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象鱼
发表于 2019-7-4 12:15
【石门素疏】每日公报
2019年已过181+4=185天,慎勿放逸!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
(一)【喜报】末学数字读书笔记《石门素疏》: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最新业绩】20190703读书笔记137页。
【最高纪录】20181015读书笔记399页。
【最近统计】 20140218-20190630共227,701页。
【吉兆瑞相】20140218-20180731共150,888页。
20190601-20190630共5432页。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统计举例】
《石门素疏》数字读书笔记:
*20140218开始,截止20190430
共有: 215,31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231
共有: 193,8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130
共有: 182,9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
共有: 173,341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
共有: 165,144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
共有: 157,776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
共有: 150,888个文件。
随缘随喜,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1498/infocenter?ptsig=3nMpYy8QG2SU5pjIu3nikim195LyIcmuiVPwd3gSCq0_
随缘随喜,珍贵日志!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随缘随喜,典藏影像
【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晨钟暮鼓,早课晚殿,
过午不食,夜不倒单,
弘法利生,三皈五戒,
勇猛精进,感恩三宝,
诗书画意,不二法门。
少吃多餐,饿治百病。
食饮有节,五味清淡。
富养精神,穷养身体。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经念佛
每日甘露施食
每日精勤笔记
每日持咒忏悔
早殿,过堂,素斋,施食,养花,禅坐,读经,笔记,药石,书法,晚诵,回向,补经,送圣,养息。感恩!
(三)【叙事诗偈】鱼象鱼说
末学乃鱼象鱼,阴鱼象阳鱼也。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大学。
荣幸回归母校,执教高中语文。
加盟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贵人扶我上马,仕途一路顺风。
鹤城镇长助理,镇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敝人何德何能,感戴组织栽培。
优哉游哉冬泳,组建青田冬协。
生活玩世不恭,沉迷灯红酒绿。
三高相伴无知,一朝卒中突发。
五行有救未死,五月住院康复。
三百善人探访,一心发露忏悔。
戒贪戒嗔戒痴,素心素食素言。
小乘大乘密乘,修行修道修心。
阴鱼仍象阳鱼,芥子还纳须弥。
感恩!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劝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马。”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少糖少盐。
非荤食,非奶素,非蛋素。
少吃多餐,饿治百病。
食饮有节,五味清淡。
富养精神,穷养身体。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心素食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一、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二、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三、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四、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五、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七)【诗书画意】向阳花开
《石门集》
石门赋
春花漫漫,秋月皎皎
夏风习习,冬雪皑皑
石门曲
人间理想,近心至真
人生理念,静心至善
人道理性,净心至美
为人修心,唯心至心
石门联
有门无门,实为石门,
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
大关小关,斯乃禅关,
风风雨雨在在朝朝暮暮。
石门偈
朝阳东升,暮月西沉。
夜黑犬吠,天晓鸡鸣。
石门令
采菊石门前,
悠然水南边。
登芝田春台,
享处州太牢。
观之江涨潮,
感中土盛世。
觉天大地大,
悟菊香人生。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勇猛精进,禅悦法喜,普皆回向,阿弥陀佛!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7-4 12:33
有智慧的人不会傲慢,傲慢的人却会自取其辱
转载 2019-07-04 08:33:22
闻思修行佛法是一趟探索诸法实相、还原本来面目的旅程,但愿我们不要把它变成一趟拾荒之旅。——希阿荣博堪布《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文:慧觉法师
在八万四千烦恼中,傲慢和嫉妒非常难认识,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通过对比可以了知:如果生起嗔心,别人也会看出你发脾气,自己内心会感觉很不舒服,很生气很想发火,自己能明显感受到;如果对某人或某个事物生起极大的贪心,自己很容易察觉到,通过语言、行为、眼神等也能够看出来;如果生了痴心,比如上课时打瞌睡、昏沉等,别人一看也能看出来,觉得你有点迷糊、不太清醒,自己会感觉心已经不缘法义了,不知道法师在说什么。唯独嫉妒和傲慢不好察觉,我没表现出来,别的人就看不出来,如果没有反观自心就很难察觉。
因此,我们要详细地审查自相续,看自己有没有傲慢心,有没有对别人的嫉妒心。傲慢心的过失是什么?藏地有句俗语:“傲慢的山顶上,留不住功德的水”,还有“傲慢的铁球上,生不出功德的苗芽。”
希阿荣博堪布在《前行笔记》中非常慈悲地告诉我们,学习佛法时不要像捡破烂的人,到处拾捡些过失。如果你捡的全是功德,那你得到的也是功德;如果你捡的都是别人的过失,你得到的也都是别人的过失。所以,一定要观清净心。
傲慢几乎是无孔不入的。你看现在社会上的人多么喜欢攀比,生活中到处是有竞赛、论胜负。别人比自己强就嫉妒,不如自己就倨傲,与自己差不多就更要争得激烈。有时故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即使勉强承认别人的优点,也会不屑地说:“你好你的,我坏我的。我就这德性,挺好,没必要向你学什么。”
嫉妒、倨傲、争强好胜,这些都是傲慢。细观察下,我们平时的情绪常常处于傲慢烦恼中。
“我”的观念是一种错觉,而我们的整个生活就是建立在这个错觉的基础上。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会逐渐改变对生活的态度,原来看得很严重的一些事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事物的状态以及我们对事物的兴趣、热情、忧虑等等不过是自己的想象。
愤世嫉俗或悲观厌世,说到底还是太执著于“我”,把“我”的生活看得太重要。因认为生活里的每一件事都很重要,你才会斤斤计较,才会愤愤不平、悲观失望。
对治傲慢最有力的方法是随时随地观察自己,看自己的身体、身体的行动和感觉、内心的感受、思想等等都是怎样不停地变化的,由此而慢慢体会到:并不存在一个常恒一体、独立、绝对的“我”。
既然如此,心生傲慢自以为是,也就显得可笑了。建立无我的见解需要长时间反复地观察、串习,这样做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其它更简单易行的辅助性方法对治傲慢,比如养成自省的习惯、忏悔罪障、赞叹他人功德、对人以礼相待等。
学问越大的人对别人的恭敬心、尊重心也会越强;有智慧的人没必要傲慢,没智慧的人傲慢只会自取其辱。
——文章根据菩提洲网站在线课程讲释整理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7-4 12:38
基本吃素、每天散步、保持糊涂
2019
07/04
09:36
国学慧语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生命质量在于健康,保持健康源于养生,基本吃素、每天散步、保持糊涂,是养生三大基石。
01
基本吃素
膳食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合理膳食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植物含有动物缺乏的生物活性成分:
膳食纤维、植物固醇、类胡萝卜素、多酚类、皂甙、植物雌激素、芥子油甙、硫化物等,这些物质对机体有抗氧化、调节免疫机制、抗菌、改善体内微循环、抵御肿瘤侵袭等多种功效,还能去除动物性食物在体内代谢产生的有害物,有益健康。
吃素为主,并不是膳食结构简单化,更应注意食物的多样化。
主食除米面,可吃些薯类杂粮。副食应多选豆类、食用菌、海藻。
其次,每天保证一个蛋、一瓶奶,也可适量吃些肉类,首选水产品鱼肉,以保持营养均衡。
02
每天散步
运动是健康的保鲜手段。
光吃不动易发胖,不吃想动白日梦,胡吃乱动最伤身,善吃会动才健康。
人类的进化起始于直立行走,行走是一种摆幅运动,全身肌肉协调工作,促进血液循环。
国外有人把双腿看作人体第二心脏,而我国也有俗话:人老先老腿,病从腿上来。
在现代社会,双腿的功能日益退化,因此要加强双腿的活动,简单易行、老少皆宜的当散步。
时间可长可短,速度可快可慢。
一人独走,可东张西望胡思乱想,多人共行,能聊天谈心沟通交流,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十分有利健康。
03
保持糊涂
心态是健康的精神支持,养生贵在养心,养成一颗平常心。
人生苦短,事难求全,哪怕位居总统国王也未必事事称心如意,我们凡人更何必自己与自己较真。
追名逐利太累,斤斤计较太烦,患得患失太苦,怨天尤人太忙。
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烦恼是用自己的过失折磨自己,后悔是用无奈的往事摧残自己,忧虑是用虚拟的未知惊吓自己。
种种不良心态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疾病乘虚而入,严重危害健康。
地球照转,日子照过,遇事糊涂些,世事看淡些,开开心心每一天,快快乐乐每一时,不枉人世走一场。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7-4 12:42
请学着和这个世界保持距离
2019
07/04
06:00
明伦书院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作者简介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生活其实就是一种态度,悲与乐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想通了也就是那么回事。
萧十一郎说,他从小就失去了爹娘,与狼生活在一起,狼是最忠贞的动物,就好像他一样,从小,他就学会了在苦中作乐。
他清楚的知道世界的现实,他想要逃避,想要过宁静的生活,可是现实却逼迫着他向前,不允许他停止脚步。
我知道萧十一郎本就是古龙想象中的一个人物,可是这也是他自己形象的一种典范,年轻的时候受尽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到老通过酗酒来渡过余生,这也导致了他英年早逝。
其实,比起金庸我是更加的喜欢古龙的,至少说,比起古龙,金庸是幸运的,所以,这也是他们写作创作风格的不同之处。
古龙希望过着平静的生活,能有家的温暖的生活,就好像就是小说中的萧十一郎,正因为如此,所以萧十一郎喜欢上了沈碧君而不是风四娘,因为沈碧君代表着善良、美丽、真诚。
因为看清了世界真实的面目,所以他总是与这个世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保持在安全线内,他的要求不多,只想着平静的生活,想要一个家。
这也导致了邪恶派连城壁的出现,其实连城壁也是一个悲剧的人物,作为一个抱养的孩子,没有受到过一点的亲情,直到遇上沈碧君,而这,也是问题的根源。
多次被误会,不解释,因为时间会证实一切,多好次想要了断自己的生命,可是使命却让他不能如此。所以他就这样的坚强的活了下来。
原著中,本来萧十一郎的结局本不是很好,这也让大师古龙很是不满,于是又着手写了续《火拼萧十一郎》,于是有了完美的结局。
其实这也是古龙自己想要有的生活的结局,可是都不能如愿。
生活其实就是如此的现实,现实得让人可怕,可是我喜欢萧十一郎的那个角色,苦中作乐,也许我是应该学习一下他的精神,学习他对于生活的态度,虽然我是没有什么护刀家族的使命,但是至少我应该为我的事业想一想。
世界上的人那么多,品种又是那么的多,我能考虑的又能有多少呢?
学着与这个世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至少不要让自己受伤,不要让自己轻易的受伤。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7-4 12:49
古诗词中的部分典故喻意,你知道吗?
2019
07/04
06:00
中华诗文学习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春山,指眉。
问鼎 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逐鹿 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杜康 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
