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9-6-25 14:53

中国有望6年内建成4艘075两栖舰 新型五代机或上舰
2019年06月25日 09:35 新浪军事
139

075舰船坞照片
  在中国多次展出的海军未来装备中,其实是存在两种方案的,一种是大概在3万吨级的,另一种是上述的4万吨级。但主流观点认为,第一种方案主要是用来出口的,对于像俄罗斯、埃及、土耳其、泰国、巴基斯坦等之类的国家,它们主要以地区冲突作战为主,只需要中小型两栖攻击舰就完全可以满足需要,而且其自身大多没有建造能力,只能从国外采购。而对于后者,则是中国海军自己的真正需求,这也符合中国海军未来的作战目标——那就是在全球各个大陆,能在任何海岸进行联合的立体登陆作战——就象现在的美军那样。

075舰有6个起降点与两部升降机  075舰有6个起降点与两部升降机 
  此前有说法认为,短期内中国海军不会装备垂直/短距起降战机,最安全最稳妥且成本最低的方案就是2~3万吨级两栖舰,但这样的战舰几乎不适合中国。目前中国已基本完成“宽体直-8”——直-18的研发,未来中国两栖舰将搭载直-18+直-10或新型武直+直-20等新一代机群,需要在两栖作战中具备完整的运输+攻击+渗透的作战能力。面对这种需求,3万吨以下的两栖舰难以满足需求。因此,着眼全球目光的中国海军,迅速装备排水量达到4万吨的型号——075型自用版也许更加适合自身的现实需要。

  4万吨级适合中国也符合与美国看齐
  那么,如果075型两栖攻击舰的建造目标是4万吨级的话,其与国外同类战舰的对比是如何的呢?目前日本的22DDG“出云”级是2.7万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级是2.57万吨,两者均可划入3.0万吨级的行列。但只国不是日本与澳大利亚这样的地区强国,且就目前中美的战略竞争来看,中国最需要的就是4万吨级的如同美国LHA-6“美国”级和LHD-1“黄蜂”级两栖攻击舰,这类两栖攻击舰相比3万吨级最大的区别是将两栖部队搭载人数增至2000人,同时舰上具备完整的两栖作战指挥系统,单舰即可独立完成中小型两栖登陆作战。

  歼-18上075舰中美两栖舰就差不多了

  分析认为,所谓中国“4万吨级两栖舰”就是对标美国的中国“大平顶”,当然这也与中国海军未来的作战目标有关。据称中国的目标是,通过两大造船厂的快速建造,可以在2025年之前使4艘075两栖攻击舰全部服役,从而大幅提升中国扩充中的两栖作战部队的攻击能力。可以相信,中国一定会像美军那样发展一型第五代垂直起降舰载机歼-18,那么,未来075型两栖攻击舰就足以和美军同类舰媲美了,从此中国的特混舰队就会具备与美军一样的全球作战能力了。(作者署名:军评陈光文)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6-25 15:05

圣严法师:境随心转能转败为胜
2019年06月24日 14:42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2人参与) 收藏本文   
任何事都要往好处想,往坏处准备。(摄影:海琳)任何事都要往好处想,往坏处准备。(摄影:海琳)
  文/圣严法师

  问:社会环境意见纷乱,我们常常‘心随境转’,局势乱,人心也乱了。如何在乱世里保持清明安稳,做到‘境随心转’呢?

  答:‘心随境转’、‘境随心转’这两句话,我经常拿来勉励自己,也用来为信众、弟子打气。通常,我们凡夫都是会心随境转的。

  举例说,大多数的人不喜欢下雨。比如法鼓山正在整地兴建学校,只要看到天空乌云密布,包商和工人就愁眉苦脸,因为一下雨,再等地干,至少两天不能工作,工期就会延宕,成本也提高了。所以,因为个人的利害和所处状况,人的心情就会随着这些条件而变化,这就是心随境转。

  但是,同样是下雨天,作家琦君女士在一篇散文里,却说她喜欢下雨天呢!因为她会想起小时候,下雨天躲在母亲怀里听故事的情景。她一样一样地把下雨天的温馨回忆举出来,她的内心也因为下雨天而出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下雨天对她来说,真是太好了。这也是心随境转,心随着外面的环境,转到好的方向去了。

  生活里充满这样的例子。有的人明明知道没有办法跟别人竞争,试一下却幸运得胜,败部复活,让他非常高兴;有人明明实力很强,但竞争结果没被录取,内心非常痛苦。这都是心随境转。

  ‘境’包括人、事、物,都可能影响我们的心情起伏。受外界因素影响心情变化,是非常痛苦的事,但真能做到‘境随心转’吗?事实上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人、事、物都是外在环境,天有不测风云,个人力量很难完全掌控。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面对环境的态度,收伏起落不定的心情,也就能转劣为优,转败为胜。

  我有个信众在海边用有机方法种稻,但去年连连发生问题。先是出现福寿螺,接着又有虫害,当他以为收成无望时,害虫的天敌出现,两、三天就把问题解决了,后来稻子收成不错。他学到经验:任何事都要往好处想,往坏处准备;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就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有一位瓜农,木瓜还未收成前就被焚风破坏了。我跟他说,靠天吃饭的人,天给饭吃要感谢;天不给,也不用恨,因为这不是人可以掌控的事,但心情却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不要天真地以为人定胜天,环境一定会照人的心意而改变,能改变的其实是自己的态度。如果今年收成不了木瓜,明年就什么也不种,这样到了最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任何事都要往好处想,往坏处准备。

  ——摘录自圣严法师《方外看红尘》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6-25 15:29

圣严法师:从小我到无我
2019年06月18日 14:34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5人参与) 收藏本文   
圣严法师,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日本立正大学博士,也是禅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传人、临济宗的第五十七代传人、台湾法鼓山的创办人。(资料图片)  圣严法师,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日本立正大学博士,也是禅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传人、临济宗的第五十七代传人、台湾法鼓山的创办人。(资料图片)
  一、禅是什么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禅不即是知识,知识并不离开禅;禅不即是宗教,宗教的功效,可以从禅而获得;禅不是哲学,哲学却无法超越禅的领域;禅不是科学,科学重实际、重经验的精神,亦正是禅的要求。所以请你不要以好奇的心理来探索禅的内容,因为禅并不是一桩新事物,自从有了空间与时间以来,禅就普遍地存在于无穷大的空间与无限长的时间之中。

  禅既是普遍而永恒的存在,所以它用不着任何人来传授;须要传授的,乃是如何亲自体验这个禅的方法而已。

  有人把禅误解为一种神秘的经验,或者以为可以透过禅的经验而获得超自然的能力。当然,从坐禅的修习过程中,可能使你在生理及心理的感觉上,产生种种奇异的现象,也能够从身心统一的练习之中,达到以心力来控制或转变外在事物的目的。这些被视为宗教奇迹的现象,不是学习坐禅的目的。因为这些现象,仅能给人一种好奇心和夸大狂的满足,不能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禅是从问题着眼,不先从外在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征服着手,而是 先从对于自我的彻底认识做起,当你认识了你的自我是什么的时候,也同时消失了你现在所以为的这个自我。这个自我观念的重新认识,我们称它为开悟,或者称为见性,这是为你彻底解决现实问题的开端。结果你会发现,你的个人与全体的现实是一个整体,不应分割也是不可分割的。你自己有缺陷,才看到环境有缺陷,好象一面凹凸不平的镜子,里面反射的影像也都是扭曲了的,又象波浪起伏的水面上反映出来的月亮,也是不完整、不宁静的一样。假如镜面是光滑平整的,水面是风平浪静的话,镜中的影像,水中的月亮,就会使你产生如诗如画的美感了。所以,从禅的立场看人类所感受的苦痛与不幸,主因不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地球环境的恶劣,更不在人类社会的可怕,乃在于未能认识自我的本性。

  所以,禅的方法不是指导我们逃避现实,更不是教我们学着澳洲鸵鸟那样,把向敌人作警戒的视线收回来,藏到泥土里去,就以为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因为禅不是自我催眠式的唯心论者。用禅的功夫可以消除自我,不但自私的小我可以消除,并且把哲学上被称为真理及本体的大我也要消除掉,那方是绝对的自由。因此,一个成功的禅者,不会觉得各种的责任是负担,也不会觉得生活的条件是对人们的压力;他只觉得永无止境地发挥生命的活力,是绝对自由的表征。所以禅的生活必然是正常的,并且是积极的;它是愉快的,并且是开朗的。原因是,禅的修行是给你源源不绝地提供方法,开发你智慧的宝藏,开发越深,得到的智慧越高,到最后,全宇宙的智慧都为你所有。那时在你看来,包罗一切空间及时间,无一不在你的智慧观察的范围之内。这时的智慧即成为绝对,既是绝对,便连智慧这个名词也用不着了。到这地步,使你追求名利权势的自我,或者逃避困苦艰险的自我,固然不见了;纵然是能使这自我消失的智慧,对你来说,也是不必要的观念了。

  当然,一个修学坐禅的人,要想达到这个程度,从顿悟的观点来说,虽然极容易,但在走向顿悟之门的历程中,则必须先有一番努力,否则,修习的方法,岂不成了无用之物。

  二、坐禅的三个阶段

  目前,我在美国教的坐禅方法,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平衡身心的发展,达到身心的健康,对身体方面我们注重行、坐、站、卧的各种姿势的示范和纠正。同时教授行、坐、站、卧各种运动的健身方法,是综合印度的瑜伽及中国的导引,自成一套适合于坐禅健身,并有助于坐禅功效的运动方法。所以,一个坐禅而有若干效果的人,他的身体必然是健全并且能够忍苦耐劳的。对心理方面,我们注重人的烦躁、多疑、忧虑、恐惧、意志涣散等情绪的消除,使之建立自信、果断、乐观、宁静和稳定的情操。

  一个好学生,在我们这里上了五课至十多课,就可完成第一阶段,而能得到如上的两种显著的效果。所以我们有一位学生在其报告中说:“我觉得打坐对我及另外好些人极有用处,我们无论由于职业性或习惯性,差不多每分每秒都在用脑的人,打坐确实是很舒服、很需要的一种休息和调剂,即使没有更远大更重要的目标,仅仅这一点,打坐已经是一种值得的修行。”我给每一班学生上第一课的时候,总是要问他们每一个人,来学坐禅的目的是什么!希望在身体方面获得利益,抑是希望在心理方面求取帮助?大多数是为了在心理方面求帮助而来学禅。可见今日生活于美国社会中的人们,在现实环境的强烈刺激和压挤之下,神经过度紧张,有很多人的心理都失去了平衡,除了严重到要去请教精神科医生之外,他们就来学习坐禅。我有一位妇女学生,她是某一著名大学非常优秀的讲师,初次见我,便问我能不能帮她一个忙,替她解除紧张不安的情绪,我说这对于学习坐禅的人而言,乃是太容易的事了。结果她在上了课之后,便觉得坐禅对她的生活乃是一大恩惠。

