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7-6-28 12:52

一诚长老:心定了就是禅2017年06月27日 10:22新浪佛学我有话说(3人参与) 收藏本文      


http://n.sinaimg.cn/fo/transform/20170627/Hj9w-fyhneam3625663.jpg一诚长老:心定了就是禅
  寺庙里常有专门组织的茶汤会,用来招待施主和香客,这种活动被称为“普茶”,就是让大家都来喝茶的意思。当然了,大家专程来寺庙里饮茶,不是因为寺庙的茶特别好喝,而是为了借庙里边的清静环境,借饮茶一事,让自己清心、静心,领会禅的真意。
  归根结底,吃茶是启发我们参悟禅境的一种机缘。宋代的圆悟克勤禅师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叫“茶禅一味”。品茶与参禅这两件事,滋味、意味很接近哪。你们看,一个“茶”字,上面是“草”,中间是“人”,下面是“木”,既包含了大自然的“草木”之灵气,也包含了“人”对它的认识和品鉴。从色、形、味到观、闻、品,从用消失讲究到茶具的选择,从茶艺到茶礼,再到茶道、茶文化,“茶”可谓包罗万象,涵盖了所有,就像禅的境界一样。
  在2000年正月初一的一次的普茶会上,和尚曾借吃茶一事向众人开示参禅之道:“我们今天以这种机缘在这里吃茶、吃饼,会得这意思不呢?会得就好!会不得,就得参这吃茶的是谁?吃饼的是谁?就这样参下去。”
  吃茶时参禅,就是去品味、领悟茶里的乾坤,在喝茶的当下去品,启发自己念念在心地上用功夫,时时刻刻用心参究。我们平日里修行就是这样,不只是在念佛的时候参念佛的是谁,走路时也可以参走路的是谁,吃饼时可以参吃饼的是谁,吃茶时可以参吃茶的是谁等等。念念在道上,时时刻刻处处都是话头,都可以参,这就是举办普茶会的本意。
  和尚讲的这些话大家可能没办法立刻理解。其实参禅是什么呢,不妨把它想得简单一点,只要这一刹那静下来了,心定了,那么在这一刹那,就已经无限接近了禅道。
  平时在广济寺,每有居士来访,急匆匆地要向我倾诉烦恼或请求开示,我都请他们先坐下喝茶。常常是,坐下来端起茶杯以后,大家的言谈语气就会和缓许多,原本在他们心里像天一样大的烦恼,这个时候再讲出来,也不会显得那样严重。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去深山老林里寻找自我,追求安宁,佛告诉你一切在心,心定了就是禅。
  2007年正月初二,和尚在洗心禅寺方丈室,有一个长沙居士来问:“念佛有妄想怎么办?”和尚就反问他:“妄想从哪里来?”居士回答:“念头中来。”和尚又问:“念头从哪里来?”居士答:“从心里来。”和尚继续问:“心在哪里?”居士顿时不知所措。
  心在哪里,你当下去观照,心就存在于观照的这一刻;当下制服了心念,心就能够安定。昔日禅宗二祖慧可为了表示自己求佛的诚心,挥刀断臂,拜达摩为师。他对过摩祖师说道:“请老师为我安心。”达摩当即说:“把心拿来。”慧可说:“弟子无法找到。”达摩说:“如能找到了,那就不是你的心了!我已经帮你安好心了,你看到了吗?慧可这才恍然大悟。
  “心”并非拿在手上的实物,无法“拿来”、“找到”。“安心”也并非是安住胸中的这颗“心”,而是安住的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念头。我说的“心定”,其实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形式,大家可以借任何事情、在任何时机下获得身心的安定,只要能够把时刻向外追求的眼光真正收回来,用心去创造、感受内在的和平。
  具体来讲,心如何安定?
  首先,不轻易动心起念。心念虽难受控制,但并非不能控制,只要大家收束住这颗急功近利的心,在任何事情面前,退一步,放缓思考,少欲少求,念头就不至于满天飞。
  然后,是观想。所谓观想,就是找一个物体,比方说一个小小的佛像,将它放在眼前观看,然后将脑中的想法集中在眼前的佛像上,控制自己不去想其他的事。经常训练观想,让心灵入定,就能有效驱除杂念。
  还有一点,要学会平衡情绪。过分的快乐喜悦,过分的痛苦烦恼,这都会影响心灵的安定,所以说要平衡好,无论快乐还是痛苦,都别太过头。
  内在的状态调理好了,生活自然能够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当中。要是心是乱的,那么很多事情就做不好,因为你没有把握好自己,不能够明确自己在世间所处的位置,而且你也没有处理好身心内外的关系,这样一来,越是努力向外追求,失败就越多。而一个时时心安气闲的人,他一定能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下游刃有余,环境和遭遇的变化不能动摇他,自身的得失成败也无法左右他,因为他的内在有安定的力量。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6-28 13:01

一诚长老:念头虽多不乱就好2017年01月25日 10:00大公佛教我有话说(13人参与) 收藏本文      


http://n.sinaimg.cn/fo/transform/20170124/zH8Y-fxzusws0146681.jpg一诚长老
  有一回在广济寺,很多人围绕在身边,我提及“照顾心念”的话题,说了一句:“多心好。”身旁一人问:“和尚以前不是说多心不好吗?”我点头,道:“心多不乱就好。”
  很多时候,我们都没办法把起心动念控制得那么好,谁有可能一丝念头不起呢?念头起来了,你去压制它,反而适得其反。所以,重要的不是不起念头,而是不去追逐念头。一个念头起来了,就让它起来,当它消失时,也不要去挽留,随顺自然,这样念头就不会来困扰你,成为你的烦恼。
  现代人烦恼大,因为要操心的事情实在太多,父母子女、工作事业、人际感情,物质精神,什么都要抓在手里,这样一来,每天从早到晚,心里头的想法、念头层出不穷,自然就难以保持身心的静定。
  大家都被五颜六色的名利迷住了心智,总认为功名利禄、光鲜的成就,都是非得到不可的东西,所以把人生的价值,全都维系在这些容易破灭、终要成空的肥皂泡上。实际上,非得获得名利,才能同时获得幸福感吗?并非如此。真正的幸福感是从静定安稳的心境中获取的。
  即使一无所有,只要心灵富足,不起执念、欲求,生活也可以过得平常安然。那些时时忙于追逐、占有的人大概并不知晓,心境安然,过平常生活是多么大的福分。因为在这样的生活中,你不用去惧怕什么,担忧什么,也不必承受过大的压力,为过分的欲望所苦,你拥有的只是一种淡看岁月来去的从容不迫,一种笑言苦难生灭的透彻安定。
  只可惜我们静不下来,那些追逐和苦恼,时时刻刻占据着我们的心。想要的太多,可是无常总在破坏,于是心里的念头一面追逐着不可挽回的失去,一面又记挂着尚未得到的一切,生活和心情就在这样时悲时喜的状态中沉浮不定。
  和尚见过两类人,一类人很有才华,脑子里想法很多,同时他们也能够把这些想法付诸实践,所以这些人通常经营着多项事业,人际的圈子很广,每日要做的事很多,但做得很有条理,还经常能抽出时间去做慈善事业,甚至时有余暇来我这里喝茶;另一类人也很有才华,脑子里想法也很多,可是他们工作做得不尽如人意,想开创事业,却迟迟开不了头,人际关系问题多多,整日忙来忙去,到头来却忙得心力交瘁,满腹抱怨。
  造成这样截然不同的结果,究其原因,和尚认为有两点。第一点,这两种人的做事方法有别。前者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做好了一项,再去做另一项,他们脑子里想法虽多,却不杂乱,事情虽然做的多,却不急于求成;后者却想一出是一出,这一件事还未做好,又想着去做另一件事,太过急功近利,结果哪件事也静不下心去做。
  第二个原因,就是这两类人的心境不同。前者有平常心,做事情不论好坏,皆能欢喜,而且不把事业得失当作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准,他们所求,唯有身心的安顿,故而琐事不萦于怀,不纠结于心;后者却很浮躁,做事好高骛远,拈轻怕重,做不好时觉得压抑,做好了却又忧心于新的问题,他们对一丁点得失都看得很重,所以遇事心念纷乱,做事没有章法,遭逢挫败则容易灰心丧志。
  所以说,整理好自己的念头很重要,你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自己的能力能够获得什么,同时还得知道自己应该放下些什么,这样才不会在生活的洪流里丢失这颗不乱不躁的平常心,才能在任何遭遇下稳住自己。
  一开始,你得学会梳理情绪,掌控情绪。人易被情绪主宰,有时明明是很简单的事情,情绪一上来,理智一抛,旧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增加了新的问题。所以说,千万别被急躁的心情牵着鼻子走,要了解每一段情绪的来龙去脉,将它们分门别类安放好,这样才能让内心纷杂的念头安定下来。
  接下来,还要懂得收摄自己的心。心像一只猿猴,四处攀援,我们要学会把向外追求的心念收回来,不要四处贪求,为了得不到的东西徒生烦恼。
  再者,专注于眼前。当你想太多,内心不得静定的时刻,不妨试着用心留意此时此刻的呼吸,顺着它的节奏,让杂念在一呼一吸间逐渐沉淀。
  有时候,人需要用心念来控制行为,不过有时候,行为也可以对心念造成影响。所以很实在的一个方式就是,在做事的时候,要明确最根本的目的,制定计划,细分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循序渐进达成目标。
  在追逐得累了,或者发现占有并不能带来轻松快乐的时刻,不妨停下来,反思自己的生活。在和尚看来,能够停下来,这很好。因为在奔忙中,少有人会去关注自己的内心状态,太忙的时候,你会看不清自己。停下来,让念头沉淀下来,好好地将它们理顺,问题就会一一呈现。脑子清明了,问题清晰了,解决的办法自然也就出来了。(摘自一诚长老《平常心·简约是福》)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6-28 13:13

