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冬泳我健康2 发表于 2025-9-28 19:39

山中落叶秋风急圃里英开腊雪迟
https://pic1.imgdb.cn/item/68d8c053c5157e1a883f3119.jpg
船行碧水航时少客览青山兴趣浓
https://pic1.imgdb.cn/item/68d8c0d6c5157e1a883f391f.jpg

https://pic1.imgdb.cn/item/68d8c100c5157e1a883f3b86.jpg


我冬泳我健康2 发表于 2025-9-29 16:51


                      七十年代前农家的钥匙放在哪里?
      随时间的变迁,现在农村的房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安全,农村的房子也安上的防盗门、防盗窗、还配上电子锁、监控……可在七十年代底前,因弟兄分家,农村房子大多数3-4家一座房子,单家独户的极少。人多房紧,虽然家家的门上安上锁,说白了这锁只是象征性的。那时的门搭钮大多是8字型,为了方便,将8字掰开成为0,将挂锁穿过了0就算是上锁。


其实大多数人家的钥匙就放在前门。门前挂一件破衣服,那口袋中就是钥匙;也在门口放双几乎不能穿的鞋,鞋子头里就是钥匙;再是过去家家养猫,门边上有一个猫进出的洞,钥匙就放在猫洞里边,可最大的缺点就是猫有时将钥匙带进去也麻烦了。当时也有少数人家将钥匙带在身边,是不多的。过去农村都是平房,没有防盗窗。好一点的人家用木条做防盗栅。大多人家窗上帖上报纸,新结婚的房间是用桃花纸糊窗子。过去的农村是朴实的人,一心参加集体劳动,为社会出力。




我冬泳我健康2 发表于 2025-10-2 17:00





                                           分房、一生中最难办的事
可能是朝中无人,1993年初被调到某部门工作。   这是一位知识分子扎堆的单位,职称都很高,最低的是什么助师、更有高级职称。   他们谁也不服气谁,各行其事。原来是头头是副职负责全面十多年,内部四分五裂。组织部让我这老大粗的人去压阵,是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到位后内心真的后怕,能搞好吗?重新修改工作人员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二是搞好福利,首先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原来的工作人员,职称不低,住房紧张,高级职称的人只住64平方房子,已经太落伍了。立即向计划经济委员会申请用地,解决办公大楼与职工住房,好快批下来了。那时已经没有行政划拨土地,只能受让用地,在新开发区买了一块地。刚买好地,有些老同志来风凉话,在远离城区买地,不通桥、不通路……我也不解释为什么选在城区之外,只说等到我们的办公大楼、干部宿舍建好后再说。其实我地买地前与城建部门查阅了城市规划。二年后城市规划的桥建好了,路过了。刚开始筹办建房、买地和钱也凑不全,政策不拨一分钱,自己筹。好快五层办公大楼、宿舍建好了,刚好赶上房屋改革的最后一年。办公室好安排,可住房怎么分配,是第一大难题。大家给出主意:按惯例打分。我问大家:你们说怎么打分?按工龄与职称我是最差,按职务,我是第一。我想了好久,唯一的办法与给职工家属拍马屁,因为职工天天在一起,总还有的情面,而家属是幕后操作者。其实我早有心,每年节日为职工发双份、春节前请家属吃年夜会,每年给家属发红包,其中一名未结婚的妈妈。临近分房前,对所有家属分期分批外地旅游。其实我的前任最难弄,我先找他谈话,确保三楼东室。其它干部,我分批谈话,一一了解他们的想法,与大概方案。考虑成熟后,我不与任何人商量,将分房情况张帖,有意见向我提。只有一个大骂我:说我目的让他多付钱,住同样的面积三楼多花钱,要四楼。我找他谈会,我说你真是不识好坏人,你工龄长、资格老才给你三楼,那分四楼的你愿意调吗?他说愿意。我叫来原来分四楼的人,他说是求之不得。这样我一人将全部矛盾分解了。其实做好调查研究是最重要。