  这第一阶段的方法很简单,主要是使你放松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将注意力集中于你所学到的方法上,因为肌肉和神经的紧张,关系着你的头脑的活动,如何减轻你的脑部的负荷,是关键所在。当你的妄想及杂念渐渐减少之时,你的脑部就可渐渐地得到休息,脑部对于血液的需求量越来越少,便有更多的血液,遍流全身。同时由于你脑部轻松的原故,全身肌肉也放松了,因而血管放大,周身感到舒适,精神自然感到爽朗,头脑的反应也自然更为明快和轻松了。

  如果仅为身心的平衡,而来学坐禅的人,学完第一阶段,大概就觉得够了。可是有很多的学生,经过了第一阶段,尚不够满足,有的学生根本也是为了第二阶段的目的而来学禅的。

  第二阶段:从小我到大我,当在第一阶段的时候,仅能使你把混乱的心念,集中起来,练习注意力的集中之时,照样尚有其它的杂念,在你脑海中或多或少地时隐时现。在观念上,你的目的,是为了身心的健康,为了使自己练习坐禅而获得利益。所以,纯粹是自我中心的阶段,谈不上哲学的理想和宗教的经验。到了第二阶段,便要使你从小我观念中解放出来。到了第二阶段,才是进入冥想的程度,在练习老师所教的修行方法之时,要把小我观念的范围扩大,大到与时间及空间等量齐观,使小我融入于整个的宇宙之中,与宇宙合一,向内心看时,无限深远,向外界看时,无限广大。既然已与宇宙合而为一,自己的身心世界便不存在了,存在的是无限深远及无限广大的宇宙。自己不仅是宇宙的一小部分,乃即是宇宙的全体。

  当你在坐禅时,得到如此的体验之后,你便能理解到哲学上所讲的理念或本体是什么了,现象的存在,又是什么了。因为,一切现象,是本体的浮面或表层。以肤浅的观点看起来,一切现象,虽然千差万别,各有不同的性质,实际上,现象的差异,并无碍于本体的完整。比如,我们所处的地球,虽有无法计算其类别的动物、植物、矿物,或气体、液体、固体,不断地在生灭变异,这是地球的现象。若从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看地球,它仅仅是一个物体而已。只要我们能有机会摆脱自我或主观观念的束缚,站在全体的客观立场,来观察一切现象,就会把对立和矛盾的观念打消。假如再将本体和现象,用一棵树来作比喻,树,无论大小,若从树叶或树枝的各个立场看,它们是有差别的,叶与叶之间,枝与枝之间,也会发生互相磨擦的现象,若从树的根干的立场看,不论是树的那一部分,无一不是统一的整体了。

  在这第二阶段的过程中,能使你体验到,你不仅是孤立的个别存在,你是普遍地存在于深广无限的宇宙之中,你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不存在了,对于环境的不满、忿恨、喜爱、渴望,也即是排斥和追求等的心理,自然消失,你所感受到的,乃是宁静和充实,因为消除了自私的小我,能把一切人和一切物,都视为由我的本体所产生的现象,所以爱一切人和一切物,如同爱护小我一样,这就是一般大哲学家的心量了。

  当然,一切伟大的宗教家,也必定曾经有过这第二阶段的体验,当他们从小我的境域中解脱出来之后,发觉自己的本体,即是全体宇宙的存在,自己与宇宙万物,无二差别,万物的现象是由他们的自体衍生出来。他们有责任爱护万物,也有权力支配万物,好象我们有责任爱护自己所生的子女,也有权力自由支配属于自己的财富一样。这就形成了神与万物之间的关系:把他们从冥想中体验到的宇宙本体,人格化而构成上帝的信仰;把上帝自爱这个大我的观念,具体化而构成救世主或神的使者的使命;把一切现象统一化而认作被创造及被救济的对象。结果,有些大宗教家,以为他们的灵的本质与神是相同的,由神的现实化而成为人,所以他们本身是救世主;有些宗教家,以为他们的灵的本质虽与神相同而不可分割,他们的肉体的现象,则为奉神之命而来世间传达神意的使者。

  一般的哲学家或宗教家,到了第二阶段的顶峰,便会觉得他们的智慧是无限的,力量是无穷的,生命是永恒的了。但是,“我”的范围越大,自信心的程度越强;强烈的自信心,实际上就是优越感和骄慢心的无限升级,所以称为大我,所以也并不等于已从烦恼中得到了彻底的解脱。

  第三阶段从大我到无我:人到了第二阶段的高峰之时,自觉到“我”的观念已不存在,但那仅是扬弃了自私自利的小我,并未能把本体的理念或者神的实在也否定掉,不论你称它为真理、唯一的神、最高的权威、不变的原则,乃至佛教所称的佛陀,如果你认为它是实有的话,那都不出乎大我的境界,均不出乎哲学及宗教的范围。

  必须告诉你,到了第三阶段,才是禅的内容,禅是无法想象的,它不是一种观念,更不是一种感觉,不是可用任何抽象的理念或具体的事物可以说明它的。冥想固然是普通的人通向禅之道路的应经过程,到了禅的门口,冥想的方法也用不上力了。正象用各种交通工具,把你一程一程地转运到最后一个地方,前面是一座高山的峭壁,这座峭壁,向上看不见其顶,向左右也看不见其边际。这时有一位曾经到过峭壁那边的人,向你指着峭壁说,禅的天地就在峭壁的那一面,通过峭壁你就进入禅境了。但是,他又告诉你,你别寄望用什么交通工具飞越它,或者绕过它,或者穿透它,因为它是无限的本身,你不可能用任何方法通过它。

  纵然是一位高明的禅师,把学生引到此处之时,也会觉得无能为力了,他虽是过来人,他却不能把你拉过去,正好象母亲饮食,不能使得她的不肯饮食的婴儿解除饥渴的道理一样。这时候,他唯一能够帮助你的地方,是告诉你,把你过去的一切经验、一切知识、一切你以为是最可靠的、最伟大的、最实在的东西和观念,全部解除,连你要进入禅境的希望也得解除掉。正象你要进入一座特别神圣的建筑物之前,那个守门的人会告诉你,不但不准携带兵器,连所有的衣帽鞋袜也要脱下,不但要一丝不挂,连你的肉体和心灵也要全部解除了,方许你进去。因为禅定是无我的天地,当你心中尚有一丝凭借的时候,便无法与禅相应。所以禅是智者的领域,也是勇者的领域,若非智者,不能相信解除了一切凭借之后,尚有另一个境界会在你面前出现;若非勇者,要把自你有生以来,不论是思想的或知识的,精神的或物质的,所有一切,全部抛弃,是很难做到的。

  也许你会问:要作如此大的牺牲,进入了禅境之后,又有什么益处呢?告诉你:当你存有这个问题之时,你是不能进去的,求取利益之心,不论为己或为人,都是有我的境界。中国禅宗的第六祖,教人进入禅境的开悟方法,是“不思善,不思恶”,也就是把人与我、内与外、有与无、大与小、好与坏、烦恼与菩提、迷与悟、虚妄与真实、生死之苦与解脱之乐等等的对立的观念,全部打消了,禅境与悟境才会发生在你的生命之中,使你获得一个新的生命,这新生命是你本来就有而未曾发现过的。禅宗称它为父母未生你之前的本来面目。这既不是肉体身心的小我,也不是宇宙世间的大我,乃是不受任何烦恼束缚困扰的彻底自由。要进入这样的禅境,并非易事,许多人学了数十年的禅,静坐了数十年,仍然不得其门而入,如果你的因缘成熟,或者遇到了高明的禅师,在他的悉心督促之下,进入禅门,也不困难,他会采用种种使你看来似乎违背常情常理的态度、动作、语言,作旁敲侧击的引导,使你很快地达成进门的目的。当这位禅师告诉你,你已进门的时候,你才发觉,禅是无门可入的,未入之前不见门在何处,进入之后,门也并不存在,否则便有内外之分及迷悟之别了,若有分别,仍不是禅。在第二阶段时,虽已觉得我是不存在的,而宇宙本体或最高的真理,仍是存在的;虽然承认一切差别的现象,不过是宇宙本体或最高的真理的衍生,而内在的本体和外在的现象,仍是对立的;除非等到一切现象的差别,全部消失而回归于真理或天国之时,才是绝对的和平及统一之外,当现象界还在活动的时候,矛盾和忧患、痛苦与罪恶,仍是免不掉的。所以哲学家和宗教家,虽见到了本体的宁静,却无法驱除现象的混乱。

  进入禅境的人,所见的本体和现象,不是两样对立的东西,甚至也不能用同一只手的手背和手掌来作比喻。这是因为现象的本身,就是本体那个东西,离开现象,并非另有本体可求,本体的实在,即在于现象的不实在之中;现象是变幻不已的,没有常态的,这就是真理。当你体验到了现象不是实在的东西之时,你便从现象造成的一切的人我、是非的观念,以及贪欲、忿恨、忧虑、骄慢等的烦恼心中得到解放,你不必追求宁静和清净,也不必厌恶烦恼与杂秽。你虽生活在现实的环境之中,任何环境,对你而言,无处不即是清净的佛土,未悟的人看你,你是平常的人,你看平常的人,则无一不与诸佛相同。你自觉你的自性与诸佛的自性一样,佛的自性普遍于时空,所以你会不期然而然地运用你的智能和财力,普施于一切处、一切时的一切众生。

  这是我向你透露了一点进入了禅的悟境之后的心境,也是从小我而到无我的修行过程。不过,最初开悟而进入禅境的人,在禅境的历程上,尚在起步的阶段,还有多少路程要走?尚有怎样的景色可见?如有机会,下次再告诉你吧!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6-25 15:48

圣严法师:安心的方法
2019年03月27日 10:12学佛网 微博        我有话说(36人参与) 收藏本文   
圣严法师:安心的方法(摄影:薛磊)圣严法师:安心的方法(摄影:薛磊)
  我做得到吗?失败了怎么办?别人会怎么想?压力怎么来,就让它怎么去吧……

  人的习性是︰从小就好逸恶劳、厌苦喜乐,除非是意志力较强的人才能免于这种习性。面对外来的问题,有的人是以责任感,有的是以恐惧心,还有的则以缺乏安全感来处理它。恐惧心、没有安全感、过重的责任感,这些加总起来,就变成压力。

  恐惧感的来源

  人往往因为没有清楚认识自己而不能相信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智慧、优缺点了解不够充分,经常不是夸张了自己的才华,便是膨胀了自己的能力。自己不一定有这么大的才能、有这么大的把握,但在心中,则自信满满地夸张自己、伸展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挫折与困扰,无法称心如意,于是产生了恐惧感。在这种情形下,便随时随地处于一种压力状态。

