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17 13:08
佛光胜境:《阿弥陀佛接引图》
2019
01/17
11:51
黄龙禅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阿弥陀佛接引图 《高清版》
自动播放
视频:阿弥陀佛接引图
「阿弥陀佛接引图」的设计,有如一部前往极乐世界的卫星导航。由赞佛偈的梵呗展开序幕,阿弥陀佛相好光明虚空示现。光中亿佛及菩萨、前往十方度化众生。一切有缘、欢喜踊跃同心愿往。弥陀引领,齐赴西方极乐世界。
短片全长六分钟,集念佛系列精华所成,平时薰修作为功课,能令莲邦种子深植心田;临终病危观看,佛光胜境引心愿往,乘佛慈愿速生净土。
《赞佛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
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17 13:12
印光法师:众生无明长夜中的智慧火炬
2019
01/17
11:52
黄龙禅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大安法师
印光大师是近代中兴净土宗的一位了不起的祖师。晚清以后,随着国运的衰微,佛教也呈凋零之颓势。印光大师生于乱世,悲愿广大,挽狂澜于既倒,高扬儒佛共弘之幢,其一生所倡导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八句乃概述了中国净土宗传承的宗旨,为净土宗在现代的生存发展贡献极大。道盛德隆,被四众弟子推尊为净宗第十三祖,名实相符。
印祖往生之后,净土宗保持着良性发展的势头,这主要得归功于印祖的《文钞》,作众生无明长夜中的智慧火炬,文字般若感人至深。所以印祖往生之后,净土宗持戒念佛、矢志净土之宗风不坠。依据《文钞》修行,往生净土者不胜枚举。
印光法师文钞
建国以后,中国大陆一度受左的思想的波及,整个佛教受到摧残,净土宗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落实,寺院丛林得以恢复,僧俗二众修行念佛法门者占的比例最大,净宗法门的群众基础最广。
从目前中国大陆的佛教现状以及信众的根机来看,走印祖指归的弘法路子,上契诸佛本怀,下应现代众生之机,即在世间法中弘扬儒家思想文化,在出世间法方面独标念佛往生净土一法。
我等净业行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企想做什么大通家,也不要这山望到那山高,宜摒弃傲慢,老实念佛。
在这末法之秋,以我等通身业力之资质,舍弥陀大悲愿力,决定难得解脱。印祖临往生婆心开示:念佛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吾等净业行人当依教奉行,守住净宗平实的家风,作印祖的私淑弟子,自行化他,便能在此浊世传承光大念佛法门。印祖在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亦会含笑加持我等行人,伏冀勉旃!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17 13:16
顺其自然,发生的一切都是因果注定
2019
01/17
12:13
东台市观音禅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昨天越来越多,明天越来越少,
走过的路长了,遇见的人多了,
不经意回过头才发现,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头脑的睿智与清醒。
人生旅途中,
我们都在忙着认识各种人,
以为这是在丰富生命。
可最有价值的遇见,
是在某一瞬间,重遇了自己,
那一刻你才会懂:
走遍世界,
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
走回内心的路。
如果有一天,
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
你不再期望成功,只是去做,
你不再追求成长,只是去行,
一切才算真正开始。
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
总会安排一些不顺心的人或事磨炼你,
这是规律。
当我们一心专注走过泥泞的时候,
发现一切都已被悄悄抛在了身后。
山有山的宿命,
云有云的因果。
不要期待,不要假想,
不要强求,顺其自然,
如果注定,便一定会发生。
安住当下,
步步花香!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17 13:19
星云法师:佛祖为何拈花微笑?用意何在?
2019
01/17
12:14
东台市观音禅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佛法是教导人如何发掘本性,了解宇宙真实本体的一门学问,能够照见真实的自我,必然也能认识事物的真相。
如果能够依循佛法的八正道做为生活的指向,即使未能证悟,也能拥有平静的心灵、不凡的思维、 开阔的胸襟,由此而能开创积极进取的人生。
佛陀当年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的用意,就是希望学佛者能够放下对各种现象的执著,能够把握“当下的禅机”。
禅修的道路从神秀的“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循序渐进,到惠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顿悟本体,这也是一种次第。
如果要提出具体的方法,从禅坐时的数息或者使用棒喝,乃至一个话头,只要能够“对机”,都能从五欲六尘的迷雾中解脱出来,进—步而能彻证心源,找回本来面目。
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一天的时间,经常因为不同的事务,而将专注的心念,分割成支离破碎的认知,痴迷由此而生。
若谈到修行,面对三藏十二部浩瀚的佛典,更不知如何人门。
禅门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流源,祖师大德们代代相传的智慧,可以说都是现代人学佛的方便法门。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17 13:23
学佛准则:四依四不依
2019
01/17
11:37
长安香积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四依四不依出自《大般涅槃经》,四依四不依是: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依法不依人
