉悦的生命。古寺临流,显得何等古朴雅致,气象万千,只有用“胜气藏”三字方可包容。不仅扁舟、古寺、清流饱藏胜气,就连南风也通晓禅意,吹得江南春至,花木飘香,显现出一派祥和之气,交织出一帙物我同春的浑然一如的天香图卷。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15 13:20

念此名号,可以无病长寿,遣除贫穷之苦!
2018
11/15
12:32
达玛妙林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复次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六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圆满香积,佛号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应正等觉,有无量亿万菩萨围绕,现在说法。】

佛陀告诉曼殊室利:从此处往东方越过六个恒河沙数佛土以外,有个世界叫“圆满香积”,这里的佛叫“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以下简称“金色如来”)。他也有无量的菩萨围绕,正在说法。

【曼殊室利,彼佛如来从初发心行菩萨道时,发四大愿。云何为四?】

佛告诉曼殊室利:这位佛陀在行菩提道时,发了四个大愿。哪四个大愿呢?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造作种种屠害之业,断诸生命,由斯恶业受地狱苦,设得为人,短寿多病,或遭水火刀毒所伤,当受死苦,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所有恶业悉皆消灭,无病长寿,不遭横死,乃至菩提。】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如果有众生造了种种屠杀的业,断除了很多众生的生命,他们会非常痛苦,先堕地狱,即使辗转获得了人身,还是短命多病,遭受水、火、刀、毒等所害,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如果这些人听了我的名号,并至诚称念,以此加持力,所有恶业都会消除,而且无病长寿,不会遭受横死,乃至菩提果之间。

这一点需要重视,很多人造下的杀业比较严重,包括很多佛教徒,在没有信佛的时候,可能亲自杀过很多众生。吃饭时点过多少鱼、虾、青蛙、蛇,甚至还吃猴脑、兔子、狗肉等等,吃过无数的生命,可能没有一个不吃的。后来很多人都和我讲,虽然他们学得不好,但是很高兴能遇到佛法,否则可能现在还在造业,而且造一辈子的业,这对得到人身是最残酷的事情。尤其是杀业严重的人,将来可能会堕入地狱,即使得到人身也会短命、多病等,所以我们要多念这个佛号。


我以前也讲过,学院僧众最好每个月念一遍《药师七佛经》。为什么呢?很多人在没皈依、没出家时,肯定杀业比较重,为了忏悔这些罪业,应该念《药师七佛经》,因为这些如来的名号可以让我们不堕地狱;或者即使堕入地狱,也会很快从中解脱。以前你杀生很严重,但后来以这位佛陀名号的加持力,这些恶业会得以遣除,而且无病长寿,不遭遇横死。

为什么有些人会翻车,或突然身患绝症?有些是前世杀业过重没有办法转,有些是即生中造了很多杀业,突然暴死与这些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想要长寿的人,也要念金色如来的名号。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作诸恶业,盗他财物,当堕恶趣,设得为人,生贫穷家,乏少衣食,常受诸苦,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所有恶业悉皆消灭,衣服饮食无所乏少,乃至菩提。】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如果有众生造了很多恶业,偷盗他人的财物,即将堕入恶趣,即使获得人身也特别贫穷,缺少衣食,经常感受痛苦。这些众生听到我的名号以后,以我的加持力,所有缺衣少食的贫穷之苦都会遣除,乃至菩提果之间。

贫穷的人很可怜,对于那些找不到衣食的穷人,应该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如果你资助得特别多可能会舍不得,但你至少可以固定地帮助一两个穷人或病人,我觉得这非常重要。而且那些始终无法从贫穷中逃脱出来的人,依靠佛的加持力,将来也有机会脱离。不然,有些人的伙伴、同学、同事全部都发财了,但自己不管做什么都一败涂地,这里也失败,那里也赔钱,这跟自己的业力有一定的关系。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更相陵慢,共为雠隙,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各起慈心,犹如父母,乃至菩提。】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如果有众生互相仇视,互生嫌隙,但依靠我的加持力,会各自生起慈悲心,如同父母,乃至菩提果之间。


我们会常常遇到很多竞争对手,彼此都看不惯对方。佛教徒中也有,不知道是什么业力,互相看到对方就心生不悦,表情上也看得出来,脸色、语气和态度马上全变了。连佛教徒都会如此,世间中就更不用说有耿耿于怀、互相敌视的情况了。

国家与国家也是如此,有时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不太好,过不了多久又好起来了;有时伊朗与美国之间关系紧张,但为了石油,又好了起来。国家与国家之间是为了利益,但是人与人之间,应该用慈悲来扭转相互间的态度,依靠佛的加持力,这也是可以实现的。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贪欲嗔恚愚痴所缠,若出家在家、男女七众,毁犯如来所制学处,造诸恶业,当堕地狱,受诸苦报,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所有恶业悉皆消灭,断诸烦恼,敬奉尸罗,于身语心善能防护,永不退转,乃至菩提。】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如果有众生贪嗔痴非常严重,出家和在家的男女七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正学女,别解脱戒共有七种),犯了佛陀所制定的戒律。造了恶业以后,本来一定会堕地狱,感受无量的痛苦,但是听闻到我的名号后,在心里数数念诵,以此加持力,能消除所有的恶业和烦恼。从此之后会特别恭敬奉持戒律,身口意得以防护,乃至菩提果之间不退转。