总觉得求佛不灵验 绝大多数都是这个原因佛学苑北京龙泉寺学诚法师2017-06-27 17:00
分享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101评论

http://img1.gtimg.com/rushidao/pics/hv1/26/84/2220/144376946.jpg升起对三宝的恭敬心求佛 (资料图)文/学诚法师我们总是觉得祈求不灵验,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急求果报,有求之心太重。当自己被心中的期望填满时,怎么能够看到佛菩萨给予的加持和指示呢?什么叫做“加持”呢?被加持的不是外物,而是内心。当我们因为外在的因缘而启发了内心的善良和智慧,就是得到了加持。加持,既要有佛菩萨之“加被”,又要有自己至诚之“受持”,才能感应道交,内因外缘缺一不可。犹如天上有月,地上有洁净平静的水,才能印现出明月来;若水混浊扰动,则月影难现。心里真的有对三宝的至诚敬信之心,佩戴经咒、佛像才有加持力,若以戏笑心、轻狂心、迷信心、猎奇心、炫耀心佩戴,不敬轻毁,只会增长恶业烦恼。大多数人都追求外在的感应,却不知“加持”是由自己的信心与恭敬而来。佛菩萨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具体的形象,寺庙里的佛菩萨像,只是佛菩萨的一个表现而已,是为了便于我们用得上心的一个帮助。佛菩萨是一个清净圆满的境界,我们对佛法有信心,就能感受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而不是用自己头脑中幻想的佛菩萨来要求外在,这样本身就是用错了心。要把一切境界,尤其是逆境都当作佛菩萨的加持,当作修行的最好机会。只有在困境、逆境、难境、苦境中,我们才有机会看到自己的烦恼、反省自己的过失、放下内心的骄慢、洗去表面的浮华,真实磨砺、成长,突破自己的生命境界。佛菩萨的加持有许多种,有时并不一定以我们想象的面目呈现。对于大修行人而言,外相上的苦难往往是重罪轻报的显现。真正的修行人会明白,佛菩萨最宝贵的加持不是外在的果相,而是让自己面临苦难时更加勇敢,更加慈悲,更加清净。佛菩萨的加持不一定是我们自己想象中的方式。如果自己能把一切境界都看做佛菩萨的加持,就能发现真正的妙处。当我们发现了自己的烦恼,战胜了自己的烦恼,就是得到了佛菩萨最殊胜的加持。智慧就是佛加持,烦恼就是魔加持。不要祈愿事事顺利,要愿自己能有勇气面对一切困难;不要祈愿人人称心,要愿自己更加慈悲对待所有众生;不要祈愿甜美的果相,要愿自己能坚持不懈的种正因。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菩萨无境,以众生之境为境。所谓“随缘赴感靡不周”,当下的时空因缘最需要什么,佛菩萨就做什么。对整体而言,众生的业力福德因缘如何,佛法事业就呈现出何等面貌;对个体而言,只要至诚恳切祈求忆念三宝,佛菩萨就会加持回应。有信心、希求心就能感得佛菩萨的加持,与佛菩萨相应。相应,凡夫怯懦的心会变得勇敢、染污的心会变得清净、愚痴的心会变得智慧、嗔恨的心会变得慈悲。所谓的加持,是借佛菩萨为外缘来启发我们自心深处的佛性。众生内心有佛性,佛菩萨为外缘,要靠信心、希求心为天线,把二者相连。“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是教导我们事事反观自省,把一切境界都当做佛菩萨的加持,而不是用佛法去对照观察他人,却忘记了检点修行自己。这是策励我们向内用功,并非否定对众生的慈悲心。帮助众生、利益众生,是佛菩萨孜孜不倦的事业。修行,上求与下化都要有,不可偏废。佛菩萨的加持,不是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是帮助我们解决大事因缘,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6-28 13:30

一日禅:生活像一杯茶2017年06月28日 07:24:06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87人参与 29评论



生活就像一杯茶,善泡者泡出更清新的茶香,善品者品出更细腻的滋味。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或器,而是喝茶的心情!


http://p0.ifengimg.com/a/2017_26/9a3add458bc0759_size29_w410_h272.jpg一杯茶(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王琬)生活就像一杯茶,善泡者泡出更清新的茶香,善品者品出更细腻的滋味。
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或器,而是喝茶的心情!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6-28 13:37

梦参长老:当你怒气冲天时 可以试试这个方法2017年06月28日 07:43:28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梦参长老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68人参与 5评论



有一位道友烦恼很重,脾气性子非常急,说不了三句话就跟人吵架。我劝他说:“当你在怒气上,想一想佛,想一想菩萨。”


http://p2.ifengimg.com/cmpp/2017/05/31/13/54a3f830-94e4-4803-b9af-279c85c619f9_size33_w410_h278.jpg日常生活当中,用三宝对治烦恼。(图片来源:凤凰佛教)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用三宝对治烦恼,或者人家骂你了,或者很生气、烦恼很重。我有一位道友,他烦恼很重,脾气性子非常急,说不了三句话就跟人吵架。我就劝他说:“当你在怒气上,想一想佛,想一想菩萨。”他一试验,这么一想,心里就清凉了,就把怒火压下。因此他做生意就越来越好,客户也好,自己圆融了,生意也兴盛,身体也健康,何乐而不为。我们有好多人,当你要发气了,想一想三宝。
当你打妄想的时候,有的道友说:“我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诵经的时候妄想很多、散乱很多,再不就是容易打瞌睡。”我说:“在这个时候,你大声念几声,想想三宝,想想你所念的经,你在这儿做什么的。你的烦恼、妄想、昏睡,就给你撵跑了。”有些道友突然间喊两声,别人吓一跳,以为他发疯了。不是的,他自己内心里头不清净,他克服不了,就大声念。一大声念,他又克服了。这是一个我经常用的方法,但是集体的法会不能用。大家在一块儿,你这样喊一声,把别人吓到了,又造了业了,所以要走到一边去喊。这就是常念三宝的好处。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6-28 13:41

同样是布施,为何所得果报却不同?2017年06月28日 07:03:06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净界法师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92人参与 9评论



同样布施,有些人是尽心尽力,亲自来参加这个布施的善业,而有些人只是把钱拿过去就好了。


http://p0.ifengimg.com/a/2017_25/d61588fcf104817_size74_w410_h308.jpg佛教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的基础上(图片来源:凤凰佛教)佛教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因缘生就是说,你的过程是很重要的,你不同的过程,你会创造不同的结果。比方说你同样布施一百块美金给三宝,到底你会得到什么果报呢,答案是不一定,你的心态是很重要,你的意乐。
我们可以这样讲,整个修行的方法过程当中,是两种力量构成,一个是心力,一个是法力。心力不可思议,能念的心;第二个,所念的法。我们在前面的人天乘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偏重在法力,你的心理素质不高,你这个人感受很强,情绪很重,妄想很重,执着很重,没关系,只要你有做就好,你把事情做完就好了。 
在人天乘只要你的心,愿意随顺这个法去修学,人天乘就及格,不要要求太多。但是你走入了菩萨道,它的要求是要双向力量的,你的心持法,法持心。它不但要求你法力不可思议,它要强调你心力不可思议,你的慈悲的愿力要生起来。
所以你到了菩萨道,你要慢慢知道,你的生命是两种力量的操作,一个是对法的遵循、顺从;第二个是你内心的安住、调伏跟引导。从布施的角度呢,我们先谈谈它的结果,这个结果有三种的差别,第一个就是当一个人布施,成就来生的安乐的时候,有辛劳跟非辛劳的差别。 
你看有些人,他得到安乐的果报很轻松,他一出生他爸爸就是很有钱,他妈妈也很有钱,所以他最后他的结果,他自己也很有钱,轻松愉快,做一个富二代很轻松。但是有些人的钱财,得来是很辛苦,白天上班八个小时,晚上还要加班,他也有钱,但是,是得来多辛苦。为什么呢,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情都有道理的。
因为有些人因地布施的时候,他心甘情愿起大欢喜,他那个布施种子种下去的时候,是用欢喜心把这个种子种下去,得果报开花结果的时候,他得果报的时候是轻松的财富。有些人他在行布施,做义工的时候,他也很认真,但是做的时候,心不甘情也不愿,但是他也做了,得果报的时候,障碍重重,很多障碍。因为你因地的时候,你夹杂着烦恼来行布施,你这个果实开出来的时候,虽然有甜美的一部分,但是也有痛苦的一面。 
所以你一定要注意你的因地,这个会影响到你的果报,第一个,辛劳、非辛劳;第二个,圆满、非圆满。 
同样布施呢,有些人是尽心尽力,亲自参加,他亲自来参加这个布施的善业,有些人是他把钱拿去就好了,你到最后你的因地,是不圆满的,有欠缺的,你就会觉得你的福报,你会觉得少一块,跟别人比起来就少一块,不圆满,有所遗憾,因为你在因地的时候没有尽全力。
第三个,这个福报有坚固、非坚固的差别,有些人的福报是很坚固,你看他的福报喔,他那个房子买在第三栋,地震的时候破坏第一栋,第二栋,他那一栋就不会破坏。因为他没有后悔,千万不要后悔,因为你后悔的心,会破坏那个果实。 
即便你布施的因缘是一个错谬的,比方说你布施一个假和尚,你后来知道他是个假和尚,你也不要后悔。如果你懂缘起法的话,你真布施,你不怕假和尚,因为你当初在缘境的时候,你心中是缘他是一个三宝的境界,你起了一个慈悲的愿力,心境和合,你当下就成就了,这跟他是假、是真没有关系。
但是菩萨戒有提到一点,如果你事先知道他是假和尚,那就不对。你事先知道了,你看到他后来是穿俗服,在那个地方玩乐,那你知道以后,那就不能布施。你没有证据证明他是假之前,你在你的心中缘他是清净的三宝,你去布施,你的功德是圆满,他怎么样,跟你没有关系,因为那个相是借你用的,你借他的相来修心。 
所以你千万不要后悔,否则你的果报会不坚固,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布施的时候,我们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有欢喜心,所以慈悲心来带动善业,我们的果报是比较圆满的。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6-28 13:48

