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30 15:13

人缘薄寡,运气不佳,根本原因只有一个……
2019
01/30
10:24
法雨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五台山在线》全体义工给您拜年了!

文/清心

有佛友留言说:

自己几乎除了家人没有一个朋友。

更有甚者连家人也远离,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还有的人,人缘薄寡,或单身、或无子女......

如何改变命运?大觉悟者佛陀告诉我们,实实在在的从当下做起,而不是寄托在祈求神力的保佑。

1、众行之源

布施是一切善行的源泉。是菩萨救渡众生六度的初门,也是菩萨深入大众四摄之首。所谓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所谓四摄即:布施、爱欲、利行、同事。

2、布施的模范

给孤独长者是古印度的大富翁,当听佛陀说法的时候就信仰了佛教。为了能听到佛陀讲法,用黄金买了一座园林建起了精舍。

长者为什么叫做给孤独呢? 因为他不但供养三宝很虔诚,对於社会慈善事业,也很热心;特别是救济穷苦的人,无论男女老幼,孤独贫病,他都尽力去做! 所以,大家称他为给孤独长者。

布施,是一种美德;行一次布施,就是做了一件好事。佛陀说:布施是种福,实行布施的人,将会得到幸福,前途美好。

3、悭贪引发的过失

菩萨为救渡众生投生在六道中,救济饥饿、疾病、贫穷众生。甚至不惜尸毗割股,作为鹰鹯的口食。哪怕一城、一国、妻子儿女、财宝都在所不惜。

况且,财物真正的主人并非自己,而是被不肖子孙、盗贼、水、火、恶政等五家争夺。集聚财宝之后,又有四怖。所谓四怖,即恐惧财物被王、贼、水、火等吞没。

与菩萨相反,愚痴的凡夫却是吝惜家财,舍命保财而难有施舍之心。为苟且偷生担心死亡,最终与妻儿、兄弟反目,亲朋远离隔绝。由贪心而贪行,贪行产生贪缘,最终造作贪业,背离菩萨慈悲之道,更无救护之意。留下的只有烦恼,总之,悭贪就是上述过失之本。

正如《菩萨处胎经》中佛说偈言:

世多愚惑人,守悭不布施。

积财千万亿,称言是我有。

临欲寿终时,眼见恶鬼神。

刀风解其体,无复出入息。

贪识随善恶,受报甚苦辛。

将至受罪处,变悔无所及。

佛陀警示我们:

世间凡夫多愚惑,

财物悭守不布施。

积累财宝千万亿,

妄言所称是我有。

匆匆一生临终时,

眼前浮现恶鬼神。

肉身解体如刀割,

再无生前出入息。

神识投胎何处去?

善恶苦乐均受报。

一生悭贪得苦厄,

变悔思过无所及。

《萨遮尼揵子经》中佛陀更加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说:

贪人多积聚,得不生厌足。

无明颠倒心,常念侵损他。

现在多怨憎,舍身堕恶道。

是故有智者,应当念知足。

惜财不布施,藏举恐人知。

舍身空手去,饿鬼中受苦。

饥渴寒热等,忧悲常煎煮。

智者不积聚,为破悭贪故。

《菩萨本行经》中佛说:

“若见乞者。面目频蹙。当知是人开饿鬼门。”

如果见到讨饭行乞的人,就紧缩眉头、面露难色,这样的人即将入饿鬼之门。

4、改变命运从一分钱开始

布施,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能布施之人凤毛麟角。但是,无论我们多么拮据,一分钱一元钱总可以拿出来布施,日积月累,自己的悭贪之心才能逐渐消除。自己的命运才能发生变化,才能向好的方向转化。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30 15:19

菩萨功德这么大,从哪里来?
2019
01/30
10:29
上虞多宝讲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6


菩萨于苦海中成就功德藏

于苦海中成功德藏

我于一切诸有中,

所修福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

获诸无尽功德藏。

这是在苦海中成就功德藏。“一切诸有”,就是三有。在三有之中,流转受生,流转受生干什么呢?就是获得所修的福智“恒无尽”,有“定慧”“方便”“及解脱”。什么方便?种种教化众生的方便。“获诸无尽功德藏”,“功德藏”是什么?这里讲的主要是信、进、念、定、慧。

这里的密意是什么呢?再下一个颂子就已经是见道,也就是登地。从初发菩提心到登地的时间,要一大阿僧祇劫。这里的密意就是说,“于初一无数大劫,至加行道世第一法资粮圆满。数数能于无余大乘正道行相,巧练磨已,自在纯熟,自内无间,从此证得大乘见道”。也就是说,资粮道、加行道,都是为了见道做准备,是圣道的加行。积集各种资粮,做准备工作,要见道。见道是圣者和凡夫的分水岭,而且是大乘的圣者,这是一件极为殊胜的、极为难得的事情,所以要做的加行也是非常多,也非常难。

怎么个难法?刚才说了,大乘的见道,因为他有菩提心,所以区别于小乘的行者;由于他有现量的无我慧,因此区别于凡夫。这就是说,智慧和方便两分,都需要极大的资粮。尤其是方便分,他的福德要极为充沛,他需要通过一大阿僧祇劫这样积集资粮,才能够生起。也就是说,他这样猛利、明利的智慧,不要说超出世间的凡夫,乃至超出这些智慧非常锐利的声闻众,原因就是他的方便分非常充沛,福德分修得非常多,也就是利他做得非常多。


我们再看资粮、加行二道主要做的准备工作。在《现观庄严论》里面讲道之总义、大乘入门的发心,一个修大乘道的人,他主要要做的有哪些呢?大乘不共的皈依,首先用这个颂子来概括,就是“缘佛等净信”,这指的是信根;然后主要内容是“意乐圆满念”,大乘的意乐圆满、大乘的发心,就是以遍智作为他主要的忆念、差别的念,“意乐圆满”的念,这是念;然后修学行持的法是“精进行施等”,这是精进;修持后二度,定——禅度,和慧度,那就是“无分别等持”;然后“知一切诸法,智慧共为五”。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对一个大乘的所化的机来讲,菩萨善巧于五种对境,依次是什么呢?“缘于佛等大乘所有道果的信心,欣喜于布施等一切的精进,圆满意乐发心所摄之念,不寻思分别一切法的等持,如实完善了知如所有、尽所有,一切法的一切行相”等等善巧于对境之物。

这里阐明了什么?就是菩萨在修行胜解行地的时候,在生死轮回中不断地受生,是为了更好地修集福智二种资粮。他修集获得了无尽的“功德藏”,就是信、进、念、定、慧。这样的信,总的一个信心所,就是对四谛、三宝、业果生起纯净为信,这样的净信。这里的信,资粮、加行主要是修什么呢?对于佛陀的大乘所有道果生起不共的信心。由于有了这样的信心,他就会什么呢?欲证得这样的所求,发起精进。发起这样的精进,就会行六度,然后就是圆满发心所摄持的念,然后修定慧。信、进、念、定、慧,这也是五根五力。大小乘都要修的五根五力,在加行道的时候,就可以生起。

“获诸无尽功德藏”,等于说是一个总结。前面从“恒顺众生”到这个颂子,属于胜解行地所要修、要积集的。这从哪里开始呢?有两种科判,一种是从“我随一切如来学”开始,还有一种是从“我常随顺诸众生”开始,有这两种分法。到这里,都是一个凡夫菩萨所要修习、所要积集的。这就是“应事之方”,“于苦海中成功德藏”,这是(海公上师颂解的)一个特色。

——《普贤行愿品讲记》宗宙法师

注解:

《现观庄严论》(法尊法师译):缘佛等净信,精进行施等,意乐圆满念,无分别等持,知一切诸法,智慧共为五。

法尊法师的《现观庄严论略释》(壬二明正所化机): “【缘佛等净信,精进行施等,意乐圆满念,无分别等持, 知一切诸法,智慧共为五,利易证菩提,许钝根难证。】此摄道为五法而明聪睿所化机,谓缘佛等道果诸法所发净信,于布施等行境勇悍之精进,意乐圆满大乘发心所摄之正念,虚空藏等无分别三摩地,二谛所摄一切诸法一切种了知之胜慧。现观庄严论正所为机资粮位菩萨,即善巧彼五境者。然非一切机皆能易证无上菩提,以信等五根利者易得无上正等菩提,诸钝根者则难得故。”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30 15:26