一般来讲,犯了别解脱戒,忏悔能得清净,只是今生还想入于僧团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即使你曾经是出家人,乃至居士,因毁犯戒律,觉得再也没有机会获得解脱,但通过念诵金色如来的名号,或念诵此《药师七佛经》,以前的罪业都可以消除。

在汉传佛教中,弘一大师专门弘扬律宗,对戒律非常重视。传记中也介绍说,他在晚年时一直抄写《药师经》,着重弘扬药师法门。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末法时代很多出家人和居士,都对戒律有不同程度的毁犯,虽然他们心里不愿犯戒,却因烦恼、欲望比较严重的缘故,清净戒律的人越来越少,所以他建议,通过药师法门令每个众生的相续得以清净。后来能海上师、清定上师、太虚大师、印光大师等很多汉传佛教大德,都要求大家修持药师法门,自己也是日夜精进地念《药师经》。这样的大德在汉传佛教中非常多,藏传佛教中更多。

敬摘录于《药师七佛经讲记》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15 13:29

静波法师:别将佛教神俗化
2018
11/14
17:52
极乐法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对于我们的祖先、神明当然也可以表示尊敬,但是尊敬绝不同于信仰,所以皈依之后不可以再迷信神明。


我们很多人皈依以后依然迷信神明。对他们而言,皈依只是一个幌子,只是一个借口,只是一个招牌,迷信神明根深蒂固,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这就是一个问题,那么,这说明:你对自己的信仰并没有履行责任。

有人喧宾夺主,有人本末倒置,有人自寻烦恼,有人不能明理自在,有人借佛敛财,有人弄虚作假……凡此种种,同佛教的正信、皈依三宝没有关系。

挂着羊头卖狗肉,时间久了,大家都会清楚:骗人一时,骗不了人永远!做人做事要有底线!何况选择皈依三宝?

你若稀里糊涂,处心积虑、弄虚作假……那必然有后遗症。因为我们知道有后遗症,所以我们今天需要理性,外面越热闹、越浮躁、越烦躁,我们就应该越理智、越冷静。

也只有这样的理智和冷静,才会让别人感觉到:所有的折腾的结果是,最后都没戏了,火总是要熄灭的。什么样的火呢?无明烦恼的火、轮回的火。所以佛教讲“涅槃寂静”,即解脱自在!我们为了别人可以付出,可以奉献;为了自己需要简单,需要负责。


学佛是减法!希望不要复杂,不要打着各种各样的招牌,时间久了,都会明白!不用说死了,活着时大家就会知道你、了解你,认识你,如此,那你对佛教的负面影响是可怕的!因为别有用心!所以我们自己要知道,皈依真正的三宝其实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文章中所有图片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分享文章也是一种功德。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15 13:34

还在贪睡吗?千万别被睡眠减损你的福报!
2018
11/14
16:43
上海玉佛禅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4

缘 起

正法

由佛说出,藉弟子们

向四方传播,向后世传承

他们以自己的身、口、意为示范

续佛陀慧焰于他人

令佛法有了生命

令正法能够长存人间

本期玉佛讲堂

让我们走近十大弟子之一

“天眼第一”——阿那律

六王子出家


佛陀成道后

在鹿野苑为五位比丘初次讲法

至此佛、法、僧三宝具足

随后便游历四方,宣扬妙法

一日,在讲法圆满后

他决意回乡度化父母

在故国城北的萨卢园中

他庄严具足、清净安详的相貌

不仅令净饭王深深摄受

也让释迦族的六位王子——

拔提、阿那律、阿难

拔咎、金毗罗与提婆达多

净心踊跃,欢喜非常

他们皈依佛陀,成为了僧团的一员

上课时的昏睡者


然而,刚出家的阿那律

却因贪乐睡眠

而在佛陀说法时昏沉入睡

佛陀见此情景,当下呵斥:

咄咄胡为睡?螺蛳蚌蛤类

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

 

想着自己出家是因为

厌患生老病死、忧愁苦恼

如今却在听法的时候安然入睡

阿那律深感愧疚、涕泣自责

在众人的见证下,发下誓愿:

自今已后形融体烂

终不在如来前坐睡


自此精进勤学,达晓不眠

即使佛陀相劝,亦不违誓言

在七日七夜后失去了视力

佛陀于是慈悲教导他

乐见照明金刚三昧

从此以后,阿那律尊者

观十方世界,如观掌中果

成就了天眼第一

成佛的八种方法


成就天眼后的阿那律尊者

依旧不忘誓言,精进修行

一日,他体悟到了成为

佛菩萨所应具备的智慧见解

佛陀知悉后,即以神通出现

为他宣说“八大人觉”

(大人:佛菩萨;觉:觉悟

八大人觉:八种佛菩萨的究竟觉悟)

而后世的佛弟子

如果能够像佛菩萨一样

觉知如下八种修学方法

最后也能成为佛菩萨

第一觉悟: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

四大苦空,五阴无我

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

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

菩萨不尔,常念知足

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四觉知:

懈怠堕落,常行精进

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

愚痴生死,菩萨常念

广学多闻,增长智慧

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

贫苦多怨,横结恶缘

菩萨布施,等念怨亲

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

五欲过患,虽为俗人

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

志愿出家,守道清白

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

生死炽然,苦恼无量

发大乘心,普济一切

愿代众生受无量苦

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上下滑动,学习“八大人觉”

这八种思维本文仅作一览

欲知详解,可自行阅览

蕅益大师《八大人觉经略解》

觉者与凡夫的区别

一次,阿那律尊者身患重病

比丘们都前来看望他

关切询问病情是否有所好转

没有客套地寒暄

尊者如实承认愈加严重的病痛

但他也借此向比丘们开示:

我的身体虽然遭此痛苦

但我的心却因为安住“四念处”

而得以保持正念正知

那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要知道修行人也会生病

生了病身体也会痛苦

最后也将面临死亡

但只要我们能了悟

诸行无常、诸漏是苦的道理

不去执著于身体的染净

不去执著于感受的苦乐

不去执著于恒常的心念

不去执著于法我的存在

那么心也就能够获得解脱

这也是为何佛陀

在临将涅槃之际嘱咐众弟子

今后要依“四念处”安住的原因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15 13:44

常用佛语的背后暗藏天机!你了解吗?
2018
11/15
12:23
如是我问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文:智藏法师

你的业障重啊!

常听佛教徒讲业障,听久了实在让人害怕,到底佛教讲的业障是什么?真的会为我们带来灾难吗?

依照《涅槃经》第十一卷的解释是:“业障者,五无间罪重恶之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无间罪称为业障,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和恶心出佛身血。

而在现实中,学佛者常常挂在嘴边的业障应该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规范行为或遭遇到的某种不幸,也称为“业障”。在民间这个词也有骂人的意思,意指被骂者为自己的祸患或恶果之意。而我们所害怕的灾难应该是一种果报才对,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作为凡夫的我们,往往是果报现前才知道害怕,而作为有情的菩萨,当造作到可能导致恶果的因时就会警醒。所以我们应该觉醒自我,不要太执着于灾难的来临,而应该反思自己的当下,是否在守住本心,断除造作的恶因。

随缘吧!

面对逆境,佛教徒常常把随缘挂在嘴边。到底什么是因缘?

随缘在果,不在因。“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所有的事、人都是无常的,也就是随时会变化的。由顺境变逆境是无常,由逆境变顺境也是无常;死亡是无常,出生也是无常。

总之,无常就是变化,就像物理定律,不随主观意识而有或无。无常的原因是因缘。种下了因,缘到了,就会起变化,就会有果。缘是一些外境,是无常的,是无法控制的。所以讲:“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随缘不是懈怠,消极,而是在因上做出能做的所有努力,“果”上是好是坏都能坦然接受。但是作为凡夫的我们要做到坦然面对“果”其实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到“诸法无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个色身,乃至“我”的这个意识,都是躯壳,都只是暂借的。其好其坏,又何必执着呢。做到这些,才是真正的随缘。


你要多发心,常发愿!

到底要发什么心,发什么愿呢?发心和发愿对学佛很重要吗?

发心是指发菩提心和愿求无上菩提之心这两种;发愿就是发誓愿,要制其心,凡所修行,期证道果。但是作为学佛者初入佛门,我个人觉得第一步其实是树立信心,即信因果和六道轮回。因果和轮回是佛教信仰的基石,先要对此法则产生坚定的信念。

如果不信因果轮回,就没法谈发心。可以看到很多学佛者,就是把佛教当学术研究或者当故事的,或者是有学佛很多年的人最后改变了信仰。所以坚信因果、轮回,才能推导出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学佛所做的一切才有意义和动力。

要多做功德!

什么是功德?它看不到,摸不到,为何佛教徒还要努力追求呢?

提到功德,我们很容易想到一部电影叫《达摩祖师》,里面有一段达摩祖师和梁武帝的对话,梁武帝询问达摩祖师:“我广造寺宇,度众人为僧,写佛经、造佛像不遗余力。凡此种种,有何功德?”达摩祖师回答:“并无功德。”梁武帝追问:“为何没有功德?”达摩祖师回答:“你不过干了几件好事,这实际算不了什么功德。”

而六祖慧能大师的评价是:武帝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变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慧能祖师又说,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吾我自大,常轻一切,即自无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

放下吧!

每次遇到挫折或是烦恼生起,佛教徒常要人放下,到底要放下什么?放下人人都会说,又要如何做到呢?

佛陀曾经问弟子:“你要是对某一件事物有贪爱,将来当它发生变化时,你会不会有痛苦?”弟子回答:“会有痛苦。”佛陀又问:“一切事物是无常的吗?”“是无常的。”“是苦的吗?”“是苦的。”

当我们对于无常的事物有贪爱,一旦变化来临时就会有痛苦,就会有烦恼,我们就需要放下自己的痛苦,放下自己的烦恼。说到了放下,有一个词我们就应该加在一起学习,那就是放弃。

放弃和放下是两码事。现在我们经常可以在寺院里面听到居士说我把家也放下了,孩子也放下了,我都放下来,还是不舒服,不快乐。这些不是佛教的放下,而是世俗的放弃。

放弃了肯定有烦恼,有痛苦,当你没有烦恼和痛苦的时候才是真正放下了。

我们佛教徒应该用缘起观来看待周围让你烦恼让你痛苦的事情,须知这些都是因缘而成,放下那些你无法掌控的外缘,但是不要放弃任何人,不要放弃任何事,这才是圆满。


欢迎随喜功德!

随喜是什么?是指随意吗?还是只要随我喜欢,要捐多少,要做多少,都可以?