刘元春:禅是一种生活智慧2017年06月28日 07:42:21
来源:光明日报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1人参与 5评论



时下,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语”,禅修也不断吸引着社会各阶层的爱好者们参与其中,那么,禅为何有如此之大的魅力?


http://p2.ifengimg.com/a/2017_26/2ad6913f0755269_size16_w410_h231.jpg资国寺法师指导在家弟子禅修(图片来源:凤凰佛教)编者按:时下,“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语”,“禅修”也成为了“时尚”,各种形式的禅修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文化创意活动颇显活力,不断吸引着社会各阶层的爱好者们参与其中。那么,“禅”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上海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元春发表了《禅是一种生活智慧》一文,凤凰佛教佛教观察家栏目编辑文章如下:
禅,又称“禅那”,有“静虑”“思维修”“弃恶”等义,习惯与禅定、禅修、禅法等并称而成为具有特别意义的名词。禅是源于印度的一种禅定方法,随着佛教传入并与中国传统文化融汇之后,逐渐形成了佛儒道文化信仰体系中普遍施用的一种“开悟见性”之法,进而演变成“安身立命”的一种生活智慧传承至今。《六祖坛经》所谓“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被外在现象所迷惑所束缚,也不能被内在意念所误导所纠缠,内心保持冷静与平和,举止能够自持与理智,心行相应,清净善美,就是禅定。这有如《大学》所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作为一种方法,禅有“坐禅”之意,如达摩面壁,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之法,而到达“制情猿之逸躁,系意马之奔驰”,寂静思虑,身心轻安;作为一种智慧,“禅不用坐”,而实现“坐亦禅,行亦禅,语默动静体自然”,身心合一,生命升华。因此,禅或禅定,就是要让我们面对现实的诸多现象进行内在反思,透过生命的现象探求其内在的法则(法性或佛性),并能在体认有关法则中获得生活的智慧,得到心灵的安顿、精神的超越。因此,禅是一种省察的方法、一种精神的境界、一种生命的状态、一种人生的智慧。
当然,如果执著于禅修,或者在禅修中偏执于“顿悟”与“神通”,或者只是用禅的外衣去包装纯粹物质利益之企图,那必将会“著静落空”,背离“直指人心”之宗旨,最终也必将事与愿违。因此,我们谈禅、谈禅定,不能谈玄说妙,不能脱离人生实践,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不能脱离社会人群。禅的境界、精神和智慧,恰恰就在于生活中的行走坐卧、举手投足间,只有通过生活的实践与社会的考验,才能得以体现和彰显。禅与生活是“不二法门”,在生活中禅修,在禅修中生活,拥有生活的智慧,享受智慧的生活,这正是禅的“实践性特质”。
面对生活,禅的方法能使我们冷静与清醒。何为“生活”?梁漱溟先生在其《人生的三路向》等著作中,曾主要依据佛学理论,从“生活”概念说起,引发出“人生的三路向”与“文化的三路向”,并对东西方文化与哲学作出比较和探讨。在他看来,文化涉及的不是个体的人,而是在相对稳定的社团中的人的生活,文化的问题实际上归结为生活的问题,文化“不过是那一民族生活的样法”。生活就是“意欲的相续”,由我们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形式演变成一个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不同形态,产生不同的社会与人生之发展路向。其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之不同,在于其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根本精神的。禅对生活的态度,就是从整体的、关联的、连续的生命互动过程来理解的,将生存和死亡、快乐和痛苦、染污和净化、系缚和解脱等相对的生活内容,作为一个彼此相依、连续不断的过程来加以思考。这样,生活就不是分离的、零碎的和孤立的状态,而具有了联系性与普遍性、变化性与丰富性。所以,生活不应当只是一种机械的曲线回环与重复。
我们在生活中的诸多焦虑与烦恼,根源于“我”的执著以及由此产生的私欲上的“贪”、情绪上的“嗔”、思维上的“痴”,即所谓贪、嗔、痴“三毒”。这种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错谬,严重毒化了我们的生活。现实生活中,欲望的物质化、享乐的工具化、情感的技术化、道德的价格化、人际关系的交换化,使人逐步成为“物”的复制品。物欲是迷失心灵的直接原因。一个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把宇宙万有作为自己强取豪夺的对象时,将使个体有限的生命凌驾于无限的生命之上,于是,所有的冲突和矛盾就将成为必然,不满、愤怒、失望、忧郁、绝望等也就难以避免,成为生命的障碍。当我们迷恋于荣誉、财物、地位等一切身外之物时,就会丧失理智,不择手段,暴力和伤害就在所难免,社会难以健康发展,世界就无安定和平。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审视与反省,进而不断校正与明确生活的追求和目标,体验生活的和谐与美妙,我们的生活将不再是枷锁和负担,觉悟人生和奉献人生就会真正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唯有这样的生活,才可能让生活真正实现“相续”,它不再是染污的、私欲的、低劣的,而是净化的、无私的、高尚的。
禅的智慧,能使我们生活得达观与自在。生活中,不少痛苦来自于心灵的封闭与精神的僵化。看破、放下、自在,是禅的智慧。世间万象,特别是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都是时代和个人的因缘聚合、因果相应,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原本是自然而然的,希图任由主宰而恒常不变都不可能,即所谓“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洞悉了这一法则与真理,就是“看破”。“看破”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让我们看见“我”的虚妄和自我的真相。但我们还需要落实在行为上,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人生。这就需要“放下”。要想获得身心的轻松与愉悦,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会放下。在现实生活中,大致有这样三种现象:提不起,放不下,没有担当和责任,却只想名利享受;提得起,放不下,能够奋斗,却贪恋权力;提得起,放得下,能随缘进取,也能顺应机缘舍弃,得失坦然、宠辱不惊。放得下,是为了进取和包容;只有放得下,才能提得起。在禅的境界中,应当有这样的显现:放下散乱的心,提起专注的心;放下专注的心,提起融通的心;放下融通的心,提起自在的心;彻底放下,从头提起;放松身心,提起正念;因为慈悲,所以提起;因为智慧,所以放下。生活其实就是放下的过程,只有经过了生活实践的验证,才能确认自己是否真正地放下了。这绝不是做些表面文章就可以奏效的,没有彻底的放弃自我执著,是做不到“如如不动”的,也是不会自在的。自在,是一种禅境,更是一种生活情态,乃至生命状态。人要生存要生活,但要活得心安理得,活得自自然然,活得有品格有格调,才是真自在,这是一种从心底里透发出来的彻底达观、轻松、愉悦。有禅诗云“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有了这样的心境和自在,生活便如“雨过竹风清,云开山顶露”一般的灵动与净明。
禅的生活,与道德践行相始终。人的一生,就是做人做事的历程。做人做事,应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当以善法,扶助自心”。坐而论道容易,起而躬行不易。而禅的效能最明显的莫过于心灵净化与道德提升,能够对个体乃至群体的社会道德行为提供内在的持续的精神支撑。
禅宗祖师达摩之禅法,特别强调理论(理入)与实践(行入)并重,以理导行,以行彰理,理行合一,普利众生。赵朴初先生曾说:“我们提倡的人间佛教思想,就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星云大师提出当代“人间佛教”理应“重视伦理道德”与“奉行慈悲喜舍”。当前颇为流行的“生活禅”的奠基人净慧法师在《生活禅钥》一书中,提出任何人只要想获得“时空的自由自在”,都必须“通过一定的修养功夫:道德的约束、信仰的规范和良心的养成”。为此,他提出做人与做事各需遵循的“八字方针”,即做人要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要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并提出做人与做事应该是一体的,做人就是做事,做事就是做人,在做人中做事,在做事中做人,人做好了,事也在其中。做事的八个字,实际上还是讲的做人,是人格在做事当中的不断升华与圆满。
事实上,做人与做事的这些标准,总括起来都可以归为伦理道德的范畴,无非前者注重的是个人的内在修养,后者注重的是社会的伦理关系,归结到人自身、人与人关系的道德情操与品格上。这样,就把个体的尊严、幸福与社会的和谐、完善圆融在一起了,在自利、利他的社会实践中,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祥和。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6-28 15:09