新春倒计时:为生命做一次清盘,让心焕发生机
2019
01/30
10:25
如孝法师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比年底房间大清扫
更为重要的是

我们心房的“除旧迎新”

让我们除去心灵一年来的陈积

焕发生机和光明

轻装迈入新的一年

生命的奥妙不在于我们遭遇了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看待它。境界来了,要接得住。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我们要有信心。所有的当下都是刹那生灭,只需关注就好。



经历过大痛苦

才能得大智慧



佛法是一种真理、一种光明,需要种种考验才能获得。许多真正聪明的人在失去所有资源的时候,抓到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就是佛法给予他的智慧。

换言之,人生需要大死大活。一个人没有“死”过,就不懂得生命对我们来说多么重要,也不会知道这一生最大的成果,是为自己生生世世的生命负责。这些道理我们不学佛是不知道的。所以,我们学佛的人有理由去包容别人、成长自己。



成大事的人有什么特点



有志者事竟成。一个人要立志,我们修行人也是这样。释迦牟尼佛是天人师、大丈夫。彼是大丈夫,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大丈夫?我们要自我鼓励,世上无难事。

释迦牟尼佛的一个过人之处,就是他能静下心来,在当下非常认真、一步一步地去做。如果我们人生有这种态度,就不会有多大的问题,就算有很大考验,它都会成为我们获得大成就的一个前兆。

我们看看历史就很清楚,历代以来做大事的人都经历过大磨难,就因为他们对待大磨难的态度与常人不同,所以他们做成了。而也有很多人已经拥有很好的平台却在糟蹋,自己害自己。

从我们自己的发愿来看,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人傻到自己害自己。但是很多人鼠目寸光,认识不清楚,结果他做的和他想要得的结果刚好矛盾。最后,我们得到的结果都是自己心的变现。

因此,我们不要求结果,而要看自己的心,要培养自己的心,让心充满着情义,不要去关注负面的东西。



感恩人生的挑战和考验



我们应该有的最基本的认知,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业力”——我们的念头每天都在重复贪嗔痴的烦恼、生老病死的种子。所以遇到挑战,遇到别人给我们的各种各样的考验,要能经得住。

我们可以想:这些考验把我们生老病死的痛苦给提前了,一点一点地冰消瓦解了,所以对挑战与考验要有感恩之心。

如果我们希望真正地珍惜生活,多少给自己一点挑战,不能把佛法变成心灵鸡汤,要能够经受风雨。

对人生的某一些风雨,要以欢喜心、感恩心去接受,对一些基本的是非要认知。如果我们对于未来有更大的生命展望和计划的话,可以诵诵《普贤行愿品》,那里面有无穷无尽的宝藏。



放下包袱

每一个当下都是有希望的



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今天遇到的这个功课(考验)没有完成,就是要去学习和完成。

从今天觉醒、从当下觉醒都是有希望的,不要背负着过多的包袱,放下妄念和妄想,把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当成佛菩萨。

我们感恩的心就会在他们的生命里面不断播种正能量的种子,慢慢的,我们周边的氛围和环境都会不一样。



在每一个当下

顺天意而为



从当下的每一个放松中,把我们的生命和佛菩萨链接,佛菩萨欢喜的事情,我们要积极地去做。这就叫做顺天意而为,顺规律而为。比如夏天我们少穿一点衣服,冬天我们就多穿一点衣服。不能执着说穿衣服到底应该多还是少,这是陷入概念。

我们不要陷入概念,要生活在当下。不要让那负面的思维进入我们的生命;即使进入了,我们也要把它净化。结果如何,就看我们的智慧,所以多扩容,不要“缩容”,这就是我们人生的方向。

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放松,放松来源于感恩的心。

慢慢来,我们今生有这么一个信念,来生还会活在佛法中。生命不是短期内就可以下结论的,我们的眼光要长远一点,不要掉入到局部。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30 15:33

俗世纷扰,难免尔虞我诈,应怎样面对?
2019
01/30
11:08
长安香积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长安香积寺首座兼监院慧超法师
@伊可瑶

我心向佛,有皈依佛门,持五戒,为了一日三餐,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工作也难免有点尔虞我诈,想请问师父,应怎样面对?


慧超法师

首先,要明白的是,我人皈依三宝和受持五戒,一定是自愿遵从、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完善的一种规范。

其次,佛陀制戒的目的是“为道制戒,本非世福”。通俗来说,佛陀制定戒律就是让受戒者求证菩提,获得究竟圆满的智慧与慈悲,并不是为了让受戒者仅仅获得世间的福报的。

其三,持戒是一种解脱而不是一种束缚。譬如,开车系安全带、遵守交规并不是为了交警而是为了自身安全去做的一种保障。

其四,持戒和学佛,并不是让人要离开世间,而是要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在此世间的日用中去修行,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

其五,笃信因果观念,努力践行五戒。所谓“如是因如是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受持五戒是我自己做人的准则和操守,不能因为外在环境改变而改变了自己做人的准则。《楞严经》说:“因地不正,果遭迂曲。”所以,务必坚守做事做人的原则,否则将来不善的果报可畏也!

因此,尽管别人在生活中尔虞我诈,但不意味着我也要采用尔虞我诈的方式去生活和工作。诚如古人所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30 15:41

大家都一样地衰老,老跟老却大不不同
2019
01/30
11:04
菩提洲网站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文| 希阿荣博堪布

对年轻一点的人来说,衰老也许只是一个话题。不过也未必,我没见过比现在很多年轻人更对衰老耿耿于怀的。铺天盖地的抗老产品,据说消费群体中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虽说衰老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年轻人说他们也在衰老并没有错,但真的过了一定年龄之后,才会知道原来衰老是如此具体的东西。很多事转身就忘,很多话说着说着就不知在说什么。那种尴尬与失望,以后的岁月里也许是每一天都要面对的事实。

还有身体的老化。衰老又何止是容颜的不再年少美好,如果只是脸上长皱纹这么简单就好了。但不是的。身体从未以如此不容忽视的方式存在。年轻时谁会那么在意身体,饿饭、熬夜又算什么,生一场大病也不过休息几天就好了。上年纪后你再试试,五脏六腑一定会不失时机地教训你。

衰老带给人的最大影响,也许还不在于生理、智力方面的细节,当然这些都构成干扰,最大的影响也许在于整个生命力的衰退。有人说:老着老着也就习惯了。这话不无道理,人一生中什么事不是慢慢就习惯了。还记得年轻时,不是颇有一段时间不能习惯被当作大人吗?想想那时的情景,恍然就发生在昨天,岁月匆匆,真不是说的。尽管最终会习惯,衰老仍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节选自:

希阿荣博堪布∣《前行笔记》“诸行无常”—无常的遍在


业与衰老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业与我们生命中所有的东西都有关系。具体到衰老,虽然幸运地活过夭折和英年早逝阶段的所有人都难免,但老跟老不一样,一辈子活下来,每个人所造的业不同,果报不同,越往后差距越明显。不是“硬件”方面的差距,比如经济条件的好坏、家庭生活是否美满、健康状况等。你不觉得吗?这些东西越往后越不能体现差距。年轻时长得美或丑,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都会比较在意,可到了一定年纪,都不必等到太老,长得漂不漂亮就不那么重要了,除了自己,别人是不会在意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享受物质的能力和欲望也会降低,经济条件的好坏,有钱没钱,最终在衰老面前是一样的。白头偕老,是很多人心目中婚姻幸福的代名词,可实际上不幸福的两个人白头偕老的也比比皆是,一起变老的结果,或许曾经的恩怨、幸福不幸福慢慢就变得不重要了;如果有一个人先离世,更是如此。你会发现,衰老当前,自己深深执著的很多东西,沾沾自喜的种种比较优势,都在时光流逝中稀释,消失。