我们早课里面会念到《普贤十大愿》,里面有一愿就是随喜功德,意指随顺他人的欢喜,成为自己的欢喜,或见他人所做的功德善事,自己心生欢喜,好像是自己做的一样,尽力去助他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寺院里面分橘子,让师父们自己拿,每人一个。这个时候怎么去拿这个橘子呢?如果拿大的,会被人说修行人的贪心很重;如果拿小的,会被人说是沽名钓誉。其实这个时候最好解决的办法是拿自己最近的那个。

从这个故事得到的启示可以帮助我们对随喜功德有一个圆满的解答,那就是随喜功德应该是量力而行,而不应该是随意随性而行。

你很有善根!

所有不善的力量,佛法归纳为贪嗔痴三毒。内心中让三毒不生起,就可以避免种种恶业的显现。这样的力量就是善根。最根本的善根是自证自知、缘起无我的正见。无我、我所,断了贪嗔痴的对境。对三毒釜底抽薪,从此不再集聚一切善不善业。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15 14:52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一生,又何必在乎那么多
2018
11/15
12:26
慈悲自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一生不长,短短三万多天,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

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几十年后终究尘归尘,土归土,烟消云散。

人的一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一生,又何必在乎那么多,每个人想要的东西不同,生活就不同。

如果你追求的是财富,那么你会活得很累。

如果你想要的是爱情,那么你会活得很伤。

如果你在乎的是儿女,那么你会活得很苦。

每个人的心态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你喜欢去攀比,你会很苦闷,但如果你是容易知足,你就会快乐。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毫无知情;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毫不情愿。人生就是一趟开往死亡的列车,我们要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去享受这不长不短的旅途。


人一辈子过得不易。

人来人往,很多的关心只是说说而已,很多的关系也只是点到为止。

一个人爱不爱你,不要听他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

说实在,到头来,还是要靠自己。只有自己努力,才能给自己想要的生活。

人这一辈子不容易,酸痛苦辣,都要品尝一遍;悲欢离合,都要经历一番;生死离别,都要见证一次。

我们都要好好的活着,在有生之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与其取悦别人,不如快乐自己。把困苦的生活,活出诗意;把薄情的世界,活出深情,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在这个世界上,你就是你,没有人能和你感同身受,真正懂你的也没几个。

年轻的时候,任性冲动,发个脾气,连牛都拉不回来。而现在却觉得,没有什么值得大动肝火。

年轻的时候,多愁善感,遇到一点小事就要搞得惊天动地。现在却喜欢把委屈藏着不说。

越长大越明白,要走的人留不住,装睡的人叫不醒,虚伪的人交不得。

花开到最美的时候,就会衰败;月到了最圆的时候,便开始消盈。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难免有遗憾,事事古难全。

肯放手,才能遇到对的人。肯低头,才不会撞得头破血流。肯看淡,幸福才会相随。

人生旅途三万里,走过一里少一里,这辈子,注定是无法重来的一生。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活好当下,如此,便不负此生。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15 14:56

帮助别人反而让对方产生依赖感,怎么办?
2018
11/15
12:26
达真堪布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问:弟子经常帮助别人,但是帮助完以后反而让对方产生依赖感,自己不想做事情了,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答:过度的帮助就不是方便与慈悲了,就是这个度不好把握。如果能把握好这个度,那就是智慧。什么都是,要把握适度;把握不好这个度,这叫偏。佛讲,不堕落边,就是中道。真正能够把握这个适度了,就是中道。“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两个合为一体了,才不会偏,若没有成为一体的时候肯定会偏了。

Question: I often help others, but make others dependent, they don’t want to do things by themselves. What should I do in this situation?

Guru answers: Excessive help is neither expedience nor compassion, it is not easy for us to keep moderate. If we can do it well, it is wisdom. We should keep being moderate for doing anything; or it is called partiality. Buddha said, do not fall into extremes, this is the middle way. Being able to really keep moderate is the middle way. "Compassion is the foundation and expedience is the door." If these two are integrated into one, we will not be partial. If not, we will be certainly partial.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15 15:06

养生不仅在于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要有健康的心灵!
2018
11/15
10:16
菩提书院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

养生的书也有好多本

可是该生病还是生病

为了能有好身体

我仍坚持寻找各种养生之道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进取”在我的印象里,都是有着伟大理想抱负的优秀人士做的事,和我怎么也搭不上边。我最想努力达成的,就是拥有像大力水手那样的体格。

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看到别人身体强壮、精力充沛,我由衷地羡慕他们。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体质弱。这么多年,买各种吃的、喝的、用的,费了不少心思。家里各种养生器材一堆,按头的、按背的、按肚子的、按胸的、按腿的、按脚的,形状不一,材质不一。养生的书也有好多本,可是该生病还是生病。


为了能有好身体,我仍坚持寻找各种养生之道。在调理中,没有正确的方法,仅凭感觉和各种养生信息去选择,只要别人说好的都去试,就像小猴子下山,看到什么捡什么。

在看病这件事上,我真的“积极又进取”。拥有健康的身体就是我这个普通人的梦想和目标。以前在养生书里经常看到,要身心统一平衡,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进入三级修学后,我终于认识到,心灵健康才能带来身体健康,身心健康是最大的财富。为此,我学会了调整自己,饮食清淡、作息规律,每天做定课,按导师施设的课程修学,接受圣贤文化的熏陶。如今,我心灵的垃圾一天一天减少,身体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柔弱。

我更学会了如何面对疾病,不是和它们斗争,而是要学习菩萨的慈悲智慧,与它们和平相处。现在,我不再失落、不再攀缘,济群导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阐述佛法,我会安住修学,依佛法智慧逐渐疗愈我的身心。