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彭祖 传说故事人物,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
谢家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指居家的幽美。
献芹 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作壁上观 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豆蔻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鸡口牛后 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这称。 花中四君子 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泰斗 "泰山北斗"的简称。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玉成 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壁还 敬词,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方家 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等身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西席 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三味 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抱璞 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掣时 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青鸟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春秋 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梨园 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抱柱 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问鼎 喻谋求夺得。
请缨 喻杀敌报国。岳飞:"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
钓鳌 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
还珠 喻官吏为政清廉。
金鸡 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后便以"多鸡"借指大赦令。
烂柯 喻离家年久。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青眼 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高山流水 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
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
双鲤、尺素用作书信的代称。
庄周梦蝶 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采薇 借指陷居生活。
碧血 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
怀桔 指孝顺双亲。
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
咏絮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柳营 指军营。"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蝉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 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松柏 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
桃花象征美人,
牡丹寄寓富贵,
杨花有飘零之意。
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乌鸦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蟋蟀 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螟蛉 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鸿雁 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传书的信使。
青鸟 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月老 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连理枝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
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
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人杰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仁人 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传人 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口碑 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壁还 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方家 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等身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西席 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心许 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三味 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洗耳 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斧正 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抱璞 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
染指 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射影 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掣时 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雷同 典出《礼记。曲礼上》,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涂鸦 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城府 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借光 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物色 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
不才 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方寸 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提刀 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下榻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润色 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春秋 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斑马 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辞第 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
南冠 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李白:“北阙圣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顾曲周郎喻指精通音律之人。
寄梅赠春比喻远方友人送来的雅致礼物。
弹无弦琴比喻高雅闲适的情趣。
千里送鹅毛比喻礼物微薄而情意深重。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了,不能做官了。又载,李广是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文章借此表达年时易往,功业难就
投笔指弃文从武。
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
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五柳陶渊明宅边有五柳树,因以此为号。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东篱(陶渊明)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三径(陶渊明)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二毛指人届中年,头发斑白,表示年岁渐长,日见衰老
闻笛表示追念故友,缅怀友谊
五湖客、五湖扁舟、五湖归云、五湖烟水表示功成名就后便激流勇退,遨游江湖,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南冠、楚囚指被羁绊的正义之士,或指诗人身陷囹圄
王谢堂前燕以王谢家族盛衰为喻,寄托吊古伤今的情怀
蓬山海上三神山也,自古以为是可望而不可即之地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7-4 15:15
心地善良的老实人,身上都有这四个“弱点”,但活得心安
2019
07/04
10:55
自在飞花红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心地善良的老实人,已经不多见了。
复杂的环境,让人心,也变得复杂了。
但是,环境再多变,人心再善变,心地善良的老实人,还是勇敢地坚持着自己的善良和老实,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丝丝的感动!就像有位朋友所说:老实人是天生的、改不了!老实人一生清贫、但活得实在,而且子孙有福!乌心肝的人物质多多,也不缺吃穿,但是呢,会祸及子孙。为什么?苍天有眼!
说得太对了!
那些心地善良的老实人,他们身上,都藏着以下这样四个“弱点”,但是呢,他们却活得心安理得,从来不用担心别人的看法,也不用担心夜半会被“鬼”敲门。
第一个“弱点”:看不惯别人受罪。
心地善良的老实人,总是以一颗仁慈的心,去对待他人。一旦看到他人受罪落魄,他们就会心疼,就会无私地拿出自己的所有,去帮助这些人。殊不知,有些人真的是东郭先生,得了你的恩惠,却从来不说你一声好。可是呢,心地善良的老实人,依旧无怨无悔地付出,没办法,这就是他们的软肋!
第二个“弱点”:见不得别人落难。
心地善良的老实人,最见不得别人落难了,哪怕这个人,以前狠狠地伤害过自己,现在一旦落难,老实人马上忘掉他的不好,去帮助他避难,获得恢复的机会。老实人就是这样善解人意,你无数次伤害了他,他却还愿意帮助你,因为,在老实人心里,不帮别人就是作孽!
第三个“弱点”:听不得别人求情。
老实人啊,耳根子都软,最怕听别人求情,更怕听到别人的两句好话了。一旦听到这些话,老实人就要拿出自己所有的东西,分享给他人。就要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帮助他人。这一点,永远是老实人最大的软肋和缺点,但是,真的没有办法!
第四个“弱点”:抢不到机会和福利。
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老实巴交的,哪里懂什么逢迎和巴结,更不知道要与人争夺机会,争抢福利待遇。因此,善良的老实人,一生当中,失去了太多的好机会,好事情,总是被那些狡猾之人抢走了!
但是呢,有一点,是老实人引以为傲的,那就是,做一名老实人,做一名心地善良的老实人,永远是心安理得的,不用担心被人看穿,善良的老实人,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永远也没有那么多的烦恼!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7-4 15:19
老僧的告诫:三种处世法,会折损福报,要戒掉
2019
07/04
08:51
自在飞花红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5
为人处世,若方法正确,不光能为自己带来贵人,还能让自己运气转好,人生顺风顺水。
但是呢,并非是每一个人,都深谙为人处世之道!
一位看惯了人世纷扰的老僧,告诫人们:有三种处世法,极易带来厄运,并且会折损福报,赶紧要戒掉。否则,将大大影响到你日后的运势,不可小瞧哦!