当我们说时光流逝的时候,仿佛真有一个叫时间的东西在运动,这是我们通常对时间的理解,我们也用钟表、用太阳月亮的移动来标示时间。可什么是时间呢?这个问题有点大,如果仔细讨论的话,恐怕得另外写一本书才行。简单地说,并不存在一个具体的东西可以让我们用手指点在上面说“这是时间”,时间只是对现象生灭的描述,也可以反过来说,现象的生灭就是时间。在佛法中我们说到“刹那”的时候,它指的是一个现象的生起及断灭,而“刹那刹那”,即所谓时间的流逝,则是无数现象的持续生灭。每一个现象都以前面的现象作为基础而生起,环环相扣,像是一摞垒起的骰子,下面的每一颗都是上面一颗的基础,缺一不可,所以对我们来说虽然始终只有当下,但每一个当下的刹那都映照着之前所有的刹那,同时也是之后所有刹那的缘起。

明白了这一点,就好理解为什么一切都会过去,而我们仍然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后果。大家都一样地衰老,老跟老却不同。

我们的身体也是一种果报,这一世得人身是往昔持戒积福感得的善报,而身体样貌在一生中的变化也反映着业,自己做过什么事,慢慢就体现在身相上了。佛经里说:纯想即飞,纯情即堕。“想”指禅定、梵行,“情”泛指五欲。轮回六道,越往上越简静,身形越轻盈清好。同样在人道,五欲串习淡薄的人自有一种清明的气质,到老年,亦是安详清吉;而言行心念总在欲望上打转的话,外在也会越来越混浊沉重,衰老对自己对他人都成为一种负累。

节选自:

希阿荣博堪布∣《前行笔记》“诸行无常”—无常的遍在


希阿荣博堪布新著《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已正式发售。各大电商,新华书店等地面店均已上架。

THE END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30 15:54

人生在世有所得,都是前世的业报……
2019
01/30
10:48
东台弥陀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文钞原文:

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会过于前生所培。若有大罪过,则便不及前生所培。是以要认真修持,以转前业也。汝欲得有学问,有才能,有德气之好丈夫,或恐汝前生未培到这个福,则便不能满汝痴心。楞严经谓,念观世音菩萨者,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妻于菩萨,谓求菩萨加被,得其贤慧福德之妻。汝求夫亦然。极力念观世音菩萨,当能满汝所愿。否则,纵得好夫,或者又有短命,多病,祸患等事,况未必能得好夫乎。汝切不可以貌美起骄傲心。此心不息,便难载福。汝能谛听我语,则汝之所受用者,皆有超过前生所培多多矣。

——《印光法师文钞》?与周福渊女士书

白话译文:

一个人生在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都是前生所作的业力感召而来。如果有很大的功德,就会超过前生所培植的福报。如果有很大的罪过,就不及前生所培植的福报。所以要认真地修持,来转变前生所造的恶业。你想要得到有学问、有才能、有道德的好丈夫,或者恐怕你前生没有培植到这个福报,就不能满你痴心的愿望。《楞严经》中说:念观世音菩萨,求妻得妻,求子得子。向菩萨求妻子,就是求菩萨加被,得到贤慧福德的妻子。你求丈夫也是一样。努力念观世音菩萨,应当能够满你所愿。否则,纵然得到好的丈夫,或者又有短命、多病、祸患等事发生,何况未必能够得到好的丈夫呢?你千万不可以因为美貌而生起骄傲心。这个骄傲心如果不停息,就很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30 16:15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竟有五大福报!佛子人人必知
2019
01/30
10:41
东北佛教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4
2019

敬请常念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乃种植“善根福德因缘”,其功德不可思议。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呢?念“南无阿弥陀佛”有什么好处呢?“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乃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比丘时,经历无量亿劫修行成佛的结果。此佛号凝聚无量无边福德,众生称念,可获无量功德,可灭无边罪业。《阿弥陀经》中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往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便是念佛的由来。

简单概括地说,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好处有:


一、能离尘嚣,灭烦恼,智慧增长
人生在世,世事重重迭迭,了却一件又来一件,尘嚣滚滚,弄得凡人烦烦恼恼,身心不得安宁。通过念佛,就可以令烦躁的心平静下来,烦恼云消雾散,久而久之,烦恼就转化为菩提。平时事情看不开,念声佛号,自然放下。烦恼一来,念声佛号,烦恼自灭。


二、念佛,能治老人孤独寂寞
老,还真得要有一定的福德,老是福,但毕竟老来苦,孤独寂默是老来的一大苦。女儿大了,找个女婿嫁出去了。儿子大了,娶个媳妇也搬出去了。老伴也撒手人世,走了。剩下自己寡人一个,孤独零丁,打麻将吧,通宵达旦,又易生情绪,有害身体健康;看电视吧,视力不佳,久而疲劳;窜门闲聊吧,言多必失;呆在家里吧,又孤独无聊,怎么办呢?找药店,药店没有治这孤独寂默的药。怎么办?有办法!到寺里来,法师教你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你依教奉行,一心一意念,孤独寂寞自然治好。生活也会充实而开心。


三、念佛,乃众善之根本,
能消业灭罪,增无量福德

佛经说,念佛一声罪灭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念佛号时,身在念佛而不作恶业,口在念佛而不讲恶言,心起佛念而不生恶想,身口意三业凊净,恶断善修,如此则罪业消除,福德自然增长。

《地藏经》中说,“若有男子女人闻佛名号,心生恭敬,获无量无边福德,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闻佛号,有如此广大功德,何况我们现在至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呢?必然获无量福,灭无边罪。


四、念佛,简单方便稳当,
下手易而成效高

修念佛法门最简单、最方便、最稳重。所谓简单,就是行者只须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只要能说话的人都会念,三岁儿童也念得,可见再没有法门比这简单了。

所谓方便,就是说念佛法门随地随处都可以修,要念则念,要停则停,皆无挂碍。在念佛时,电话铃响,可停下念佛,暂接电话无妨。念佛时,有人叩门,可停念佛,暂去开门接客无碍……一切无碍,方便自在。当然,能规定一个时间,离诸杂缘,静下身心,一心念佛,那是最理想的办法。


五、念佛,能往生弥陀净土
念佛功德无量,但以往生弥陀净土为最大功德,也是我们念佛的目的。要知荣华富贵乃三更梦,如露如花如幻如电。要知享尽世福便又堕落,只有往生西方永脱轮回,才是究竟。成佛后,再来度你的六亲眷属,乃至一切众生,才是究竟安乐。才不违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净土法门教人念佛的苦心,才不悖阿弥陀佛大悲之宏愿。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30 19:28

【晚安】石门素疏+353页2019年已过30天,慎勿放逸!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精进持净戒!精勤勿放逸!(一)【石门素疏】【读书卡片】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课堂笔记】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吉兆瑞相】20140218-20180731共150,888页。【今日业绩】20190130课堂笔记353页。【最高纪录】20181015课堂笔记399页。【评分标准】合格111良好222优秀333。同步上传,欢迎指正!【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石门素疏》:《课堂笔记》&《读书卡片》【最新统计】*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231共有: 193,827个文件。*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130共有: 182,927个文件。*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共有: 173,341个文件。176,832*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共有: 165,144个文件。*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共有: 157,776个文件。*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共有: 150,888个文件。海选精华,珍藏留念!【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1498/infocenter?ptsig=3nMpYy8QG2SU5pjIu3nikim195LyIcmuiVPwd3gSCq0_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每日抄经念佛每日甘露施食每日精勤笔记每日持咒忏悔早殿,过堂,素斋,施食,养花,禅坐,读经,笔记,药石,书法,晚诵,回向,补经,送圣,养息。感恩! (三)【三世因果】鱼象鱼说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诚心思过忏悔,无酒无肉无荤。人生以戒为师,戒贪戒嗔戒痴。禅堂闭关修行,小乘大乘密乘。 感恩!(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感恩!(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感恩众生】鱼象鱼说阅历决定正见应用。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素食是心的修行。向阳花开,友情供斋。健康素食,结缘博爱!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纯素:戒酒断肉,少糖少盐。非荤食,非奶素,非蛋素。少吃多餐,饿治百病。食饮有节,五味清淡。富养精神,穷养身体。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养生歌谣】鱼象鱼说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勇猛精进,禅悦法喜,普皆回向,阿弥陀佛!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31 13:50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31 13:50

弥勒佛在佛教中的地位
2017年01月28日 10:20新浪佛学我有话说(13人参与) 收藏本文   
恭迎弥勒菩萨圣诞恭迎弥勒菩萨圣诞
  弥勒佛(佛教解释)

  弥勒佛(即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注:弥勒佛、布袋和尚(即大肚弥勒)、布袋罗汉并非同一人。

  弥勒佛在佛教中的地位如何?