  一个人求发展的心很强,却不知道在求发展的过程中,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无法预先想办法来掌控它,于是压力随之而来。

  少一点“得失心”

  减少压力的办法很简单,即少一点得失心,多一点自知之明,然后在确定方向之后,要能够全力以赴。

  少一分得失心的意思是,不一定非要成功,不要有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心态。如果抱持着非成功不可的心态,人都不能做了。成功不是仅仅靠个人主观的意念或努力,就能达到的。不管是哪一方面的成功,都是有外在的、客观的许多因素相互配合,那就是时也、事也、地也、命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成功不要骄傲,失败也不必痛苦,心理大概就不会有很大的压力了。

  多半年轻的创业者,并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样的条件,也不管会发生什么事,只是想到也许可以试试看就去做了。很多人都是这样开创出一番大事业的。

  找到自己的方向

  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才能、人缘和财力资源,知道自己所处环境的条件,衡量看这些因素是不是许可自己成功,而且能成功到什么程度。

  人要成功,又要面对压力,所以要充分了解自己,然后找一个方向来全力以赴。所谓的方向,是一面成长自己,一面又能奉献自己,对自己有利、对他人、对社会有益。

  人生的过程中,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机会很多,可是机会是一回事,自己能不能掌握又是另一回事。如果原则、方向一变再变,对于自己的心理压力也会增加很多。譬如,我会写文章,我变成一个作家,好不好?对于我来说,当一个作家,不如当一个和尚更适合。实际上,我从小就能写,但要看哪一方面自己最能安心,对他人更有利益,就往这个方向走。

  另外,专长和兴趣最好能配合得当。比如,现在没有兴趣做别的事,只对某一项工作有兴趣,那就去了解它、朝这个方向发展。锁定方向培养专长之后,就要尽力发挥、尽量深入,持之以恒地去做,也可以不必管成败的压力。

  一个人只要锁定方向,在努力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许多磨炼、挫折,没有关系,这是正常的事。在心理上要预备好会有困难出现、有挫折发生、有变故等着,如果有这种预备的心理,就没有什么压力。预料中的事情发生了,能够处理的就处理,不能处理的就接受,然后暂且放下来,待因缘际会时再处理,这叫作智慧。

  何必放不下?

  压力通常来自对身外事物过于在意,同时也过于在意他人的评断。

  事实上,这些都未必是自己的,何必放不下?人出生的时候,没有财产、没有名望、没有地位、没有身价,什么也没有。有了之后,当自己没落、倒霉时,就很痛苦。所谓压力,就是害怕不能伸展、成长,就是害怕遇到困难和挫折,心理上希望成功,求得保障。在工作上,认为自己没有完成的事,责任没有尽到,这也变成压力。

  不要把希望变压力

  如何免除压力?没有完成的事,只要尽心尽力,就算尽了责任。如果事情已经是这个样子,那也不需要觉得有压力。

  有的人事情还没发生,心理压力就已经很重,因为其它人要求你、期待你,自己也要求自己,这都是正常的。但这不能视之为压力,这是一个希望、一种期许。如果把希望当成压力,反而会减少自己奉献和努力的心力与体力。

  如何才能“心安平安”

  现在社会普遍有种不安定感。如果心不安,就很容易被环境牵动,一旦环境产生变动,或者因他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媒体上的一个讯息,自己的心马上就跟着起伏;起初是心不安,接着影响生活不安,最后连生命也不安稳了。而这些不安,一样一样重迭起来,像漩涡一样,会导致结果愈来愈严重,愈来愈麻烦。

  心安的三个方法

  第一是“正视现实”,当觉得不安时,要反问:不安是为了什么?遇到任何不安,如果能面对它、正视它,问题往往也就消失了。

  其次,要“怀抱信心”。觉得无路可走,不敢往前走,也不想往前走的心态非常危险,会把自己带入绝境,如果心态调整一下,相信天无绝人之路,相信今天能过,明天也一定能过。永远对未来怀抱信心与希望,这样人生就会跟着改变。

  最后,提醒大家遇到不顺心时,要“心平气和”,试着理解事情发生的可能原因。如果问题根源不在自己身上,也就不必烦恼了。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6-25 15:53

如何在家自受八关斋戒
2019年06月25日 08:42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八关斋戒的特点是可以一日一受,尤其以在六斋日里受为好。(摄影:海琳)八关斋戒的特点是可以一日一受,尤其以在六斋日里受为好。(摄影:海琳)
  文/明一法师

  受持八关斋戒有很多的功德,佛陀在世的时候就常常劝人受持,所以很受在家居士的欢迎。八关斋戒从字面上的内容来看,就是关闭八种堕落之门,开启向上、向善之门,最后的斋字则是持斋的意思。这里一定要注意,持斋与吃素不同,持斋可以不吃素,过午后不吃东西是主要内容。古代的人是自己早晨带着食物,到庙里面做个仪式,中午把食物吃掉,等到第二天天亮后回家。

  八关斋戒的特点是可以一日一受,尤其以在六斋日里受为好,当天受完,第二天天亮自动舍戒。所以现在有很多简单的自己在家受持八关斋戒的仪轨,居士们能参加寺院正规的八关斋戒当然最好,但是在不能或者没有条件参加的时候,可以遵照这些仪轨自己在家里面受戒。下面是根据在寺院受八关斋戒的仪轨改成的,在家自受八关斋戒仪轨。

  (一)    唱八支香赞

  八支斋体,受持夜朝,关闭诸恶长善苗,心净乐嚣嚣,佛光遥昭,归礼罪蠲消。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二)祷告(跪下一说)

  伏以三业清净万善克备,为出世之正因,解脱之根本,弟子某名为修无漏之业,乃以一日一夜,秉志虔诚受持八关斋戒,因无戒师可行请受,是故佛前自誓,弟子某名谨白。

  (三)请圣(以下各三请三拜)

  弟子某名一心奉请: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接引阿弥陀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唯愿不违本誓,降临法坛,证明受戒。

  弟子某名一心奉请: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脱木叉,十二分经权实教典,离欲清静,甚深法宝,谨运一心,归命请礼。

  弟子某名一心奉请: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清静海众,诸大菩萨,律藏会优波离尊者,西天东土,历代祖师,传南山宗诸大律师,中兴律祖,慧云馨公大和尚,唯愿不违本誓,证明受戒。

  弟子某名一心奉请:光明会上,寄位诸天,梵释四王,天龙八部,伽蓝土地,护戒神王,金刚力士,幽显灵祗,唯愿不违本誓,监坛护戒。

  (四)忏悔(跪下说三遍,三求忏悔,每说一句一扣首)

  弟子某名,今于佛前求哀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悔。

  (五)自受三归三结。

  弟子某名,至心归依佛,至心归依法,至心归依僧,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女的则称优婆夷)(跪下三说三受三叩首)。

  弟子某名,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女的则称优婆夷)(跪下三说三受三叩首)。

  我从今时发净信心,乃至坐菩提道场,成正等觉,誓归依佛,两足胜尊,誓归依法,离欲胜尊,誓归依僧,调伏胜尊,如是三宝,是所归趣,唯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于我(跪下三祷告)。

  (六)自受八戒斋相(跪下自誓)

  弟子某名,从今日今时,发起无上菩提道心,乃至过是夜分,迄于明旦,日初出时,于其中间,奉持八戒,于一一戒中,如佛受持。

  1、如诸佛尽形寿,不杀生。弟子某名,一日一夜不杀生。

  2、如诸佛尽形寿,不偷盗。弟子某名,一日一夜不偷盗。

  3、如诸佛尽形寿,不行淫。弟子某名,一日一夜不行淫。

  4、如诸佛尽形寿,不妄语。弟子某名,一日一夜不妄语。

  5、如诸佛尽形寿,不饮酒。弟子某名,一日一夜不饮酒。

  6、如诸佛尽形寿,离饰香花,香脂璎珞,与作倡歌舞伎乐及故往观听。弟子某名,一日一夜不饰香花,香脂璎珞,与作倡歌舞伎乐及故往观听。

  7、如诸佛尽形寿,一日一夜持离眠坐华丽高广大床。弟子某名,一日一夜离眠坐华丽高广大床。

  8、如诸佛尽形寿,不非时食。弟子某名,一日一夜不非时食。(以上三宣戒誓,以下一说;)

  我今舍离如是等事,誓愿不舍离清净禁戒八种功德。

  我今归命胜菩提,最上清净佛法众。

  我发广大菩提心,自他利益皆成就。

  忏除一切不善业,随喜无边众福蕴。

  先当不食一日中,后修八种长养法。

  我持戒行,庄严其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

  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完满。

  (七)发愿(跪下三说)

  弟子某名,至心发愿,于一日一夜中,受持八戒,据“观无量寿经”云,若有众生,一日一夜,持八戒斋,以此功德回向求生极乐,行者临命终时,得面见阿弥陀佛及诸圣众,放光接引,乘宝莲花,生七宝池。我愿如此,得以亲近弥陀,乃至圆成无上菩提,往十方界,化诸有情,同离恶趣,同归弥陀愿海。

  我发无二最上心,为诸众生不请友,

  胜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间广利益,

  愿我乘是善业故,此世不久成正觉,

  说法饶益于世间,解脱众生三有苦。

  (八)回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

  南无阿弥陀佛(三称三拜),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称三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称三拜),

  南无大海清净众菩萨(三称三拜)

  愿我此功德,普同念佛人,至心同受持,同发无上心,念佛皆精进,更愿诸含识,三障尽消除,见佛垂接引,往生安乐园,同脱此苦身,闻法了生死,如佛度一切,同圆证菩提。

  受戒功德殊胜行,一切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跪下三说三拜)

  自受仪轨完毕。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6-25 16:01

为何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
2019年06月24日 14:19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2人参与) 收藏本文   
如果确实想体验出家生活,可以受八关斋戒,到时候舍戒是没有问题的。如果确实想体验出家生活,可以受八关斋戒,到时候舍戒是没有问题的。
  佛教经典中,明确记载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众能出家七次,使得不少人认为,佛教好像重男轻女,有歧视女性之嫌。事实如何呢,佛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

  首先,产生这种男女不平等的疑惑,其实是不了解佛教中的“平等”。

  《增一阿含经》云:“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出家,同称释氏。”就是不管白种人、黑种人、国王、平民、男、女,人人皆有佛性,佛性平等,人人都可以出家,就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立足点的平等。但是出了家并不是就成了佛,还是要依据佛法的教义,在因地上精进用功,当烦恼漏尽,自然就成道证果,而且这个果位,不会因为男女差别而有所不同,这是因果上的平等。

  虽然一切众生皆具有以上两大平等性,但却因为业缘感召,过去自己所做的善恶业积聚,致使平等当中有不同的果报差异,例如同样生而为人,但是智愚有别。因为众生根机各各不同,致使佛陀只得巧设方便、应机施教,目的是要让众生都能从不同的果报中解脱,这也是佛陀教化众生最慈悲的精神所在。