佛法又被称为金刚不坏,金刚不坏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佛法有如锋利无比、坚硬的金刚利器,可以摧坏世间一切烦恼;二层是说佛法无论谁说都是金刚不坏的。例如:佛法即便是由魔王说或邪佞之人说,其效果与圣贤说都一样,都可以度众生,让被度者解脱烦恼,得大智慧。反过来说,如果一位圣贤说的不是佛法,那么无论他说了什么都不该依从。因为即便是圣贤也有可能解释错佛经,也有可能说了自己臆测为正确的知识见解,所以可能导致谬误,因此,为避免误导众生,学佛者必依据佛法而学、而思、而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100%的正确。才可以悟入佛法真义——实相。
关于“依法不依人”佛陀在《大般涅槃经》中做了一个比喻:“例如一采药人采集到雪山妙药(佛法),然而其又夹杂与妙药相似的杂药以卖之。买药人以肉眼不能识别真伪,结果买了假药。”因此,为避免卖药者借真卖假(包括有意的和无意的),佛陀制定了学佛的标准原则:依法不依人。简单地说,依法不依人的意思是,一切以佛经为学佛的准绳。
依义不依语
义指实相,语指承载佛法的语言文字。佛法真义非语言文字,但指明实相要靠语言文字。指向实相的手指并非只有“一指”,而是有很多“指”,即佛陀根据机缘开演出多部佛经和说法,来让众生领悟到实相。就是说,没有一部经、一个说法是实相。所有佛经皆是指向实相的手指。
即,月亮只有一个,指明月亮的手指则可以据机缘而有很多,如果执着某“一指”为月,则是缘木求鱼,终无所获。正所谓“以指指月,指非是月”。
例如佛在《金刚经》中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解释:佛法只是过河到达解脱彼岸的船,无船则不能渡河,到岸即应弃船,若执着地认为船是彼岸的话就错了。因此,学佛者依佛法中语言文字为理解佛法真义的工具,但不能被语言文字所作的比喻所束缚,如果去求证语言文字所述之法相内容,就会“执指为月”,不见真月(实相)。
再如,《金刚经》中有“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解释:诸法如义的意思是要通过佛法领悟到佛法的真义。真义是什么?真义即是实相。所谓“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实相无相,无相即是非相,因此佛法的真义是“非相”,即一切皆是幻相。见到一切皆是幻相即是证悟到佛法真义。
清楚地说,佛法之所以是最不可思议的,关键在于佛法本身也是幻相中的“一相”。所以,佛法所用的语言说法皆是暂立的“种种譬喻”,目的只是以此来引导众生趣入实相。例如:法身、化身、报身,三界三乘、六道轮回,皆是“语”。
佛在《圆觉经》中说:“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简释上文:因为一切山河大地、万事万象,都是由本心所生,因此本心不具有它所生出的万象中的任何一物的任何特性,所以圆觉自性是“非性”的。因为一切性(山河大地、万事万物)皆是由本心所生有,所以一切都是“性有”的。所以,修证于本心升起的任何一个幻相都是无法取证到本心的。因为一切皆是幻相,所以在幻相中是“无取无证”的。
在实相的“义”中,佛、菩萨、众生都是幻相,都是假的,如果假的灭了,是无法在“假的”灭中证取到一个“真”的。就是说,真不在假中,而是假在真中。这就像是眼睛是无法看到眼睛一样,佛、菩萨、众生都是眼前物,而在眼前物中是无法证取到“眼睛”的。
因为众生都是在没有最终证悟中修学佛法,所以为引导众生一步步趋入实相,就据机缘暂立出修行的次第法门,暂立出菩萨、众生、三身六道等。如果真的证悟了,也就证悟到本无佛可成,无道可得,因为众生本来就是佛,人人本来就在道中。
因此,“语”(八万四千法)是因机因人而暂立的,是变动的,是有为的,“义”(实相)则是唯一的、无为的。
依智不依识
“智”为般若大智慧。亦即佛法真实义:实相。“识”指认识、识别、推理。佛陀在弘扬佛法过程中,为广度众生,为让众生能够一步步趋入实相,应机善巧暂立出诸多方便方法。方便说法中的内容皆是“空拳黄叶”,如果一个想要证取佛法真义者,试图通过分别、推理求证方便说中的譬喻、法相的真伪,不知道那些皆是“空拳黄叶”,那么他就会困于不可能有答案的逻辑推理中,无法再去修证到实相。
为什么人们会困于逻辑推理中呢?因为实相是一个非逻辑的问题。什么样的非逻辑性呢?不但世间万物,包括众生山河大地、以至于佛法本身皆是“梦中事”。能够在梦境中认识到自己就在梦境中是非常难的。要想悟到自己就在梦境中要靠梦境中的智慧。梦中的智慧就是对事物的识别和推理,要想通过梦境中的逻辑推理去证悟到非逻辑性的实相,因为逻辑推理本身也是幻相,所以最终是要跳出和舍弃这逻辑推理所表述的内容才行。因此,最终要想证悟佛法实相,要靠“悟”,而非识别、推理所能达到。
例如,人们总是在心外有物的情况下去问一些逻辑的问题,而佛法的奥义是“心外无物”的,是非逻辑的。比如说,人们总是去问“死后去了哪里?”,这是逻辑性的问题,而非逻辑的则是:“生死皆是幻,没有生前死后的地方所在!”因此,所谓依智不依识的意思是,要跳出对法相的识别、推论,所有“识”之内容,皆是梦中事。证悟到一切皆是梦相,即是悟道,即是得“智”。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佛法是为度众生解脱烦恼而设。“了义”经的意思是指彻底解脱烦恼的经,是究竟的。“不了义”经是指只解一人、一时、一机缘、一事之烦恼的经,是不究竟的。既然有了义经,为什么佛陀还会说不了义的经呢?原因是,世人的慧根不同。因此佛陀在49年弘法过程中,应机善巧开演出八万四千方便法门,以度当机众生。佛陀为避免世人执着在不了义经中的法相内容(种种譬喻言说),制定了凡是了义经与不了义经相违的内容,以了义经为准。
例如,佛陀在《大般涅槃经》中说:“不了义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了义者名为菩萨真实智慧; ……..亦于如来随宜方便所说法中不生执着,是名了义。…….如经中说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是名不了义。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义故。令诸众生堕阿鼻狱。所以者何?以取着故于义不了。”
简释上文:所谓“义”者即为佛法第一义空,佛法第一义空为实相。实相无相:一切皆是心生幻相。而凡是说无常、苦、空、无我等皆是在幻中说,皆是梦中事,解脱的是幻中苦、梦中苦。若得真实智慧则一切无修无证,无苦可灭,无道可成。实相中实无众生、菩萨、佛,一切众生本成佛道。总之,不了义经为方便说,为小乘等经,不见佛性。了义经为究竟真实之说,为大乘经,能见佛性。
佛陀在《大般涅槃经》中说:“我为肉眼诸众生等说是四依,终不为于有慧眼者,是故我今说是四依。”简释:今所说四依四不依是为一般众生而说,对于慧根者则不须说!