我冬泳我健康2 发表于 2025-10-2 18:21


                                            北京地名故事:王府井是谁家的井?
老北京名气最大的商业街,非王府井莫属,外地人刚听到这个名字时往往会有些奇怪:哪家王府的井这么有名?王府井大街本名“十王府街”,亦称“王府街”,因明代这条街上有10座王府、3座公主府,清依明制,亦在此街上建王府,据朱启钤先生回忆,以豫王多铎府最大,今协和医院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连帅府园箭厂当年也包在其中,乃王府卫队的操练场。多铎战功卓著,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地位特别尊崇,故清代多称此街为“王府街”。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重新厘定地名,因街的南端有一甜水井,故与王府合称,改名为“王府井”。据光绪十一年《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当时北京内外城共有1258口井,绝大多数是苦水井,做饭不香,洗衣服不干净,洗头发黏手,甜水井是稀缺资源,故名声特别响亮,王府与井并称,这就标明了街道首尾的标志性建筑,根据清代地图,此井为该街唯一的一眼井。王府井的繁华,得益于老东安市场,那里原本是明代一座王府,清初封给吴三桂,改称“平西王府”,“三藩之乱”后,王府改成神机营的操场。清初内城为八旗驻扎,不允许汉人居住,一直少有买卖,但末期东交民巷使馆区已成国中之国,清政府禁令事实上已经失效。1903年,经善耆、那桐奏请,慈禧批准,废弃已久的神机营操场被迫开放给游商,一举打破了老城区原有的宁静,由于顾客密集,距离适宜,各国商号也来此街经营,王府井商业街迅速走向繁荣。



我冬泳我健康2 发表于 2025-10-3 22:28

应该对孩子进行自护、边界教育
       孙女宝贝的生日是国庆节的前一天。每年给她过生日都要视儿子儿媳单位和孙女学校是否提早一天放长假、或是否30日那天提早放而临时决定怎么过生日。今年,为了避免临时安排的匆促,27日那天(周六),我们就提早给孙女做了生日。

       平时,孙女放学后都是先来我家吃好饭,然后等儿子儿媳下班后接她回家(大概等20分钟)。30日的那天,儿子儿媳单位、孙女学校都不提早放,儿子说,跟平常一样,让她吃好晚饭我们接她回家,我就安排孙女晚餐吃排骨、荷包蛋面。

       30日(周二)赶巧是孙女做值日生的日子,每逢做值日,她都要6:20分左右到家,她父母的车是6:45分到,吃晚饭就需要抓紧点时间。30日这天,孙女做完值日后跟同学走了一条放学后从没走过的、绕远路的道,而且她手里还拿了一个边长约50公分的正方形盒子(有凹口当拿手),里面是好几个同学送给她的生日礼物。

       学校到我家,抄近道走10分钟即可,坐车有时候反而时间长,故,有时候她步行回家。这天回家后她说了一句,今天坐787(公交)回来的。我一听不对啊,她平时不坐这车,且公交站没这车。孙女说,走在路上,正好看到车来了就上去了。

       当晚我没多琢磨。第二天我走到787路转弯的那个路口买熟食,亲眼看到此公交开过后,脑洞顿开。原来孙女走了很长一段路后才到787车站的(我坐过这车,这会儿回忆起来了)。她明知做值日回家时间已经晚了还要绕道回家的原因,此时我也完全明白了:孙女是个好脾气、对人热情顺从、吃亏了也不太会反抗的老实头,肯定是为了跟同学一起走,才愿意自己受累的。

       我微信问她,果然,她是跟同学一起走的。我当即说,你已经晚回家,而且手里还拿着这么大的盒子,走到787公交站要走很多路的,不累?这点时间走也走到家了。为了你能好好吃一顿生日面,我已经告诉你爸妈,今天你晚回家,让他们早到后兜圈子,等你吃好了,收到我通知后再接你,为何你还跟着同学兜远路?你完全可以坦然地对她说,我不顺路,手里又拿着东西,不方便跟你一起走。做人,只要不伤害不侵犯别人,就是好人了,没必要勉强自己顺从别人……

       现代教育理念,除了教育孩子做正直、善良的好人,还要进行“自护”和“边界教育”。如此,是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拒绝能力和人际交往边界感。这种教育理念强调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安全。做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事,敢于理直气壮地拒绝,这是一辈子要学的技能。拥有健康的自护能力和边界感,才能拥有良好的、恰当的人际关系。

      微信上说教,孙女除了回答我“行、哦”,没有与我有实质性的交流。这事没完,6日中秋节,儿子一家还来我家吃饭,我得在肯定她没错、很善良的前提下,再抽丝剥茧地好好跟她分析分析她的傻----以前,我也这么傻来着,孙女这是随了根了。


我拍的一朵含珠带露的荷花

我冬泳我健康2 发表于 2025-10-3 22:29

应该对孩子进行自护、边界教育
       孙女宝贝的生日是国庆节的前一天。每年给她过生日都要视儿子儿媳单位和孙女学校是否提早一天放长假、或是否30日那天提早放而临时决定怎么过生日。今年,为了避免临时安排的匆促,27日那天(周六),我们就提早给孙女做了生日。