  佛法中表面看似不同的制度,其实是佛陀为了让众生能够防非止恶、息灭烦恼,方便不同根机弟子修行而慈悲制定的。例如相对于男性,女人对家庭的依赖较重、情执也较重,意志没有男人坚定。所以佛陀特别针对女众的习气,规定只有一次出家机会,希望女众慎重决定三思而行,也能使女众珍惜出家的因缘;出家,不论男女,都有非常巨大的功德,一人出家,七祖升天,是说一人出家能够使七代祖先得生天界。可见出家的功德有多大。还有,无论男女,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是说出家不但要有非凡的勇气,也需要有宿世的福报,因此出家以后,能够意志坚定,不再朝思暮想,不再牵挂俗世中的感情,放下世缘不退转,安住于僧团用功办道。所以女人能出家,依然是大丈夫,一样是人天师表,这也是功德与法身慧命的平等。

  相对于男性,女性毕竟由于生理、心理的不同,女人身心更容易受到伤害,在很多时候也容易遭遇某些人对佛门的歧视、伤害、毁谤。这对于出家女众和诽谤她们的人,都是不好的业因。所以,佛陀对女众出家的特别规定,既为保护她们,也为保护僧团,也为保护正法,也为保护众生。

  因此这样的规定并非负面,而是慈悲的教化。就像未满20岁者的心智状况还不成熟,所以法律只好规定其不得投票,此规定并非歧视、不公平,而是基于保护全民福祉所设。又如世间的父母,针对贪玩的孩子,特别规定门禁时间,来改善其习性,没有人会说这父母不公平。

  由上可知,众生因为过去世所造善恶业不同,生而果报不平等,大医王佛陀为了教化众生,成就其道业,而定种种制度,实在是一种“慈悲且智慧的应机施教”!

  在这里要特别指出,女众出家,不但指的是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尼,也包括受沙弥尼戒的沙弥尼,这就有一个问题,目前全国多地佛教道场都有“短期出家”学修营之类的活动,或七天,或一月或三月不等,但是都要授沙弥戒,那么女众一旦受了沙弥尼戒,短期出家结束后就要舍戒,意味着此生就再没有出家机会了,所以正信道场一般不接待女众的短期出家就是这个原因,如果确实想体验出家生活,可以受八关斋戒,到时候舍戒是没有问题的。

  (来源:佛弟子文库)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6-25 16:07

阮籍:人活一世,无需在意旁人眼光
2019
06/25
10:21
王阳明心学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1
有格调的心学微刊


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对旷达之士,乃见青眼

作者| 李昭然

原标题 | 他痴呆,嗜酒,爱翻白眼,却最有风度:人活一世,无需在意旁人眼光

提及魏晋风骨,就不得不提竹林七贤,而提及竹林七贤,就不得不想到名列第一的阮籍。

说起阮籍,有的人十分推崇,有的人则十分反感。

北齐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中就直接点名道姓地批评了阮籍,说他“无礼败俗”,认为他废弃礼俗,破坏伦理;明人靳于中却在《阮嗣宗文集序》中称赞阮籍为“命世大贤”,认为他人品高尚。

对于阮籍的评价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

然而无可争辩的是,阮籍这一生活得潇洒,从不在意旁人的眼光。


天赋异禀,极富个性
公元210年,即汉建安十五年,阮籍出生。

其父亲阮瑀属“建安七子”之一,极负盛名,只是在阮籍三岁时,便离开了人世。幼年丧父,阮籍和母亲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贫,阮籍也因此特别勤奋。

他出生于书香世家,受到父亲的影响,自幼就饱读诗书,且酷爱研习儒家的诗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崇尚道德至上和安贫乐道。

《魏氏春秋》记载:“阮籍幼有奇才异质,八岁能属文,性恬静。”

阮籍可谓是天赋秉异,八岁便能写出锦绣文章。除此之外,他还兼习武技,“少年学击剑,妙技过曲城”。

既是名士之子,且自幼便聪明过人,文武双全,阮籍自然而然就得了许多关注。

可他却不会按照他人的想法行事,常常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长辈问话,有问有答绝不多言,同龄人找他去玩,他沉默不言,懒得理会。

《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的叔父曾带着他到东郡游玩,兖州刺史王昶与他见面,阮籍“终日不开一言”,让王昶忍不住感慨:“自以不能测。”

不仅如此,阮籍还“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他喜欢弹琴,也精通乐曲,并擅长啸叫。他一会儿肆无忌惮地饮酒,一会儿高雅地弹着琴,再一会儿又可能在旷野啸叫,“时人多谓之痴”。

人们都说他“痴”说他“呆”,年纪轻轻却性格怪异,他听之,一笑而过。

至尊至孝,不拘礼法

长大了的阮籍越发的特立独行,他饮酒、唱歌、跳舞,蔑视礼法,只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魏晋时期遵守礼教,严格尊奉男女授受不亲,可阮籍从不把这些教条放在心上。

阮籍好酒,他常常到旁边的酒馆里喝酒,酒馆的女主人是个年轻漂亮的小媳妇。阮籍喝酒醉了,就直接在人面前睡着,根本不避嫌。

在那时,姑嫂之间不能太亲近,要客客气气的,保持距离。阮籍却不是这样。

有一次他的嫂子要回娘家,他不仅帮助收拾东西,为她践行,还特地送她上路,亲亲热热地叮嘱她路上小心,记得照顾好自己。

面对旁人的非议,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辈设的吗?”

他从不被教条主义和世人的眼光所束缚。

阮籍生性孝顺,却不行孝礼,他只用行动表明。

阮籍母亲去世时,他正在与人下棋,听到消息的他坚持下完棋,却在下完棋之后放声痛哭,口吐鲜血,太过悲伤而险些丧命。而在服丧期间,他又毫无禁忌地喝酒吃肉。

在阮籍眼中,真正的情,从不拘泥于虚礼。

史书上说阮籍,“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对旷达之士,乃见青眼”。

母亲去世之后,免不了各种来自世俗的虚礼应酬,许多人都来吊丧。嵇喜、嵇康两兄弟分别前来吊丧,阮籍对待两兄弟的态度却相差极大。

嵇喜是汲取功名之人,恪守礼法。阮籍一见他,也不管守丧期间应有的礼节,就直接给了嵇喜一个大白眼;后来嵇康带着酒和琴前去吊丧,他便立即由白眼转为青眼,笑脸相迎。

阮籍蔑视礼法,从不管世俗如何议论,旁人如何看待,他只行他心中所想。


醉酒人间,心如明镜
生于乱世,阮籍目睹了残酷的政治斗争,看到官场黑暗,政治混乱。

他虽有一身抱负,却不愿为此朝廷卖命。只是他的才华早已引起了司马昭的注意。

《晋书·阮籍传》记载:“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司马昭想要拉拢阮籍,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两家结秦晋之好。司马昭当即就派最好的媒婆到阮家说亲。阮籍为了躲避这门亲事开始每天喝酒,一喝就是六十天,天天酩酊大醉。奉命前来提亲的媒婆根本没法开口,最后只好回禀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只能随阮籍而去。

司马昭的心腹钟会,三番五次假借请阮籍喝酒之名,问阮籍对时政的看法,阮籍皆饮酒大醉,借不省人事不予回答,钟会也无计可施。

后来司马氏篡位,诛杀士人,阮籍为了在这乱世之中保全家人,不得不答应其入朝为官。

只是在任期间,一件事也不参与政治讨论,总喝得醉醺醺的分不清东西南北,要么呼呼大睡,要么四处溜达。

有人弹劾他目无纲法,他也依旧我行我素。

公元263年,司马昭让阮籍写一封劝魏帝退位的谏书,他深知此为不义之举,为了逃避这个差事,阮籍酩酊大醉了好多天,可司马昭并不死心,派人催稿,并撂下狠话:“文章不成便人头落地”。

阮籍自知再也无法逃避,便借着醉意下笔,写下了《为郑冲劝晋王笺》。仅仅两个月后,阮籍便在纠结和郁闷中离开了世间,享年五十四岁。

受到当权者的重视,本应顺势而为实现自己的抱负,众人皆道他喝酒喝糊涂了,可他却心如明镜,不理旁人所言。

他一边喝酒买醉,一边和司马氏周旋,直至他生命的终结。

阮籍的一生可谓是洒脱,在他大部分的人生中,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虽然最后无可奈何地入朝为官,为保全家人性命做了身不由己的事情,可他这一辈子,都从未活在旁人的眼光之中。

他天赋异禀,蔑视权贵,不拘礼法。无论世人如何议论,他都只做自己,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

只是想起阮籍因郁闷而驾车闲逛,直到无路可走便痛哭而返,留下“穷途恸哭”这一典故,就觉心痛。

这样一个真性情之人,若未生于乱世,不必被权势逼迫,该是怎样的自在和快活。

人活一世,还是应如阮籍一般,坚定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们不为他人而活,自然无需在意旁人眼光。

*作者简介:李昭然,97年水瓶座,希望往后的人生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6-25 16:19

北宋欧阳修一首写春天的古诗,开篇14个字描出斑斓的世界
2019
06/25
09:31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2
春天是令人非常向往的季节。一方面它代表着这一年的重新开始,对于未来可以有无限的希望。另外一方面,经历了寒冬的封锁,春天可以让人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春风吹来,天地间的萧瑟一扫而光。而在这春风带来的丝丝花香当中,更给诗人们带来了无限敏锐的细微感触。


古代诗人们都喜欢在春天诗兴大发。或为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或者是抒发伤春之情,又或者是看到春天的即将逝去,而表达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内容非常丰富,情感表达风格也有不同。

今天我们带来北宋欧阳修的一首写春天的古诗,开篇14个字就写出了一片斑斓的世界,非常美丽。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丰乐亭游春·其三》,开篇14个字,“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可谓满眼绿色。诗歌的一开始就运用了红色,青山和夕阳,以及草色多个颜色词语,这是春天独有的景色之美。在诗人的眼中,更是一片色彩斑斓的世界。

这两句古诗当中,我们可以看得到开满红花的大树,远处隐隐的青山,再加上即将西垂的夕阳。大地之上,草色青青,无边无际。柔和的春风迎面扑来,带了泥土的气息和鲜花的芬芳。

踏青,不就是寻求到这样的味道吗?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这美丽的春色实在是太美,虽然春天短暂,虽然大家也都非常清楚,春天的保鲜期非常的短,但是却并不妨碍大家外出踏青的兴致。

大家三五成群,有说有笑,轻快的步子踩在落花之上,踩在柔软的土地之上,踩在布满绿色气息的草地上。每个人尽情的释放着春天独有的魅力,呼吸着春天独有的芬芳。让自己的心灵伴随着暖风阵阵,落花悠扬,在沁人心脾的花的芳香当中释放出最真实的自我。告别曾经禁锢过自己的笨重的冬天。