修证佛法是一个“转依”的过程。一开始众生皆是依“人、语、识、不了义经”趣入佛门,其后转依“法、义、智、了义经”而趋入修证实相。因此,对于弘扬佛法来说,不可以实废权、或以权废实(实:第一义空、实相;权:方便门、法相)。
佛陀开示出的四依四不依的学佛准则,从根本上规避了教门中“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的宗派法门之争!
THE END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17 13:35
极乐世界里有你的莲花吗?
2019
01/17
11:13
东北佛教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南无阿弥陀佛
极乐世界有你的莲花吗?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极乐世界有个七宝池。七宝池与往生的人,关系非常密切,因为往生的人都是莲花化生,而莲花都生在七宝池当中。
经上讲,我们一起心一动念,七宝池里就长一朵莲花,就一个花苞。这个莲花上有你的名字,决定错不了,将来你往生,阿弥陀佛手上拿的莲花,就是你自己修的莲花。
换句话说,莲花是自己修的,七宝池是阿弥陀佛提供的。阿弥陀佛提供我们七宝池,莲花要自己种;自己不种莲花,阿弥陀佛不能变个莲花来给你。莲花是自己种的,这个事情千真万确,你看有许多人念佛的时候能见到莲花,可见得这个事情决定不假。
我们起心、动念,发心,“我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就有一朵莲花。你用功,你念佛念得很勤,这个莲花一天一天就大,光色一天一天就好。如果你念得懈怠,念得不勤快,这个花长得就很慢,光色就差点。
这个莲花跟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境界不相同,其他的境界是阿弥陀佛自己的威神功德变现出来的,它没有从小长到大,没有生灭法;莲花是我们自己种的,它会慢慢长大,到我们往生那一天,就长到那一天。
所以经上讲“有一由旬者”,一由旬者是小的;“有十由旬、百由旬、千由旬、万由旬”,那个花就非常之大。
这些花的大小都是每一个人念佛功夫勤惰不相同,是我们自己念佛功夫不一样,所以才有这样的差别。明白了这些事实真相,我们这个头脑里,不能想别的,一定要想阿弥陀佛,一定要想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庄严图,太庄严了
能看到的都是有福之人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17 19:56
【晚安】石门素疏+353页2019年已过17天,慎勿放逸!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精进持净戒!精勤勿放逸!(一)【石门素疏】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大吉大利】20140218-20180731共150,888页。【今日业绩】20190117课堂笔记353页。【最高纪录】20181015课堂笔记399页。【评分标准】合格108良好250优秀348。同步上传,欢迎指正!【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石门素疏》:《课堂笔记》&《读书卡片》【最新统计】*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231共有: 193,827个文件。*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130共有: 182,927个文件。*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共有: 173,341个文件。176,832*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共有: 165,144个文件。*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共有: 157,776个文件。*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共有: 150,888个文件。海选精华,珍藏留念!【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1498/infocenter?ptsig=3nMpYy8QG2SU5pjIu3nikim195LyIcmuiVPwd3gSCq0_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每日抄经念佛每日甘露施食每日精勤笔记每日持咒忏悔早殿,过堂,素斋,施食,养花,禅坐,读经,笔记,药石,书法,晚诵,回向,补经,送圣,养息。感恩! (三)【三世因果】鱼象鱼说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诚心思过忏悔,无酒无肉无荤。人生以戒为师,戒贪戒嗔戒痴。禅堂闭关修行,小乘大乘密乘。 感恩!(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感恩!(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感恩众生】鱼象鱼说阅历决定正见应用。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素食是心的修行。向阳花开,友情供斋。健康素食,结缘博爱!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纯素:戒酒断肉,少糖少盐。非荤食,非奶素,非蛋素。少吃多餐,饿治百病。食饮有节,五味清淡。富养精神,穷养身体。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养生歌谣】鱼象鱼说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勇猛精进,禅悦法喜,普皆回向,阿弥陀佛!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18 14:56
圣严法师:生命的圆融2019年01月18日 10:29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http://n.sinaimg.cn/fo/transform/116/w550h366/20190117/D4_x-hrseche2391866.jpg圣严法师:生命的圆融