第一种要戒掉的处世法:为人刻薄寡情。
这种为人处世之道,其实是最会折损福报的。
与人交往,要心存善意,要有爱心。毕竟,我们一生当中,能够遇到的人,是极少数的,而且,这些与我们有交集的人,其实都是缘分所致,有缘千里来相见,无缘对面不相识。既然与我们相遇了,那么,我们一定要避免刻薄寡情,这样做,会伤别人的心,也会暴露自己的吝啬与小气。做人,大大方方,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如此,才能为自己带来福报。
第二种要戒掉的处世法:一旦付出马上就想要回报。
有些人,锱铢必较。
比如,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他只要付出了一些东西,马上,就想到得到他人的回报。比如,一些身居高位的人,他手中握有实权,对于下面一些想晋升职称的人,或者想提高待遇的人,就提出一些苛刻的条件,你得为我办事,得为我付出,有了回报,我才能利用手中的职务之便,为你做一些事情。这种人,这种处世法,是要折损福报的。毕竟,你现在在这个位子上,当你有一天不在了,人们是会唾弃你的,因为,你不是一个真心实意愿意帮助他人的人!
第三种要戒掉的处世法:不愿白白付出,一切都要讲价钱。
拥有这种处世法的人,不在少数,有些人,甚至对于自己的家人,对于自己的亲人,他也不愿意白白效劳,想要讲价钱,殊不知,这样做,最折损福报!
虽然这是一个谈钱的时代,但是,我们做人的美德,不应该丢弃,不论是对亲友,还是对同事,我们在应该付出的时候,要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这不是讲价钱的事!你越要讲价钱,你的福报折损地越快!记住,这个,一定得戒掉。
朋友,在生活当中,你见过以上三种人吗?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吧!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7-4 15:23
一位老人的人生智慧:宁做狼,不做羊
2019
07/04
10:21
自在飞花红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做狼?还是做羊?这是个问题!
一位老人告诉我们:人生,充满了各种欲望和争斗,要想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那么,你就选择做狼吧,千万不要做羊。
做狼,保持警惕心,保持锐利的目光,四处寻求机会,让自己发展壮大。
而做羊呢,眼前只有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成天只知道吃 ,对于外面的世界,什么也不知道。等到自己养肥了,就轮到别人来宰割了,这种命运,太悲催了!
从人性上分析,做狼,也比做羊要好得多!
首先,狼是有想法的,狼是有野心的,狼也是关不住的!而羊呢,只图一时的舒适,有点草吃,就觉得十分安逸,殊不知,温水煮青蛙,当你贪图享受的时候,你的危机,也就来临了!
其次,狼性思维,与羊性思维,也有着很大的区别。狼性思维,是一种强势的文化。羊性思维,则是一种弱势的文化。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候,只有拥有强势文化,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否则,就会被狼吃掉!
第三,狼是勇敢的,愿意闯天涯的,在绝境当中,它不害怕,不退缩,敢于寻找出路。而羊呢,是畏缩的,是胆小的,面临困境,根本不敢去大胆开拓创新,只会寻求舒适,却从来不愿意发展壮大!
当你明白了狼和羊的区别,你就会发现,这位老人的人生智慧,说的太对了,太好了,太贴近现实了!生活当中,很多人像狼一样,敢拼敢搏。可是呢,也有人如同羊一般,只会啃老,只会守着温暖的小窝,不思进取,直到变故袭来,他还一脸纳闷,甚至做不好准备,迎接生活的挑战。
朋友,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当狼呢,还是做羊呢?
生活,其实赋予了我们很多机会。有时候,当你大胆出击,敢于寻求突破的时候,机会就在不经意中,降临了,福运也会大大好转。当然了,如果你囿于现状,畏畏缩缩,不敢去把握人生的机会,那么,你永远只能是一只小羊,温顺可爱,最终,却因为自己的善良和“窝囊”,早早失去了让人生更加精彩的大好机会!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7-4 15:26
余生,让心里装满风景,人生才不荒凉
2019
07/04
09:46
自在飞花红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走过了人生四季,走过了世态炎凉。余生,该如何度过?
都说:心里装满了风景的人,人生才不会荒凉!
是这样吗?
心里的风景,其实与旅途中看到的风景,是两回事!
心里的风景,是阅历。
年年岁岁,人在成长。成长的过程,就是阅历的增长,经验的丰富。不论你是一个厨子,还是一位理发师,或者,是一个公司里的职员。生活,在磨砺你的同时,也赠予了你丰富的阅历,依靠这份阅历,你可以赢得他人尊敬,也能让自己,奉献出价值,这种风景,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风景。
心里的风景,是见识。
当你的余生,装满了各种见识,你可以讲给儿孙听,也可以分享给亲爱的人。心里的风景,是岁月的留痕,是时光的烙印。这份风景,也是你的学识和修养,让你看上去,与众不同!
心里的风景,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一个人,当他心里装满了风景,他就不再会贪恋路上的风光,他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应对生活当中的各种烦恼和不开心。心里有风景的人,是浪漫的,也是宽容的。
心里的风景,是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心里装满风景,人生才不荒凉。不论是什么时候,哪怕是只抬头望着天,也会觉得充实,会觉得人生的自在与快乐。这种美好的风景,妙不可言,那些心里空虚的人,永远也无法体验。
心里的风景,是简单从容质朴快乐自在。
让心,装满风景,就是把人生最美好的记忆,装进心里,每当感觉到不如意,就可以把这份风景拿出来,温暖心灵。心里有风景的人,简单从容质朴快乐自在,从来不会多想,从来不会奢求,只会用心静静体会生活的美好。
余生,让我们的心里,承载更多的风景吧,有了这些风景,我们的内心,才不会荒凉,才会永远驻扎着春天!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7-4 15:29
作诗的时候,找不到可以表达你真实意境的押韵的字怎么办?
2019
07/04
08:47
梧桐树边羽飘零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看立体电影的时候,找不到3D眼镜怎么办?
算了,虽然模模糊糊,但是花花绿绿挺好看,咱么将就着看吧?
你一定认为我有病。
写诗不押韵,也是同理。
为什么我看立体电影不带眼镜我就是有病?因为这是必须的、人所共知的常识,而且不戴3D眼镜就根本无法欣赏画面,更加不可能领会电影的内容,进而被电影的情节感动,或激动、或开心、或悲伤。
诗是什么?诗是韵文。不押韵的东西不叫作诗。不押韵,没有规则,读者就像没有眼镜的观众,根本无法知道作品是要表达什么,无法领会诗人充沛的感情,如何能被作者感动,和作者一起鼓与呼?
押韵是诗歌的基本规则。找不到韵脚,那就不要写诗。可以用其它短小精悍的文体来抒发感情。我们可以离开诗歌这个立体电影剧场,去旁边看一场2D电影,不需要眼镜,也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散文,写段子,写金句一样可以抒发人生感悟,不浪费自己偶然得到的好句子。
不是一定要写诗的。
我们有写诗的执念,那就是对韵文有执念,喜欢在诵读自己的句子的时候那种抑扬顿挫、同韵收尾的感觉。既然喜欢这种感觉、喜欢写诗,为什么不去学习使用韵脚以及平仄关系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呢?