警惕!不能赤身裸体念佛菩萨名号2017年06月28日 07:15:45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印光大师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406人参与 31评论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http://y2.ifengimg.com/cb6988cde66087eb/2014/0814/rdn_53ec7782bbc5b.jpg念佛菩萨名号,不能赤身裸体。(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编者按: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早晚礼拜念若干,此外行、住、坐、卧都好念。睡虽好念,也要心存恭敬;宜穿衫裤,不可赤体;宜默念,不宜出声。——《印光法师文钞》
【注释】早晚礼拜诸佛菩萨并念诵诸佛菩萨名号若干次,此外无论行住坐卧之时都可以念诸佛菩萨名号。睡觉之前虽然也可以念,但是也要心存恭敬,不能随意对待;虽然已经上床,也应穿上睡衣睡裤之类,不能赤身裸体;同时晚上念佛,最好心中默念,不宜大声念诵。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6-28 15:11

你知道吗?人体不能错过的超级食物2017年06月28日 07:34:02
来源:健康时报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人参与 1评论



美国《线体》杂志近日列出超级健康食物,它们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不仅可以起到一定治病的效果,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防病的作用,除此之外,这些健康食物还是补充体能的上佳选择。


美国《线体》杂志近日列出超级健康食物,它们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不仅可以起到一定治病的效果,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防病的作用,除此之外,这些健康食物还是补充体能的上佳选择。
http://p2.ifengimg.com/a/2017_26/f2f6d5d11b190b4_size18_w410_h308.jpg柠檬柠檬
在中国老百姓的生活里,柠檬的使用并没有西方国家那么频繁。其实,柠檬不仅可以泡茶喝,还是餐桌上的好帮手。
柠檬果实汁多肉脆,有浓郁的芳香气,因味道特酸,是很好的开胃调味料。而且柠檬性微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酸和黄酮类、果胶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健脾和胃之功效,很适合夏天食用。
在烹制菜肴时加一点柠檬汁,还能助于消化吸收。不仅如此,柠檬酸汁还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对食品卫生很有好处。
患有高血压的人可以喝点柠檬水,可以帮助降压。因为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P,所以柠檬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柠檬中含有的柑橘类黄酮还能抑制癌细胞的增长。
西兰花
西兰花有哪些营养优势呢?西兰花是含维生素C最多的蔬菜之一,其中的维生素C含量为每100克88毫克,仅次于辣椒。而且,新鲜西兰花花球中的蛋白质含量是菜花的3 倍,维生素A的含量是番茄的6倍。且作为一种高纤维蔬菜,其中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帮助降低血脂、延缓血糖吸收,适合“三高”患者食用。
因为含有丰富的植物化学物——异硫氰酸盐,西兰花还被称为“抗癌蔬菜”。虽然这种成分对预防肠癌及乳腺癌等有帮助。
西兰花是个四季菜,无论哪个季节,口感和味道都不变。西兰花新鲜程度跟其营养价值密切相关,菜株应是浓绿色,如果发黄,要么过度成熟,要么储藏过久。挑花球紧密结实、无散花的,且叶片鲜嫩,切口处湿润的新鲜。回家用软纸包裹,喷水少量,直立于冰箱储藏,可保存一周。
黑巧克力
近年来关于黑巧克力的有很多研究,研究发现黑巧克力有控制血压、润泽皮肤、增强性欲及抗血栓的作用。
一份高血压病期刊刊登了美国达傅斯大学抗氧化剂研究试验室负责人Jeffrey Blumberg博士的新发现,每天吃3.5盎司(约100克)黑巧克力的高血压患者,两周之后,血压下降了,坏胆固醇水平也下降了。而吃同量的白巧克力(不含有可可豆或类黄酮)却没有这样的作用。
德国研究人员每天让24位女性饮用半杯浓缩的类黄酮可可粉。三个月后,这些女性的皮肤变得更加湿润光滑,在太阳底下暴晒引起色斑和皮屑的症状也得到有效改善。研究人员认为是因为类黄酮被紫外线吸收,有助于保护和增加皮肤血液循环,从而改善面貌。
性学杂志刊登了意大利研究人员调查了每天吃巧克力的143位女性,发现她们似乎有更强的性欲,阴道能更润滑和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性高潮。
根据美国知名的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制作巧克力的原料是可可豆,它里面含有丰富的天然抗氧化物“类黄硷素”,这种物质可以降低血压,防止血小板凝块,有利于血管畅通,也使罹患心脏疾病的风险大为降低,其抗血栓的效果甚至比红酒、茶以及浆果类的水果还要好。
由于巧克力也有丰富的热量和脂肪,如果摄取过量的话,反而对人体造成负担。建议,一天大约两汤匙(约10克)的黑巧克力,是最适当的量。
薯类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有关盐和钾摄取量的指南中,要求成人每天食盐摄取量低于5克,而钾的摄取量则要求至少为3.51克。降低心脏病和中风风险,除了严格控盐外,适当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也很重要。而薯类食物譬如土豆、芋头等正是含钾“大户”。用薯类代替部分主食,对预防慢性病、便秘等都有好处。
现在市场上的紫薯个头都很小,但口感又甜又面,每天吃一个正合适。蒸着吃容易吃腻,可以尝试变换花样,如熬紫薯杂粮粥,紫薯切成小块,和燕麦米、荞麦、绿豆及小米一起熬粥,味道香甜,适合早餐吃;紫薯和莲子都是很好的健康食材,熬粥做晚餐很好,莲子要提前泡一下,吃的时候才软烂。
牛油果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食用牛油果和橄榄油、杏仁一样,有清除血液中坏胆固醇的作用,三个月后能减少体内大约12%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同时,还可以提高好胆固醇的含量,帮助改善血脂健康状况。
牛油果现在不是什么稀有水果,大部分超市都有卖的,其中富含维生素A、E、C、硒等多种抗氧化物质,富含动植物油、纤维素以及叶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降低患心脏病的可能性。
但要提醒大家注意,虽然牛油果有一定的降脂的作用,但它同时也是油脂和热量很高的食物,脂肪含量约15%,是水果中能量最高的一种。因此,千万不能只片面的看到其有“降脂作用”而大量吃。建议如果有条件,可以少量吃点牛油果,同时要减少食用油的摄入量。
大蒜
众所周知,大蒜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等细菌增长,能够起到消炎作用。
大蒜含有蒜氨酸和蒜酶等物质,碾碎后会互相接触,从而形成有保健作用的大蒜素。因此大蒜最好捣碎成泥,且要放10~15分钟后再吃,这样有利于大蒜素的生成。加热中起抗菌作用的有机硫化物含量会逐渐下降,所以大蒜生食杀菌效果好。
菠菜
春天的菠菜最好吃,又嫩又新鲜。菠菜是营养丰富的绿叶蔬菜,而且,菠菜还是维生素K含量最高的蔬菜之一,对骨骼健康有帮助。由于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铁,对缺铁性贫血有改善作用,能令人面色红润,也被推崇为养颜佳品。
而在冬季蔬菜中,菠菜排第一。美国公众科学中心把最新版超级营养蔬菜的“头把交椅”给了菠菜。菠菜所含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最新研究还显示,菠菜是抗癌效果最为显著的食物。
豆类
血压高,除了要控制钠的摄入,还要适当多吃富含钾的食物。100克豆类中,平均含钾600~800毫克,黄豆、黑豆、红豆等都在800毫克以上。
糖尿病患者也很适合多吃豆类食品,豆类富含高纤维,可以让人有饱足感,稳定血糖,甚至降低胆固醇。而且豆类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饱和脂肪又很低,是糖尿病患者的好饮食。
专家还表示,豆类还是钙元素的重要来源,半杯白豆便可提供人体100毫克的钙,可以补充人体钙元素所需量的10%。可见,糖尿病患者食用豆类,不仅可以稳定血糖,还可以尽量避免诱发血糖波动的危险因素。又因为豆类品种多,其中,半杯黑豆约含7克纤维,半杯白豆就富含100毫克的钙,营养丰富,品种又多,日常可以煲汤、做沙拉、蒸煮等等。
另外研究显示,摄入豆类食品越多,患上肺癌、乳腺癌的风险就越低。
核桃
都知道吃坚果对“心”好,而在杏仁、花生、开心果、榛子、腰果等常见坚果中,核桃的抗氧化活性高居榜首。
核桃中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含量较高(脂肪中含有70.7%的亚油酸和12.4%的亚麻酸),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对缓解和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益处。而且,它们还是大脑组织细胞的主要结构脂肪,充足的亚油酸和亚麻酸摄入也能帮助提高大脑工作效率。
说核桃最“贴心”,除了对心血管有益之外,它也是非常好的春季“护肤果”。核桃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对皮肤有好处。而且,亚油酸能促进皮肤发育和增加皮肤营养,有利于滋养毛发。当人体缺乏亚油酸时,皮肤会显得干燥、肥厚,因此,核桃是理想的肌肤美容剂。
核桃的蛋白质可与肉类媲美,膳食纤维含量也丰富,而且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锌等人体保持健康必需的矿物质元素。每天的适宜食用量是一小把(去壳后),这样长期坚持吃合适的数量,对健康的益处才能发挥出来。千万不要在一边看电视时一边吃,会在不知不觉中吃过量。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6-29 10:41