一、何谓圆融 圆融,是佛学上的名词。比如《楞严经》卷四,如来云:‘地水火风,本性圆融。’中国的天台及华严二宗,对圆融之理,发挥得最详尽。 圆有圆满、圆熟、圆通的意思。圆满是不缺少,缺则残,少则亏;圆熟是不生硬,生则自感苦涩,硬则自伤伤人;圆通是不阻碍,阻者停滞,碍则损失。 人都祈求圆满,比如说:希望财富圆满、事业圆满、家庭圆满等等,不圆满则不幸福。 圆熟是完全的成熟,不是勉强的。一个人的人格达到成熟或圆满的境地,便是‘完人’。所以大家都盼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达到圆熟的程度。 圆通是佛学专有名词,圆是性体周遍,通是妙用无碍。《楞严经》有二十五位大士,各个依一门而圆通诸门。 如果自身是圆形的,又能绕著圆的形状走,便不会遇到障碍,且能四通八达,无论从那一点起步,都通行无阻。时间的流转或循环,空间的回旋或运行,都可根据圆的道理来形容。 圆融是圆满的融和、圆熟的融合、完全的交融。融和是不冲突,没有利害、彼此、前后的冲突。融合是不对立,没有你我、内外、大小的对立。交融是大同不碍小异,同则不会摩擦,异则各显其用。 譬如:这间教室里的八盏灯,同时打开,则每盏灯的光,互相交错,彼此不相妨碍,这就是融和、融合、交融。灯和灯彼此是个别独立发光的体,但所发出的光是相互融通的;换句话说,是在差别中不否定整体。差别的任何个体各有其价值和作用,而价值与价值彼此之间,不但不相妨碍,且是相辅相成。 我们看到教室里每盏灯都个别地在放光,光与光交互集中在一起,光的亮度便相对地增加。因此每一个生命与生命之间,应该都有圆通和圆融的关系,这才是理想的社会及理想的世界。否则的话,我们只看到冲突、矛盾、差别,彼此互相猜忌斗争,那么社会将是到处混乱的,人间必是互相伤害的,这是非常不幸的。 二、何谓生命 (一)生命之定义 ‘生’为物体在空间位置中的发生,‘命’为物体在时间单位上的延续。凡是发生了的物体,在时间上继续地发生下去,便是生命。譬如:草木等的生物,或人类以及其它的动物,以及一粒种子或胚胎开始萌芽,并继续不断地变动、成长,这就是生命。 (二)生命有两类 1。无情的生命:如花、草、树木等的植物。 2。有情的生命:如人、畜,乃至昆虫等的动物。 也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说,花、草、树木也有感情。只要有人天天去照顾它们,或对它们说话,放音乐给它们听,它们便长得非常茂盛且生机盎然,反之,若不爱护照料它们,或者成天地诅咒它们,则可能会逐渐地枯萎而至死亡,所以认为草木也应该算是有情。 其实,有情的动物与无情的植物,最大的不同处,在于神识及神经的有无。 植物无神经,亦无神识,只有自然的反应,没有苦乐的感觉,也无死亡的恐惧,故称无情众生。有情众生,乃有求生之意愿,也有死亡之畏惧。 恐惧死亡是人内心的活动,而直接感受到伤害却是神经系统。神经使得我们的头脑产生记忆,从记忆的累积而变成知识,从知识转为思想,再由思想产生死亡的恐惧。这种记忆和了解,便非植物所能。若仅有神经而无思想记忆者,可称植物人了。 人类的恐惧不仅仅是恐惧当时的危险,而且也忧虑未来任何危险情况的发生。因此人类的恐惧心,比任何种类的动物都来得敏锐。越是低等的动物,越没有思想和记忆。仅是单纯的神经反应,受伤的当下会痛,痛过以后便忘了,因为牠没有记忆,故也不知忧虑。高等一点的动物,如老鼠、猫、狗等都有记忆,所以牠们怕受伤也怕死。 若以佛的法性身而言,有情无情,毫无差别;依凡夫的层次而言,无情物不是有情众生,不能说没有差别。(摘录自圣严法师著作《禅的世界》)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18 14:57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18 15:04
阿弥陀佛”分禅净密律吗
2019年01月17日 14:51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阿弥陀佛”分禅净密律吗?“阿弥陀佛”分禅净密律吗?
问:同念一声“阿弥陀佛”,怎么还分禅、净、密、律?
宗舜法师:
其实佛没有分别,是我们有分别。我们凡夫在“相”的执着上是出了名的,这种贪是非常执着的。我们贪各种相——男女之相、饮食粗精之相、昼夜之相……种种分别心在,所以就必须要开无量的法门来度无量的众生。你需要什么,我给你什么。你喜欢说“我只相信净土宗,我才能得到救度”,那我就给你说净土宗;有的说“我必须要研持戒律,我才能往生”,我们就专门讲戒律的持犯。所以,佛法的教门完全是应机而设,是你的需要,不是佛的需要。佛从来只有一个门。是什么门呢?就是观音菩萨的普门,其实是无门为法门。大家看《妙法莲华经》里面有《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核心就是讲的“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说法”。在这种情况之下,观音菩萨开一个法门,就是无量门,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所以,禅、净、律、密这些分别,是顺应我们凡夫的烦恼而生的对治方法,并不是佛法本身有这些东西。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18 15:07
禅诗赏析:谁羡前程未可涯
2019年01月18日 11:13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禅诗赏析:谁羡前程未可涯禅诗赏析:谁羡前程未可涯
野居偶作
贯休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尽占好烟霞。
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
风触花好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
但令知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作者简介]
贯休(832—912),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天复间入蜀。蜀主王建赐号“禅月大师”。晚唐五代着名诗僧,与时士斐说、卢仝、罗隐、吴融、王锴,名僧栖白有诗画往还。时人有谓“诗名画手皆奇绝”(欧阳炯语)、“书似张颠值万金”(张格语)。自称诗作“风调野俗”、“概山讴之列”、“十载独扃扉,唯为二雅诗”(《偶作》)。
[赏析]
这是一首抒怀述道诗。
仿佛一篇精短的随笔,诗人在这篇偶作中诗意地表述了自己野居修道、清虚宁静的禅境。首先礼佛参禅不一定要占尽天下名山,只要有一个清虚的家,一个高远淡泊的家就行了。最关键是要无心习道,切莫刻意求人。无心处道自现,求人则无异于舍近求远。大道本来现成,触目皆菩提,处处皆是道,落英流水无不是佛性的显现。“但令知此还如此”,悟时佛性是如此,悟后佛性还是如此,一句诗中两个“此”字,强调了佛性的常在。明白这一人生根本,哪里还会羡慕什么尘世前程呢!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18 15:11
《环球人物》专访希阿荣博堪布:在悲欢离合里耕耘心田(二)
转载 2019-01-15 07:16:26
标签:希阿荣博堪布专访修行佛法
下一刻就死,和下一刻仍然活着,其实是概率同等的假设,可是人们都只是为了活得更好而勤奋地积累钱财,巩固地位,经营感情,呵护身体,却对另一件同样可能发生的事置之不理。——希阿荣博堪布《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记者:王晶晶
不是消极,而是坚韧和开阔
《环球人物》:时下流行“佛系青年”一词,年轻人似乎是无欲无求,您心中认可这个说法吗?