       平时,孙女放学后都是先来我家吃好饭,然后等儿子儿媳下班后接她回家(大概等20分钟)。30日的那天,儿子儿媳单位、孙女学校都不提早放,儿子说,跟平常一样,让她吃好晚饭我们接她回家,我就安排孙女晚餐吃排骨、荷包蛋面。

       30日(周二)赶巧是孙女做值日生的日子,每逢做值日,她都要6:20分左右到家,她父母的车是6:45分到,吃晚饭就需要抓紧点时间。30日这天,孙女做完值日后跟同学走了一条放学后从没走过的、绕远路的道,而且她手里还拿了一个边长约50公分的正方形盒子(有凹口当拿手),里面是好几个同学送给她的生日礼物。

       学校到我家,抄近道走10分钟即可,坐车有时候反而时间长,故,有时候她步行回家。这天回家后她说了一句,今天坐787(公交)回来的。我一听不对啊,她平时不坐这车,且公交站没这车。孙女说,走在路上,正好看到车来了就上去了。

       当晚我没多琢磨。第二天我走到787路转弯的那个路口买熟食,亲眼看到此公交开过后,脑洞顿开。原来孙女走了很长一段路后才到787车站的(我坐过这车,这会儿回忆起来了)。她明知做值日回家时间已经晚了还要绕道回家的原因,此时我也完全明白了:孙女是个好脾气、对人热情顺从、吃亏了也不太会反抗的老实头,肯定是为了跟同学一起走,才愿意自己受累的。

       我微信问她,果然,她是跟同学一起走的。我当即说,你已经晚回家,而且手里还拿着这么大的盒子,走到787公交站要走很多路的,不累?这点时间走也走到家了。为了你能好好吃一顿生日面,我已经告诉你爸妈,今天你晚回家,让他们早到后兜圈子,等你吃好了,收到我通知后再接你,为何你还跟着同学兜远路?你完全可以坦然地对她说,我不顺路,手里又拿着东西,不方便跟你一起走。做人,只要不伤害不侵犯别人,就是好人了,没必要勉强自己顺从别人……

       现代教育理念,除了教育孩子做正直、善良的好人,还要进行“自护”和“边界教育”。如此,是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拒绝能力和人际交往边界感。这种教育理念强调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安全。做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事,敢于理直气壮地拒绝,这是一辈子要学的技能。拥有健康的自护能力和边界感,才能拥有良好的、恰当的人际关系。

      微信上说教,孙女除了回答我“行、哦”,没有与我有实质性的交流。这事没完,6日中秋节,儿子一家还来我家吃饭,我得在肯定她没错、很善良的前提下,再抽丝剥茧地好好跟她分析分析她的傻----以前,我也这么傻来着,孙女这是随了根了。