欧阳修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管对于古文还是对宋词,还是对诗歌,都有不俗的成就。尤其是他笔下的这些写山水景色的诗词作品,都有一股浓浓的、沁人心脾的清丽之美。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6-25 16:21

父母积德,儿女受益!一定要重视!
2019
06/25
08:00
国学慧语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老人积德,福泽子孙 正能量短片佛教
自动播放
<>老人积德,福泽子孙 正能量短片佛教净空法师开示:要想自己命理风水好 千万不能吃鸭蛋!救护车出勤遇到这样的狭窄路段,有开道车也是无能为力一分钟励志短片:永不言弃,做最好的自己!度化别人不要急于一时,自己做好,度化身边人顺其自然!相传弥勒佛降世的时候 人类寿命可以达到84000岁!农民有福了!国家推出新政策,农民也可以领退休金了,人人有份!农村家里有六十岁以上老人的,有这3项补贴!赶紧去领钱!净空法师:如何求得美满姻缘佛歌:清净念佛,心灵相契的声音四大判官审判鬼魂:生前作孽者死后将入十八层地狱佛号:被救念佛版佛歌:春有百花秋有月净空法师:遇到困难,就一句佛号真管用!真正触碰到鬼神该怎么办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阿弥陀佛!
古人云:“遗子黄金满赢,不如教子一经。”

我们看看历史,很多家族富贵起来非常快,败亡也非常快。

有些家族也能延续一段时间,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因为种种原因消亡了,这些现象非常频繁,从古至今都是这样。

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就是福德的问题。我们如果有福德,经历一定的努力,这个福德的力量表现出来,我们自然就能够兴旺发达。

如果没有福德,我们再怎么努力恐怕也不能得偿所愿。

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为什么?

因为第一代往往很辛苦,很努力地去创造事业,等到第二代就已经没有奋斗的目标了,没有奋斗的动力,已经开始享福了,享受了,慢慢就滋养出各种骄奢淫逸的思想行为了。

如果还有余力,福分还够,延续到第三代,必然感召的是更过分、更挥霍、更浪费的这些子孙。

往往到第二代、到第三代基本就毁了。就因为不懂这个道理,往往人们重视的都是钱财,重视的事业,不重视教育。

对家庭兴旺发达的因果原理搞不清楚,总是用世俗的这些东西对待孩子、教育孩子,往往招致大的都是恶果。


古人讲教子要严,一边要懂得帮他培植福德,一边要拿这个道理竭力教育孩子。

真的对自己的子孙爱护,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我们把物资钱财,让孩子挥霍浪费去了,他自己又没有能力把控,结交了一批恶友,做出种种骄奢淫逸的事情,那就把孩子毁了。

应该从小严于管教,一边叫他道德,一边教他社会的种种知识。

把这两个方面一同教育进去,这个孩子长大了就没问题,而去还能继承祖业,能够发扬光大。

我们作为父母要明白一个道理,不要把钱财作为唯一的东西留给孩子。

而应该培养孩子这种观念:让孩子懂得怎样才能保持长盛不衰,保持福德不退。

那就是修身、修心,多去做善事,让孩子自己能保持艰苦奋斗,保持拼搏向上这些精神。

只要有福报,只要有上进心,孩子自己也能发达起来。


给孩子这种立本之道,比给孩子钱财更为重要。

让孩子走正路,用他自己的手去创造,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子孙永远长盛不衰,让自己的家族永远地兴旺发达,才能真正利益了孩子,利益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儿女培福,我们要多做一些善事,助人的事情,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子女慢慢地受到父母的熏陶,自己又明白这个道理了,这样子女也能够用这个道理去过这一辈子。

同时,将来他们用这个道理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样我们的家庭就不会出现破败,出现伤天害理,败坏家门的事情。

有了高素质,有了福德,有了智慧,孩子自然就趋向正面,趋向于善,趋向于幸福安乐、吉祥如意。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6-25 17:15

老者留下2条忠告,蕴含大智慧,看过后令人醍醐灌顶
2019
06/24
23:28
松风阁书法日讲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相信有很多朋友一定有着这样的疑惑,自己下了无数的苦功,可到头来的结果还是不尽如意,那么有没有想过其实是自己努力的方向出了问题呢?关于这个问题,几千年前的先辈早就给出了答案,他们睿智的头脑是不容小觑的。


在战国时期就有一位贤者,他就是鬼谷子,他历经世事看透沧桑,留下了很多令人醍醐灌顶的话语,他曾经留下过两条法则,越是不顺心就越是要牢记,这样你的人生或许会有很大的改变。


法则一:有些事要有自己的坚持,却不能完全无视忠告。

宋仁宗是一个好皇帝,在他统治的时期,朝野上下能人辈出,比如说我们都熟悉的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人,只不过这些人的政治主张却不相同。王安石是激进的改革派,而司马光这则是稳中求胜的保守派,至于苏轼则是独善其身互不相帮。这些人凑在一起,每天的争论自然是很大的,但是宋仁宗是怎样处理的呢?


好话他自然听得,但是就连一些其他皇帝无法忍受的那种较为激进的指责或者意见他也能够全盘接收,不会因此就对哪位大臣心生芥蒂。能做到这样的皇帝,自然也会被这些大臣们发自内心的爱戴,而宋朝也在他治理的这段时期,发展到了最鼎盛的阶段。


不过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做到这样的人确实很少,相反大多数人都是比较极端。有的人没有主见,事事听从他人安排,而有的人则是太过于自我,对于别人的话充耳不闻。而我们看这些成功的人,才发现他们的做法才是最明智的,就是既有自己的主张,而同时也能听得进去别人的建议。


法则二:做事不能刻板老套,要因时势而变通。

在西汉之时,刘歆曾向汉哀帝提出研究《左传》,并建议派专人去完成,可是对于他的这个提议,他的同事们却深感不快,嫌他事多。他据理力争,指责他们墨守成规不懂变通,历史终将会将他们淘汰。或许是他的做法触及到了他同事们的利益,最后他被这些人一起联合排挤出去。虽然说他没能成功,但是我们现在的人都知道他的做法是正确的。


而且这件事很有警醒意义,很多东西在刚刚出现的时候都是不能被接受的会受到旧势力的抵制,但长此以往,事实会证明一切。


兵者,诡道也,就是要不断的变通,而水在遇到拦路之石,也会绕开前进,那么更何况我们的生活呢?如果什么事情都规矩守旧,那何必还要再发展呢?尤其是在现如今,每天睁开眼睛,世界上都有各种变化。很多过去连想都是奢望的事情,到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可如果此时你做事还是和往常一样不懂变通,那么又怎能成功呢?


其实这些道理说起来都很简单,但是真的要做起来就不容易了,可是只要在做事之时时刻谨记这两点,提醒自己,那么接下来的事就一定是未来可期的。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6-26 11:52

【石门素疏】每日公报
2019年已过151+26=177天,慎勿放逸!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
(一)【喜报】末学数字读书笔记《石门素疏》: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最新业绩】20190625读书笔记164页。
【最高纪录】20181015读书笔记399页。
【最近统计】 20140218-20190531共222,303页。
【吉兆瑞相】20140218-20180731共150,888页。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统计举例】
《石门素疏》数字读书笔记:
*20140218开始,截止20190430
共有: 215,31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231
共有: 193,8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130
共有: 182,9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
共有: 173,341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
共有: 165,144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
共有: 157,776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
共有: 150,888个文件。
随缘随喜,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1498/infocenter?ptsig=3nMpYy8QG2SU5pjIu3nikim195LyIcmuiVPwd3gSCq0_
随缘随喜,珍贵日志!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随缘随喜,典藏影像
【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晨钟暮鼓,早课晚殿,
过午不食,夜不倒单,
弘法利生,三皈五戒,
勇猛精进,感恩三宝,
诗书画意,不二法门。
少吃多餐,饿治百病。
食饮有节,五味清淡。
富养精神,穷养身体。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经念佛
每日甘露施食
每日精勤笔记
每日持咒忏悔
早殿,过堂,素斋,施食,养花,禅坐,读经,笔记,药石,书法,晚诵,回向,补经,送圣,养息。感恩!

(三)【叙事诗偈】鱼象鱼说
末学乃鱼象鱼,阴鱼象阳鱼也。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大学。
荣幸回归母校,执教高中语文。
加盟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贵人扶我上马,仕途一路顺风。
鹤城镇长助理,镇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敝人何德何能,感戴组织栽培。
优哉游哉冬泳,组建青田冬协。
生活玩世不恭,沉迷灯红酒绿。
三高相伴无知,一朝卒中突发。
五行有救未死,五月住院康复。
三百善人探访,一心发露忏悔。
戒贪戒嗔戒痴,素心素食素言。
小乘大乘密乘,修行修道修心。
阴鱼仍象阳鱼,芥子还纳须弥。
感恩!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劝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马。”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少糖少盐。
非荤食,非奶素,非蛋素。
少吃多餐,饿治百病。
食饮有节,五味清淡。
富养精神,穷养身体。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心素食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一、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二、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三、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四、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五、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七)【诗书画意】向阳花开
《石门集》
石门赋
春花漫漫,秋月皎皎
夏风习习,冬雪皑皑
石门曲
人间理想,近心至真
人生理念,静心至善
人道理性,净心至美
为人修心,唯心至心
石门联
有门无门,实为石门,
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
大关小关,斯乃禅关,
风风雨雨在在朝朝暮暮。
石门偈
朝阳东升,暮月西沉。
夜黑犬吠,天晓鸡鸣。
石门令
采菊石门前,
悠然水南边。
登芝田春台,
享处州太牢。
观之江涨潮,
感中土盛世。
觉天大地大,
悟菊香人生。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勇猛精进,禅悦法喜,普皆回向,阿弥陀佛!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6-26 12:00

环球时报:蓬佩奥操盘美国外交令世界不安
2019
06/26
07:24
环球网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56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表现让人怀疑,冷战的狂热已经将他浸透了。近期,他围绕涉及中国、俄罗斯、伊朗的重点敏感问题频发强硬言论,其极端的政治偏见、嚣张的意识形态鼓噪,在当今国际关系舞台上达到了现象级的恶劣。他身为美国“首席外交官”,却更像一个对着整个世界的“首席阵前叫骂者”。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美国政客揣着同一个唱本,满世界污蔑中伤中国,到处煽风点火,挑拨离间,言行令人不齿。谎言就是谎言,说上一千遍还是谎言,蓬佩奥先生可以休矣!”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如此对蓬佩奥的言行做出总结。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中国不得不“奉陪到底”的一种表现。有人算过,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蓬佩奥成为被中国外交部点名回怼最多的外国政要之一。