希阿荣博堪布:我不太清楚“佛系青年”这个词的具体所指。不过人们似乎对佛教所说的无欲无求有不少误解。其实佛教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消极,也许换一种说法更能理解,无欲无求可以理解为“没有期待也没有恐惧”。这是非常稀有的品质,尤其在现代社会,各种期待、压力、诱惑、干扰之下,要做到没有期待也没有恐惧很难。这不是一味的消极,而是异常的坚韧和开阔。
《环球人物》:关于变得“坚韧和开阔”,求诸佛法这样的宗教也好,诉诸心理学这样的科学也好,似乎都是道理明白,做到很难。
希阿荣博堪布:佛法讲闻思修并举。闻是闻法,听老师讲解佛法;思是思维,把道理搞清楚;闻思的目的是为了修,把佛法应用到自己身上来。这一点,现代人尤其要注意。大家很容易把佛法当成纯粹的知识来对待,学习佛法就是在积累知识,看一个人学佛学得好不好,就看他懂多少佛法知识,能不能讲得好。
但我们不要忘了,佛法最重要的是它的实践性,学习佛法是为了用它来解决自己的问题。道理懂了只是第一步,更关键也更难的是实践。何况佛法中很多道理关乎见地,修证未到,你以为你懂了,其实没懂,不过是人云亦云而已。
总有人跟我诉苦说,学了这么久佛法,可事到临头还是使不上力。我能说什么呢?你的佛法只停留在纸面上和嘴巴上,你花了多少工夫去实修实证呢?一天24小时你有多少时间在思维佛法?日常遇事有几件是用佛法的道理来应对的?如果没有,你怎能期望自己在关键时候有力量去运用佛法?修行,就是去养成习惯,把佛法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维和行为方式。
《环球人物》:现实生活中人们多是遭逢困境,或面临生死、衰老,才开始真正关注心灵。为什么会这样?
希阿荣博堪布:大概是因为到这种时候,人会更深刻地体会到痛苦和无常。佛陀初转法轮,首先开示的便是苦谛。他没有讲空性,讲佛性,讲缘起、因果、解脱等,而是说:“此乃苦,汝当知。”这是苦,你们要知道这一点。
我们对很多事的认识都是从认识苦开始的。苦是什么?是各种各样的苦恼,是无常。没有谁能免于苦,迟早的问题,只是人在年轻力壮、身体健康或者顺利的时候,会误以为自己可以避免无常、痛苦,而病痛、灾难等打破了我们的妄想,让我们看到事实。
学僧的主要任务是心无旁骛地学修佛法
《环球人物》:作为一位出生在藏地,一直在学院、寺庙里清修的高僧,您怎么看待都市与现代社会?
希阿荣博堪布: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佛弟子。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这一生能够有几十年的时间安安静静地学修佛法。佛法中讲,轮回里最有意义的生命状态是暇满人身——生而为人又有闲暇和各种条件去学习佛法。
如果你根本无暇顾及温饱以外的问题,可能没有心力去学习佛法。即便生活条件得当,却可能没有接触佛法的机会;哪怕你好不容易开始学习佛法,仍有可能随时中断。从藏地、学院和寺庙里走出去,接触外面的都市和现代社会形形色色的现象,最大的感触我想应该就是对暇满难得的深切感慨吧。
人们拥有的物质越来越多,精神上却好像并没有随之丰富。似乎永远只关心眼前有限的几件事。立志了悟自性的人很少,通过了悟自性去构建慈悲世界的人更少。并不是说落后偏远的地方就会比现代都市的情况好,但当你享有更多的便利、消耗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多的优势时,本应实现更多的可能性不是吗?
《环球人物》: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修行者,除了为众生外,是否也需要爱自己?表现在什么方面?
希阿荣博堪布:佛教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大成就者寂天菩萨曾说:我们无始以来都在为自己打算,而我们至今仍在轮回里受苦;那位一心为别人着想的人,他早已成佛,获得了永久的安乐。
修行者当然需要爱自己,但这种爱不是让自己吃好穿好,而是立志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安乐。从此不再身不由己地随烦恼流转,没有比这更好的自尊自爱了。
《环球人物》:现在的世界变化很快,一旦有了网络,都市和偏地似乎也并无分别。对电话、微信等外面世界修行的干扰,您是怎么看待和处理的?
希阿荣博堪布:在扎西持林,出家人除初十、十五等佛菩萨加持日和特殊情况外,一律严禁使用手机。有人说年轻人要与时俱进,不会使用网络、手机、微信等,以后怎么跟社会接轨,怎么接引众生,传播佛法?我们不是反对新技术,而是学僧的主要任务是心无旁骛地学修佛法,等你学成了,自然不会轻易被干扰。
《环球人物》:现在一些活佛,渐渐走出庙宇,修行的同时拍电影、做艺术等,您怎么评价这种修行方式?