【广而告之】
(一)【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70628课堂笔记136张。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课堂笔记20170524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ptsig=0bZgWetreXw7cAQZJYn8ws9HzCEQeQtu7W0k1g1gqrs_
截止20170531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65805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1498/infocenter?ptsig=3nMpYy8QG2SU5pjIu3nikim195LyIcmuiVPwd3gSCq0_

新鲜出炉,先睹为快!
【中国军网】国防社区
(1)20161101【鱼眼防务观察】
http://forum.81.cn/detail-12247239-5-1.html
(2)20161101【今日华夏沙龙】
http://forum.81.cn/detail-12247210-1-1.html
(3)20161101【军情哥德巴赫】
http://forum.81.cn/detail-12247256-1-1.html
(4)20161229【鱼象鱼冬泳记】
http://forum.81.cn/detail-12248513-1-1.html
(5)20161229【鱼象鱼游天下】
http://forum.81.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248514#pid8696887
(6)20161231【鱼象鱼全媒体】
http://forum.81.cn/detail-12248557-1-1.html
冬泳之家【鱼象鱼新媒体】
http://202.107.218.137/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247&extra=
冬泳之家【鱼象鱼自媒体】
http://www.wzdy.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565&extra=page%3D1
佛教论坛【正阳发布】
http://www.shixiu.org/thread-224832-1-1.html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123(每月放生567元)
1+1+1+120=123
(1):每日默写《心经》一次
(2):每日临摹《兰亭集序》一次
(3):每日蒙山施食一次
(120):每日做电脑笔记120张
一朝翻开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日登上涅槃岸,当下舍弃般若舟。
感恩!

(三)【鱼象鱼热线公告】20170305正式开通。
TEL:0578-6952880 (每天18:00--20:00不见不散)
学雷锋,好榜样。
鱼象鱼,开热线。
苦难是所学校,
禅心一片向阳。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热线开放时间,每晚六到八点。
感恩!

(四)【为道日损】【为学日增】【看破,少欲】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助念恶道】【回向恶道】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五)【天天纯素】素食是心的修行。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大爱!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口齿愈加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六)【特别珍藏】鱼象鱼,“鱼丝”们都在等着你!
http://www.wzdy.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634&extra=&page=1
感恩!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6-29 10:42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6-29 12:38

妙莲老和尚:在家人从朝至暮的修行方法2013年12月04日 11:05显密文库我有话说(16人参与)


http://i3.sinaimg.cn/fo/2013/1204/U9926P1443DT20131204110406.jpg妙莲老和尚:在家人从朝至暮的修行方法
  一、修行功夫贵恒常
  很多初发心的人来问:“老和尚!弟子们在灵岩山寺打佛七,日日跟着维那、悦众师父们精进用功,太好了!用得法喜充满,心里有所依赖;但回家后要怎么保持用功不懈怠呢?早晚课要如何做呢?请慈悲指示教导!”
  在山上精进用功,充了电,好象把水烧滚了,一旦烧滚了电源不能切断,还要继续保温,回家也要保持精进。否则回去后,日常起居还是和以往没来打过佛七一样,那在这里的功夫纵然纯熟得像水烧滚了,回去以后也会变冷,所谓“镬汤停火也成冰”。修行重要的是不能间断,“滴水常流能穿石”,功夫贵在恒常、无间断、不懈怠。这要立志发愿,誓不退堕!
  我们日常生活天天都要吃饭嘛!不吃饭生命怎能持续,怎能有体力精神工作?吃饭才能长养色身,我们也要把修行当作吃饭一样才可;修行是长养法身功德,要想法身复活,决定要依佛法修持。祝福你们:日日要吃饭,日日要念佛;不吃饭生命就难保,不念佛生死不能了!这点大家千万不可忘记。不可懒惰,更不可不精进用功而慢性自杀!无所事事,空过时光,就是慢性自杀。
  二、早起精进好修行
  你们来山上打佛七,早上二点四十五分就要起身,那么佛七圆满回家去是不是三点钟就要起身呢?那倒不必。比方你平时在家里六点钟起身,那你回去后就提早一个钟头––五点钟起身。如果没办法,至少要提早半小时,慢慢的提早到一小时。要训练、要磨炼!在山上这么精进,要把这个精进带回去,保住不懈怠,令道心增长,福慧成就,合家佛化,身心吉祥。
  你早起一个钟头,这时候家人还没起来,家里非常宁静,你要看经、念佛、拜佛都好;可以半个小时读经,半个小时拜佛。将来一天天进步,能早起二个钟头那更好;看一小时的经,拜一小时的佛,功夫把住,道业圆满。
  拜佛身口意三业精进,是消罪障、增福慧最直捷方便、最稳妥的方法。最起码每日拜一百零八拜,长久下来,身体决定健康,罪障消除、福慧增长,了生死、成佛道。这是最基本的功夫,不做好就没有希望!
  要保持可以用功,一定要比平常早起。如果还是照平常的生活起来,忙着要刷牙、洗脸、吃饭、上班,时间一定不够用,拜佛心也不会静,看经也只是白纸黑字。所以时间上一定要提早准备,不要匆匆忙忙。大家回去将这个把握住,为自己将来临命终时生西方的大事做准备;这是件大事情,你千万不要把它看轻了,否则就是拿自己的生死开玩笑!诸位应该不会不爱护自己吧!
  三、佛堂早课礼观音
  若家庭环境许可,就设一个佛堂,在佛堂里用功;若环境不许可,没办法设佛堂,怎么办?佛法谓“心即佛,佛即心”,你可以在自己房里向西礼拜,观想自己房间就是佛堂,自己面前有庄严的佛像,就这样虔诚礼拜好了。
  如果向西方不太方便,不如法时怎么办?其实只要你心中作观,所面对的方向就是西方即可,倒不是一定要东、西、南、北方位的西方;因为各处环境不同,所说的“方位”根本是不定法。所以学佛要能处处圆融,不要太执着;不执着中要圆融,圆融中还要执着点,这就是“择善固执”,若执着产生妨碍了,那就要圆融了嘛!“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如何运用就看你自己了。
  早上,初上来就这样做––诵普门品、拜观世音菩萨,以后熟悉了,课程就可依各人的时间增加;比方加诵大悲咒七遍或十四遍、二十一遍,功夫久了自然就会进步。如果可能的话,再诵一卷金刚经,心经应该也要会背诵。所以早课是普门品、大悲咒、十小咒、心经或金刚经,再礼拜、称念观音菩萨名号,这就好了。记住要常恒无间断,这是离人生苦唯一的方法。
  四、工作念佛互不碍
  早上吃过饭后,临出门前,你就利用这段时间修行,上午念观世音菩萨,下午念阿弥陀佛。印光祖师就是以一佛、一菩萨教化众生,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念观世音菩萨消灾免难。家庭主妇有家庭工作,也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念佛。功夫要磨炼,时间久了,就能应念自如,保持佛音不离心了。
  我常时送在家佛弟子两句话:“念佛不碍工作,工作不忘念佛。”念佛是最方便的修行法,不会妨碍你的工作;更重要的,工作时不要忘了念佛。保持不停的念佛,可以对治妄念。事实上在工作时你不念佛,自己一个人也是打妄想,二个人在一起更是说闲话、废话,所以修行不是另外要找一个什么闲时间,只要利用你打妄想、说闲话的时间来修行就够了。转了凡情就是圣人呢!
  佛法是要与生活打成一片,不是离开生活而修的;不是叫你信佛修行,工作就不要做了。除非你有福,衣食住这些都充足有余,那当然不必做了,还搞那些干什么?就算一天赚百万,也抵不过静坐须臾顷、念一句佛号的功德;钱财是暂时的,功德是永久的。大家对于善、恶、染、净要能分清楚,不可自害啊!可是人也实在怪呀!虽然心想好,但偏偏行为就是不对劲!
  五、晚课弥陀为依归
  晚课又如何呢?吃过晚饭,洗好澡,一般人是看电视,为电视所迷,一看就二、三个钟头。但学佛的人与俗人不同,你不要又做电视迷,看电视就有时间,叫你看经、拜佛反而没时间,那不是颠倒了吗?把看电视的时间拿来看弥陀经、念阿弥陀佛就够了,初步能这样做就很好了。
  晚上弥陀经读熟了,自己的道业想要增进,可以再加上无量寿经,或是普贤行愿品;时间久了,功夫进步,能读净土五经那更好;不但可以坚固信愿行,且往生决定有分。念佛求生西方是万修万人去的,万勿生疑惑!
  如果家人看电视,吵得你的心静不下来,那最好先到房里静坐一下,精神不好就先养息,等他们看过电视、睡觉了,这时候你再起来看经、拜佛一个小时,然后才去睡觉。那时候睡下去,非常舒服安宁,很易消除疲劳,恢复精神。但你要克服不良习惯,使生活纪律化,绝不可轻浮。大家要把佛法带回家,照这佛法的生活方式做,决定一切平安、自在、吉祥!希望你们回家就能照这样用功,功德成就得大自在。
  六、佛心佛慧化家庭
  同时也要知道宝贵时间,不必要的交际最好不要参加;当然在世间,信佛的家庭一定要做好人际关系,所以必要的交际是不可免的。不必要的酒肉朋友,与他们交往是无益的,反而打散了自己的精神。留着那点精神自己好好用功,千万不要把大好的精神无缘无故用掉了。世间人在五欲上放纵,一定会导致精神不够;学佛的人“一寸光阴,一寸命光”啊!要过清净、如法的生活,要守规则、有纪律,这样才有道心、道业。大家要节省时间,好好用功;否则日渐退堕,后境如何安顿呢?想将来好,就要现在功夫得力。
  尤其一个学佛的人,对于家庭工作、日常生活起居更加要做得好,家里要理得整齐清洁,比不学佛的人还要好,这样你就能受家人敬重。我时常对诸位强调,我们自己学佛,也要广度众生,首先要度自己家里的人。如果在家学佛,却不能使家人佩服,那你怎么起领导作用呢?家庭主妇就是要把家务事做好,做一个贤妻良母,合家幸福大半操之在你手中啊!
  男居士是一家之主,信了佛,更应该以佛心、佛慧对待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使合家成立一个佛化家庭,那是多么温暖啊!这温暖是智慧的、是理智的,不是情感的。情感很能伤害智福,又能误失前程。
  现在很多政治界人士时常与佛教接触,他们都知道了:信佛的家庭没有坏儿女。他们从那里来证明呢?就是从最近对所有监狱犯人的调查统计中发现,监狱里的坏孩子,没有一个是学佛的佛弟子,都是非佛化家庭出来的。因此他们证明:信佛的人家决定没有坏孩子,学佛的孩子不会变坏;善哉也!
  七、自度度他宜即时
  要说的话太多了,即使我全身都是口也说不了,终归一句:“大家好好用功,此生决定生西方!”最后送诸位两句话:“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闻到了佛法,即刻就要修,不要再等到明天;明天还有明天,到那个明天才开始修呢?今天的事今天就做不了了,还要等到明天?要知道,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呀!所以万事待明日,那是自己骗自己,残害了自己!
  所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万事待明日,事事成蹉跎。”诸位!骗人是骗不得,骗自己更是骗不得。你不保持道念,在社会上大家都是凡夫劣习,熏都熏坏了。成人是自成人,了脱也是自己了脱,成佛也是在自己。我们不仅要自度,还要度累劫的父母师长、一切冤亲债主啊!有好多重要的事等着我们去做,有众多人等待我们效劳呢!大家要精进,千万不要懈怠!
  诸位有道心的居士,平时在家一个月有三十天,用二十天做世间事,至少也要用十天来修佛法。再不行也要用五天来修,或到灵岩山寺参加佛七;无法参加一个佛七,临时三、五天也可以。你能做到这些,往生的资粮就有了。自己总要立志:要修行、要自度度他,希望大家立大志、修大行、感大果、得大福,同生西方!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6-29 13:12