蓬佩奥的很大一个问题在于,他用自己的言行对全球外交界都很在意的廉耻感表达了公然的蔑视。网上流传着他在德州农工大学演讲的视频,已经身为国务卿的他当时说:“我曾担任中央情报局局长。我们撒谎、我们欺骗、我们偷窃。我们还有一门课程专门来教这些。这才是美国不断探索进取的荣耀。”言为心声,蓬佩奥不仅愿意自爆那些丑行,而且他显然在用同样的价值标准主导美国外交,他想用让全球目瞪口呆的方式改造美国外交,而拒绝被外交改造。

蓬佩奥显然对世界外交圈的那一套很不耐烦,他更喜欢中情局“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凶狠做派。他一定觉得,美国的实力这么强,谈什么判,沟什么通,把家伙往桌上一拍,全齐了。他不仅在美国冲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发狠,他每次出国访问,都把造谣、威胁装在了拉杆箱里,随时给世界增添新的是非,制造美国以霸权主义方式牟利的机会。

反华,是蓬佩奥自设的人生要务吗?人们还真得沉下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统计数据显示,蓬佩奥过去担任国会众议员时,共提出涉华消极法案24件,不仅常常借地区事务和国际事务向中国施压,还插手南海事务、干涉中国香港地区内政和中国宗教事务。如今他是国务卿,干反华勾当的路径更“四通八达”了,他在变得歇斯底里,利用手中权力和各种工具将其个人的反华意志朝着美国国家政策的方向猛推。

去年他在底特律经济俱乐部发表长篇演讲,比较全面地抖落出心意。他叫嚣必须让全球经济重回“美国模式”。他对目前世界上一些最成功的经济体没有采用“美国模式”感到不安,声称“只有在美国这样的政治环境中才可能产生活力、创造力和技术创新”。在“唯美独尊”逻辑的支撑下,他看哪个国家都不顺眼,他尤其对不走美国路的中国得以迅猛发展怀恨在心。

“中国在全球的投资也广受欢迎,我们必须确保这些投资无法在‘我们的市场’和‘我们的商业领域’取得优势。”蓬佩奥心里的“我们”,是必须与中国割裂开来的美国。为了让自己的逻辑成立,他只能编织一个又一个谎言——中国的科技创新是盗窃来的,中国的技术设备是不安全的,中国的市场是不公平的……他先把谎言说遍,然后逼着盟国等其他国家一起指鹿为马,否则就大棒伺候。他扬言“美国将不会与进口中国5G设备的盟国合作”,逼盟国在使用华为设备与保持同美国的盟友关系之间做选择,这套做派真的应了他对中情局“荣耀”的鼓吹。

中国公众会记住蓬佩奥的,但会把他作为美国外交道德突破下限的标志记住。不能不说,有这样的人来操盘美国外交,整个世界都会不安,和平多了一分真实的风险。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6-26 12:11

《新闻联播》罕见连播四篇评论 回应了这些问题
2019年06月25日 23:53 澎湃新闻
3,128
  原标题:《新闻联播》罕见连播四篇评论,回应了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

  今晚上(25日)的《新闻联播》不一般,一连播了四篇重磅评论:

  《人民日报署名文章:敢于斗争才能赢得尊严》

  《人民日报钟声文章:开放合作 携手发展是正道——维护国际道义才有世界共同繁荣》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用创新的钥匙开启未来——坚定必胜信心,应对风险挑战》

  《环球时报社评文章:蓬佩奥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个乱源》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环球时报》的评论也罕见亮相《新闻联播》,更为罕见的是,这篇评论直接点了“蓬佩奥”的名——他就是国际舞台上的一个乱源。

  这四篇文章也回应了当前四个比较关注的问题:

  要不要硬碰硬?

  世界共同繁荣的正道是什么?

  什么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坚实支撑?

  为什么要讨伐蓬佩奥?

  答案在这里找: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频频挑起经贸摩擦,全方位对华施压,然而,舆论场上也有极个别人发出“与众不同”的杂音,称美方的打压是因为中国“高调”所致,现在应该“忍让为上”,宁可“委曲求全”,也不可“硬碰硬”。

  真的是“高调招敌”吗?忍让真能求安、委曲真能求全吗?

  历史一再警示我们,霸权主义的逻辑从未改变,霸权者恃强凌弱的本性也从未改变,在“丛林法则”面前,退让一步只能换来得寸进尺,委曲一次只会招致更高要价。

  回望历史,我们正是在一次次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取得了新胜利,开创了新局面,也赢得了包括对手在内的世人的尊重。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我们更要靠发扬斗争精神去赢得民族尊严、创造发展空间。

  所以,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敢于斗争才能赢得尊严。


新闻联播视频:人民日报署名文章:敢于斗争才能赢得尊严
  第二个问题,世界共同繁荣的正道是什么?

  为自由贸易创造条件,可以促进全球发展。但是,美国一些人出于一己之利,丧失基本认知能力。面对本国发展问题,他们诿过于人,将别国视为威胁,肆意挥舞关税大棒,进行极限施压,动辄以“脱钩”等做法伤害经济全球化进程,暴露其根深蒂固的、与时代格格不入的零和思维。

  义利相兼,以义为先。中国倡导的国际发展合作充满道义的力量,彰显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文件;中国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来自世界各地的97个成员加入。今年4月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50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的6000余名外宾参加,达成283项成果。世界银行近日发表的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可使3200万人摆脱日均生活费低于3.2美元的中度贫困状态,使全球贸易增加6.2%,沿线经济体贸易增加9.7%,全球收入增加2.9%。

  所以说,应对全球发展挑战,国际合作是大势所趋。坚持开放融通、合作共赢,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结交全球发展伙伴,中国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任何人妄图遏制中国发展,注定都是徒劳的。


新闻联播视频:人民日报钟声文章:开放合作 携手发展是正道
  什么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坚实支撑?

  答:用创新的钥匙开启未来。

  近一段时间,中国科技领域创新不断传出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首次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试验取得成功,中国以219台超级计算机第四次夺得全球超算500强榜单上榜数量第一,17家中国机构跻身《自然》杂志发布的“2019自然指数年度榜单”全球百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坚实支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一些人炮制出“强制技术转让”“盗窃知识产权”“中国技术有害”等错误论调,滥用国家安全名义打压中国企业,将科技问题政治化,企图遏制中国高科技发展,将中国限制在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这些科技领域的霸凌行径,与时代潮流不符,与科学精神相悖,受到学界和业界的普遍反对。

  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创新还是要靠自己。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最需要的是科学理性的态度、奋发有为的行动。下定决心,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破解“缺芯少魂”之痛,夯实创新发展之基,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就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新闻联播视频:新华社评论员:用创新的钥匙开启未来
  好,第四个问题:蓬佩奥!

  《环球时报》的这篇评论标题很直接:蓬佩奥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个乱源。

  为什么?来看看他的表现:

  在美国国家战略朝着冷战思维扭转的历史关头,他以个人之力将这种扭转一次次推向极端,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鹰中之鹰”;

  近一段时间借频繁出访制造的机会对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左右开弓,极尽抹黑和打压之能事。仅仅在中国方向,他的攻击性语言完全突破了以往美国对华外交语言体系,使用了各种恶毒字眼;

  他是煽动盟国封堵华为的最活跃说客和威逼者,在攻击中国涉疆政策方面尤其不遗余力,在香港等问题上他的所作所为更是越过了卢比孔河;

  ……

  蓬佩奥的经历中有很多军事和情报的元素,当众议员时也没少发起对外冲突,对抗似乎成了他的思维定式,也成为他唯一会做的事情;

  美国国家战略视中国为“战略竞争者”,但蓬佩奥在把“战略竞争”偷换成“战略敌对”。这决不是同样希望过和平日子的美国公众想要的,为了让对中国的敌对主张看上去合理,蓬佩奥做了煽动美国舆论仇视中国的急先锋,他把一个又一个恶毒的标签贴到中国身上。


新闻联播视频:环球时报社评:蓬佩奥已成国际舞台上的一个乱源
  文章最后说:

  出了这样的国务卿,不能不说是美国政治的悲剧,同时也是国际政治的悲哀。世界需要警惕蓬佩奥对人类和平所造成的类似虫蛀的侵蚀,不要因为他有美国国务卿之尊,就对制造破坏力的他报以客气。他尤其打击了外交界的建设性作用,挤掉了缓和国家间冲突的宝贵空间,他给外交的职业光荣抹上了很重的污点。全球外交界应当鄙视他的作为,共同讨伐之。

点击进入专题: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6-26 12:28

行住坐卧之外,没有修行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9-06-21 06:17:17)转载▼
分类: 随机说法
行住坐卧之外,没有修行

以前的修行人都住在山洞森林里,出去化缘所经之处可能会有猛兽、土匪出没,这时就需要观察。我们平时走路要注重威仪,但需要观察的时候也要观察,可以停下步伐,仔细观察一下四周,没有危险的时候再继续前行。走路累了,要坐下来休息的时候,也要先观察一下。



我们任何时候都要认真,包括走路、吃饭的时候都要小心谨慎,内心专注,不能散乱。很多人走路根本就不看,一脚踩到水里、掉到坑里……吃饭也是,呼噜呼噜地吃,也不去观察饭菜里有没有虫之类,囫囵吞枣地吃下去。这都是不如法的。



走路的时候要认认真真,若以正知正念去步行,你所迈的每一个步伐都有正知正念的摄持,就会不断地提高内心的境界。吃饭的时候也要谨慎,打饭要不多不少,放在口里的饭要适量,细嚼慢咽。若每一口都以正知正念去摄持,吃一口就增长一分智慧,吃一口就提高一分内心的境界,这样进步才快。睡觉的时候也是如此,若能保持正知正念,打呼噜也是在提高境界啊,打一声呼噜就提高一个境界,增长一分智慧。每一件事都用心去做、认真去做,这样才是所谓的修行,最后才能真正圆满。



除了行住坐卧,哪有修行啊?在佛堂里坐着诵经的时候才是修行?在禅房里打坐的时候才是修行?不一定。除了行住坐卧、吃喝拉撒,若另外有“修行”,另外有“诸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不会相信的。若是真有修行,真有所成就的话,行住坐卧、吃喝拉撒肯定都会变成修行。





——摘自《入菩萨行论》讲记29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6-26 12:31

净界法师: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9-06-26 10:18:31)转载▼
分类: 净界法师
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



问: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是先开示吗?

净界法师答:我们到了一个临命终的现场,首先你观察他的相貌,相由心生。我们平常相貌可以做假,对不对?你不高兴的时候,你可以装着微笑。

你临命终没有那个本事,临命终不能做假。临命终你看他的相貌,你马上知道他的心态,因为临命终他没有本事做假。

他佛号念了一段时间,你看他的相貌就知道他的心有没有跟着佛号走,有没有顺从本愿,你一看他的相貌就知道了。如果他的相貌不对,表示这个佛号跟他的心不相应,收佛号,开示。因为他心没打开,佛号没用,关键在这儿。

但是,你也不能够说一去就开示,人家搞不好念得正好,对不对?他的心已经跟佛号相应了,你一开示,你不是打闲岔嘛,是吧?