以前,因为要改善身体状况,我费尽心思辗转于各种讲座、会场,他们东说东好,西说西好,而我却愈加混乱。持久坚持,对我来说是一件老大难的事。现在,我学会了随顺因缘。想获得好的结果,需要正确的因,并辅以合适的缘和一定时间的努力,而不是急功近利,希望一下子实现。

以前每当遇到不如意的事,结果与期望不符,心生烦恼无奈时,就会用“随缘”来让自己释怀。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只有接纳,在客观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原因,再采用最合理的方法积极进取,才有可能实现目标。

在三级修学,我从心灵到身体全面地调整自己,有始无终的可能性变小,猴子掰玉米的状况也减少了。最重要的是,我的人生拥有了崇高的使命,我不再执著于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是希望更多的人有机缘认识佛法,拥有健康的身心,走向生命的觉醒。

我愿成为智慧的传播者,为迷惘的人们送去光明,为喧嚣的尘世送去清凉。

插画 / 法影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15 15:16

心烦意乱一团乱麻?这种极简生活正在被推崇!
2018
11/15
10:23
弘化社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所谓极简并不是指吃饭只吃一个菜,舍不得花钱等,而是放弃无效的事情,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做一些有用的事,从而获得更大的快乐和幸福。

下面是人民日报推荐给大家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收藏起来照着做吧~


- 01 -

欲望极简

了解自己的真实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响,不盲从,不跟风。

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在正确的、有效的欲望上,比如健康养生、照顾家庭、关心朋友、追求美食等。

- 02 -

精神极简

了解、选择、专注于1-3项自己真正想从事的精神活动,比如画画、书法、跳舞等。

然后充分学习、提高技能,不盲目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 03 -

物质极简

将家中超过一年不用的物品丢弃、送人、出售或捐赠。比如看过的杂志、书,不再穿的衣服,早先收到的各种礼物或装饰品。

明确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不买不需要的物品。

确有必要的物品,买最好的,充分使用它。

不囤东西,不用便宜货、次品。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和纸袋。

用一支好用的钢笔,替代堆积如山的中性笔。

用瓷杯、钢杯代替纸杯。

整合、精简电源线、充电设备。不重复购买电子产品。

精简出门行头,只带“身手钥纸钱”。


- 04 -

信息极简

精简信息输入源头,减少使用社交网络、即时通讯。少看微博、朋友圈。

定期远离互联网、远离手机,避免信息骚扰。

不关注与己无关的娱乐、社会新闻。


- 05 -

表达极简

写东西、说话,尽可能简单、直接、清楚。

特别是一些人容易唠叨、啰嗦,这时候更要减少自己的表达,不说废话,不该管的事不要管。


- 06 -

生活极简

慢生活。

不做无效社交。

锻炼。

穿着简洁、不花哨,但一定要干净、舒适。

少吃含有添加剂的食品。

喝白水和纯果汁,不喝添加了大量化学成分的碳酸饮料和果汁。


- END -

来源 | 人民日报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15 15:23

忍气吞声就是修忍辱行吗?
2018
11/15
10:32
南普陀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过烦恼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确也有忍气吞声的意思。比如《遗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七也说:“云何忍辱?谓由三种行相应知:一为不忿怒,二为不抱怨,三为不怀恶。”在《优婆塞戒经》卷七也另示如下:“忍有两种:第一是世间忍,就是能忍饥、渴、寒、热、苦、乐;第二是出世间忍,即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忍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嗔、疑等,能忍难忍,能施难施。”


  从以上所引经论内容看来,忍辱二字的涵义甚广,有拒受诸乐而接受诸苦之意。无理的侮辱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而信受佛法中的种种法门,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办得到的。若与自己无关的事,大致能够忍受;若与切身的名利、眷属、男女等相关诸事,那就不容易忍了。


  根据这样的标准,好像忍辱就是忍气吞声,一切的冤枉、侮辱、毁谤、打击,都应该全部接受,没有反抗的余地似的。然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必须注意,如果不是出于智慧的忍辱,很可能造成更大的灾难,因此透过智慧的观照,应当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说,风雨水火的袭击,是无法控制的,但是仍可以未雨绸缪,设法避免,来减少伤害、损失。业报是要正面接受它,但也可以经过努力,来改变业报的程度和方式。


  所以,若对双方无损并且有益的事物,那是必须接受的;如果对他有益,于己无益,也应考虑接受的;若对双方都是有害而无益,那就需要设法避免或转变它了。例如:明明知道对方是醉相、疯狗、狂人,见人就咬、逢人就杀,就当然要设法制止,因对方已经不幸,切莫让他再制造更多的不幸。但也不可存著“以牙还牙”的报复心态,应是基于慈悲的原则,自己时时加以反省和惭愧忏悔。对于丧失理性的人,应该通过制约、教化等方式和方法,使他们得以恢复正常。这对他们自己本身,以及整个社会,乃至所有的众生,都是有大功德的。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15 20:14