希阿荣博堪布:的确有很多高僧示现不离凡俗,但高僧能“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五欲动摇不了他。我的老师法王如意宝十几岁时,去拜访玉科夏扎仁波切。进门后看见仁波切的屋子大而舒适,里面摆满了三宝所依和书籍,不禁问道:“您不是夏扎瓦(舍世行者)吗?怎么还有这么多财物?”素以严肃著称的玉科夏扎仁波切听到这个大胆的问题,笑了起来:“孩子,‘夏扎瓦’的意思是指某人已经断除了对财富或世间的贪著,而不是指表面贫穷、内心却渴望财富的人。”
自己是什么程度自己知道,如果没到这种境界,还是老老实实尽量远离诱惑障难为好。
文章来源:《环球人物》
3
喜欢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18 21:31
【晚安】石门素疏+361页2019年已过18天,慎勿放逸!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精进持净戒!精勤勿放逸!(一)【石门素疏】【读书卡片】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课堂笔记】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吉兆瑞相】20140218-20180731共150,888页。【今日业绩】20190118课堂笔记361页。【最高纪录】20181015课堂笔记399页。【评分标准】合格111良好222优秀333。同步上传,欢迎指正!【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石门素疏》:《课堂笔记》&《读书卡片》【最新统计】*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231共有: 193,827个文件。*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130共有: 182,927个文件。*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共有: 173,341个文件。176,832*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共有: 165,144个文件。*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共有: 157,776个文件。*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共有: 150,888个文件。海选精华,珍藏留念!【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1498/infocenter?ptsig=3nMpYy8QG2SU5pjIu3nikim195LyIcmuiVPwd3gSCq0_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每日抄经念佛每日甘露施食每日精勤笔记每日持咒忏悔早殿,过堂,素斋,施食,养花,禅坐,读经,笔记,药石,书法,晚诵,回向,补经,送圣,养息。感恩! (三)【三世因果】鱼象鱼说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诚心思过忏悔,无酒无肉无荤。人生以戒为师,戒贪戒嗔戒痴。禅堂闭关修行,小乘大乘密乘。 感恩!(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感恩!(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感恩众生】鱼象鱼说阅历决定正见应用。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素食是心的修行。向阳花开,友情供斋。健康素食,结缘博爱!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纯素:戒酒断肉,少糖少盐。非荤食,非奶素,非蛋素。少吃多餐,饿治百病。食饮有节,五味清淡。富养精神,穷养身体。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养生歌谣】鱼象鱼说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勇猛精进,禅悦法喜,普皆回向,阿弥陀佛!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19 13:07
不垢不净为何还要持戒2019年01月18日 15:03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http://n.sinaimg.cn/fo/transform/162/w550h412/20190117/89qu-hrseche2416092.jpg在佛的眼里,并不是一切皆至真至善至美
问:在佛眼中,世间一切皆至真至善至美不垢不净不好不坏,为何还要持戒?还要除三毒? 宗舜法师: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在佛的眼里,并不是一切皆至真至善至美。三毒是烦恼,佛要提倡断烦恼,可见佛并没有认为这个东西是至真至善至美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现象上是有好丑善恶的分别,但是对于看事情的人来讲,他没有心生分别的观念。这就是佛眼中的世界的真实情况。就是说他见美并不喜,见丑并不忧,是保持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之下,并不是对美丑不分。极乐世界黄金为地、七宝池、八功德水,有七宝行树,鸟儿皆说妙法,都是清净庄严美丽的。但没说无分别,就拿垃圾污秽堆建一个极乐世界。所以,在性上无分别,在相上有分别。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19 13:08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19 13:12
最高明的相处,是不远不近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9-01-11 06:57:53)转载▼
分类: 随机说法
最高明的相处,是不远不近
有些人相续当中并没有真正生起出离心,也不是厌烦世间的一切,就是性情孤僻,跟谁都和不来。自他的显现都成为了敌人,都令他烦恼、痛苦。这也是放逸带来的过失。
社会上有些人跟亲戚朋友都不联系,只是自己一个人。学佛人当中也有这样的人,跟在家或出家的这些同修道友都不联系,不接触。为什么把自己关起来呢?就是烦,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
自己心里不清净,所以一切显现都不清净的。自己性情古怪,跟谁都很难相处,心里始终都是烦恼痛苦,这种人是最悲哀的。我们应该尽量将一切观为清净,这样处处都是清净的,自己心里也会欢乐。
与人相处要不近不远,把握适度,若是太疏远了不好,太近了也不好。
现在我们学佛人当中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在家人走得特别近,一起合作做事情,总在钱财方面有一些来往,其实这都是不好的。修行人之间都应该是道友,在学修方面可以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有些人开始一起做生意,最后都成为了产生烦恼的因。刚开始都是善缘,最终很多都变成了恶缘。所以我不赞同这样做,希望不要有这样的情况。
出家人里也有这样的。有的走得特别近,吃住都在一起,还有互相借钱借东西的。你借给他的时候他很欢喜,还的时候肯定不高兴。其实没有必要找这些麻烦,不要有太多的来往。不要走得太近,这样会出事的,最后一定会成为生烦恼的因,善缘会变成恶缘。
所以大家一定要管好自己。都在一起学修,都是道友,学修方面必须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但是在其它方面少接触、少来往,这样好一些。
有些人好像是性格的问题,不能自主自立似的。今天跟这个好,明天跟那个好,必须要找一个这样的人似的。为什么呢?自己管好自己多好,也没有那么多烦恼。身边若多一个凡夫,就是多一种麻烦,有什么好的?但是,这也要掌握适度,有些人又太过了,跟谁都不和,这样也不好。
——摘自《二规教言论》讲记13
分享:
10
喜欢
6
赠金笔赠金笔
阅读(2261)┊ 评论 (5)┊ 收藏(0) ┊转载(9) ┊ 喜欢▼ ┊打印┊举报
前一篇:学佛人也应该恩怨分明
后一篇:就算在上师身边,你也不一定得到了摄受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发评论]
博爱慎行之微博
欣赏佳作,欢迎回访!