我拍的一朵含珠带露的荷花

我冬泳我健康2 发表于 2025-10-3 22:31

这些“健康食品”,吃起来要小心(健康驿站·盘点常见健康误区②)本报记者 王美华
2025年09月26日06: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吃得对,能滋养身体;吃得不对,反而可能损害健康。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似健康的食品,其实营养价值有限或热量很高,吃起来需小心。  那么,哪些所谓的“健康食品”并不健康?我们该如何避开这些误导选项?对此,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志翊进行了详细解读。
  这些食物看似健康,其实没那么营养  误区1:米粥、米汤、米油,养胃又滋补  王志翊:米粥、米汤、米油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碳水化合物,营养价值单一,没有特殊的“滋补成分”。米粥经过长时间熬煮变稠,是由于淀粉粒在加热吸水后膨胀、崩解,释放淀粉分子所致,这一过程称为淀粉的糊化,从而变得极易被肠道吸收,可导致餐后血糖急剧升高,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同时,米粥、米汤、米油缺乏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及关键维生素,且食用后饱腹感差,常导致人们摄入过量。所谓的“养胃”,仅在于其软烂质地能暂时减少物理消化负担,但并无养胃功效,如果生病后的人只吃这些,反而可能因营养不足削弱患者胃黏膜的修复能力。  误区2:肉汤、骨头汤、鸡汤等,比肉有营养  王志翊:肉汤、骨头汤、鸡汤绝大部分成分是水,大量溶入汤中的是脂肪、嘌呤、盐分和部分调味品成分,真正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铁、锌等绝大多数仍保留在肉和菜本身。可见,肉汤、骨头汤、鸡汤属于高脂、高嘌呤饮食,高脂饮食不利于心血管健康,高嘌呤饮食则易引发痛风,对高尿酸患者非常不利。喝汤弃肉是本末倒置,真正的营养在于汤中的固体食材,补充营养,汤渣远比汤有益处。  误区3:鲜榨果汁、蔬菜汁,健康补VC  王志翊:鲜榨果汁蔬菜汁尽管保留了瓜果蔬菜部分维生素C和钾,但在其压榨过程中破坏了植物细胞壁,丢失了宝贵的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同时,水果鲜榨过程会将糖分高度浓缩变成“游离糖”,可被人体消化道快速吸收,这会导致血糖剧烈波动,尤其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稳定。蔬果汁不仅营养大打折扣,还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摄入更多糖分,增加肥胖风险。完整摄入新鲜水果蔬菜才是获取营养、促进健康的正确选择。  误区4:吃蜂蜜,治疗便秘又养颜  王志翊:蜂蜜中含有大量的糖分,本质上是高浓度的糖,其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高达80%以上。蜂蜜中的果糖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渗透性通便效果,但并非对所有人都有效,其通便效果仅对部分果糖不耐受的人有效,并非根治便秘良方。另外,蜂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微乎其微,其高糖分反而会增加肥胖风险,并可能损害皮肤胶原蛋白,加速皮肤糖化老化,与“养颜”作用背道而驰,其“养颜”功效并无科学依据。  误区5:喝红糖水,补铁又补血  王志翊:红糖是蔗糖的一种,红糖的红色主要源于其制造过程未经过深度精炼和脱色处理,原糖在加工时保留了甘蔗汁中的天然色素,如焦糖色素和美拉德反应产生的有色物质,并非铁元素的颜色。其所含的非血红素铁不仅含量极低(100克红糖仅含2毫克铁),且吸收利用率很差,靠喝红糖水补铁,会不可避免地摄入过量糖分,引发肥胖和血糖升高,而对改善贫血效果微乎其微。  由此可见,摄入红糖水的糖分超标健康风险可能远大于补铁效果,真正补铁补血应选择红肉、动物肝脏、动物血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  误区6:土榨油纯天然,营养更健康  王志翊:“土榨油”或“毛油”看似纯天然,并不意味着脂肪酸组成更合理,营养虽有所保留,但隐藏巨大安全风险。最大的健康问题是未经过精炼,由于工艺简陋,缺乏精炼工序,它可能含有较多的杂质、水分、磷脂等,容易酸败变质。  最危险的是,其原料(如花生、玉米)若储存不当发霉,可能产生致癌物黄曲霉素,而土法压榨无法将其去除。同时,其烟点较低,烹饪时易产生更多有害烟雾。可见,正规精炼油的安全性远高于“土榨油”或“毛油”。  误区7:“一勺猪油等于五副药”,猪油更营养  王志翊:“一勺猪油等于五副药”这句话是物资匮乏年代的旧观念,当时人们缺乏足够能量和脂肪,猪油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但在现代人普遍热量过剩的背景下,富含饱和脂肪酸的猪油不应再被视为“营养品”,猪油过量摄入会显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风险。  从健康角度看,猪油的营养组成远不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橄榄油、山茶油)合理,不应作为主要烹调用油。  误区8:多吃黑芝麻,就能长头发  王志翊:黑芝麻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及多种微量元素,适量摄入对头发健康有一定益处,例如提供头发生长所需营养、抗氧化等。然而,单纯依靠多吃黑芝麻来促进生发或治疗脱发并不科学。