  弥勒佛,别名叫无能胜,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最后没有人能胜过弥勒佛,弥勒也会成就如来,和释迦牟尼佛一样,弥勒佛三会总共度众生四百多亿,而在五十六亿七千五百万年以后大力魔王也要因为他的慈和善还有佛法而转向正道最后修行成佛!大力魔王也就是黑暗世界里面的头!所以弥勒的任务要比释迦如来的重!如果说等级的话如来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佛和佛是平等的,没有高低!(摘自网友,如有不对之处请反馈)

  弥勒佛道场在哪?

  弥勒佛道场的具体所在地一直存在争议,因为在弥勒佛道场里没有名山。不过总的来说,中国现在有三处弥勒佛道场。

  第一处:是浙江义乌云黄山上的双林寺。相传这里在南北朝时期是由弥勒佛化身的傅大士创建的道场。

  第二处:在辽宁千山。理由是这里的龙泉寺开光当天正午,弥勒佛乘着云来受朝,人们认为这是吉兆,便把这里作为弥勒佛道场。

  最后一处:是在浙江奉化的雪窦山,这也是被最多人接受的弥勒佛道场。理由有两个,其一,雪窦山是天下名山,这个早在宋朝时期就是公认的了。其二,弥勒佛祖的化身布袋和尚是奉化人,现在各地的弥勒佛像其实就是布袋和尚。把雪窦山作为弥勒佛道场可以说是落叶归根。

  弥勒释名

  弥勒菩萨简介

  弥勒佛,也称弥勒尊佛,即未来佛,藏语谓“强巴”。据季羡林先生考证 “弥勒”是从吐火罗文音译过来的简称,追其根源,始自梵文Maitreya,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谛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梅旦丽耶。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窥基在《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入灭,为一生补处菩萨,生于兜率天内院。之后因缘成熟时,从兜率天宫下生人间,绍释迦如来之佛位,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世间)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以三会说法化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所以虽然名义上称之为“弥勒佛”,实际上其仍为菩萨)。

  未来之佛

  弥勒本缘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曰:“佛住摩伽提国寂灭道场弥伽女村自在天祠精舍,时有迦波利婆罗门子名弥勒,躯体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佛说弥勒下生经》:尔时弥勒菩萨。于兜率天观察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下应从右胁生。如我今日右胁生无异。弥勒菩萨亦复如是。兜率诸天各各唱令。弥勒菩萨已降神生。是时修梵摩即与子立字。名曰弥勒。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身黄金色。

  弥勒出世

  弥勒为贤劫千佛之第五佛。自今经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出世于第十之减劫。继绍 释尊。于龙华树下以三会之说法,化了一切之人天也。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曰:“时诵经仙人者,今此众中婆罗门子弥勒菩萨摩诃萨是。我涅盘后五十六亿万岁当穰佉转轮圣王国土华林园中金刚座处龙华菩提树下得成佛道,转妙法轮。”

  《菩萨处胎经》曰:“弥勒当知:汝复受记,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于此树下成无上等正觉。”

  弥勒佛是贤劫第五尊佛,弥勒菩萨正于兜率天内院为诸天演说佛法。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层天,那里的一天是我们地球上的400年,其一年为十二个月,一月有三十天,兜率天人的寿命是四千岁。自今经五亿七千六百万年第十之减劫,弥勒菩萨由兜率天内院下生人间。继绍释迦佛。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以三会之说法,度化广大有缘众生。

  弥勒菩萨摩诃萨乃是将来的一尊福佛,尊佛入世的南瞻部洲经过了许多变化,山河石壁,皆自消灭,多是平原,海水平静,土地肥沃,多有自然乐园。一年四季,风雨调顺,百花开放,万类和宜,产物丰收,果实甘美,并产天然粳米,没有糠皮,滋味香美,如果成熟,不炊可食,人食长寿,毫无疾苦。又无任何灾难,人心皆为大善,没有贪、嗔、痴、慢、疑……更无杀、盗、淫、妄、酒……等一切不良的思想言行。人人皆知修习身、口、意三业清净的妙行,人心平等,不起分别,无有争执,相见欢悦,多以善言互相勉励,人行万善,无诸恶业,饮食无忧。其衣裳,不需人工纺织,地长天衣树,树上会生各式各样的细软衣裳,任人采取穿著;房屋宫殿,亦多以法化而成,地上没有少许污浊不净,人欲大小便溺,地厕自开,便后自合。地上多产各类宝物,随手可拾,人拾宝石于手中玩赏,会说:听说劫时(是指我们现在劫),人为财宝,互相伤害,系闭牢狱,受诸苦恼,如今此宝,如同瓦石,无人守护,真是一个清平世界。那时世界虽有若干小国,而只有一个大国统一,在此地球上,有宽广四百万里的大平原,四大海水,各据一方,有大都城,名鸡头城,东西五百里,南北二百八十里,土地平广,人民众多,街道整齐,空中有龙王名叫水光,夜雨香泽,昼则晴和。城中有罗刹众,名叫叶华,于深夜出现,为人类服务,除去秽恶,打扫清洁,又以香水遍洒于地,非常香净。龙神鬼类,都为人类工作,但绝对不须祭拜,那时世间已无迷信拜拜之事。天时地利,人民和顺,鬼神拥护,感生了一位转轮圣王出世。王名“儴佉”,京都就是鸡头城,对于人民百姓,以正法治化,有金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典兵臣宝、守藏臣宝等,以镇此世界,不用刀杖,自然靡伏,极其自由,逍遥自在,平等安乐。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31 13:58

如瑞法师:获得暇满的人身不容易
2019年01月31日 11:10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如瑞法师:获得暇满的人身不容易如瑞法师:获得暇满的人身不容易
  讲一个故事。有一位大德,看到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小孩,这个女人边哄小孩边吃鱼。在她的脚边趴着一只小狗,她还时不时地用脚去逗那只狗。

  这位大德是证果的人,他看了以后不由地说,这个女人抱的小孩是她丈夫的冤家,而他嘴里吃的鱼正是她的丈夫。她用脚踢的狗就是她的妈妈,因为不舍所以又变成狗来守护的。

  我们了解以后就会感慨,实际在六道轮回里就是这样的,不断地去结缘,缘具足了以后现象就显现。情爱不断,大家就一直互相缠绕在一起,所以有偈说:“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如果你看了真相以后,就会觉得太没意思了。就像过去的父亲,今生来给自己当孩子,这在经典里都有讲的。

  我们现在能够出家,因为我们知道了生命流转的真相,就不会贪图所谓的世间五欲的享受。那么对于学佛法的人,也是要学会珍惜、感恩,因为获得一个暇满的人身不容易。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31 14:04

“做自己”只是执拗的表现
2019年01月30日 14:54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5人参与) 收藏本文   
“做自己”更多时间只是执拗的表现“做自己”更多时间只是执拗的表现
  问:如果自己的生活经验是对的,是要坚持自己的观点,还是要总是抱着让大家生欢喜心的态度来做人做事?