我们觉得什么东西很难,其实都是自己学得不够而已。
顺便说一下题主的这首“诗”:
《东湖晨景》
轻烟欲冷画桥东, 池畔落花逐水流。
远岸千树倒丽影, 清音婉转绕不足。
除了第一句可以放入诗中,其它的既没有音韵美感,也没有内容美感。
诗是韵文,没有。诗以言志,没有。诗是优美的,没有。
不要小看诗,诗的结构是精巧的,音韵是有节奏的,内容是完整的。
所以,还是从押韵的规则开始从头学起吧。
至少题主有想写诗的心。值得共勉,一起进步。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7-4 15:33
康万生:大花脸的苦乐生活
2019
07/04
08:58
京剧戏曲风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提示:点击"京剧戏曲风"看京剧经典唱段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天津京剧院著名铜锤花脸、国家一级演员……这些头衔中的任何一个放在一个人身上都会令人叹为观止,而它们居然属于同一个人。他就是康万生,裘派花脸传人。62岁(2008年)的康万生在舞台上给观众留下的是《铡美案》《大保国》等经典的曲目,在舞台下他也是一个充满喜怒哀乐的普通人。近日,记者来到康万生的家中,为读者讲述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苦乐家庭生活故事。
康万生的家坐落在本市一个老式居民小区内。来到这个小区的时候,记者发现康万生已经早早地等在了小区的门口,正和小区的保安聊天呢。小区保安想和他学京剧,康万生谦虚地说:“你晚上有时间来家里找我,学习不敢当,大家共同进步吧。”康万生夫妇和女儿女婿分别住在同一层楼的两个单元内,房子是康万生买的,为了便于生活上互相照顾。
康万生的家只有简单的装修,室内的陈设非常简单,餐桌还是结婚时打的。客厅内有一个一面墙大的壁橱,里面摆的都是京剧CD、DVD,看起来更像一个京剧爱好者的家而不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家。
少年无论如何也要考上戏校
康万生出生在东北吉林,原籍是河北省香河县。1952年,他6岁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到天津讨生活。他的父亲是工人。康万生上小学的时候,每天都会经过新开路的遥吟京剧社,那是一家在当时非常著名的票房,很多名角儿都去那里唱过戏,康万生每每经过那里都会忍不住去听上一会。他尤其喜欢花脸,梦想着自己长大了也能唱花脸。
1957年,康万生11岁时,考上了小红花儿童艺术剧院。一年以后,他又报考了天津戏校。那一年,康万生是考生中年龄最小的,而且个头也最小,别的考生站在地板上唱,康万生是站在一个箱子上唱的。也许是因为过于稚嫩的缘故,这次考试,他失败了。康万生想,自己要在京剧上有所建树就一定要考中戏校。于是,从这一年起,他更加用功学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他无时无刻不再想着如何把戏唱好。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他再一次报考,顺利地考入了天津戏校。
恋爱,那是一场风花雪夜的事
说起和老伴的婚事,康万生先生笑说:“那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1974年,康万生经过别人介绍认识了宋美福。那时宋美福是五金厂工人,而热衷于京剧的康万生在自行车厂工作。康万生对宋美福说:“以后你嫁给我,我天天给你唱戏听。”宋美福心想,这个年轻人挺可靠的,傻乎乎的,以后不会欺负自己。两人在见过几次之后,确定了恋爱关系。
宋美福对京剧没有兴趣,也不喜欢听京剧。起初,康万生一门心思和宋美福说京剧,直到把宋美福说得一言不发了,康万生才发现这个女孩儿原来对京剧没兴趣。多年以后,宋美福谈起当年的感受时说:“要不是看他人品好,对人没有坏心眼,就不和他搞对象了。”
既然对京剧没兴趣那就换种娱乐方式。一个冬天,他们在一宫看了一场电影。一场结束了,又加演了一场。电影结束后,已是凌晨零点多了,外面飘着漫天的雪花,地上的雪已经开始封冻了。康万生推着自行车和宋美福慢慢地走。虽然天气十分寒冷但是两颗年轻的心却是热乎乎的。凌晨两点多,康万生才把宋美福送到了位于佟楼的家中。宋美福的奶奶对着康万生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思想教育,直到把事情都解释清楚了,康万生这才推着自行车回自己家。打那以后,宋美福就决定嫁给康万生。康万生所说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就是这么来的。
1975年,康万生和宋美福结婚了。康家在大院里摆了13桌酒席,每桌30元标准,这在当年算是不错的婚宴了。康家给宋美福买了海鸥牌手表和红旗牌自行车等“大件”聘礼。结婚以后,手表让康万生戴上了,由于宋美福不会骑自行车,自行车也让康万生骑了。康万生常常开玩笑说:“这些都是给你买的。”而宋美福也会接上一句:“你是沾了我的光。”
宋美福对京剧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对于康万生的表演也没有太放在心上。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宋美福了解了丈夫的辛苦。那一年冬天,宋美福到后台去找康万生,当时康万生正在休息。他脱下小棉袄和别人打赌说,能拧出一暖壶汗来。大家都不相信,有人拿过来一个暖壶,康万生当着大家的面,还真的生生从棉袄中拧出了一壶汗水。这个过程被宋美福看在眼里,她没和康万生说话就回了家。她是一路哭着回去的,她万万没想到丈夫为唱好京剧这么玩命,自己以前不太理解他,都是自己的错。为了弥补自己以前的过失,宋美福给康万生做好了饭菜等待着他回来。康万生回家看到桌上的饭菜,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而此时,宋美福已经哄着孩子睡觉了。从那天起,只要康万生演出后回到家中,都会吃上宋美福亲手做的可口饭菜。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宋美福生病前。
---变故,妻子大病他淡出一年多
从对京剧一窍不通到对京剧侃侃而谈,妻子成了康万生的知音。然而,1994年,一场变故差点让康万生的舞台艺术走到了尽头。那一年,宋美福突发脑栓塞,虽然经过抢救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自理能力。当时女儿还在上班,康万生只能留在家里照顾妻子,暂时告别了喜爱的舞台。为了给妻子治病,康万生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的大医院。但是,医生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是建议康万生一定要照顾好妻子,让她慢慢地恢复。康万生每天都在想念着舞台,想念着台下的观众。但是为了妻子,他只能尽量让自己不想,还不能让妻子看出来自己内心的焦虑。作为妻子,宋美福深知丈夫离不开京剧,她不忍心因为自己把康万生捆在家里,她让康万生去唱戏,说自己留在家里没问题。
经过再三考虑之后,康万生做出了一个特别残忍的决定。他对女儿康德颖说:“你把工作辞掉在家里照顾妈妈,我出去唱戏养家。”没想到,女儿竟然同意了这一决定。当时女儿在一家大饭店当领班,收入相对较高,做出辞职的决定,实在需要一定的勇气。就这样,康万生在告别舞台一年多以后,终于再次登台演出。但是他的内心依然矛盾,为了他的事业,老伴、女儿都做出了重大的牺牲,他唯有更加卖力地唱戏,才不辜负家人的付出。
老母辞世依旧登台
康万生每年过正月十五就特别难受,那一天是他母亲的祭日,而他在母亲辞世的当天还有演出。1989年的正月十五,康万生的母亲在凌晨去世了。康万生和兄弟一起操办母亲的丧事。但是,当天晚上,康万生还有演出,而且票早已经卖出去了,不能改了。这可怎么办呢,一边是生身母亲,一边是衣食父母。康万生还是决定登台演出,演出结束以后再奔丧。上台的时候,台下的观众并不知道,康万生家中出了大事,康万生也暂时忘掉悲痛,进入戏里。那天演的是《大探二》,康万生扮演的是徐延昭。在演出结束以后,剧场广播康万生的母亲去世,需要回家奔丧,观众把经久不息的掌声送给了康万生。对于这件事,康万生至今仍然十分内疚。
未见恩师最后一面
1989年6月,康万生到香港演出时,噩耗传来。京剧表演艺术家、康万生的老师方荣翔因为心脏病去世了。康万生得知后,独自躲在房间里大哭了一场。自从1979年拜方荣翔先生为师以后,虽然与先生见面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一个在天津,一个在山东),但是先生在艺术方面给予的指点对康万生是莫大的帮助,师徒二人经常通过电话切磋艺术。康万生认为先生是他事业的领路人,没有在先生的弥留之际见上一面实在是遗憾。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7-4 15:43
70岁老者箴言:没钱的时候,要迈过三道坎,让自己强大
2019
07/04
08:31
自在飞花红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人穷志短。
没钱的时候,人就没有了底气,似乎变得十分弱小,头,都抬不起来。
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正视眼前的坎,如果不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那么,根本不配拥有美好的生活!
70老者告诉我们:在没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迈过三道坎,并且,让自己,走向强大!