脱发原因复杂,可能与遗传、激素、压力、营养不均等多种因素相关,并非单一食物可以解决。过量摄入黑芝麻反而可能因油脂含量较高,导致消化不良或热量超标。要想真正改善头发问题,应注重整体饮食均衡,并结合专业诊断与治疗,避免盲目依赖“生发食物”。  误区9:鸡爪、猪蹄富含胶原蛋白,多吃可以美容  王志翊:鸡爪、猪蹄富含胶原蛋白,但它们同时也是“隐藏的脂肪大户”。鸡爪和猪蹄不仅脂肪含量较高,且所含胶原蛋白为大分子蛋白,人体无法直接吸收,需经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小分子后再合成,无法定向转化为胶原蛋白补充至皮肤。  经常大量食用鸡爪和猪蹄,不仅难达美容愿望,反而容易导致热量超标、血脂异常,诱发肥胖或加重心血管负担。  这些常见食物,很可能是“热量炸弹”  案例1:果脯蜜饯  王志翊:果脯蜜饯在加工过程中,水溶性维生素已大量流失。为防腐和改善口感,会添加大量的糖和盐,是名副其实的健康“糖衣炮弹”。果脯蜜饯生产多使用传统工艺,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加入防腐剂、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部分产品可能存在违规使用、过量添加等情况。长期过量食用会增加龋齿、肥胖、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应视为零食而非营养品。  案例2:山楂卷、山楂条  王志翊:山楂本身富含有机酸和膳食纤维,两者确实能**胃酸分泌,促进消化。但市售的山楂卷、山楂条为了中和极酸的口感,添加了大量的糖(白砂糖、麦芽糖浆),其含糖量通常在50%以上,往往排在配料表第一位。吃山楂卷、山楂条无异于在吃糖,通过开胃效果还会**人吃得更多,过量的糖分摄入,不仅抵消了促消化效果,还可能会加重胃部负担。真正助消化,还是建议适量吃新鲜山楂。  案例3:蛋黄酱、果蔬片  王志翊:蛋黄酱和果蔬脆片能为食物增添风味和酥脆口感,适量食用可满足口腹之欲。但是,这类食品通常脂肪含量极高:蛋黄酱主要由植物油和蛋黄乳化而成,脂肪比例可超过70%;而大多数香脆可口的果蔬脆片实则为低温油炸产品,含油量惊人。频繁或过量摄入,等同于无形中“喝油”,极易导致热量超标。  建议日常尽量选择天然香料、酸奶替代高脂酱料,并优先选择冻干而非油炸的果蔬干,享受美味的同时兼顾健康。  案例4:花式燕麦片、粗粮饼干、芋泥等粗粮  王志翊:这类以粗粮为基础的食物,确实能提供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优于精制谷物的营养。然而,为改善口感,许多产品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糖、油及添加剂。如花式燕麦片含糖量可能惊人,粗粮饼干脂肪含量往往不低,部分“全麦面包”实则以小麦粉为主料,而预包装芋泥食品中常含有奶油和糖。长期大量摄入这些食品,不仅难以获得纯粗粮的健康益处,反而会增加肥胖及代谢疾病风险。建议选择配料表简短、糖油含量低的产品,并优先食用天然形态的粗粮,才能真正获益。  案例5:风味酸奶、干噎酸奶、含乳饮料  王志翊:这类乳制品及衍生品通常含有蛋白质、钙质等基础营养成分,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风味选择和口感享受。然而,为提升其适口性和保存性,很多产品在加工中额外添加了大量糖、增稠剂及调味剂:风味酸奶的含糖量可能远超普通酸奶,部分含乳饮料实则乳含量低、糖分高,而一些“干噎”质感的酸奶也常借助脂肪和糖来实现浓醇口感。长期大量摄入,容易增加糖分和热量负担,反而可能促进肥胖并影响代谢健康。建议优先选择配料简单、低糖/无糖的原味发酵乳制品。  案例6:海苔、风味坚果、肉干肉脯  王志翊:这类零食常被看作优质蛋白或营养补充来源,如海苔富含碘、坚果含不饱和脂肪酸、肉脯提供蛋白质,适量食用有一定营养价值。然而,为延长保质期和增强风味,商家往往在加工过程中添加大量的盐、酱油、味精及其他调味品。长期过量摄入这类高盐食物,会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脏负担风险,其健康隐患不容忽视。建议选择原味、低盐版本,注意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每日严格控制摄入量,才能真正从这些食物中获益。  案例7:腐竹、豆腐皮、响铃卷  王志翊:这类豆制品由大豆制成,富含优质植物蛋白、钙质及多种微量元素,日常适量食用是良好的营养来源。然而,它们疏松多孔形态的干制品,在火锅、麻辣烫等重油汤汁中烹煮时,会像海绵一样大量吸附油脂,从而极大地增加脂肪和热量的摄入。经常如此食用,不仅背离了豆制品本身的健康益处,反而可能成为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推手。建议选择清汤锅底,或采用凉拌、清炒等低油烹饪方式减少油脂摄入,以便健康获得豆制品的营养价值。  如何科学选择健康食品?  王志翊:要辨别健康食品的真伪,切勿轻信包装上面的营销宣称,务必仔细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配料表按含量降序排列,前3位是主要成分,若糖、油脂、盐排名靠前,则需慎选;建议优先选择配料表短、添加剂少的产品。营养成分表重点关注4项核心指标:能量(千焦)、脂肪(尤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最好为0)、钠(NRV%超过30%即属高钠)及碳水化合物下的“糖”含量(每100克超过15克即较高)。通过查阅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才能真正有效避开高糖、高钠、高脂陷阱,做出正确的健康食品选择。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我冬泳我健康2 发表于 2025-10-3 22:34