【感恩】石门素疏+317页2018年已过319天慎勿放逸!勇猛精进!普皆回向!禅悦法喜!(一)【石门素疏】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40218-20180731共150,888页。【今日业绩】20181115课堂笔记317张。【最高纪录】20181015课堂笔记399张。【评分标准】合格100良好200优秀300。同步上传,欢迎指正!【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课堂笔记20181013课堂笔记20180903课堂笔记20180710 课堂笔记20180528课堂笔记20180410【石门素疏】【最新统计】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共有: 173,341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共有: 165,144个文件。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共有: 157,776个文件。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共有: 150,888个文件。海选精华,珍藏留念!【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1498/infocenter?ptsig=3nMpYy8QG2SU5pjIu3nikim195LyIcmuiVPwd3gSCq0_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每日抄写《心经》每日甘露施食每日课堂笔记200张感恩! (三)【三世因果】鱼象鱼说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诚心思过忏悔,无酒无肉无荤。人生以戒为师,戒贪戒嗔戒痴。禅堂闭关修行,小乘大乘密乘。 感恩!(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感恩!(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感恩众生】鱼象鱼说阅历决定正见应用。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素食是心的修行。向阳花开,友情供斋。健康素食,结缘博爱!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白发变黑,口齿清爽。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养生歌谣】鱼象鱼说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普皆回向!感恩三宝!阿弥陀佛!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16 13:28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16 13:29

星云大师:不当的朋友
2018年11月16日 11:00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星云大师:不当的朋友星云大师:不当的朋友
  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世间上,君子以道为友,小人以利为友;不管什么时候,人总离不开朋友。

  儒家把‘朋友’定为五伦之一,可见朋友的关系是有道德伦理可以规范的。朋友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人生的前途事业,与交友得当与否,有密切的关系。

  《孛经》说:‘友有四品: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如花、如秤的朋友是不好的损友。因为,如花的朋友,在他有求于你的时候,视你如宝贝;当你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他就弃你如敝屣。如秤的朋友,当你有办法的时候,他就卑躬屈膝的向你低头;当你失势的时候,他就昂起头来看不起你了。因此,朋友要交‘如山如地’的朋友,这才是可以共患难、同生死的益友。

  一般社会上说,朋友要俱备三个条件:一、友直;二、友谅;三、友多闻。其实,朋友有多种:有吃喝玩乐的朋友、有共同创业的朋友、有同甘共苦的朋友、有虚情假意的朋友。有的人因朋友而终身受益;有的人因为朋友而陷入不拔之地,所以交友不能不慎重。

  战国时代,同在鬼谷先生门下受业的庞涓与孙膑,本是同学又兼好友,后来庞涓因为嫉妒孙膑的才华在他之上,于是设计陷害,使得孙膑险些丧命。因此,朋友之间要能互相成就,不要嫉妒障碍;能够‘成人之美’,才能做朋友。

  朋友之交,重要的是诚信、正直、互助、体谅。所谓‘能容谏诤之友,勿交阿谀之人。’人的一生,如果能有几个‘莫逆之交’、‘刎颈之交’、‘金石之交’、‘金兰之交’、‘杵臼之交’、‘布衣之交’、‘管鲍之交’的‘患难诤友’,那是莫大的福报;否则宁可没有,也千万不作‘市道之交’、‘乌集之交’、‘势利之交’。

  古人对朋友的选择,极重品德。管宁与华歆本是同席读书的好友,有一天,门外车声隆隆,人声鼎沸;华歆禁不住好奇,一再向外探头张望。管宁一见,认为华歆不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因此与之‘割席绝交’。

  儒家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洪自诚说:‘结交益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结交恶友,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朋友之交,应以‘规过劝善’为要,切莫‘朋比为奸’。万一交到不当的朋友,一生终将受害,岂可不慎!(来源:佛光山网站 摘自《人间福报》二○○○年七月一日)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16 13:33

抄经助我化解种种烦恼
2018年11月16日 11:37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抄经助我化解种种烦恼抄经助我化解种种烦恼
  文/刘克定

  我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没有耐心,做事浅尝辄止,患得患失,怎么样让自己的身心都处于一种宁静祥和的状态?省佛协正信杂志在省图书馆悠然咖啡书吧举办的抄写《心经》活动就为我们安顿身心、化解烦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缘。

  抄经活动每周六上午举行,我从2017年11月开始,作为正信杂志抄经活动的义工,为前来抄经的朋友做相关服务工作,至今已有半年左右,感受颇多。

  古人曰:“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静心是一种智慧,一种美好的心境,一种成大器者的潜质。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对待自己和世界,这就要回归传统,从传统经典文化中寻找答案。

  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经》只有260多字,在佛教界的地位却举足轻重,它摄取600卷《大般若经》的心髓,讲般若智慧和缘起性空的道理,被认为是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宝。抄《心经》是一种修行,我们可以通过抄写经文陶冶身心。在提笔写经中,平静自己,同时以佛经的智慧化解负面情绪,提升自身境界。

  “书法亦就佛法”。书写与佛法相通,写字同样可以忘却尘俗,进而忘其手,忘其字,乃至忘其我,以至于达到自然无有尘垢之境。握笔引纸,与心俱化,则可由抄写境进入禅定境:眼见形象之时,心中却无形象;耳听声时,心中无声;鼻嗅香时,心中无香;舌尝味时,心中无味;身触觉时,心中无触;意思想时,心中无法。久而久之,便达到一种不动的境界,感官和意识不与外界相连,所有的念头不再生起。

  《心经》经文乃佛祖之真言,世间之难闻。世界上各种学问多于天上的繁星,而最伟大最神圣的学问是佛学,而《心经》是佛学的缩影,是开启佛学大宝库的金钥匙,更是获得大智慧的最佳门径。

  《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希望更多的有缘人通过抄写《心经》,发现自身的宝藏,用佛法的智慧照见宇宙人生的实相,化解人生的种种烦恼,获得清净美好的人生。(来源:正信杂志)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16 13:42