第一道坎:心坎。
没钱的人,心,是虚的。这一道坎,我们必须度过,必须告诉自己,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没钱,只是短暂的一段苦难时光,只要熬过了这一阵,我一定能够翻身。
是的,个人的心理作用,是十分强大的。一个人,在困境中,首先不能倒下,不能丧失了斗志。如果你连自己的心坎都过不去,先在心理上认输了,那么,你根本无法打赢人生这场战斗。所以,心理上,先得强大起来,有了这个保证,才能有力气,去琢磨改善处境。
第二道坎:身坎。
心里有了斗志,并不意味着你马上就可以看到成功的曙光了,第二步,是你要过一个身坎,即挑战你自己的身体,让自己动起来,别再懒散,别再睡懒觉,也别再迟疑着无法付诸行动。
心动了,身也要动,要有行动,要有果断的判断力。一个人要强大,必须逼迫自己,去做不可能的事情。这世上的每一样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的,你想马上改变自己窘迫的现状,没那么快!必须让身体快速动起来,不论是跑客户,还是找门路,总之,动起来。
第三道坎:充电学习的坎。
这道坎,是横亘在成功者和失败者面前的一道鸿沟,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你没钱,是因为你懒于学习,懒于充电,将自己的心门关闭,不愿意接受新的知识。
要知道,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越学习越好运的时代,只要你愿意付出学费和时间,你能学到很多新技能,也能让自己快速摆脱穷困!
人哪,是越努力,越幸运!没钱的时候,只要你度过了这三道坎,相信你一定能够改变现状!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7-4 16:03
曾国藩:事再难,难不过一个“熟”字
2019
07/04
07:40
曾国藩读书会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熟”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极富意蕴的概念,我们经常说“成熟”、“熟能生巧”、“驾轻就熟”、“瓜熟蒂落”,谚语也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等等。
曾国藩认为不管是读书做文章,还是做人做事,要成功都要靠“熟”这个字,并进一步提出一种“熟”的哲学来。这里的“熟”指文章、书法等技艺方面,或者修身悟道方面达到一种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状态和境界。
天下万事贵熟
曾国藩说:“妙也、巧也、成也,皆从极熟之后得之者也。”
“五谷不熟,不如荑稗”,意思是五谷如果不能成熟,还比不上能结实的野草,比喻条件素质再好,如果最后不能有所成就,那就还不如素质条件差的。
曾国藩对这句出自《孟子》的话大加赞赏。曾国藩本人的资质并不高,读书也没有绝佳的记忆力,但是他坚持一个“熟”字,“一书未读完,断不看他书”,“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一点点吃透弄熟,绝不马虎过去,从而学有所成。
曾国藩承认自己天资平平,他说:“天之生斯人也,上智者不常,下愚者亦不常,扰扰万众,大率皆中材耳。”就是这中等之材在“熟”后做出了让人瞩目的功业。
先立定规模后求精熟
曾国藩说:“凡天下庶事百技,皆先立定规模,后求精熟。即人之所以为圣人,亦是先立规模,后求精熟。”
这里的“规模”有“规矩”“格局”“目标”等意思。要成人必须要有规矩,人生要有大的格局和长远的目标,这些都是修身中的“先立定规模”。
曾国藩30岁时立志,以“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为“终身大规模”,这一“大规模”以后一直影响和支配着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有时候“立定规模”就是“立志”,曾国藩又说,“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立定志向(而致于熟),何事不可成?何人不可作?”
曾国藩有一副自题联:“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只问耕耘。”他把圣贤视为自己的最大目标,他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做,所以曾国藩自己也说:“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也就是说,无论帝王将相,圣贤豪杰,都有各自的一种志向,只要你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就好了,不问收获,只问耕耘,重点在“耕耘”两个字上。
“熟”道之体:不挫于物
“不挫于物”出自《孟子》,指心不被外界屈服而始终保持道义,这是根本。只有保持最初之本心而持之以恒,不被外部的非议所扰乱,才能“不挫于物”,勇往直前,最后到达精熟的状态。
李瀚章这样评价曾国藩:“其过人之识力,在能坚持定见,不为浮议所动。”曾国藩这个人的过人之处,在于一旦看准了,就能够坚持定见,不为种种浮议所动摇。
其实湘军首领中,胡林翼的见识与品德都不在曾国藩之下,然而胡林翼的成就却不如曾国藩,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胡林翼缺乏曾国藩这样的定见。用曾国藩的话说,胡林翼“于久经谋定之局,每至临事变其初计”,对于大家已经商定的方案,一遇到大的压力,就容易出现动摇,临时改变计划。
曾国藩说,“凡发一谋,举一事,必有浮议摇撼”,原因很简单,耍嘴皮子比干实事要容易得多,若是有人提出一个计划,开始一个行动,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议论来动摇他的决心。
天下的事情只是人尽力去做而已,到山穷水尽的时候自然会有路走。“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如果刚刚受到挫折,或者听到别人不切实际的议论就心情沮丧,改变计划,那是成不了事的。
因此,对于做人做事,既要有过人的见识,而在看明白以后还要有一种坚持,一种定力,一种意志,一种“倔强之气”。
“熟”道之用:机应于心
“机应于心”出自《庄子》,指水到渠成、自然而熟,心中对“道”的体悟已到化境,得心应手,用于日常生活。
《庄子》中有“庖丁解牛”的故事,对“机应于心”做了形象化的描写,厨师动作优美,合乎音乐节拍,瞬间把一头牛分解开来,而一把刀用了十九年还是不减锋利。
厨师之所以有这样高超的技术,是因为他追求的是“道”,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技艺上。“机应于心”就是人道通于天道,在天人相通而走向成熟之中,化天道为人道,化天性为德性。
到了“机应于心”的境界则兼容并包,撤去藩篱而有一定之规,那种思想资源都可以吸收利用,不必有门户之见。曾国藩除了讲儒家理学之外,对诸子百家也多有采获。
他认为“立身之道”若是兼有大禹、墨子的勤俭和老庄的虚静,则可以“修己治人”,又说:“周末诸子各有极至之诣。若游心能如老庄之虚静,治身能如墨翟之勤俭,齐民能如管商之严整,而又持之以不自是之心,偏者裁之,缺者补之,则诸子皆可师也,不可弃也。”这是对先秦诸子的赞扬和重视。
对于用兵治民,曾国藩把申韩的严刑与孔孟的仁义揉在了一起:“锄莠去草,所以爱苗也;打蛇杀虎,所以爱人也;募勇剿贼,所以爱百姓也。”“不治以严刑竣法,则鼠子纷起,将来无措手之处,是以一意残忍。”
END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7-4 16:17
年过六十,舍得送出这四样“宝贝”的人,后半生福运绵长
2019
07/04
09:48
自在飞花红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年过六十的人,一般都很“小气”。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小时候都是吃过苦的,懂得节约和珍惜,他们从来都不浪费。因此,在做人做事上,就显得有一点“小气”。比如,洗衣服的水,舍不得倒,要用来冲马桶。比如,去饭店吃饭,从来都要求打包。其实,这种“小气”,是一种勤俭节约的美德,只不过,现在的年轻人,一点也看不上。
“小气”归“小气”,年过六十,还得在其它的事情上大方!如果你舍得将身边的这四样“宝贝”,大方送给别人,那么,朋友,你的后半生,一定福运绵长,福泽深厚!
第一样“宝贝”:存款。
有些朋友,过了六十岁,依旧看钱很重,把钱财,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
这种人,很难享受到生活的真正乐趣。
其实,年过六十,要舍得把手里的存款,拿出来用一用,或者,送给儿女,总之,别再“财迷”了。因为,到了六十岁这个阶段,人的身体,多多少少,都会出一些毛病,你得舍得,花钱买健康,让自己平平安安,比什么都强。而且,此时的子女,也正处于奋斗阶段,你及时给他一些金钱上的帮助,他会非常感激你!
第二样“宝贝”:时间。
有人说,年过六十了,人也退休了,时间大把呀!
这种理解,不一定全面。年过六十的人,时间越来越少,此时,更要舍得把自己的时间送出去,比如,送给广场舞,送给公园,送给健身场所……你的时间,要舍得花在这些地方,才能让你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一颗活力四射的心!
第三样“宝贝”:经验。
人到六十,活了大半生,有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在身上。
此时,就别吝啬了,要大大方方,舍得把自己这份人生的经验,传递出去。有的人,总是很小气,甚至连年轻人,都不愿意指点,这是十分狭隘的。
到了六十岁这个年纪,一定要舍得,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输送给别人,你送出去的越多,回报越大。那些得到了你帮助的人,肯定会感谢你的无私付出!