本帖最后由 我冬泳我健康2 于 2025-10-3 22:41 编辑

https://pic1.imgdb.cn/item/68dc99d6c5157e1a884ba282.jpg
https://pic1.imgdb.cn/item/68dc9a2ec5157e1a884ba2a9.jpg
https://pic1.imgdb.cn/item/68dc9a5bc5157e1a884ba2b5.jpg
https://pic1.imgdb.cn/item/68dc9aa0c5157e1a884ba2c7.jpg
https://pic1.imgdb.cn/item/68dc9acec5157e1a884ba2cd.jpg
https://pic1.imgdb.cn/item/68dc9af4c5157e1a884ba2df.jpg

我冬泳我健康2 发表于 2025-10-4 20:32





                                                    絮叨今天的碎碎念
        睡了一个比较满意的觉,一早起来感觉口腔溃疡明显好转,谢天谢地。    考虑到今天钟点工临时改变服务时间到中午,原本想早点到宝山中医医院,索性晚点去。早餐后外出买菜,想想头发太长,而黄兴公园门外有两三个摆放理发的摊位,于是前往。毕竟节日期间,摊位正恭候客人,于是坐上去。旁边的音响正播放周璇那个年代演唱的歌曲,不由地一声感叹,与理发的中年女人说起了我当年在班会因为演唱《五月的风》被刷掉中队长的往事,也引发了她在文革期间所见所闻的叙说。    理发完毕,旁边就是公园,好几个月没有去过,于是走了进去。在曾经的打太极拳队伍遇到老熟人,自然而然地说起养老的事情。一位我曾经在博客里曾经写过的“老董”,前些年在家里摔了一跤,从此难以走路,又是居住在七楼这个没有电梯的老破小,迫不得已被自己的女儿送进了养老院;而另一位告诉我不想去养老院,准备到身体不能动了回老家杭州已经退休的女儿家养老。为此,告诉了我的老伴之后,老伴终于说了自己养老的想法,意思差不多,就是到不能动的时候进养老院。还说这是受了昨天看望她二嫂后的想法,如此我想既然老伴的主意定了,后面我也不想怎么了。    回家后拿起医保卡,急急忙忙到宝山中医医院,家里关于睡眠的中成药已经全部吃完,到我的朋友那里配药。中途下车先到为我推拿艾灸的那家诊所看望了盲人夫妇,明天我女儿也将到那里做颈部的中医调理。自从他们得知我每天写博后,一直在关注着我的帖子,虽然无法看到我发的图片,但通过阅读的窗口可以听到我的帖子内容,让我感动他们的艰难。    配药十分顺利,不到五分钟便离开医院:挂号,然后打电话给朋友,马上配药再行付款,然后取药结束。回到家里已是中午十二点半,只见钟点工继续在家里服务打扫。结束后,我除了正常支付费用外要给她节日红包,结果被拒绝。今天的服务,我原来的意思是放假一次,老伴不允。    午餐是一点钟,喝了女儿给我的一瓶啤酒,到两点钟结束,这是我们俩可以说是最晚的午餐了。餐后午睡,碎碎念念告白完了。

我冬泳我健康2 发表于 2025-10-4 20:35

                                    园林工人的杰作

       今天早晨去公园遛弯儿。好多漂亮的树木吸引了我。这是园林工人的杰作。我顺手把它拍下来。让大家看看。
                     https://pic1.imgdb.cn/item/68e08a45c5157e1a885554bc.jpg
                     https://pic1.imgdb.cn/item/68e08a62c5157e1a885554c4.jpg
                     https://pic1.imgdb.cn/item/68e08a97c5157e1a885554d0.jpg
                     https://pic1.imgdb.cn/item/68e08a9dc5157e1a885554d3.jpg


我冬泳我健康2 发表于 2025-10-5 11:15

https://www.lequxiang.com.cn/view.php/80ebf647dc81707bff1558ac204981cd.jpg

我冬泳我健康2 发表于 2025-10-5 20:32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507/18/13544655my56ac5yqi3an6.jpg

我冬泳我健康2 发表于 2025-10-6 08:03



                                                               不与人争


    我这人生性淡泊,没什么出息,只是深记家母在世间的时候的一句教诲:人这一辈子不容易,别想着那么多的名利,还好的活着,快乐的走着。

    家母没什么文化,但是,每每想起她对我的谆谆教诲,不夸张的说:受用了一生。

    所以,大半人生偶尔回望一下,已经看不清曾经走过的路,只是有一点问心无愧,路走的还算平,还算稳,没跌跤,就算摔了也能自己悄悄爬起来,掸掉一身的泥土和狼狈,继续走,只是,绝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再次摔倒。