所以先判断,判断他的表情。跟弥陀的功德一相应的时候,他的相貌是安详的。一个人不动念头、不动攀缘心的时候,他脸是安详的、寂静的,可以看得出来。他如果说脸上有纠结,肯定“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他心中一定有一个东西卡在那里,有一个妄想过不去。这个时候你念佛没有用,刹板,开示。

但是开示就有问题啊,你不知道他的问题出在哪里,除非你了解他。但是大方向,一个人一定被过去卡住,你想办法把他的心往未来带就对了,就是让他放弃过去。

你就说,你这个房子都已经旧了,你这边盖了一个新房子,你要多想新的房子,不要老是想旧房子。你只要能够成功地把他对娑婆世界的攀缘心拉到极乐世界,你就成功了。就是让他怎么样?注意未来!你把他心往未来带。往事不堪回首,他一定落入过去的因缘。

当然,我不知道他是落入财色名食睡哪一个因缘,大方向就是说,反正这个人落入执着,肯定是他过去的经验。你想办法让他从过去走出来就对了,是这个概念。

但是有一种人很厉害。现在有一种人,他自己写开示。因为他不知道,你帮我开示都开示错了怎么办?对不对?也对啊,因为这个世界上除了圣人以外,最了解你的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学习那么多经典,你知道哪一句话能触动你的心,所以你赶快记起来。

记起来以后不能交给年纪大的,交给年轻的,说:我往生的时候,你就照这个念。这个方法不错,因为你自己知道你的盲点在哪里,是吧?你交代遗嘱的时候,你就自己把自己要开示的……欸,这段《遗教经》里面告诉我,人生啊,“生灭变异,虚伪无主”,这句话能够打动我的心,写下来。

你自己写一些开示,交给一个可以托付的人。你就说,你要看我往生的时候相貌不对,你就把这段给我念一念。对啊!因为人家都没有他心通啊,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的是谁?当然是你自己啊,是吧?这也是个好方法。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6-26 14:24

《唐诗三百首》中最美的作品,却引发了千年的争论
2019
06/26
09:22
小珏说历史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1

中国是个爱诗的国度,没有哪个民族,能像中国人这样热爱诗歌。从《诗经》开始,这种文学体裁便开始承担了“黄钟大吕”的教化功能,让多少文人为了得一佳句而白头。诗歌文化到了唐朝后,更是进入了巅峰,唐诗数量太多,《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两千多人的四万八千多首诗。就因为太多,而且水平层次不齐,因此几乎没有人学习唐诗是从《全唐诗》入手的。

这样一来,唐诗选集便大行其道,其中最成功的当属清朝文人蘅塘退士孙洙所编的《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编写这本诗集的主观性很强,那就是要美。经过两三百年的考验,证明这本诗集确实选得好,而最美的唐诗,被公认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这个人名气不大,但这首诗的名气却大得可怕,甚至传到日本,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篇。时至今日,苏州城名胜古迹举不胜举,但关于《枫桥夜泊》,关于寒山寺的景点,依旧是游人必须观赏的重头戏。

然而,这首诗虽然写得好,写得美,却在北宋的时候,就遭到了当时的文坛宗师级别的人物欧阳修的当头棒喝。他在《六一诗话》中就曾经明确地指出:

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欧阳修富有盛名,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而且他精通佛学,所以晚年自号为“六一居士”。再加上他的门生故吏遍天下,所以此言一出,非常有市场。许多文人更是只听说过“晨钟暮鼓”的说法,也纷纷赞同。当然欧阳修还补充说道,人死了也可能在寺庙敲钟,叫做“无常钟”,恐怕张继是听到了这种钟声,也未可知。

然而,就在宋朝,就有人对欧阳修提出的理论提出了质疑。比如南北宋之交的陈岩肖在《 庚溪诗话》就表示:

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


陈岩肖名气不大,但他却非常有勇气,直接向欧阳修发起挑战,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示苏州就是半夜钟声。他认为宋朝如此,唐朝时就更应该如此了。宋代另外一个非著名文人曾慥也在笔记小说《类说》中记载:

欧阳公《诗话》讥唐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云:“半夜非钟鸣时。或云人死鸣无常钟;疑诗人偶闻此耳。”予尝过姑苏,宿一寺,夜半闻钟。因问寺僧,皆曰:“分夜钟。何足怪乎?”寻闻他寺,皆然。始知“半夜钟”,惟姑苏有之,诗人信不谬也。


曾慥更是专门问过苏州寺院的和尚,为什么半夜也敲钟,和尚告诉他这是苏州特有的“半夜钟”,或者叫做“分夜钟”、“定夜钟”,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小珏看过一些文章,为了证明寒山寺半夜敲钟,还特地实地访问。这种精神固然可嘉,但值得注意的是,自从《枫桥夜泊》火了之后,苏州已经将其作为一张名片,很多古代传统被唤醒。甚至在清末之后这种夜半敲钟的习俗,就已经是刻意为之了。因此,我们还是应该在唐朝人的诗歌中找寻答案。


最好的例子,还是中唐诗人白居易在《宿蓝溪对月》(一作《宿蓝桥题月》)所写的“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与白居易差不多同时代的于鹄则有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南史》中更是丘仲孚勤奋读书,以“以中宵(半夜)钟鸣为限”的故事。

尽管如此多的人,都曾经证明,寒山寺甚至其它很多寺庙,都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但欧阳修的名气太大,以至于清代黄生在《唐诗摘钞》中,还得小心翼翼地说:

夜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6-26 14:25

一个“忍”字,大有学问!
2019
06/26
10:29
腾讯佛学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5
忍辱,亦能得福!

作者丨德光法师

首发丨腾讯佛学

学佛修行要断烦恼,必须从“贪、嗔、痴”三毒入手,这三毒是我们解脱最根本的障碍。

贪为饿鬼之源,嗔为地狱之源,痴为畜生之源。如果非要说哪个更严重一些,当属“嗔”了。

《大智度论》云:“当观瞋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

嗔为何如此可怕?又该如何对治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修忍辱!


嗔,又名瞋恚、瞋怒,是对违背自己意愿的有情生起憎恚怨恨的精神作用。忿、恨、恼、嫉、害等烦恼都是以嗔恚为体的。

所谓忿,指对现前不满足自己心意的事情生发的热恼情绪,这种情绪会引发身口的恶业;所谓恨,指现前的境界过去了,但是后面怀恶在心,一有机会还是会引发其它恶业;所谓恼,指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立马性情暴恶;所谓嫉,指看到别人高兴的事情心怀妒忌;所谓害,指对于其它有情众生侵逼恼损,心无慈悯。

上述这五种烦恼背后无一不是嗔恚在起作用,故说“嗔是诸毒之根,能灭一切善”。

也许有人觉得夸张了,一个人积累那么多善业,怎么可能因为一念嗔心就全部毁灭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一根火柴足以使成片的房屋烧成灰烬,一念嗔心也足以将我们导向不可测度的痛苦深渊。


佛陀时代,有一头牛将一个在路上行走的商人顶死了,主人觉得恶牛不吉利,就将牛低价出售了。

没想到在牛的新主人带牛回家的途中,这头牛凶性大发,又将新主人给顶死了。牛的新主人一家知道后,将这头牛杀死,分解后挑到市场贩卖。

有一个农夫贪便宜,买下了牛头,用绳子系了担着往家走。半路树下休息时将牛头挂在树杈上,不料绳子突然断了,牛角掉下来插进农夫头中,农夫当场死亡。

一头牛,一天之内竟然害死三个人,大家觉得不同寻常,因此就找佛陀请教。

佛陀解释说,在过去世,有三个商人,相约到外地做生意,为了省钱不住旅店,到一个老妇人家借住,本来双方谈好了价钱,但是第二天这三个商人趁着老妇人外出,偷偷溜走了。

老妇人发现后非常气愤,就追赶他们,因为商人拖着沉重的货物,因此没多久就被老妇人追上了,没想到这三个商人欺负她年老体弱,不仅赖账不还,还恶言羞辱她。

老妇人无可奈何,只得忿恨地说:“你们三个无赖欺负我,今生我虽然奈何不了你们,但来世无论我是否为人,都会报复你们的。”

这头恶牛就是老妇人的后世,而三个被牛顶死的人就是前世欺负老妇人的那三个商人。

这个故事不仅显示了因果的丝毫不爽,更体现了嗔恨的可怕之处。


《成实论》云:“恶口骂辱,小人不堪,如石雨鸟。恶口骂詈,大人堪受,如华雨象。”

度量小的人在经受辱骂的时候,就像天空中飞翔的小鸟突然遇到了石头雨,无法招架;度量大的人在经受侮辱的时候,就如同大象在花雨中行走一样,毫无压力。

其实凡事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在遇事的时候如果能够多些忍耐,是可以避祸得福的。

古时候有个童记当铺,老板为人和善,总是帮助有需要的人。

有一年冬天,老板突然听见前台嚷嚷,就喊伙计问是怎么回事,伙计说有个男的前几天刚刚典当了棉衣,今天没赎金就想拿回衣服,不给就坐在大堂撒泼,还骂得特别难听,说我们欺诈穷人。

老板一想,这肯定是遇到难处了,天冷了没棉衣会冻死人的,先别计较了钱了,就招呼伙计把衣服给他了。没想到这个人也不感谢,拿起衣服气呼呼地就走了。

结果第二天听说,临街当铺死了个人,正是昨天来自己当铺闹的那个人。原来,这个人一家老小实在穷得活不下去了,于是他就备好了毒药,准备讹诈当铺。

先到了童记,结果老板人好,他不忍心讹诈,故而又到临街当铺,在跟伙计撕扯过程中突然倒地身亡,最后惊动官府,临街当铺赔了不少银子。

若不是童记当铺老板心善大度,怎能避此大祸?有时候忍辱也是福!