我们要选择哪一种人生2017年06月27日 10:37新浪佛学我有话说(11人参与) 收藏本文      


http://n.sinaimg.cn/fo/transform/20170627/PeoF-fyhneam3644264.jpg我们要选择哪一种人生?
  文/太桥旦曾堪布
  佛法里面讲,这世界上只有四种生命,他们有四个不同的地方去。
  第一种,从光明走向光明。
  第二种,从光明走向黑暗。
  第三种,从黑暗走向光明。
  第四种,从黑暗走向黑暗。
  我们现在处于怎样的状态,会成为哪一种生命呢?
  如果一个人获得了宝贵的暇满人身,并且修持佛法、信仰三宝、相信因果、善恶分别、取舍分明,这就说明他属于光明的人。但是,拥有了这个宝贵的人身并不等于﹑也不保证不会走向黑暗。我们是走向光明还是走向黑暗,取决于这一辈子是行善多还是造恶多。
  如果我们珍惜所具备的条件,努力行善积德,勇猛精进地学佛修行,最后去的地方当然就是光明的。如果修行比较差,可能投生为人,再遇到佛法,继续修行;修行比较中等,可能去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如果境界比较高,那就可能证得佛果,即身成就、虹光身成就等等,这就是从光明走向光明。
  而另外的大多数人,他们活着的时候忽略死亡,也忽略来世,甚至不相信来世,但这不等于他可以不死,也不等于来世不存在。死亡和来世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我们相信不相信、接不接受都是如此。
  这就好比一堆火,成年人知道这是火,碰到它会被烫伤;而一两岁的小孩不知道这是火,更不知道碰到它会被烫伤。但是,小孩不知道这是火,并不等于小孩碰到火就不会被烫到。火的燃烧是客观存在的,是自然规律;同样,死亡和来世也是一个因果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与我们是否信奉没有一点关系。
  人们在活着的时候不去思考死亡,总是计划外在的追求,好像还有几千年要活。待到死亡来临之时,连自己的身体都没法拥有,更何况其他的东西。大多数人死的时候都有各种各样的遗憾,很少人能够心满意足地离世。他们所计划的那些太遥远,而死亡却来得太突然。在痛苦、遗憾中走向黑暗,人类这样是不是很愚痴呢?这是属于第二种,就是光明走向黑暗。
  第三种是从黑暗走向光明。黑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那些愚痴的众生,由于他过去世所造的因是不好的,所以它生存的环境可能是畜生道,它的身份可能是一个愚痴的生命,野兽一类的动物等等。但也许这是它们最后一次做牛做马,然后就会变成人,又或者碰到高僧大德的超度,这就是从黑暗走向光明。
  而从黑暗走向黑暗现在就很多了。不信佛的,造恶业的,以及那些很多的诸如野兽一类的生命。有一个自然科学方面的电视节目,说到北极熊一顿饭要吃一百磅肉。那它一天、一个月、一年需要多少肉?那些被吃的动物都是为它而死,所以它的未来就更可怕了,这就是从黑暗走向黑暗。
  北极熊造业的机会高不高?我们如果不好好学佛,不好好修行的话,就不能确保自己不会变成一头北极熊。如果我们变成北极熊的话,需要那么多的肉,捕杀那么多生命,那我们就没有办法往上走,而是一世比一世往下。这样的我们是不是很可怜?
  除佛法外,在一生中,如果我们失去别的任何东西都不会感到遗憾。佛法是我们轮回中的一盏明灯。我们最不希望的就是一直在黑暗中,我们改变不了黑暗这个事实,但是我们有责任准备明灯。
  在黑暗中谁会迷路谁不会,关键就在于谁持有这盏明灯。有明灯的人不会迷路,也不会恐惧。漫长的黑暗的轮回路上,我们唯一需要准备的是佛法的明灯,也就是佛法的智慧,通过闻思修行的方法让它开启,并且一定要巩固,它是我们走向光明的把握,这是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现在世间的一切,怎样的荣华富贵,一切的美好都是靠不住的,都只是眼前利益,只是感官上的享受而已。为了眼前的利益,追求的过程中造成无穷尽的恶业,那真是得不偿失。真正美好的世界是没有造恶业的,否则达不到真正的美好。
  有时候我们说忙,说没时间听佛法,没时间做功课,这是自欺欺人。佛陀并没有要求我们放弃一切,离家出走去修行,他没有这样要求,只不过每天一两个小时不要安排其他的事情,这样做得到吗?我们将来的路是很不保险的,一旦到了非常恐惧、可怕、痛苦的环境,到那时再后悔是改变不了什么的。
  人身宝贵,在具备暇满人身的时候不学佛法,却把时间付出在世间无意义的事情之上,就像是很难得的珠宝被当作垃圾一样,多么可惜。如果我们过去生生世世没有付出,没有获得资粮,这个人身是不可能得到的。
  我们得到的这个“人身”不是让我们为世间事忙碌,而是要为死亡做准备。我们应该依靠宝贵的人身为佛法多付出些,做到把握来世,甚或得到解脱,做到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的伟大成就。
  智慧没有丰富的时候,还体会不到佛法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伟大。当我们经过修持后,就会发现世间的事情是多么靠不住,而佛法是多么真实。人的寿命是一个月比一个月、一天比一天减少的,衰老也是一天胜似一天,死亡就这样一天天迫近。如果我们错过学佛的机会,耽误了自己的修行成就,那真是最可怜的一件事情。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6-29 13:18