  宗舜法师: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对的吗?凡夫的这种我执,其实是障避了我们的心和眼。我们往往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在说什么。今天的八零后、九零后过于执着于自我的感觉,对于大家的感受是以漠然的态度来对待的,强调的是所谓的“做自己”,他可能不知道“做自己”只是一种执拗的表现,强调突显个性其实不过是张显自己的性格乃至个人的缺点而已。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觉得,是强调让大家欢喜,还是要自我坚持,这是要用智慧来加以抉择的。如果这件事情是符合多数人的利益的时候,那肯定是要应该放下自我,否则这个人还是个自私自利的人。这个态度需要自己去体会。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31 14:39

春节期间大有善事可为
2019年01月31日 10:14学佛网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春节期间,大有善事可为(摄影:悟澎)春节期间,大有善事可为(摄影:悟澎)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欢聚,喜气洋洋。大家都期盼在新的一年里福运多多。福运自然不会凭空而至。我们如果在春节期间多行善事,自当会为来年招福运打下基础。

  究竟有哪些善事可做呢?在此,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些!

  1、在过大年之前,大多人家都会搞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准备干干净净迎新年。当然,在搞大扫除时,不少人家都会清理出一些废旧物品和垃圾。有些废旧物品是可回收利用的。我们切不可随意丢弃或堆放在家中受腐蚀,可将它们卖到废品收购站。这样既清洁了环境又支援了国家建设。

  2、当我们开开兴兴过春节时,有少数不幸之人却仍流落街头,孤苦伶仃,无家可归。遇到如此之人,我们不妨给点钱或买些吃的给他们,让他们也感受到节日的快乐和人间的温暖。

  3、春节期间,家里吃的自然会比平常多。如果一些流浪猫或狗出现在家门口,我们可从家中弄些吃的给它们以解除它们的饥饿之苦。

  4、春节期间,大多人家都要置办年货及其它过年所需之物,因此用钱有些紧张。银行柜员机里的钱有限,往往供不应求。一些没取到钱的人自然心急如焚。我们如果家中有余钱,不妨暂时存入银行柜员机中。如此,既能确保自家的钱安全,又帮助了他人,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我们在春节期间可做的善事还有很多,远不止以上所述。多行善事,我们自会福运多多。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31 14:43

2019己亥年庆星云大师新春贺词
2019年01月30日 15:51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星云大师题写“诸事吉祥”一笔字春联,祝福大家,身心自在。星云大师题写“诸事吉祥”一笔字春联,祝福大家,身心自在。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019己亥年是猪年。

  猪,在十二生肖中,代表一个循环的圆满和继起,充满新生的希望。

  猪去豕加言为诸,猪者圆满,诸者多也,寓意着这一年,圆满如意、诸事吉祥。

  星云大师题写“诸事吉祥”一笔字春联,祝福大家,身心自在。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31 14:47

佛法就是告诉你:走,回家!
2019
01/31
07:21
腾讯佛学
分享
评论
140

文/夏一文

有人问:“学佛难不难?”-

回答:“不难。为什么?学佛就是学回家。”-

问:“可是,为什么就有那么多人觉得那么很难?”-

回答:“因为他们不想回家?”-

佛法本来是种很贴近人个性的教育,针对不同人本身的疑惑和不安,由佛陀或他的弟子们给于合适的开导,并指导他们应该如何去做,并获得心灵的解脱。

解脱这一词本来是很普通的,是因为人自身智慧不具备,并且由于不善的生活方式,错误的观念,使自己的妄念阻碍住了自己。

佛陀的教育,就像给人的心灵融入一线光明,使人茅塞顿开,如同太阳照破乌云,顿悟前非,使心灵从过去的缠缚中解脱出来,不再受无明的摆布,并接受光明而发出内心本具善的力量。-

因此说,学佛就是学回家。我们心灵本具一最纯洁的圣地,人人都是具有的。它一尘不染,永远不会改变,并具备一切功能,佛法说自性本具一切善法。

但是,为什么人们就不容易学呢?

因为人们被外面这个世界迷惑了,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瞬息万变,变化无常,或者迷恋于暂时的乐境,或者被恶风吹得昏头转向,他们忘记了自己有个家,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有这个家。

对于不想回家的人,想告诉他如何回家,这是多么的难!-


菩萨,这一词就是觉悟有情。菩萨是最多情的,如果菩萨不具备人类任何感情,就不能说是圆满的,也说不上自性具足一切法。但菩萨在有情的基础上,不同于人类的是“觉悟”一词。

人类的心灵是黑暗的,而菩萨的心灵是光明的。菩萨具备母亲的慈爱,也具备父亲的理智,他见到人类不想回家而担忧。

一旦风暴起时,人类就会不知所措,即使他们渴望摆脱,但在间不容息的恶境下,他们早已晕头转向,只有喘息的力量,根本少有力气去接受菩萨的教导。

所以,菩萨可怜我们众生,把我们称作刚强众生。因为我们的心像钢一样坚毅,坚决不走回家的路,菩萨拿我们没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人们吃足了苦头,等他们想喘息了,才有机会来接近你,点拔你一下。-

所以,佛陀最初的教育以“苦谛”为中心,当人们吃够了苦,就会起厌离心,当厌离心达到某种力量就会觉悟。

因此,不懂得吃苦的人是很难懂佛法的,他们觉得这个世界太可爱了,就如同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是根本不会相信世界另一面的风暴。

因此,一种恶劣的环境可能会使人丧失理智,但也很可能蕴育一种追求真理无比的力量。


苦,往往意味着能够接受真理。一个集真理的大成者,无不是吃尽人间一切苦的人。-

苦与乐是一对兄弟。

中国人知道苦尽甘来,乐极生悲,说明苦乐都是无常的。苦与乐集到一定程度,也必然向着另一方转化。因此说,乐也是苦的一种因缘。

我们普通人看不清这层道理,乐来则喜,苦来则嗔,因此心没有一刻能够停顿。

佛陀教育我们,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其根本都是苦,因此心中不要执著,使心安于平淡天真,不要被苦乐境界所转。

人能够安于这种天然的平淡,也即是找到了回家的感觉,有资格去寻找自己本心清净处。

因此说,厌离世间的苦这不是根本,只是开始厌离外面的世界,真正想回家了。接下去怎么回家,当然是还需要有回家的方法。-


当一个人真正想回家时,告诉他如何回家,这是非常容易的。

佛与菩萨会告诉他们,家乡如何的庄严清静,所求必如所愿,这是因为自性具足一切功能,没有什么是不能够实现的。

阿弥陀世界就是我们的家乡,在那里,我们可以接受一切圣贤的教育,恢复本来具备的功能,清除内心一切障碍,过着一种极其快乐的生活。-

阿弥陀世界其实我们并不是不能感应到,因为阿弥陀世界称为安乐,本来就在我们这个真心之内,因为所有的世界都在我们真心之内。

当我们念念为善,安乐的光明就时常照耀我们。当我们念念为恶时,恐惧与不安的阴云就会遮住这片光明,使自己生活在阴暗之中。当我们内心至诚至纯时,心中的安乐如光明无云,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家。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家时时怀在心里,不离不弃,一心想回家而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那么佛就会在路上接引自己,最终到达自己的家。-

人生只是一片过云,并不是恒常。人生也是种较善的境界,虽充满很多的苦。人们说,三恶道是报应,人生则是一种果报,这说明人身是修善的一种成果。

人也是承上接下的中转站,不继续修善业则很容易受报应而下堕,同样修善业则上升。神话故事中说,狐蛇之类修练千年才能得人身,有的则修成妖,虽不一定完全对,但这说明得人身非常困难,但要失人身则很容易。

当我们得到了人这个身体,要接受善就有很好的基础了,因为我们初步摆脱恶业的摆布,我们才会有时间闲睱来修习善业。

又因人生充满了苦,在苦味中的人们是更容易激发智慧。因此说,人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人生也是最容易造作的一个阶段,要升上去很快,但同样堕下去也是直线的。-

升上去意味着到家了,或者离家更近了。堕下去,则是因更找不到家,在自己造作的风暴中去接受洗礼。

这就是佛法说的因果,你自己心中的造作,只有自己去承担,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的。-


佛法这么多道理,说四谛,说无常,说空、无我,说念嗔痴毒,就是要我们找到回家的感觉,看看我们有多大的决心,看看我们是否归心似箭。

另外佛说布施、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就是要我们舍离虚幻的世界,持心不失,这当然跟回家的决心是有很大关系的。

佛法一切都是围绕这个,先劝你要回家,然后告诉你回家有什么好处,再告诉你如何回家,并告诉你在回家途中不要再受妖魔的欺骗,使自己顺利到达。-

因此,如果说人生有什么意义,就是应该去找到自己的家。

我们已经迷失这个家太久了,吃尽的苦头也太多了。我们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来思考一下,如果不认真把握,那么在下个风暴中可能是根本没有间息来考虑的。

每个人认真想想,你有把握始终得到这样平顺的机遇吗?