生而为人,每一天都是修行!
2018
11/16
11:13
腾讯佛学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29
人生原本就是一场修行

文/山门歌者


人生原本就是一场修行,

我们拥有七情六欲,

喜、怒、哀、惧、爱、恶、欲,

眼、耳、鼻、舌、身、意。

这每一样,都是阻碍,都是难题。

因有七情六欲,所以极容易饱受无常之苦。

有句话叫: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也是间接反映有多苦了。

所以,生而为人,每一天都是磨炼,

每一天都在克服,每一天都是修行。

这样的修行是无意识的,

沉沦苦海,无边无涯。

有意识的修行,是向善向好,

修身,修心,修别人,修自己;

如果说修行是走一条路,

那么,这是一条通往生命最深远处的路。

在这条路的尽头,

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智慧,

这智慧足以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真谛。


我去成都文殊院,见过最有禅意的秋色,

安宁,淡然,一切仿佛都归于寂静欢喜。

柔软的落叶铺陈在小道上,

满目的金黄,让人不忍践踏,

天青色,烟雨淅淅,

禅修的居士们在读经,

一字一句,满满都是虔诚的小心意。

我也去柏林禅寺,少了南方的舒润,

俱是北方的干燥与风霜,

不一样的树,不一样的落叶,

踩上去,会炸裂开,碎成更小的粉片。

干裂的树叶有青草的甜香,

伴随着佛香袅袅,一同袭人而来,

让人感受别样的宁和。


我也在五台山,看凌厉与柔和见错,

忽暖忽冷的天气变幻莫测,

晨起还有风沙打脸,中午便又暖意洋洋。

参访寺院,见识各种各样的不同,

从生活仪轨,到清规戒律,

总是各有差异,就如同我们的人生,

看起来大不同,其实又一样。

终归都是有来有去,难免造作,难逃业果。

但是,难逃,不代表难渡,

我们应该有勇气面对,去忏悔,

而不是时时刻刻想着如何规避,投机取巧。


人生无常,没有谁能把握命运的方向,

因果不虚,没有谁能逃离幻海沉浮,

我们这辈子,不太长,却也不短。

我们修行的内涵很广,却也很窄,

放下、隐忍、坚持、包容、感恩……

百种滋味都需要你坦然接受,

最终归于智慧的沉淀。

人生的修行,修的是心,

我们的心,就是我们人生路上的灯。

偈语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我们的修行,就是在擦拭心灯,

前行之路,有心灯指引,

再黑暗的路,你也不会跌入深渊泥潭,

再崎岖的路,你也能走出安稳祥和。


心灯,也是善举德行,智慧根器,

我心如灯,照的不止自己,

修行路上,不止一人走过,

我有心灯明亮,如同皎皎明月,灿烂太阳,

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仔细回想我们做人这些年,

无非是山一程水一程,

烟雨红尘,岁月荏苒,

历尽劫数、尝遍百味。

因为学佛,所以会更加懂得生活与修行,

安然而干净的活着。


不知道是谁说过,人生四然:

来是偶然,去是必然,

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不止是人,世界万物,

一切都是有来有去,

我们安于喧嚣闹市,

用善意和道德来解决问题。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

心宽能容,烦恼才会少,

淡了名利,贪心才会去。

道理有千万经论,

修行有无量法门,

作佛弟子,谁不希望明心见性,断除习气?

我们一心向佛,一心修行。

如此,方能不负菩萨宏愿,不负渡海航船。


而人生呢,本就是一场修行,

看开一点,看淡一点,

心胸宽广,少一些欲望,

德行上善,多一份清净。

持一颗纯净之心,与菩萨大道同行,

生活有律,心平气静,

平凡,不失生命气息;

简陋,不失人生真理。

一路笑语,一路梵音,

人在哪里,修行的道场就在哪里。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16 14:02

苦不可怕,抱怨才可怕
2018
11/16
10:36
佛法僧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人生,越努力,越幸运!

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永远都没有回报。

唯累过,方得闲;唯苦过,方知甜。

当你努力过后就会知道:

许多事情,多坚持下,就挺过来了。要相信人生不会亏待你,你吃的苦,你受的累,你掉进的坑,你走错的路,都会练就独一无二成熟坚强感恩的你。

01、苦不可怕,抱怨才可怕


活着,哪有不吃苦的。苦才是生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不吃苦就难有经验,不吃苦就不知得到的可贵。人生早期吃的苦,只是一阵子;怕吃苦,你才会苦一辈子。

吃苦并不可怕,它让你明白人间的喜怒哀乐、人情的世态炎凉;怕的是吃不得苦,遭受一丁点儿打击就开始抱怨,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自己时运不济,抱怨别人抢了自己风头。

抱怨来抱怨去,结果一事无成,弄得自己一肚子怨气,反倒折磨了自己。抱怨是一种毒药,它摧毁你的意志,削减你的热情。

我们与其空口抱怨,倒不如着手去改变。看淡了,一切也就释然了。

凡事多找方法,少找借口,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在奔跑!