1月11日 08:46回复(0)
8爱你的人58
至诚顶礼大恩根本上师达真堪布仁波切
1月11日 09:50回复(0)
幸运百合J调风浪
开心
1月11日 10:00回复(0)
欧热措
至诚顶礼大恩根本上师仁波切!!!
1月11日 15:30回复(0)
茍日新
深夜观止,恩之
1月12日 01:50回复(0)
常乐深行
对!
1月13日 08:06回复(0)
发评论
正阳斋随笔 :
小新小浪炮炮兵张富贵旺狗悠嘻猴酷巴熊更多>>
就不买你股市发霉陈水边裁员音乐贴你抢车位
评论并转载此博文新
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
学佛人也应该恩怨分明
后一篇 >
就算在上师身边,你也不一定得到了摄受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19 13:18
在八识田中下阿弥陀佛的种子
2019
01/19
11:19
南无阿弥陀佛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5
智谕法师
众生都是凡夫,难免起烦恼,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注意,起烦恼不可在八识田中下种子,下了种子,一定受果报。那么,怎么叫不下种子呢?就是在有烦恼的时候,不要放到心中忆念。
烦恼略说有六种,就是贪、嗔、痴、慢、疑、恶见。这六种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贪嗔痴。对这三项,众生都不能断,而且天天要犯。
那么,怎么办呢?当贪恋起来时,随缘过,过了就不要忆念它;时常忆念,放在心里念念不断,就成了种子了。在八识田中下了种子,迟早会要受果报。譬如说,今生贪恋眷属落入畜生道,你也跟着他掉入畜生道里面去。嗔念也是一样,嗔念一起的时候,要起观照,随缘过,不可放在心头始终记恨,记恨不舍。那一定下种子受果报。所谓痴,浅现一些讲,就是不懂的道理。贪嗔痴念要是起的时候,起观照,知道它是贪嗔痴念,就放下它,不可在心中忆念,这样,意根就没有业因。同时,还须注意一点:千万不要教它起现行业。什么是现行业呢?现行业就是不但意根里有了,还出之于身根、口根;就是口也说,身也造。这样就叫现行业,身口意三业造成的善恶业复成了种子,一定受来世界报。
那么,怎样能不下种子呢?依照佛的教导去做,就不下种子了。佛的教言太多了,按照什么去奉行呢?按照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所以大家要时时刻刻记住一个“正”字,我要走得正,做得正,想得正,不种恶种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可放到心中去想,愈想,积的恶业愈重,积的烦恼也愈深,我不可起,那个烦恼刚一起来的时候,马上就会有观照功夫起来。你一观照,烦恼灭了,才能够念佛,真正的念佛。所以念佛必须起这种观照功夫,来帮助念佛的力量。
譬如说,大家在世间要是贪心一起,赶紧观照,哦!这个是贪,不可起,一发脾气,哦!这是嗔心,不可起。这样不断用功,当发脾气时,对照心就会起来,脾气马上就消了,绝对不会记在心头,时刻忆念。这样,就断了来生六道的种子。这个方法叫离苦法。
烦恼业固然是这样除灭它,可是念佛呢,恰恰相反。阿弥陀佛号,西方极乐世界的美景,往生的意愿 ,要时时刻刻记在心头。愿见弥陀,愿生西方,时刻不忘。因为我们知道,贪嗔痴要是时刻不忘,一定受果报。
明确了这个道理,各位居士回家以后打算怎样念佛呢?时刻不忘,记在心头。做事的时候,心中不忘阿弥陀佛,不忘西方极乐世界,不忘往生。甚而言之,吃饭,睡觉,走路的时候,也不忘记,要见阿弥陀佛,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叫得乐。这两个方法联起来叫离苦得乐法。
要是时刻不忘,把这个种子下到八识田中去,还有一项好处,即使功夫用得不够纯熟,临命终时暂时不得往生,但如果八识田中有了这颗种子,命终以后也能得生佛前。因为释迦牟尼佛说过,众生可以命终以后生佛前。
既然,虽经多生多劫,这个种子也能成熟,那我念阿弥陀佛的功德,这一善根也决定能成熟的,而且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不待来生,今生就可成熟。阿弥陀佛自己说过了,若有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是生报,命终以后再生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大家看到有人命终时没现瑞相,也只管替他助念念佛,他在命终后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的,就是因为八识田中有这一颗种子的缘故。
最后,我不嫌重覆,再告诉大家;在八识田中千万不要下贪嗔痴六道三途的种子,一定要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的种子。怎么下这种子呢?时刻不忘,回去以后,时刻不忘。吃饭、睡觉、做事、走路、时刻不忘,不忘阿弥陀佛,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这个种子一定下去了。
现在我们至诚恳切念阿弥陀佛,下这个往生的种子。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19 13:22
张载:做好你能做的 一切自有交代
2019
01/19
11:11
腾讯儒学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日知录
困之进人也,为德辨,为感速。
——《正蒙》
前段日子,与一位长辈聊天,她对自己二十多岁的女儿表达了深重的焦虑。
在她看来,女儿的人生是失焦的,无论是前途事业,还是终身大事,都陷入了全方位的混乱。
这样的焦虑并不特殊。
其实想来,几乎每个成年人都曾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事业看不到方向,爱情又没有着落,自己仿佛是上天恶作剧多造的人,不知道来到世上究竟是为了什么。
好在,只要走过了这个阶段,一切都会自有交代和安排。
总有一天,当尘埃落定,你才真正明白:每一段经历,原来都有它的意义,也正是这些经历,让你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我们常希望自己和他人“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哪怕是小困境,也恨不能避之如猛虎。
北宋大儒张载说:“困之进人也,为德辨,为感速。”
在张载看来,困境则为一个人带来了最大的进益。
虽说人大多都有上进的意愿,但人又是有惰性的,好逸恶劳、抗拒变化是与生俱来的弱点。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只有当一个人身处困境,他才会用心去反思来处,追问自己是谁、想要什么;
也只有在失控的痛苦下,他才会被迫放下掌控一切的自大,学会谦虚和敬畏,懂得宽容和自洽。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水穷尽处,观白云起,个中惬意洒脱,何尝不是看透了人生的困境与转机。
有些人,过久了安稳日子,虽有诸多不称心,却也懒于改变,直到有一天陷入困境,不得已掘出一条出路,才发现了向来不为己知的潜能,就此打开一片新局面;
也有些人,甚至会主动将自己逼入困境,在事情看起来顺风顺水的时候,做出外人无法理解的决定,而这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结果,因为他们善于享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惊喜。
孟子说:“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
是说那些德行智慧过人、谋略见识出众者,往往历经挫折磨难,才从中发展出卓尔不群的生命境界。
这就是为什么“人生得意,文章无味”,历史上的名人才子,大都有过不堪回首的人生体验。
然而正所谓“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人生中每一样馈赠都是有价钱的,没有白白承受的苦,也没有平白无故的甜。
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中有这样一句话:“胆小鬼连幸福都会惧怕!棉花都能让他们受伤!我说不定会被幸福所伤。”
真正能伤到你的,不是困境,只是胆小;而能使你不再胆小的,则是困境。
让你痛苦的事物,打不倒你,必成就你。这就是困境的意义,也是生而为人的资格。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19 13:29
身在世间,而不受世间种种现象所困扰,这才是真正的‘出世’!