第四样“宝贝”:爱心。
人到六十岁,有一样东西同样是个大宝贝,那就是你自己的爱心!
不论是对父母,对家人,对朋友,还是对陌生人,你要舍得,把这份爱心送出去。你送的越多,得到的福报越大!后半生,将福运绵长,福泽深厚,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朋友,对此,您是如何看的呢?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7-4 16:21
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总盯着别人
2019
07/04
06:30
儒风大家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文稿 | 儒风君原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一个人犯了错,不推诿,反省自己,努力改正,这是一个人内心的修养。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不断修正自己,提高自己,不断进步,超越自我。
1
自省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
中国有句老话: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我们常常会把责任归咎于他人,自己犯错却总是为自己开脱。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常常因此而起。
所以懂得自省,是一种难得的修养。
清代晚期的曾国藩擅长自省。
在每天的日记中,他都要将自己一天的言行进行一番彻彻底底的反思、清扫。
有一次,曾国藩与朋友小珊因小事产生嫌隙,经自省,认识到自己是犯了“尽人之欢,竭人之忠”的过错,“宜速改过,走小珊处,当面自认不是”。
曾国藩的一生,就是自省的一生,最终,他的人生修养和事业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成为一代中兴名臣。
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反省自己,不苛责他人,是修养自己的法门,也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懂得自省的人,待人宽厚,善待他人。
不推诿责任,时刻反省自己,是一个人不可多得的教养。
2
自省才能自明
有位女士刚搬到一个新的城市,她经常向朋友抱怨,说空气太差,能见度很低,窗外什么也看不见。
直到有一次,朋友来他家。找来一抹布把她家的玻璃窗擦干净,她眼睛一亮,原来是自家的玻璃窗脏啊。
一个人只有躬身自省,才能不被蒙蔽,看到真实的世界,真实的自己。
齐白石88岁的时候,诗人艾青带着一副齐白石早年的画上门,请他鉴定真伪。
齐白石一看,确实是自己几十年前的作品。
他当即提出,要拿自己刚完成的两幅画交换。
艾青赶紧把画收起来,抱在怀里说:“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换。”
艾青一走,齐白石对家人说:我几十年前的画,比现在好太多了。
我出名之后,走到哪里都是赞誉,从没人说过我半点不是。
今天看了我年轻时候的作品,发现自己实在退步太多了。
从那天之后,齐白石开始从最基础的描红做起,苦练绘画,毫不懈怠。
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孜孜不倦,谦虚好学的态度,即使是在晚年,齐白石的作品依旧继续得到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
自省让我们更加清晰认识自己,更准确的改正自己。
如果不懂自省,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更不能自救,只能一直沉沦,终至无可救药。
3
自省,才能不断进步
夏朝的时候,伯启受禹之命,率军平诸侯有扈氏的反叛,不幸大败而回。
事后,他没怨天尤人,也没诿过于人,而是进行深刻的反省:
国家兵多地广,又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等优势,可是却强不敌弱,一定是个人德行和才能不够所致。
因此,他励精图治,兴利除弊,礼贤下士,体恤百姓,终使国渐富,兵日强,政通人和,众志成城。
有扈氏闻知,顿时打消进犯之念,自缚其身,俯首请降。
老子说:“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真正有修养的人,从不会苛责他人。
他们不怨天,不尤人,躬身自省,不断改正自己,。
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不会犯错误,而是因为他懂得时刻反省自己。
善于自省,才能少摔很多跟头,少走很多弯路。
自省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
愿你我都有这样的自觉,每日三省吾身,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难,但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容易。
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7-4 16:28
人生没有绝境,此路不通彼路通
2019
07/04
06:30
儒风大家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作者 | 彩云追月
人生之路无绝路,因为“车到山前必有路”。
一天,一位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是啊,天无绝人之路,人生路上遭遇进退两难的境况时,别怕!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就会明白:路的旁边还是路!
生活中,面对困境,我们常常会有走投无路的感觉。请不要气馁,坚持下去,要相信人生从来没有绝路,困境在眼前,出路在一边,希望在远处。
当你进退两难,感觉无路可走时,你可以走这条路旁边的路,旁边这条路只需要稍稍转弯,你就会绝处逢生。
明白了“路的旁边还是路”的道理,看准了“路的旁边还是路”的目标,接下来就是走好每一步——那就是两个美妙而沉重的字“奋斗”!奋斗会美丽你的人生。
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应正确对待自己人生旅途上的对与错、成与败的转换。我们只管一直朝前看,拼搏不息,奋斗不止。崇高的理想,只会在拼搏奋斗中实现;美好的愿望,只会在拼搏奋斗中圆满;甜蜜的硕果,只能在拼搏奋斗中甘甜。
人生没有笔直路,坎坎都在意料间。因为时间不能停留,所以没有功夫伤春悲秋;因为人生不能重选,所以选择道路必须慎重,要思虑再三。人生的路很长,途中有一个又一个的岔道口,只有慎重选择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要调整好心态。天天好心情,身心都健康;天天坏情绪,心忧身亦伤。要想快乐并不难,和知己聊聊天,和朋友爬爬山,抬头看看白云蓝天,俯首听听流水潺潺,听听音乐,看看书卷,让时间和快乐将一切的烦恼和忧愁冲散!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雨过天晴彩虹现。你走过了崎岖路,拔出了沼泽潭,跨过了艰难坎,迎来的就是顺畅大道平又宽!
日子顺畅时,你走的是阳光大道;日子苦涩时,你走的是狭窄小路;日子艰难时,你走的是泥泞沼泽;痛苦绝望时,你走的是峭壁悬崖。行至悬崖,看似走投无路,其实不然,因为身临悬崖必须及时勒马,悬崖勒马才会绝处逢生,有惊无险!
人生之路,若想一直都是宽阔笔直那是幻想,不顺和艰辛时而呈现。当遇到小河小沟时,你就大步跨过去;当遇到坎坷不平时,你就勇敢闯过去;当遇到山石挡道时,你就开山劈路;当遇到水流湍急时,你就毅然架桥!
你向前走若无路,就向后走;向后走若无路,就向左走;向左走再没有路,就向右走……总会有一条路让你通过,总会有一条路让你走向目标,走向成功!
无论人生之路笔直宽阔,还是曲折艰难,无论鲜花铺地,还是泥泞不堪,我们都要坚信:有些路走不通,别怕,路的旁边还是路,此路不通彼路通,希望就在前面!
作者:彩云追月。教师,酷爱文字,热爱文艺。文章、诗歌散见于散文吧、省市、国家级刊物。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7-4 16:36
老子:知人不必点透,责人不必说尽
2019
07/04
06:20
张其成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2
老子说:“知人者智。”
知道看人背后的是智者,习惯从背后看人的是小人。看清楚一个人,心中有数就好了,也不必非点透不可。
“看清”和“看透”是一种能力,“不看破”是一种智慧。
“看清”和“看透”能够让我们活得更理性、更透彻,不看破才能让我们活得更快乐、更平和!
一个人将这个世界的尔虞我诈、艰难险阻都看清楚、看透彻了,仍能对生活和未来充满热情与期待,充满积极的进取之心,可以说是修炼到了不看破的境界了。
我们不妨睁一只眼看世界,闭一只眼做智者。
智慧与聪明仅一步之遥,看清世态而不看破,才是智者所为。
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出言有尺,戏谑有度。
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得理不必争尽,留些宽容;凡事不必做尽,留些馀德。
口,不能随心,得有尺度;欲,不能随性,得有节制。尘世的喧嚣,皆因人心;世间的浮躁,皆因人言。
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尺;心是一杆秤,称人先称己。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做事要留有余地,说话要留些口德。
恶语出口不足以丧身,却足以丧德,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
王阳明说:“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学问必须落实到自身实修上,如果只是责备别人,就会只看见别人的不对,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如果自身践履,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哪有工夫去责备别人?