    这不是小心驶得万年船。也没想着有什么万年船,区区百年都是奢望。

   不与人争,是我一生的主题。从17岁参加工作,到如今的67岁,这个主题都没变,也不可能变。从当初在企业为了评先进,晋升工资亲眼目睹人性的直接,到晚年的今天在小区里依然能看到同龄人为特朗普好不好而彼此对骂,觉得人生这戏份,我无论如何都不是演员,当然我也不屑当看客,所以,索性啥都看不见,听不见了。

    眼睛虽然要戴三百度的老花镜,但是不瞎。就算听力不那么敏锐了,还能听见。只是,不想看不想听而已。

    从来不惹事,但也绝不怕事,这是大半人生的原则。

    但是,我更知道,企图把自己的想法装进别人的脑袋里,那就是痴人说梦,这也是我辈不该去做的事情。现实里是这样,网络里也是这样。

    与其话费大把的时间旁引博证的试图让对方接受你所谓的“观点”,还不如我瞄着取景器里的目标,快活的按下快门。

    人生的复杂都是人自己折腾出来的,放着简单和快乐你不选,却非要弯弯绕的认定所谓的真理和主义,我觉得这很扯淡。

    我曾经有一个好友,是军队退下来的,小我三岁,副师级,我不知道他的退休金是多少,当然肯定比我高许多,最初每次小坐都是他一定买单的,后来我告诉他如果他再买单,我就不去了,然后我也买了几次。人不错,行伍出身,带着爽朗和快意。但是,去年的六月初的一天,他下海游泳,一个猛子下去再也没上来,死因是突发心梗。之前我劝过他:七八月份以后再下海,他很不屑:老哥,你不懂,我是属于大海的。

    结果是:人,没了。

    我总觉得好强的人,容易折。

    我在小区里有着极好的人缘,谁家有事想拍个片子,直接,间接找到我,我必然去拍。一次不满意,那就两次三次。邻居觉得很麻烦我,其实,这算啥,举手之劳而已。看到可爱的娃娃,我悄悄拍了,然后回家打印出来,把片子送给他(她)们的家人,看到他们快乐的表情,我觉得很舒畅。

    不与人争不是怕,而是没意思。我只管表达我自己的,从来没想要让别人一定要认同,所以,扔个帖子,你回了我感谢,你不认同我也无所谓。

   不争论不是怕,而是在我看来不值得。

   大约就是这样。


我冬泳我健康2 发表于 2025-10-6 08:09



                      中 秋 月 圆
                  八月十五月儿圆,
                  西瓜月饼敬老天。
                  人丁兴旺千家福,
                  财源广进万户欢!
         https://pic1.imgdb.cn/item/68e2f4ddc5157e1a88598f02.gif

我冬泳我健康2 发表于 2025-10-7 11:22

                      七绝 • 中秋夜


圆月中天人竞望,秋思已漫彩云飘。家家欢乐和谐景,接引嫦娥下九霄。

我冬泳我健康2 发表于 2025-10-8 20:19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12/28/160611vigjjix2i6x2xg6i.jpg