2019
01/19
11:19
禅觉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文:圣严法师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远离世间,或消极地逃避现实,才能够离苦得乐。
‘苦’这个字,听起来好像只是一种舌头所尝到的味觉。其实佛法所说的‘苦’,并不一定是感官上的苦,主要是指观念上的苦。真正的苦是‘心苦’,一个人的人生观念如果不清楚、不正确,老是以自我为中心,就会作茧自缚、自找麻烦。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就是因为常常庸人自扰,才被称为凡夫俗子。
佛法所说的‘苦’,实际上是人的忧、悲、苦、恼等情绪反应,而情绪反应是从自我的观念所产生。所以,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观念一改变,痛苦也就不存在,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好像遭遇了苦难,但只要心中不以为苦,也就不觉得痛苦了。例如我们心甘情愿为儿女、配偶、亲人而牺牲,或是心甘情愿为理想、信仰、心愿而奉献,就不会觉得痛苦,反而会觉得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心里觉得非常踏实。虽然同样是辛苦的付出努力,但只要心中没有任何不喜欢、不愿意、不甘心接受的想法,痛苦便不存在。
由此可知,正确的观念很重要。例如把《心经》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明白我们的生命是因缘和合而成,所有的事物并不是永远不变的,只是暂时的存在。如果体认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老是痛苦的自我挣扎,想要逃避痛苦,而能够采取面对、接受问题的态度,并努力加以改善,而不会感觉到忧虑。
因此,一个真正懂得佛法的人就会明了,事实上,痛苦是由一己的观念所造成的。现实世界其实没有什么可怕之处,没有任何事情需要加以逃避,也就不会消极悲观、逃避现实。从经典以及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即使已得到究竟的解脱,远离世间的痛苦,他仍没有抛弃这个人间,反而更深入世间,为救苦救难而努力。所以,如果认为现实世界很可怕,而有消极悲观、逃避现实的观念,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修行。
然而,佛法所说的‘入世’,并不一定等于一般人所认为的‘入世’。佛法中有‘入世’、‘出世’和‘恋世’三种名称,一般人所谓的‘入世’通常比较接近‘恋世’,无非是贪恋世间的虚名、浮利、男女情爱,以及种种虚幻不实的享受。真正修行佛法的菩萨,虽身在红尘之中,但并不被世间种种物质诱惑所困扰、淹没,这才是真正的‘入世’,也才是真正的‘出世’。
因此,‘出世’的观念并不是要我们逃避现实、远离人间,而是身在世间,而不受世间种种现象所困扰,这才是‘出世’真正的意义。我们唯有做到入世而不恋世,既不眷恋世间,也不逃避现实,才能真正的离苦得乐。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19 13:34
这六种行为,让你不知不觉中失去尊严
2019
01/19
10:54
沈阳北塔护国法轮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第一、赌博是非常不良的行为。包括带有一定赌博性质的事情,一个理性的人是不应该做的。如果你赢了之后,你的心态是:手气会更好,再来一把。结果把赢来的,连你自己的本钱,全部都搭进去了。当你输的时候就想,我一定要把输的那部分捞回来,于是又往里面投入,结果没有一次赢的。故而赌博的人最终结局只有一个:家破人亡。
第二、不要经常跑到那些歌舞厅之类、乱七八糟的烟花之地,这会丧失自己的意志,这是让自己腐化的最根本原因。
第三、不要学会懈怠和懒惰,一旦懈怠、懒惰了,你的工作、学习、事业就再也不会有任何进展。
第四、不要跟那些行为不端的恶友整天厮混。他们的恶习就像瘟疫一样,会污染到你。恶友会在你的身边不断吹风,慢慢把你给度化了。所以你本来是非常纯净的,慢慢就会变成为很糟糕、惨不忍睹的人。
第五、不要饮酒,尤其是不要大醉。一旦饮酒之后,思维就会变得不正常,说了不该说的,做了不该做的,想了不该想的,最后当你酒醒的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第六、不要游手好闲,因为这样既浪费时间,也会学会很多不好的东西。
这些是龙树菩萨在给他的一个叫宝行王的弟子的信里面所说的。这些是让自己损坏名誉,失去尊严的六个行为,故而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节选 ▏夏坝仁波切于人民大学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