人生可能是万劫难逢,但要失去却这样容易,对迷失的人想想都是非常可惜。甚至有人为人不行人事,杀盗淫妄之毒不除,真是可怜愚迷。-

真正的清净平等心是我们的家,也是一切诸佛的家。

当我们回到了自己的家,那么一切世界无不在圆满智慧光照之下,一切世界也本来是我们的家,一切众生无不是自己的兄弟,无不如同自己一般,一切的一切都是真善美,一切的一切都是极乐。

如此的美妙境界,这都需要回到家以后才能明白。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31 14:56

有些人老埋怨:“你看那个人作恶多端,但是人家现在就有钱花,花也花不完。你说我一天辛辛苦苦,又善良又做好事,一天穷得当当当!”

实际那个作恶多端的人,他以前修的善业现在因缘成熟了,所以才来受那种果。而现在作恶多端,又是种的未来的因,果报还没有成熟。你穷得当当当,现在修善种的是未来的因,果报还没有成熟,所以不要着急。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不要着急,迟迟早早地,只要你有善的因,遇到善的缘,一定会有善的果。

不要有侥幸的心理,说我作点恶不要紧,因果是逃脱不了的,作点恶一定会导致未来受苦报的。因果是非常微妙的,但我们却很少去认真地思惟。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31 15:09

每个人身体里都有“神医”,只有1%的人知道如何唤醒……
2019
01/30
11:28
如是我问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7

01
自愈的条件

经常有人问我素食是不是万灵药?

我回答:“素食不能治疗任何疾病,因为素食不是药物。素食唯一能做到的是帮助我们的身体停止自我伤害。之后,是你的自愈能力疗愈了你。”

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疾病,不论是心脏病、糖尿病,还是癌症、自身免疫疾病,都是自我伤害的结果。

只有我们停止自我伤害,我们与生俱来的自愈力才能发挥作用;只要我们停止自我伤害,我们的自愈力就开始发挥作用。

科学数据表明,健康素食2-4个星期,糖尿病患者即可减药或停药,高血脂患者的血脂大幅下降,高血压的症状显著缓解,体重显著下降,身体的抗癌能力成倍地提高,类风湿症状显著减轻。

这就好比如一个黑暗的房间,不管黑暗了多久,当你把遮住阳光的窗帘掀开的一瞬间,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被照亮。


02
学会内观 找到真实的自己

当疾病缠身的时候,我们吃药,找偏方,吃营养品,做手术……这都是我们四处寻找的救命稻草。

可结果是:我们经常得不到良药,或吃了药不见效,肿瘤切了又长回来。其实是我们忘了健康的钥匙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我们内在的自愈能力才是使一切疾病康复成为可能。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唯一责任人,没有任何人或事物可以为我们的健康负责。

所以我们只能专注于自己,相信我们与生俱来的自愈能力。


03
心存爱 不执着

现代西方医学的思想体系习惯地引导人们视疾病为”敌人”。人们需要不断地与病魔抗争,达到战胜病魔的结局才是胜局。

但是癌细胞也是我们的细胞,长了结石的胆囊仍然是我们自己的器官。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细胞、组织、器官当成敌人,最终受伤害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当我们明白,这个世上没有敌人,被我们视为敌人的,往往是为我们承担最多的。比如父母、身体,被我们自己污染了的大地河山。而疾病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垃圾桶,它只是把我们过去累积在身体的垃圾全部装起来。

治病如同治水。大禹治水时,汲取了父亲鲧的教训,用疏导替代拦堵,历经13年最终完成治水大业。

战国蜀郡太守李冰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建成千古工程都江堰,福泽百世。

疾病是危机,也是身体给我们的信号,说明我们的生活方式、情志状态需要改变了。所以疾病(或是苦难)给了我们成长的机会,它是每个人必修的成长功课。

善待疾病,学会和自己的身体对话,感谢它毫无抱怨地承载着我们过去随心所欲地活着;心疼身体一次又一次被我们忽视,累得无力承担,以疾病的方式告诉我们:我撑不住了。

让我们对身体说声: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

当我们身体出现了状况,第一时间要好好地反思自己做了些什么自我伤害的事,并付诸行动作出改变,停止自我伤害。


04
阳光心态 自利利他

专注在好的结果上。想象我们康复的状态,想象我们自愈后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

正面的事情也是想,负面的事情也是想,为什么不想好的呢?想正面的事我们又不会失去什么。

研究发现,乐观的心态可降低心脏病风险,促进心脏病康复,降低血压,减少呼吸系统感染并提升总体健康水平。

光有正面想法还不行,还要用正面想法指导行为。

全国道德模范田秀英的儿子3岁因为火灾,身体75%烧伤,被医院判定抢救无效的情况下,她用爱的信念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并通过100%的正念教育,把孩子培养成研究生,最后成为公司董事长。

当我们专注好的结果时,我们全身的细胞会协调一致,向这个方向努力。

当我们用阳光般的心态治愈了自己,身心和谐散发出的光芒,也会像阳光一样,没有分别地照亮身边的每个人。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要的,不是吗?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31 15:16

腊月二十六 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圆寂纪念日
2019
01/31
13:26
黄龙禅寺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外离相即禅 · 内不乱即定

欢迎关注江西黄龙禅寺

净土宗六祖永明法师

圆寂纪念日


宋六祖杭州永明延寿大师赞颂

法华一部,佛事百八。

四重料拣利愚黠,万善作警察。

普期超拔,往生极乐刹。

视诸众生皆是佛,只顾救生忘国宪。

赴市心乐颜不变,蒙赦得遂出家愿。

日课佛事百八件,法华一部佛十万。

若非大权示世间,法幢谁能如是建。

——印光法师

—1—

生平略说

永明大师(公元904—975年),讳延寿,字冲元,本丹阳人,后迁浙江余杭。少时诵《法华经》。钱文穆王时,大师作税务官,见鱼虾飞禽等,辄买放生,自己俸薪用完,即用官钱买之放生。后被告发,当坐死罪,押赴市曹处斩。

文穆王派人视之,指令监刑人,若见犯人惧怕,即杀之;否则释放之。大师临刑镇静自若,面无戚容,云:“吾于库钱毫无私用,尽买放生命,莫知其数。今死,径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亦乐乎?”文穆王闻而便将大师免刑释放。

被释放后,大师投明州翠岩禅师出家,次参天台德韶国师,发明心要。受法嗣,为法眼宗第三代祖师。


永明禅师以禅净融通法相、三论、华严、天台等各宗派教义,并主张"祖佛同诠"、"禅教一体"的思想,他于天台德韶禅师处悟得玄旨,是为法眼宗第三代祖师,同时也因劝人念佛,誓愿弘修净土法门,而为净土宗第六代祖师。

元代僧人优昙普度撰《莲宗宝鉴》赞叹永明禅师:“称宗门之标准,净业之白眉。”大师行解并重,既得师家之传承,又有实践的真功夫。

—2—

倾力救生成佳话

钱文穆王时,大师作税务官,见鱼虾飞禽等,辄买放生。自己俸薪用完,即用官钱买之放生。后被告发,当坐死罪,押赴市曹处斩。文穆王派人视之,指令监刑人,若见其惧怕,即杀之,否则释放之。