我冬泳我健康2 发表于 2025-10-9 15:00

说“东西”                中国古代哲学理论“五行学说”所包括的“木、火、土、金、水”的生克制化规律,是宇宙间各种事物普遍联系、协调平衡的基本规律。    其中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说:    东方:属春、属木、属风、主生发、主青颜色的物事;    南方:属夏、属火、属暑、主成长、主赤颜色的物事;    中方:属中、属土、属热、主运化、主黄颜色的物事;    西方:属秋、属金、属燥、主收成、主白颜色的物事;    北方:属冬、属水、属寒、主收藏、主黑颜色的物事。    从这种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基本的规律:我们古人生活中所必须又最常见的用具:    一类是木制的,如杈、槈、杆、杖、杌、棍、杵、板、柜、杯、桶、棒、枪、枢、枷、栏、栊、梆等;    另一类是金属制的,如钉、针、铲、锤、钎、锄、镰、锨、铧、铃、钵、锅、钟、钗、钩、钱、钥等。    都是处在东方(木)和西方(金)这两个方向上的,因此把什物概称为“东西”是最合适不过的了。“金”虽然能克“木”,但克的结果是使木头成了有用的器物,而不是使其废弃。    无论是把到外面去买“什物”叫买“东西”,还是说某人不是“东西”,都是将“东西”概说成“各种不同的‘什物’的”。    相反地,如果将“什物”说成“南北”合不合适呢?南属火,北属水,“水火不容”,不是水将火浇灭,就是火使水气化。无论哪种情形,都是一方完全压倒另一方。不可能由不相容的两类物质共同组成一种事物的。所以古人不把“什物”叫“南北”。    东西方向是地球自转的方向。也是正向切割南北磁力线的方向。这一方向受地球磁力线极化的可能性最小。因此,人睡觉休息的方向就应该是东西方向。最好头朝东,脚朝西。如果因为房间不便安排的原因,头朝西脚朝东也可以。但切不能南北方向开床睡觉。    南北向是地球磁力线穿行的方向,易使人体在身长方向产生磁极极化,生成静电荷压差而有碍健康。而使人的睡眠不得安稳。    所以中国人的房子坐北朝南修建,而卧房里的炕或床都是东西方向安排的。故宫皇室的每一间寝宫也都是东西向横进卧室成东西向的,背北朝南的殿宇没有当寝宫的。    东方,属春,主阳,主生。因此,太子们往往住在东厢房。因此“东宫”也概指太子。    西方,属秋,主阴,主收。因此,娘娘、妃子往往西厢房。因此“西宫”也通指女眷。    东西方的概念,并不简单地是专指地域概念。虽然亚洲的东部确实是地球东半部的东部,而欧洲在东半球的西部,美国还在西半球,更是西部。    但中国在唐朝甚至更早,就把神州大地成为“东土”,而把葱岭以西的地方统称为“西域”。欧洲在西域以西,那就更是西方了。这一概念,并不起源于19世纪科学界按本初子午线确定东经、西经后的东西半球的概念。神州在天下之中央,日本为东瀛,西域皆谓西洋。    可见中国古人早就有了东西方合成为整个世界的概念。相对来说,南北的概念,并不重要。    而东方,属春天,主生发,有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趋势,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希冀。    而西方,属秋天,主收敛,有庄稼成熟,抢收归仓的紧迫,有“一年之获在于秋”的提示。    所以东方人习于创造生机,西方人习于掠夺果实。    这都是合于天理的。



我冬泳我健康2 发表于 2025-10-10 11:09





                                                       深秋连夜雨


   昨晚半夜小解,顺便去厅里看了看窗外,此时午夜刚过,对面商家牌匾灯光处能看到,淅淅沥沥的秋雨,路面低洼处的水泛着光。

    这雨,昨天已经下了一整天了,没想到晚上继续。

    雨真不大,但是耐下。不紧不慢,淅淅沥沥的。这要是春雨可就贵如油了,问题是秋雨你这么下,而且是深秋,这分明就是不大正经了。果然应了“雨霖寒露节,半月雨不歇”么?!

    少见,很少见,关键是这个下法,没风助兴,就那么滋滋润润的下。我觉得这雨能下一宿。

    早起再看,果然是,还在下,还是那个感觉,不紧不慢,丝丝缕缕。

    已经三天没看到太阳,没看到蓝天白云了,这是深秋啊,这是北方啊,这么不着调么?

    早起看对面小区的银杏树,往年这个时节,就该泛黄了,如今的视觉却依然青绿,这季节有点乱糟糟的意思了。

    有个哥们昨天发了一张他路过旅顺银杏大道的片子,然后跟一句叹息:我是不是来错了季节,这不是深秋,瞅着像春五六月。

    常规的说,寒露之后有秋旱,持续的晴空无雨,如今却成了秋涝了,这雨下错了季节了。

    雨这么下,什么也甭想,老老实实闷在家里就是了。原本盘算着,寒露之后拍秋,追拍迁徙的鸟,老天按下了“斯道普“键,老实在家待着吧。

    挺郁闷,看了一下,明天还要继续下。

    当然,预报说,下周开始可就没有雨了,老天下够了。

    兄弟电话吐槽说,地里的地瓜都起不出来了,因为这么下雨。我说下周就好了,放地里还能再长点。

    别说,这话题有意思了,看到在内蒙好多旗什么的,国庆节收获了点赞。是因为他们收过的地里,土豆,地瓜,各种藤蔓瓜果都不要了,游人刻可以随便进地里拦。有的地方做的更大气,甚至免费为游人提供奶茶。

    大人孩子们在地里快乐的翻腾,地瓜,土豆,胡萝卜,干豆角,瓜果,那叫快乐,果然是情绪价值直接拉满。

    有个伙计提着一编织袋土豆往车上放,直言不讳:这旅游最有价值的部分我们赶上了。

    也是,比冒着雨堵在泰山上不去下不来的闹心,比堵在高速吃喝拉撒都成问题的焦虑,这多好。

   更有甚者,直接在田间地头拢起小火堆直接原生态烤土豆,吃的满嘴黑,但是快乐是发自内心的。

   得,这波热点让内蒙赶上了,明年瞧好吧




页: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查看完整版本: 音乐-每日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