看人如看己,责人先问心。他人是己心的一面镜子,世人是自己的一个比照。
长于自检,短于责人。
凡事要留有余地,话不说绝,事不做绝。笑话别人之前,先检查自己,人人都有可笑之处。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有境界,能看远;有肚量,能看宽;有涵养,能自持;有锋芒,能内敛。
多一些扪心自问,少一些争执指责。多一些观心自省,少一些挑剔苛责。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他人有过不究,于人有恩莫念。爱人先爱己,责人先问心。
来源:道德经解读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7-4 16:40
8个人生故事,有阅历的人才看得懂!
2019
07/04
06:20
张其成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本文来源:诗词天地(ID:shicitiandi)
壹
借伞
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没有雨伞,有人建议说:子夏有,跟子夏借。
孔子一听就说:不可以,子夏这个人比较吝啬,我借的话,他不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给我,他肯定要心疼。
——和人交往,要知道别人的短处和长处,不要用别人的短处来相处和考验,否则就会友谊不长久。
贰
取经
一头马、一头驴听说唐僧要去西天取经,驴觉得此行困难重重,便放弃了;而马却立刻追随而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
驴问:兄弟,是不是很辛苦啊?马说:其实在我去西天这段时间,您走的路一点不比我少,而且还被蒙住眼睛,被人抽打。其实,我是怕混日子更累。
——真正的累,来自于内心的无知与迷茫。
叁
停车
瑞典沃尔沃总部有两千多个停车位,早到的人总是把车停在远离办公楼的地方,天天如此。
有人问:“你们的泊位是固定的吗?”他们答:“我们到的比较早,有时间多走点路。晚到的同事或许会迟到,需要把车停在离办公楼近的地方。”
——多为别人着想时,路才会走得更远。
肆
合作
一日,夜深人静,锁叫醒了钥匙并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为主人看守家门,而主人喜欢的却是你,总把你带在身边,真羡慕你啊!”
而钥匙也不满地说:“你每天待在家里,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我每天跟着主人,日晒雨淋的,多辛苦啊!我更羡慕的是你!”
一次,钥匙也想过一过安逸的生活,于是把自己藏了起来。
主人出门后回家,不见了钥匙,气急之下把锁给砸了,并顺手扔进了垃圾堆里。进屋后,主人找到了钥匙,气愤地说:“锁也砸了,现在留着你还有什么用呢?”
说完,把钥匙也扔进了垃圾堆里。
在垃圾堆里相遇的锁和钥匙,不由感叹起来:“今天我们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都是因为过去,我们没有看到对方的价值与付出,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彼此斤斤计较,相互妒忌和猜疑啊!”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互相扯皮、争斗,只能是两败俱伤,唯有互相配合、相互欣赏、相互团结、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珍惜,方能合作共赢。
伍
我们只不方便三小时
那天跟老公幸运地订到了票回婆家,上车后却发现有位女士坐在我们的位子上,老公示意我先坐在她旁边的位子,却没有请这位女士让位。
我仔细一看,发现她右脚有一点不方便,才了解老公为何不请她让出位子。
他就这样从嘉义一直站到台北,从头到尾都没向这位女士表示这个位子是他的,下了车之后,心疼老公的我跟他说:让位是善行,但从嘉义到台北这么久,大可中途请她把位子还给你,换你坐一下。
老公却说:人家不方便一辈子,我们就不方便这三小时而已。
听到老公这么说,我相当感动,有这么一位善良又为善不欲人知的好老公,让我觉得世界都变得温柔许多。
心念一转,世界可能从此不同,人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转向的能力,就看我们怎么想,怎么转。
——我们不会在三分钟内成功,但也许只要花一分钟,生命从此不同。
陆
年迈夫妻住旅馆
一个初春的夜晚,大家已经熟睡,一对年迈的夫妻走进一家旅馆,可是旅馆已经客满。
前台侍者不忍心深夜让这对老人再去找旅馆,就将他们引到一个房间:“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至少你们不用再奔波了。”
老人看到整洁干净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来。
第二天,当他们要结账时,侍者却说:“不用了,因为你们住的是我的房间。祝你们旅途愉快!”
原来,他自己在前台过了一个通宵。
老人十分感动说:“孩子,你是我见到过最好的旅店经营人。你会得到报答的。”
侍者笑了笑,送老人出门,转身就忘了这件事。
有一天,他接到一封信,里面有一张去纽约的单程机票,他按信中所示来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楼。
原来,那个深夜他接待的是一个亿万富翁和他的妻子。
富翁为这个侍者买下了一座大酒店,并深信他会经营管理好这个大酒店。
这就是著名的希尔顿饭店和他首任经理的传奇故事。
因果其实就在自己手中!高手在还没有明确人生的宏伟目标时,都是用心做好了当下的事情!
——人人都是服务员,伟大都是不断先从服务别人开始的,一个人服务别人的能力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
柒
小孩的心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
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
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
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
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
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捌
前世今生
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
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
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
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僧人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
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
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
书生大悟,病愈。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路上,可能有朗朗的笑声;路上,可能有委屈的泪水;路上,有成功的自信;路上,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
你若想被爱,就要先去爱人;
你期望被人关心,就要先去关心别人;
你要想别人对你好,就要先对别人好。
如果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你就必须先对朋友真心,然后你会发现朋友也开始对你真心;
如果你希望快乐,那就去带给别人快乐,不久你就会发现自己愈来愈快乐。
我们所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为他人多做点好事。
爱他人、爱一切生命,接受爱、传扬爱、让社会充满爱心!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7-4 18:13
欧阳修:千古家训“诲学说”
2019
07/04
06:00
中华诗文学习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欧阳修博学多才,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而且还是史学家。在文章方面精益求精,追求物我两忘境界,读书勤学,常耕不辍;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提炼精华,给其次子欧阳奕,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诲学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念,思考。迁,变化,因物则迁,由于受外界影响而变化。常德,指固有特点,本性。知道,懂得道理。
译文为: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由于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这里论述了玉与人的辫证关系。深山之玉,如果不经过磨砺锻打,是不会显现其耀眼光芒而为世人所喜爱的。人如果凡事不静下心来沉住气,不经过磨砺与雕琢,是不能成为高尚品德的君子或大家的。在物欲泛滥的今天,如果不勤学就会使自己流于泛泛,且精神疲惫,缺乏快乐。因为这些名言精句就是我们精神的缓释剂,它能使我们每天蒙蔽的灰尘拂去,还原事物本来面目,使人能够迅速静下来。况当时社会风气有些不正,欧阳修劝诫其子勿入歧途而走正道,终至欧阳奕为官做人都有大成。
欧阳修还是识玉辨玉的伯乐。苏轼、曾巩、王安石等都曾得于他的推荐。而培玉,使玉终熠熠闪辉,一生受用不尽,如何使玉真正具有玉的价值,他又在此严于教导,不使人沉溺,吸取书中精华,为己所用。在一次吃罢早饭后的散步中,有一条狗闯将出来咬了周围一个正在行走之人,他借此让学生学着写史,用自己的语言。学生们说了很多情形、方法,他最后说,某年某月某日,狗咬了人,就这么简单。修史,语言简练。他还开创了诗文革新运动,把古文(散文)发扬光大,对一些旧的东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苏轼、曾巩、王安石都有其高岸的人格,文学的芬芳,与其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教诲都有莫大关系。如玉一般的胸怀,凡事沉住气,经得起考验,柔情脉脉,无边心事向谁边!
玉这种东西,有其固有属性,而人心情易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且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养成一个勒学的好习惯,就要舍君子而小人,易于受物则迁。且如果没有一定的学识相伴,终究会在用时有所缺憾,有所迷茫。
这篇文章可能是一大篇文章的总结,也可能是很多篇家训中最出色的一篇,象一颗闪闪发光夜明珠,指引我们航程。(作者:冰桔.冰魄)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7-4 18:17
宇宙和生命的真正起源是什么?