死亡后并非什么都没有还要经历这些2017年06月29日 10:52昌列寺我有话说(1人参与) 收藏本文      


http://n.sinaimg.cn/fo/transform/20170629/sUyZ-fyhneam6067633.jpg轮回就这样,会带众生去往他该去的地方
  文/嘎玛仁波切
  当一个人的呼吸停止,我们往往就说他已经死去,已经往生了。但其实在这个人最深层的意识中,依然还活着,未完全离开。在其心识中还会有三个阶段的感受,才会真正陷入毫无意识的状态。直至恢复意识,经历中阴,逐渐形成来生的意识,再度受生。
  还要经历哪三个阶段的感受呢?
  首先,往生者会感到飘忽不定,一会儿明亮一会儿阴暗的白色光芒,水大坏灭,与三毒之中的嗔渐渐分离;
  其次,往生者会感到闪烁摇晃的红色光芒,如一面红色的旗帜在眼前不停晃动,火大坏灭,与三毒之中的贪渐渐分离;
  最后,往生者会感到一片毫无生机的黑暗,那是透彻心扉的深沉黑暗,此时风大坏灭,与三毒之中的痴渐渐分离。
  经过这三个阶段的感受,往生者最终一步步走向了死亡。当往生者再度苏醒,那些没有经过任何修行的人到达中阴境界后,并不能认识到自己已经死去。当看到亲朋好友痛苦万分,哭泣流泪,还会不停大喊他们,安慰他们。但是阴阳两隔,无论你如何呼喊他们,他们都不再能够看得见,听得到你的一切。
  如果是经过修行的人,或是具备一定观察智慧的人,此时会发现,自己没有了影子。即使走到沙滩上也不会有脚印,即使到岸边观察水面,也不会出现倒影。如此就会觉知到,那珍贵的一生终于在无常中走到了尽头,那个你曾经无比珍爱的“我”,现在已经死去,往生了。
  随后,往生者会只身一人来到毫无人烟的荒僻林野,险峻山林。在寒风凛凛,冷雨纷纷的灰暗世界,思念前世的亲朋好友,并在内心感到失落与痛苦万分。这期间可能还会堕入悬崖,双手悬挂于偶然抓住的野草树枝,下临万丈深渊,向上却无力攀登光滑的崖壁。
  亦可能遇到两只大鼠,一黑一白,突然窜出啃食往生者的救命草木,他将无法应对。想到即将堕入无尽的深渊,已经被惊吓得毫无一点办法。这时应会后悔不已,自己活着的时候,为什么不去想想死亡,如今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才能利益现在孤苦伶仃可怜万分的自己。到底该怎么办呢?
  后面,往生者将能听到四种恐怖的巨大声响:地震般震动分裂的巨响,宇宙被烈火包围熊熊燃烧的声响,狂风呜呜呼啸的巨响,洪水掀起巨浪冲击寰宇的巨响。
  此时,如果往生者被自己阿赖耶识中的贪所牵引,无论看到哪里,都是一片通红。如果被嗔恨牵引,看到哪里都是雪白一片。如果被愚痴牵引,看到哪里都是黑暗无边。
  而对于修行人来讲,此刻诸佛菩萨、勇父、空行,会前来迎接他前往净土。那些造作了很多罪业之人,会看到地狱的喽啰和阎罗王,来抓自己进入地狱、饿鬼道、畜生道受苦。一般往生者会在中阴停留七七四十九天,有些是三七二十一天或四七二十八天。
  中阴身往生者所停留的前一半时间,由于串习的原因,还会看到自己的身体是前世一般。后一半时间,他将看到自己下一世的身体。如果将去到地狱道和饿鬼道,会感到自己头朝下行走。如果将投生到畜生道,会感到自己越来越像是个动物,比如爬在地上行走,头上长着犄角等等。如果将投生到天道和人道,会感到头向上行走,身体干净且沐浴在温暖的光芒中。这些觉受都来自于往生者的内心,来自于他曾造作的业力。
  轮回就这样,会带众生去往他该去的地方。没有任何其他的力量可以左右你的今生和来世,只有自己的努力。你是行善,还是造恶,你是累积福慧资粮,还是将自己的福报浪费殆尽。你将面临的来生,是你曾经度过的今生和那些前世,所播种下的一切业力的结果。
  死亡是什么样的,全部在我们过往及当下的身口意造作之中。人人都会走向死亡,人人都会有来世。无论你是不是信佛,是不是相信轮回和因果,那一刻自然会见分晓。
  对于刚强傲慢凡夫众而言,往往是看不到就不相信。殊不知,毫无敬畏之心,毫无准备之意,受苦受难的只能是自己。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6-29 13:38

轮回不是指一个地方 而是心的状态般若书屋腾讯佛学希阿荣博堪布2017-06-19 09:00
分享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215评论

http://img1.gtimg.com/rushidao/pics/hv1/191/128/2210/143738081.jpg快乐 幸福(网络图)文:希阿荣博堪布什么是快乐?痛苦消失就是快乐。快乐就在身边,可是我们要么因为心不够静,察觉不到,要么因为它转瞬即逝,我们来不及感受。快乐其实很简单,并不需要很多条件。再平凡的日子也充满快乐。口渴的时候,喝口水会快乐;肚子饿了吃碗面条会快乐;下班高峰的时候在地铁里意外得到一个座位会快乐。如果不把快乐一味寄托于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所带来的刺激,那么快乐的感受是可以延长、扩大的。有时候,人们并非不快乐,只是以为自己不快乐而已。试着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我们会发现情绪就像天空的浮云,变化多端又随时消散。远看一朵一朵仿佛人能在上面漫步起舞,走近才发现根本没有立足之地。不要被情绪推着到处乱跑,转过身正视它们,看它们从何而来、往哪里去。事实上,你就是想不间断地生一辈子气、发一辈子愁,也是办不到的。《阿含经》中讲述了四念处的修行法门,就是从身、受、心、法着手,如实而又绵密地觉察自己的身心。在这种了了分明的觉察中,很多烦恼消失无踪了。每天让自己的心安静片刻,只为单纯地去听、去看、去感受。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太烦恼、太生气。生活原本就是变化无常,喜忧参半,甚至带点混乱的。很多事情都不可强求,自己尽了心就好。做事之前善加考虑,从善意出发也尽心尽力了,即使结果仍不尽人意,这份善心依然会积累福报。想得太多所以不开心,心思单纯,生活简单就很好。无论生活际遇如何,我们都要发愿活得快乐。快乐的人生从接受缺憾开始,接受一个不那么完美的自己,学会对自己说:“我不再需要什么,我很满意。”幸福源自内心的安宁。轮回不是指一个地方,而是心的状态。心里有贪婪、嗔恨、愚痴、傲慢、怀疑、邪见就是轮回。心的不平垢染外现为山河大地、沟坎荆砾,种种悦意和不悦意的外境。心有局限导致眼、耳、鼻、舌、身、意的局限,以及生活际遇的百般痛苦缺憾。生老病死、苦难、分离、仇恨是轮回,相聚爱恋及一切会消逝会演变成痛苦的都是轮回。此心烦恼不歇,轮回不止。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并在随后的四十九年里,传讲八万四千法门引导众生证悟实相。《华严经》中记载了佛陀这样一句教言: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很多习惯,尤其是心的习惯,让我们看上去像个傻瓜,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困窘的境地。修行便是以温和的方式改变这些习惯,使自己逐渐走出窘境,这就是出离。所有众生都有一颗本自具足的菩提心。不论我们曾经多么贪婪、残暴、奸诈、愚昧,都从未令它有丝毫减损。它一直在那里,从未离开我们,所以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么、证明什么,而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6-29 13:43

一日禅:真君子2017年06月29日 07:43:44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孔丘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4人参与 28评论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http://p0.ifengimg.com/cmpp/2017/06/27/19/b98b5a13-c2b0-4068-9cde-183e1781bd45_size57_w410_h265.jpg君子(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张科)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6-29 13:45

揭开真相!人死后体温变化竟决定投胎去向2017年06月29日 07:39:30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印光大师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807人参与 37评论