大师临刑镇静自若,面色不改。文穆王钦佩其胆识,并知钱财并无一文私用,便将大师特赦免刑。被释放后,大师投明州翠岩禅师出家,次参天台德韶国师,发明心要。受法嗣,为法眼宗嫡孙。

—3—

拈阄立志择净土

大师常修法华忏,精进禅观,常感瑞应。一日中夜旋绕次,见普贤菩萨前所供养的莲花忽然在手。大师思忖,素有二愿:一愿终身常诵《法华经》,二愿毕生广利众生。忆此二愿,复乐禅寂。进退迟疑,莫能自决,遂上智者禅院作二阄。一是一心禅定阄,二是诵经万善庄严净土阄。


大师于佛前冥心精祷,信手拈之,七次并得净土阄。由是,大师一意专修净业。诵经三载,见观音菩萨以甘露灌口,从此发得观音辩才。

—4—

日行佛事百八课

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大师受吴越忠懿王邀请,复兴杭州灵隐寺,次年迁住永明寺,接化徒众。

大师日行一百零八件佛事为常课,其中重要的项目有:受持神咒(大悲咒、尊胜陀罗尼咒)、念佛、礼佛、忏悔、诵经(《法华经》、《般若心经》、《华严净行品》)、坐禅、说法。每日虔礼十方十佛、释迦、文殊、普贤、弥勒、观音、势至等,每夜施食于旷野鬼神等。


大师发愿求生西方,日念弥陀圣号十万声。日暮时往别峰行道念佛,随从常数百人。清宵月明之夜,时闻螺贝天乐的音声。忠懿王敬重其德,闻此大为感动,叹言:“自古求西方者,未有如此之切也。”遂为大师建西方香严殿以成其志,赐号智觉禅师。

—5—

四料简偈传千古

大师住永明十五年,弟子数千人。常为众人授菩萨戒,施食放生,泛爱慈柔。一切功德悉皆回向众生,以作往生净土之资粮。劝勉大众老实念佛,以身作则,坐断一切狂慧口舌,解散一切义学藩篱,精修万行,庄严净土。


其所作《四料简》对后世修净土者影响极大。印祖把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赞为“迷津宝筏、险道导师,乃大藏之纲宗、修持之龟鉴”: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6—

功德圆满示圆寂

宋开宝八年二月二十六日,大师晨起,焚香辞告众人,趺坐而化,时年七十二岁。

永明大师圆寂后,有一从临安来的僧人,经年绕大师塔,旁人问他何故绕塔?那僧人回答:“我在一次大病中到过冥界,看见阎王殿左边供了一幅僧人像。阎王常在像前礼拜,我私下询问:阎王礼拜的僧人是谁?得到回答是:那僧是杭州的永明延寿禅师。

大师灵逝,未经冥府,直接往生西方上上品。阎王敬重大师德业故,天天礼拜。所以我来这里绕塔,以示恭礼之心。”

“永明”是无量光,“延寿”是无量寿,永明延寿就是阿弥陀佛的意思,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示现。现今阿弥陀佛圣诞就是以永明大师的出生日为准。


助建寺庙 功德无量

期待您的支持与参与

三宝门中福好求,一文付出万文收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31 15:25

想断食、辟谷?听听南怀瑾先生的忠告吧!
2019
01/31
10:59
中国佛教网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3

辟谷、断食是很重要的修行法门,但大家一定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方法,不能随便断食,不要因饥饿而伤害了身体。从前面的材料可以看出,移喜磋嘉几年时间没有吃食物,而是以草药矿物精华及服气为生,这就是道家讲的辟谷。密勒日巴也有类似的经历。他们之所以可以辟谷,以气为食,因为他们修气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已经有了很高的三摩地境界。但即使如此,他们仍然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因为身体四大还没有完全转化。

虽然断食是重要的修持法门,但必要的时候也需要有营养的食物。像释迦牟尼佛,只有在吃了牧羊女供养的乳酪,恢复了体力后才能悟道。密勒日巴也肯定需要有营养的食物,他遵照师父锦囊里的指示,吃了有营养的食物,身体恢复体力后,才有了那些神通和证悟。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我有廿八天不吃饭的体验,告诉你们经验,饿是饿不死人的,但是要懂得气功,使胃肠内的气充满。胃肠的功用就是不停地动呀动的,把吃进去的东西摩擦消化掉。东西消化完了,胃肠内是空的,它一样要蠕动,如果气不充满,胃摩擦破了就出血。

有位学佛的老居士看我既不吃饭又不睡觉,真好,可以多做好多事,跟着学不吃饭,十四天就进医院了。我去看他,胃已经割掉三分之一,问他为什么会胃出血?他嘻嘻笑,说不好意思,“我学你耶!不吃饭”,我说:“你真是跟自己开玩笑,这不是好玩的,那要有方法,你不懂方法,怎么可以乱搞?”

——《药师经的济世观》

修到中宫充满了的人,可以不吃饭了,就是道家说的“气满不思食”。当然不要故意饿!有两个同学这两天不吃饭,我警告他,你弄到胃出血开刀我不负责。这不是玩的,要中宫气充满才可以不吃。你说我吃不下,这是病,能够一个人吃得完一桌酒席,或者可以不吃,这个叫不吃。你说我吃下去不舒服,也是胃病,不叫工夫到。所以真正工夫到了,一桌菜饭可以吃完,胃口大没有问题,不过吃下去打坐会昏沉想睡觉,要花半天帮助消化。不吃的话也可以个把礼拜不吃,这个才是工夫。

——《我说参同契》

中国佛教网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1-31 15:31

《金刚经》 第4课

梦参长老·讲述

- 不住相布施-

这段讲一讲《金刚经》说法最开始的时候,从乞食开始。乞食不叫讨饭,其实乞就是乞讨,向众生乞讨饮食。这是想说,般若经跟平常一样的,跟哪部经都是一样的,也没什么甚深,没什么大小,没什么差别。佛法如是世间相常住,就是这样的。这最深妙的法,就在于平常生活当中,并不是很特殊,也不要标奇立异,就是在你时常入出日用之间。

说这部经开始的时候,佛象往常一样,到吃饭的时候披大衣到城里化缘,化完饮食,回到自己住处,坐定了吃饭。吃饱了,把钵洗完了,收拾干净,铺草而坐,就在这个时候。

是述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因由,这个因由就是以乞食开始的。般若波罗蜜这种妙法,跟平常日用之间没有什么差别。

“世尊”,是佛的十号之一,佛、世尊、天人师等,都是佛十号中的一号。“乞食”,佛也是日常吃两顿饭,都要自己去乞食,有时候日中一食。

那时候乞食,不是自己煮饭,都到人家那乞讨去,等人家都做好饭了,向人家讨一钵饭来吃,吃完了,坐那,这叫正命食。乞食的意思:

第一含着不要懈怠,使那个懈怠的人生起惭愧心。

第二,我是一个讨饭的,向人家求饮食,不要贡高我慢,因为自己也没有种,也没有收割,这是第二个意思,消除你我慢贡高。

佛在乞食的时候,含着最大的意义就是布施,让众生得福,让众生能见到佛,消灭业障,凡是能见到佛的都能获得利益。

正有这三大好处,次第乞食要平等,佛不分贫富贵贱,挨家挨户地乞食,不是这家生活好一点,吃的饮食好一点,我专到这家化,这是不可以的。这家贫苦一点,我给他种善根,我专到他家化,也不可以。

佛曾批评舍利弗和迦叶尊者,迦叶尊者乞食专找穷的人,甚至自己吃饭都困难的人家。迦叶尊者专去化他,什么意思呢?他说这些人,没得福报,很困难,我给他们培福。迦叶尊者专化穷人不化富人,舍利弗就跟他相反的,专化有钱的人。舍利弗不是想吃好,不是这个意思,他说:他今生的富贵,他如果不布施,不供养僧众,来生不见得还富有,我让他保持富贵。