02、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做好自己


看到别人的成功,我们会羡慕,会渴望那个人要是自己该多好啊,但是羡慕归羡慕,别去过度的拿自己与别人比较,无聊而盲目的攀比,只会让自己懊恼,让自己不快,让自己痛苦,与其羡慕别人,活在别人的光环下,不如做好自己,释放自己的光彩。

没事时,别总是盯着别人,多看看你自己,别人有什么都是别人的,只有你有了,那才是你自己的。

当你想努力,想变得优秀,却看不到方向的时候,就低头做事。尝试多了,你就越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如果你停止不前,就算你找到了方向,发现你已经跟不上了,还得重来。

凡事自己心里要有个谱,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改变你所能改变的。你一样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03、越努力,越幸运


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

失败者说:命不好,心里却后悔,当初没尽力。成功者说:是运气好,心里却清楚,付出的代价。

古人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你想有所得,就得有所付出。

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永远都没有回报。

不要还没有尝试努力,就说自己不行,你努力了,尽力了,才有资格说自己行还是不行。

不要刚开始努力,就说太难了,就放弃了,你只有坚持拼到底,才有资格评判自己的坚持是对还是错。

当你觉得异常艰难的时候,也许你正在走上坡路,多坚持一下,说不定就到山顶了呢。

真正能让你倒下的不是对手,而是你绝望的内心;只要你心里充满希望,就有胜利的机会。

就好比掉进河里,不见得会淹死,不爬出来才会淹死。

04、多一点努力,就多一份幸运

愿你有好运,如果没有,希望你在慈悲中学会坚强。从今天起,每天微笑吧,世上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

别人拥有的,你不必羡慕,只要努力,你也会拥有;自己拥有的,你不必炫耀,因为别人也在奋斗,也会拥有。

你要做的是认清自己,找准自己的路,坚定的走下去,相信自己。人生,越努力就越幸运。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16 15:08

智敏上师:除苦助伴济他身,施药瞻视有病者
2018
11/16
10:21
上虞多宝讲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菩萨戒集颂讲记|智敏上师讲授


除去他苦有七种

除身苦有四

除苦助伴济他身

施药瞻视有病者

若根残缺导助彼

于支不具载荷施

远行疲困施食息


那么除他的苦,“除苦助伴济他身,施药瞻视有病者”,病人看病,碰到有病的人,你要去伺候他,还要尽量去照顾他,还要给他药。这是对病人的。所以菩萨戒里边,如果看到病人来了你不管他,你明明有钱的,可以帮助他买药的不给他买,犯戒的。所以说“施药瞻视有病者”,有病的人要去看看他,有力量的还要给他买点药,解除他的病痛了。这个有没有好报了?我们说,你看病人的报就是大,将来感的果报就是自己没有病,长寿、健康。我们《业报因缘经》这本经很好,看看很薄一本书,这个是真正的因果经。现在我们社会上有些人,他尽印一些其它的因果经,是不是真经也不知道的,花了很多钱去印。真正佛经的藏经里边的因果经他也不知道。就象我们这里广泛的把这个经印出去,能起很好的效果。这是真佛时候的因果,真因果。

第二个,“若根残缺导助彼”。假使残缺的,聋子、哑子那些根不全的,要帮助他。假使瞎子要过马路,你把他牵过去,马路上很危险,他又看不到汽车。那么聋子,他听不到声音的,你搞手比个样子,这个路不要走怎么怎么。反正要帮助人家,残缺的人要帮助他。

“于支不具载荷施”,“支不具”,假使没有脚的,这个根支不具的,那么怎么办?有的人还看了好笑。这个,行菩萨戒的人就是要“载荷施”,要去背,把他背起来,背起走。假使这个人腿不行,把他背起走,或者是“荷”,我就是有车,有马什么东西,把他乘在上面。“荷”,就是假使没有这些东西的话,自己背他走。这个我们想想看,做得到做不到。所以说看看是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你马路上看到一个没有脚的要饭的,他走不来,你去背他,会不会?恐怕没有哪个去背他。当然这些人他是要饭了,他是欢喜在马路上。假使路上确实有一个腿不好的,那么他走不动了,你是不是背他?这个你自己考虑考虑。

“远行疲困施食息”,跑远路的人,他很疲劳,很饿,那要布施他,给他吃,给他休息。这是除身苦四种。



待续

菩提宗道|系列回顾?

闻诸菩萨难行事 猛勇勤修令渐能

悲心补救无损恼 令彼舍恶发菩提

要想三门清净,必要的条件是忍辱

常察己过,不伺他非

正知正念不放逸

诸行不放逸

为什么佛教里说自己的功德要隐藏?

发露忏悔,要有勇气

诸根调柔动履和

堕落流转之总因是不精进

人天的果报是靠十善来的

了知善果倒无倒 不于无常妄见常

摄集六度众善行 远离六度愚无知

行菩萨道要帮助人们生财致富、守护财产并善用财富

鱼象鱼 发表于 2018-11-16 15:14

印光大师:欲求出苦之要,唯有念念畏死
2018
11/16
08:52
东台弥陀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原文

欲求出苦之要,唯有念念畏死。及死而堕落三途恶道,则佛念自纯,净业自成。一切尘境,自不能夺其正念矣。心经云,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内之根身,外之器界,五蕴包含净尽。能见其是空,则即五蕴,离五蕴。法法头头,皆是大解脱法门,大涅盘境界矣。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复宁波某居士书

白话

想要求出离生死苦的要道,唯有念念畏惧死亡。以及死后堕落三途恶道,那么佛念自然纯一,净业自然成就。一切六尘外境,自然不能够夺取他的正念了。《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们内在的六根色身,外在的山河器界,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包含究尽。能够见到五蕴是空,那么就在五蕴上,而离开五蕴。每一法每件事,都是大解脱的法门,大涅盘的境界啊!

教遵天台 行归净土
页: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查看完整版本: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