编者按:民间的信仰,以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这在佛教的轮回观中是不能成立的,因为鬼道只是六道轮回的一道,所以人死之后,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于鬼道。 人气已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


http://p2.ifengimg.com/a/2017_26/7846a3c3ea38fbf_size29_w388_h410.jpg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图片来源:凤凰佛教)编者按:民间的信仰,以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这在佛教的轮回观中是不能成立的,因为鬼道只是六道轮回的一道,所以人死之后,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于鬼道。
人气已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若眼及额颅处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热,则生人道。肚腹独热,则生饿鬼道。膝盖独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则生地狱道。此由人在生时所造善恶二业,至此感现如是,非可以势力假为也。是时若病人能志诚念佛,再加眷属善友助念之力,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耳。——《印光法师文钞》
【注释】人断气后,通身都已冷透,只有头顶仍有热度,就必定是超凡入圣、了脱生死。如果只有眼睛额头颅骨处热,就是生到天道。只有心口处热,就是生在人道。只有肚子腹部处热,就是投生到饿鬼道。只有膝盖处热,就是投生到畜生道。只有脚板处热,就是投生到地狱道。这是人在生时所造的善恶两种业,到这个时候有这种感现,不可以用什么方法弄虚作假。这个关键时候,如果病人死前能够一心一意虔诚念佛,再加上眷属善友等一起助念之力,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6-29 14:56

圣严法师:人类的欲求有两种 看看你属于哪一种?2017年06月29日 07:49:16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圣严法师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5人参与 12评论



和别人较量时,自己一定要强过别人,但是“人比人气死人”,所以这种气是不需要争的。


http://p2.ifengimg.com/cmpp/2017/05/31/13/ec686f7c-0e0c-4fe0-8635-284e22532f0d_size35_w410_h280.jpg热衷于争夺的人,会失去慈悲心与智慧。(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闫秀勇)人类的欲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私自利的贪求,这种贪求会让人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人,都归自己所有。这种贪得无厌的心,如果不加以调整,很可能会发展到欲无止境、欲壑难填的地步,尤其是在求取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很容易就转变成瞋恨心,终究会自害害人。
另外一种欲求则是“争取”,一般人认为争取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不争,反而表示自己缺乏进取心。“争取”和“争夺”又不太一样,争夺又更进一步,是指透过竞争、抢夺、排挤,将有限的资源纳为己用,或是把原来是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而不顾他人的利益。例如你我他三个人,都希望得到同一件物品,但是这件物品是不能分割的,最后可能演变成争夺的局面。例如,听演讲时,最前排的位子有限,只有几个人可以坐,如果每个人都非要坐这些位置不可,就会互相争夺。
从某种角度来看,或许有人认为争夺是一种锻炼。的确,争夺可能把一个人锻炼成强悍的人,就如达尔文所认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透过竞争来去芜存菁。这种想法似乎不无道理,但未必正确,因为这会造成人与人之间互相残杀和斗争,付出的代价未免太高。
有句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意思是说,和别人较量时,自己一定要强过别人,但是“人比人气死人”,所以这种气是不需要争的。而且佛是不会去争香的,因为,还会有争夺心,就表示尚未破除自我的执着,佛已经证得诸法皆空,又怎么会去争一炷香呢?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热衷于争夺的人,会失去慈悲心与智慧,因为,自己想要的,别人可能也想要,当一个人一心只想打倒他人、争夺成功,就必须使出不得已的手段;而每一次争夺之后,通常都会接续着更多的争夺,因为占据之后,又怕被别人抢走,以至于患得患失、烦恼不已,争夺便成了一件痛苦的事。
过去因为政治因素,有些人被迫要参与斗争,我问过这些曾经在斗争中胜利的人,斗胜之后心情如何?他们回答,斗胜当然很好,问题是,下一次可能就轮到自己被别人斗,所以常常是在没有安全感的恐惧中过日子,身心备受煎熬。
另外像武侠小说里的英雄,争霸、争王到最后,还是非得退位不可,有时候甚至因为骄慢、轻忽,而被打得一败涂地。所以,不必为了一时利益去争一口气,即使今天赢过别人,并不代表永远都能立于不败之地,更何况“长江后浪推前浪”,将来一定还会有年轻人来取代你的位置,争到最后,还是得告老退休。
竞争虽然有它的道理在,但是争夺的心总是让人痛苦。如果能将争夺的心转为一种善的欲求,也就是“发愿”──愿自己能够不和别人比较,少一点得失心,多做自利利他的事情。那么,这样的欲求就不会痛苦,而会经常处在与人和谐共存的喜悦中。
摘自圣严法师著作《从心沟通》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6-29 15:02

先有业力还是先有六道轮回?原来佛教这样说2017年06月29日 07:28:38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慧律法师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3人参与 22评论



若讲先有鸡,就有过失,讲先有蛋亦是有过失。在相上论哪一个开始,这个叫做第一因,第一因就落入逻辑上的错误。


http://p3.ifengimg.com/a/2017_25/cf82c134a14e9b4_size32_w400_h368.jpg莫要落入第一因所造成的逻辑错误(图片来源:凤凰佛教)文/慧律法师
这句话就是妄想。讲先有业力也不对,讲先有六道也不对,因为业力本来就是如幻的东西,六道也本来如幻的东西,因为执着才有六道跟业力的存在,这叫做虚妄。有虚妄的执着才有业力,虚妄才有六道轮回。那么,既然是妄,妄本无因,若有所因,何名为妄? 
所以,这个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答案是一样的。讲空无自性的时候,讲先有鸡,就有过失;讲先有蛋还是有过失。在相上论哪一个开始,这个叫做第一因,第一因就落入逻辑上的错误。
所以,不是先有业还是先有六道轮回,业本身空无自性,不可得;六道轮回也不实在。既然不可得,既然不实在,我们去论断它,是因为站在众生的角度,看起来好像是真实的,才来论断它,变成要讲第一因,第一因就是错的。如果你要探讨第一因,那么就是犯了严重的逻辑上的错误。 
我现在问你:你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两个都有过失;先有业力还是先有六道轮回?两种都有过失啊。  
佛离两边,空无自性的东西,无所谓的业力也无所谓的六道轮回。本身就是虚妄,虚妄就是不可得。我们在不可得里面空无自性,要讨论说哪一个先,这个还是用观念在学佛,还是错误的,悟道的人就没有这些问题了。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鱼象鱼 发表于 2017-6-29 15:07

减少营养流失有小妙招 一定要收藏2017年06月29日 07:47:16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人参与 1评论



蔬菜中的纤维质能有效促进肠与胃的蠕动,所以能降低食物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减少营养素被吸收,并及早协助排出对人体无益的废物。


我们都知道多吃蔬菜对身体有好处,但一般仅仅知道是有好处,那具体有哪些好处呢?
http://p3.ifengimg.com/a/2017_26/90ab8baba695cf1_size25_w410_h307.jpg多吃青菜好处多 减少营养流失有小妙招多吃蔬菜的好处
1、纤维质对人体有益
蔬菜中的纤维质不能被人体的肠胃所吸收,但本身会吸收大量的水分,来增加粪便形成的软度,有益排便。多吃纤维质可以促进身体的代谢功能,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2、 维生素最佳来源
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以维生素C和维生素A最为重要,不过维生素C在烹煮时会大量流失,蔬菜颜色越深绿或深黄,含有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就越多。另外,有一些蔬菜含有丰富的钾、钙、钠、铁质等碱性矿物质,不仅能平稳血液中的酸碱值,也是小朋友生长需要的营养素重要来源。
3、增加饱足感
蔬菜中的纤维质能增加咀嚼,使饱食感增加,而减少食物的摄取量,并进而减少热量的摄取。
4、整肠健胃,调整体质
蔬菜中的纤维质能有效促进肠与胃的蠕动,所以能降低食物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减少营养素被吸收,并及早协助排出对人体无益的废物。现代人的饮食,摄取加工制品太多,因此更应该多吃蔬菜,除了可延缓食物消化吸收的速率,更能健胃整肠,调整血液品质及身体体质。
想要蔬菜有更多营养,千万不要这样做
1、 一次过多,留着下次在吃
有些人图方便,会一次炒一大盘青菜,吃不完下顿接着热来吃。这种做法对青菜中的叶酸破坏更严重。有研究显示,反复加热后,蔬菜中叶酸的损失率甚至可高达50%-60%,因此,建议青菜还是要现做现吃。
2、切后再洗菜,叶酸也易失
不少人在洗菜时为了去除残留农药等都会习惯性浸泡,泡洗之前还会先摘好、切好菜,则属于“矫枉过正”,对水溶性叶酸的破坏尤为严重。
3、洗菜切菜与做饭时间间隔太久
一大早洗完并切过的菜晾到中午甚至晚上才炒的做法也不妥当。因为被切过的菜跟空气的接触更充分,不但叶酸,其它维生素也容易因氧化而大量损失。
减少青菜营养流失小妙招
1、汆烫
所谓“汆”,就是将食物放入沸水中煮一下,随即取出,以防止食物的养分因为高温烹调而流失,或食物本身变老、变黄。
汆烫蔬菜的小技巧:水滚之后加入蔬菜,以一般家庭的煮菜量,大约再煮3分钟即可。
2、清蒸
蒸菜可利用瞬间高温来加热、煮熟蔬菜,将一人份生鲜蔬菜放入电饭锅蒸5分钟,就可以蒸出相当好吃的蔬菜,但深绿蔬菜蒸完的色泽会变得较不好看。
3、水炒菜
水炒菜就是在油锅中加入少量的水,水滚后加入青菜,以一般炒菜的方式拌炒,并于起锅前再加上油和盐调味。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


页: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查看完整版本: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