佛说这两种都不对,应遇到什么就吃什么,平等乞食,平等化度,不分贫富贵贱,平等乞化。但是规定,最多不准超过七家,七家都不给你,那今天你就不要吃了,你托空钵就回去了。只能讨七家,不是一直等着要要要,你要上一天,哪还行,不是这样的。

佛规定的,不许超过七家。你到这家人家不供给你,你就走,到二家去,二家人家没烧熟,或者没做,或人家里头没有人,你站了半天,也没什么人理你,那你就到第三家去。但是到了第七家也没有,你就不许再要了。

过去有个尊者,他就不布施,虽然成了阿罗汉,但常时托空钵。印度有句话:“罗汉托空钵”。证得了阿罗汉果,都得不到人家供给他饮食,经常就挨饿。没人供养他,为什么呢?他过去就没有布施。佛说的那个因缘就是千二百五十弟子当中的例子。就是说的日常的生活。现在佛乞完食了,洗完钵了跟大众一样地敷草而坐,草铺好了就坐下来了。

就在这个时间,长老须菩提即在大众中从坐而起。这说明了这些大阿罗汉都是乞食的。时间就是吃饭还没过午的时间。乞完食,大家都吃完饭了,洗完钵,团坐到一起的时候,须菩提请法了,这是说法因缘。乞食的开始,这是这部经说法的因缘开始。

在这个时候,大众中的长老须菩提从他自己的座位起来把衣服整理整理:披着衣,调整一下,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单跪,就是单膝跪下,合掌恭敬,请法尊敬的礼貌。

须菩提长老在大众之中是上首大弟子,跟佛出家多年了,证得阿罗汉果。他请法有请法的规矩,请法的礼节,把这衣放下,这个衣放到底下,那个时候是双披肩,把这衣这么一抄,右膝着地,都是单膝,不是双膝,咱们跪的是双膝,那时候都是单膝脆着,右膝着地向佛就请法。“稀有!世尊!”他在合掌请法先赞叹,赞叹什么呢?说很难得,世尊!天天如是,乞食,洗钵,完了静坐。今天须菩提开了悟了,他自己赶紧偏袒右肩,他赞叹,他说:世尊,很稀有,很珍贵,很不可思议!就是这样子“稀有!世尊!”

这是请法必须具足的五种威仪:第一个从坐而起,第二个把衣服端正一下,就严肃一下,第三个偏袒右肩,第四个右膝着地合掌,瞻仰佛,目不转睛,一心恭敬来请问:世尊,这很难得,很稀有!这么个机会,就称稀有。

我向佛请问:“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了三藐三菩提心了,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须菩提跟佛二十多年了,从出家到证得大阿罗汉,经常在佛的身边,为什么突然间成为稀有?这是他开了悟了。

开了悟了,心里头突然间产生了一种境界,认识到自己,就是向大乘发展。向大乘发展,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如来,就是他体性自如。如,如者,就是如如不动,认识到佛虽然在人间而本无来去,没有来,来即无来,如来这个意思就是这么个含义。

如是体,来是用,佛本来不动的,应众生机来到人间护念哩。这地方再加上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说佛以不可思议的法来护持众生,这就是菩萨,就是以不可思议的法来护念众生,护念诸大菩萨,这是须菩提开悟了。

他跟佛二三十年了,他发现佛是善护念众生的,善付嘱诸众生的,这佛天天都是如是乞食,如是化斋那一般见惯了,突然间感觉不同了,他赞叹佛:佛,你希望众生很快都成佛!

以前须菩提为什么没这个念呢?因为以前须菩提还没发菩提心,这是须菩提的菩提心成就了,就有这个感觉。这个中间说:佛,你把这一切大法,佛最甚深的大法付给诸菩萨,让菩萨去救度有情,使佛法永远不断。

菩萨,叫菩提萨埵,具足了说,翻译华言就是觉有情,让一切有情都能觉悟。都能觉悟,觉悟了,就情断了,智慧就增长了。一切初发菩提心的人应该怎么办?须菩提跟佛二三十年了,今天突然间开了悟了,发了菩提心,向佛请法,说:佛,您是要使一切众生都觉悟,都能成佛!因为须菩提跟佛二三十年,天天佛都如是,今天须菩提感觉不同了,这是须菩提的菩提心增长了。

他说:要想度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发菩提心的话,行菩萨道,怎么来降伏自己的心呢?因为一切众生是躁动的,从来不停的,特别众生心,一天不晓得起几万次的妄想分别,骚扰不停的,这次法会当中须菩提他有特殊的发现,特别的感觉,才向佛请求,这就是这部经发起因缘。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由须菩提发大菩提心,请佛说的这部金钢般若波罗蜜经。佛就赞叹他,佛言:“善哉善哉。”佛说你问的太好了。

“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象你说的,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这个不是对二乘人,是指菩萨说的,佛专门给这些大心的众生,加持他们,给他们说法。须菩提跟佛二三十年,他以前没发生这个智慧,现在发生这个智慧,请佛说一说,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

佛就答复他了:汝今谛听,你要问菩萨的成佛之道,菩萨法就是成佛之道,不能随随便便的听,得谛听。谛就是实,谛理,谛实,审实而听,就得观心,就是嘱咐他,得用心听,得要谛听,如理思维,语言有真义。你要谛听,我就跟你说,当为汝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该如何住呢?应该如是住,应该如是降伏其心。还没说你应该如以下所说的住心,要如以下所说的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唯然,是须菩提答复佛说的。是的,佛,您说,我一定的如理思维,好好的听,高高兴兴的听。在这段文,佛一再地跟他说善哉善哉,这是赞叹他!所问的问题非常重要,不但是须菩提,当时法会的那些个同道的阿罗汉人,对于未来,包括我们现在,也包括我们今天,能够全本解说这种法是很不容易的,传之有万世!

谛听一词,是叫须菩提用你的最高的智慧来听,不要用生灭心来听。换句话说,我要跟你说的,得用不生不灭的心。金刚经就是不生不灭的法,要用不生不灭的心来听,就直指般若,要跟你说般若的法门,这个法门是不容易的,是成佛之道,依此法而行就能成佛,你能降伏其心,就是般若波罗蜜。

降伏其心,假使不如是,你要住在般若波罗蜜上来闻法,如果不住般若波罗蜜上,就是虚妄的,虚妄就不是真实的,我说了你也得不到利益。这就是无住生心,不住一切法生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是应无所住而降伏其心。

假使不能这样子,你住在妄境上,那你闻的法也成了妄心了。要离开妄境,就安住无上菩提之道,发无上菩提之心。佛嘱咐须菩提,须菩提答:唯然。对,我一定好好听,就这样。“唯然,世尊。”答复佛:我照佛所说,我很希望,很高兴,愿乐欲闻。佛还没说法,就是表示态度,须菩提先表个态度。

佛就告诉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心很难被降伏。佛就告诉须菩提,你不是问我吗?菩萨摩诃萨要行菩萨道,怎么样来降伏其心?

须菩提问的是两个,如何住心?如何降伏其心?佛把住心,降伏其心和着总答:很简单,不要执着,不要执相,应离开一切相而生心,也不要另外求。什么是应住之法?没有,没有能住,没有所住,不要着相,要这样的降伏其心,因为发这种心的广大深远。什么心呢?发菩提心。

当你受三皈的时候,就是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的人就称为菩萨,菩萨是菩提萨埵,具足了说是菩提萨埵,就是觉有情,要一切众生都产生觉悟,觉悟就是明白,这个意思是非常的广,如果发了菩提心的人想要利益众生,那就应该先把自己的心降伏好。

不要执着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是有相的法没有真实的,要能见到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执着相的人不能学金刚般若波罗蜜,要无执着的人才能学金刚般若波罗蜜,这是总说的。佛就嘱咐须菩提:我要跟你说的时候,你要注意,一切菩萨摩诃萨是大菩萨之中的大菩萨,应该怎么样度众生,怎么样降伏其心呢?应该这样降伏其心。以下就是降伏其心的方法。
页: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查看完整版本: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