忍辱不是压抑,是在了知因果基础上的大悲;忍辱不是软弱,是在体悟空性基础上的坦荡。

《佛遗教经》云:“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忍辱是种行持,是修菩提心的基础,忍辱法门帮我们去除二元对立分别的执念。

当有一天我们能够安住于“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境界的时候,就是真正具有慈悲心和平等舍心,通往解脱之道的时候——这才是一个学佛人最大的福报。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6-26 14:40

诸葛亮:修身养德,淡泊明志,志存高远
2019
06/26
09:18
大道知行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政治上,他辅助刘备,使蜀汉与曹魏、孙吴形成三足鼎立的天下割据。“汉室复兴”的梦想,始终在他心中存续。五次北伐,矢志不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一生的志向。在家庭教育上,他时常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人,要修身养性,崇尚节俭,淡泊名利,心存远志,奋发有为,经世济民。


【01】

诸葛亮诫子

五十四岁时,诸葛亮给年仅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一封《诫子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文中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是说,一个有文化修养、品格高尚的人,要以静心来养身,以节俭来养德,不追求名利,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封家训,是告诫儿子修身、养德、立志的做人做事之道,既是诸葛亮一生的经验总结,也是他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更是对“汉室复兴”梦想的一种深深寄托。

这样的家训诫言还体现在他对外甥庞涣的谆谆教诲上,《诫外甥书》云: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这封家书教诲外甥要树立高远志向,要仰慕前代贤人,节制情欲,抛弃疑虑,明确成为贤才的志向,要忍受屈辱,丢弃杂念,广泛请教,摈弃吝啬猜疑,这样即使名位低下,又怎能损伤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不为世所用呢?接着从反面论证了“志不强毅,意不慷慨”的后果,即如被世俗困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沦于凡夫俗子之列。


【02】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如何做到淡泊呢?淡泊,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清心寡欲,不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分力。在生活上,诸葛亮要求自己清静养性,甘于淡泊,不奢侈浪费,不刻意追求锦衣玉食,在思想上保持宁静。诸葛亮治家向来以清净节俭为宗旨,他在《答李严书》中说道:“吾受赐八十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清人张澍对此深有感慨:“侯之妾乃无副服,其俭德可师矣。”

老子说:“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又说:“君子之道,静以修身,俭以养生。”诸葛亮正是从道家学派的宁静、俭德等思想中汲取营养,融合变通成为自己修身进德的品质和家训精神。不同的是,道家重在养性,而诸葛亮则重在济世。诸葛亮的主静思想,并非静止的、不动的,与世隔绝的思想,而是积极地认识客观事物,关注点在实践行为上。他认为有些人由于“不接世”,就不能奋发有为。总之,诸葛亮淡泊名利,以静修身,由静立德,实际上是为了治国安民,也就是他在家训中强调的“志当存高远”。


【03】

志存高远,学以广才

志向大小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诸葛亮在青年时期就志向不凡。这个志向,即诸葛亮一直坚持的“复兴汉室”。《出师表》中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刘备弥留之际,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悲感交集,泪流满面跪答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当李严劝他进爵称王时,他感慨道:“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

为了实现自己的“高远之志”,诸葛亮“学以广才”。他认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除此之外,还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生活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同时,诸葛亮于隆中读书,不拘于一家之言,而是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独观其大略”。在隆中时,诸葛亮耕读之余,喜弹唱《梁父吟》这一故乡齐地的民歌,表达他的志向。现在隆中的武侯遗迹中,有一处为“梁父岩”,相传就是诸葛亮吟诵《梁父吟》之地。

此外,诸葛亮在《又诫子书》《与兄瑾言子乔书》《与兄瑾言子瞻书》等家书中也表达了他对儿子和侄子们的期盼之情,希望他们修身养德,勤学好问,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他在《又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饮酒要合于礼仪,既要有利于沟通感情,也要有益于身体,不能过度。

《与兄瑾言子乔书》是诸葛亮与其兄诸葛瑾谈诸葛乔的教育问题。诸葛乔为诸葛瑾次子,后过继给诸葛亮为子。诸葛亮对他严格要求,让他与诸将子弟一起在山谷中运输粮草等军用物资,与大家荣辱与共。《与兄瑾言子瞻书》中说,“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表达了诸葛亮对诸葛瞻“聪慧”“早成”的隐忧,唯恐他成不了“国之重器”,故起名为“思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儿子的关爱与期盼之情。


【04】

诸葛亮家训影响

诸葛亮的家书中有四个核心观念:“静”“俭”“学”“志”,这些观念也是历代家训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静是一种定力,是修身养性的前提,无论面临什么样的诱惑或艰难抉择,都不能放弃这种定力。但静不是目的,不是无所作为,静是为了学习,为了思考,为了能够淡泊名利,为了能够树立远大志向。俭是一种美德,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对财富的无度追求,对奢靡的无限向往,都会导致精神与毅力的丧失,是失德的表现。学是一种态度,《荀子·劝学篇》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世上没有天才,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时光飞驰,不努力学习终究会悲守穷庐,如同枯叶一样飘零。志是一种境界,没有远大的志向,高尚的情操,沉湎于享乐,放任其性格,是绝不可能做到以宁静淡泊的心态来学习的。

这几个观念相辅相成,如果做不到“静”“俭”“学”,那么,志存高远就无从谈起;做不到“志”,更不会有定力、不奢靡、勤学习、淡名利。


诸葛亮的子孙辈在其家训思想的影响之下,个个德才兼备。诸葛瞻作为诸葛亮之子,自幼受到家教的陶冶,他才思敏捷,崇尚节俭,品学兼优。诸葛亮对诸葛瞻的早年教育,对他思想和品德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诸葛瞻十七岁时,任骑都尉,后累官至军师将军、尚书仆射,为百姓所爱戴。蜀后主景耀四年,诸葛瞻为行都护卫将军,统帅诸将,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景耀六年冬,魏将邓艾自阴平由景谷道(今甘肃文县南)小路入川,诸葛瞻率领诸路军马至涪(今四川绵阳东)停驻,其先头部队被魏军打败,他只好退军驻守绵竹。此时,邓艾又遣使送信给他,劝降说:“若降者必表为琅琊王。”诸葛瞻看了信件以后大怒,后来,他率兵迎战魏军,战败死于沙场。诸葛瞻死得十分壮烈,成就为一个忠烈人物。诸葛亮长孙诸葛尚亦忠君报国之士,为国捐躯。诸葛亮次孙诸葛京官至江州刺史,为官受到称誉。

诸葛亮的家训思想在历史上影响广泛而深远。西晋陈寿向晋武帝称道诸葛亮云:“其声教遗言,皆经世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在当代社会,他的家训思想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物质等种种诱惑面前,我们更需学习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处世态度,传承其“志存高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学以广才”的思想追求,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树立远大的人生抱负。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6-26 14:53

父母的嘴,决定孩子未来的路
2019
06/26
09:26
国学慧语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父母的嘴是蜜也是毒,是烛光也能是山火。

父母的嘴,决定孩子未来的路。

01

用冷静代替冲动

谁都有情绪上头的时候,但为人父母更要注意守好自己的嘴。

每个父母最初在孩子们心中都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孩子们从内心崇拜父母,对于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信不疑,倘若在这个时候父母口不择言,被情绪冲昏头脑,对孩子说一些具有伤害性的话语,那带给孩子的心理创伤是不会痊愈的。

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内心敏感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父母在这时不能控制情绪,守不住自己的嘴,总是有过激的言行,那孩子的内心可能会在你过激的言论中封闭起来,与父母越走越远。

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家庭的氛围也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倘若父母双方不能冷静处事,总是被情绪控制,家庭总处在争吵或者冷暴力中,那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得不到好的发展。

为人父母,不要冲动。不论是跟爱人说话还是跟孩子说话,都要尽量缓着说,不要口不择言,不要让你的话成为孩子心上的针。


02
多鼓励减少批评

俗话说“爱之深,责之切”,期望越大,要求越高,也就越容易严苛越容易把批评当常态。

跟孩子相处,最忌把批评当做主旋律。给孩子一点空间,他才能更好的进步,孩子处在成长阶段,心理还未发育成熟,在这一阶段,他们最需要的是别人的认可与信任,夸奖与赞美可以让他们获得自我认同。

少批评不是不批评,而是要把批评用在关键处。孩子在品德方面做的不好,可以批评,但孩子玩的一身脏就没有必要批评。

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先学会鼓励,当孩子问你自己做的怎么样时,夸一夸他做的很好。当孩子给你看他“不务正业”的手工作品时不要吝啬你的夸奖,少说“你不行,你怎么这么差”,多说“我相信你可以做好”让孩子知道你时刻关注着他。


03
要建议不要命令

父母可以给孩子建议,但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

很多父母说自己的孩子没有主见,是“**”,但孩子没主见,究其原因,也是由于父母在孩子成长阶段管的太多,导致孩子习惯了命令式生活。

父母总是用命令的语气跟孩子爱说话,给孩子划好路线,一些孩子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容易生出逆反心理,做出各种不服管的行为,甚至专门与父母对着干,还有一些孩子可能会逐渐习惯于父母的命令与安排,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在步入社会之后,这类人往往缺乏冲进不够主动。

父母在跟孩子的相处中,可以给孩子们建议,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不要直接替孩子决定。孩子小的时候就可以从选玩具,选衣服开始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毕竟人生的路是要自己走的,孩子总归要离开父母。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6-26 14:57

人的好运从哪里来?好运,其实是一种能力
2019
06/26
09:27
国学慧语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命由天定,运由己生。

人的一生都有辉煌的时刻,只不过有的人来的早,有的人来得晚而已。

人的好运从哪里来呢?


01

从好身体来

拥有一个好身体不等于拥有一切,但失去了好身体将会失去一切。

健康是福。有了健康的身体,生活、事业会更顺畅。

所以,要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注重饮食与运动。

锻炼身体像银行储蓄,零存整取,积久即成巨款;养生健身如攀登高山,不断攀沿,持之以恒必益寿延年!

。。。。。。。。。全。。。。。。。。。。。。。。。

02

从好心眼来

人存好心,善良为本。慈善胸怀,厚德宽人。

让人感受到你的存在,这世界充满阳光,好人多好报。

社会温暖,人心温暖,得道多助,路自宽行。


03

从好脾气来

爱默生说,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

遇事冷静,思成而行,少发脾气,生活会更融洽。

世人往往觉得好脾气的人就是没脾气,恰恰相反,好脾气是因为大度讲道理,有脾气是因为有原则。

人们都是有脾气的。一副好脾气体现在一个人的素质与涵养上,人们可以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会,但是不能没有一副好脾气。


04

从好情绪来

人说,出门看天色,入门看脸色。当你烦恼、愤怒、痛苦的时候,你那一副难看的嘴脸,任何人都不想见。

相由心生,尊敬别人,微笑总会给你带来好运的。


05

从好言语来

《增广贤文》的写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用“爱语”结善缘,很多时候,一句同情理解的话,就能给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气。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如一把利剑,刺伤别人。

敬人者人恒敬之,而一味的抱怨,出恶语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加重,即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要记得,与人为善,和颜悦色、和气生财,好运常在。


06

从好关系来

人在社会,在互动中求得生存、发展,无论从求学、求职、求上进、图通达,还是从家事、政事、财事、谋圆满,无不需要借助各种关系支持、指导、帮扶。

好关系,靠好心德培植,情感投资只讲真诚。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比生意本身更重要。

健康的身体,善良的心眼,温和的脾气,柔软的语言,和睦的关系都会为我们带来好运,从而改变自身的命运。

好运,其实是一种能力。

愿你拥有好运气,拥有很多爱;愿你一生幸福,一生快乐;愿你对一切充满感激,喜欢美好,也喜欢自己。
页: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查看完整版本: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