2019
07/04
07:00
慧灯之光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4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有一条标语:“认识你自己。”
相信在许多人的思维中,都曾经追问过自己:生命是如何起源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虽然我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为各种琐事而忙碌,但对关于生命本质等终极问题的探索,却是藏匿在内心深处的火花,一旦终极答案出现,它就会被点燃并发热发光,照亮我们的灵魂。
古往今来,人类对物种起源和宇宙产生的真相不断求索。然而,早在二千五百年前,遍知的佛陀就已经对宇宙、万物的起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佛教对于生命的开始、物种的起源究竟是如何解释的呢?换言之,众生、轮回或者所有的生命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基督教以及现代科学等宗教与学科,都表明过自己或清晰、或模糊的观点。基督教等宗教认为,世界是由上帝等造物主创造的;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则认为,最初在海洋中形成了有机物,然后逐渐演变成动物、人类等;现代科学家则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等观点。
而对于人类是否有灵魂,也有不同的观点。如笛卡儿创立了二元论,认为人是肉体与灵魂的结合体;后来诞生的神经科学则认为,意识应当是从大脑中产生的,这种思想一度成为主流。但时至今日,很多人又对这种说法产生了怀疑,因为出现了很多其根本不能解释的脑外记忆等生命现象。
关于世界与人生的种种解释就这样不断地推陈出新,却始终没有一种学说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很多人也想了解佛教究竟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另外,如果能将这个问题了解得比较透彻,就能成为修行的动力。因此,有必要谈一谈佛教关于宇宙或者轮回起源的观点。
对于这个问题,佛教显宗中并没有确切的答案,显宗认为轮回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而密宗对于这个问题却有着非常具体而确切的解答,但此处只向大家介绍一些不显不密、亦显亦密的中立观点,以便使大家能对此有一些浅显的了解。
佛教认为,轮回的起源用一句话就可以准确地加以概括,那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为什么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轮回中经历过无数次生死,正因为轮回的漫长遥远,所以说是“远在天边”;又因为每个众生在每一次生死、每一天的深度睡眠、每一个念头的产生与消失之际,都经历了轮回的开始与结束,所以,又可以说轮回的开始是“近在眼前”。
最远的轮回
首先讲最远的轮回。在外在世界与六道众生尚未产生之前,既不是轮回,也不是涅槃;既没有佛,也没有众生。
这种状态,与地球没有诞生之前,天体物理学家称之为“真空”的状态,以及佛教《俱舍论》等论典中所讲的成住坏空中“空”的阶段虽然不是完全一致,但也有些相似。在这些状态中,都不存在任何物质。
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在真空当中蓄积着能量,在能量挤压之后,就产生了原子核等微小粒子,众多微小粒子的聚合,就形成了肉眼所见的物体,继而产生了星球以及星球上的万事万物。
佛教认为,在这个没有佛、没有众生、没有轮回、没有解脱、没有山河大地、没有任何星球、没有时间概念、没有东南西北上下等方位的,非常宁静的空间中,只存在着如来藏的光明。
如来藏的光明是佛的境界,已经超越了凡夫感官思维的范围,无论说如来藏的光明是有还是没有,都同样不能如实地表述如来藏的本体。但以我们的语言来描绘如来藏,就只能说它是光明,因为它一尘不染、清明纯净,不存在任何污垢、烦恼与执著。因此,我们可以说,生命的起源是如来藏,物种的起源也是如来藏。
与其他学说所讲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大相径庭的是,佛教认为众生的第一个念头,产生于如来藏光明的境界。
为什么从光明清净的境界中,会产生具有执著的不清净念头呢?因为,虽然本基如来藏是清净无垢的,但由于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产生过轮回,也没有经历过修行,所以具有某种非物质的、产生执著的可能性或者能力。这种可能性,佛教称之为习气或者种子。因为这种习气的存在,所以在如来藏中随时都可能产生第一个念头。
这就像水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是静止不动的,但在微风的吹拂下,就会泛起层层涟漪,吉他、琵琶的琴弦,在经过轻微的拨动之后,就会发出声响一样。
在第一个念头产生之后,就会产生各种幻觉,一旦这些幻觉产生,众生就立即将这些幻觉分成了“他” “我” “内” “外” “我在里面,幻象在外面”的执著。此时还没有形成外面的物质,只是一种内在的感觉。随着执著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就逐渐形成了外面的山川草木等幻象。这就是最远的轮回起源。
这种说法有没有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呢?有。这个证据,就是“近在眼前”的轮回开始。
更近的轮回
更近的轮回就是死亡的时候。除了因车祸、暴病等而突然死亡的情况之外,每个人的死亡都会经历一系列的程序,因为人体具有独特的气脉明点,依靠与其相应的意识,就可以感受到其他五道众生所不能感受到的特有程序。在这些程序结束之后,所有的人都会昏厥,也就是到了死亡的最边缘。
昏厥的时间因人而异,有的是几分钟,有的是几小时,有的是一两天,在从昏厥中苏醒过来之后,就会进入轮回尚未开始之时的、既非轮回也非涅槃的境界。以前所有的意识,以及在意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有概念、观点、感受都已经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如来藏。这与轮回尚未产生之前的境界完全是一回事。
虽然每个人都会进入这个光明境界,但没有修习过密宗的人对此就不会有什么感觉。对于他们而言,这种境界只是在一分钟、一秒钟,甚至一秒钟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一瞬间就飞逝而过。
但修行人在进入这个状态之后,就可以利用这个状态进行修行。西藏很多上师,特别是修习大圆满的上师,常常在死亡之后的七天或者三七二十一天之内,即使在严寒的冬天,身体也不会冻僵,因为他们还处于这种状态之中。按照经书的说法,这种状态还不能称之为死亡,因为它与生前打坐时的状态是完全相同的。在这种状态中,有些人的肉体就缩小了,这些情况在藏地比比皆是,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为什么他们的肉体在死亡之前不缩小,而在死亡之后却会缩小呢?因为在这个空间当中,生前的所有杂念已经消失殆尽,没有眼耳鼻舌身的五根识,也没有意识,甚至连阿赖耶识都不存在;没有执著,没有烦恼,只剩下纯净无垢的境界。所以,死后修行的能力,可以远远超过生前打坐的能力。
此时的境界与佛的境界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佛的境界、轮回尚未诞生之前的境界,以及死亡之后从昏厥中苏醒过来的境界三者是完全一体的。
这些说法有没有证据呢?有。所谓证据,就是有些修行人在把握住这个机会之后,就可以处于这个状态中永远不出来。当然,对于没有任何证悟、没有这方面概念的人而言,这就谈不上是什么证据。因为这些证据只是修行中的感受、直觉,不是来源于外界,而是存在于内心。
怎样就可以在内心找到证据呢?这就要看西藏的修行人是如何修行的。很多西藏的修行人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修行当中,他们深知:虽然在其他时候也存在解脱的空间,但只有在死亡之时,这种空间才是最明显的。在这种境界来临之际,如果能好好把握,就有可能于这种境界中获得成就。因此,他们一直在迫切地等待着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死亡对于这些修行人而言,非但不是不愿接受的可怕灾难,反倒是个稀有难得的突破口。
虽然凡夫也能在片刻当中处于这种境界,但因为没有修行,就不能阻止烦恼的产生,而只能让这种境界停顿一会儿,其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轮回,并产生新的中阴身(死亡之后到投生之前的阶段)。产生中阴身之后,就会去投胎,并再次经历生老病死,最后又回到光明当中,就这样循环往复,无穷无尽。
再近的轮回
再近的轮回就是每个昼夜的二十四小时所经历的始末。在白天的一切活动都结束之后,就会进入深度睡眠,在深度睡眠当中,又有可能经历类似于前面所讲的空间:粗大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已经消失,但细微的阿赖耶识却没有中断。之后,这个空间会随着梦境的出现而结束。当然,如果整夜都处于梦境当中,那么这种位于深度睡眠之中的状态就不会出现。
这也是一种轮回的开始,我们几乎每个晚上都会经历,所以说它是“近在眼前”。有的修行人可以昼夜连续不断地处于光明境界当中,对于这些人而言,打不打坐、睡不睡觉已经无所谓了。这种修法就称为“睡眠光明”。
最近的轮回
离我们最近的轮回开始,就是一个念头的产生。每个人在每一刹那都会产生千奇百怪的念头,这些念头从产生到消失的过程也许是一秒、两秒,乃至百分之几秒、千分之几秒,虽然时间极其短暂,但其间也经历了一次轮回的始末。
比如说,我们心中产生了一个比较强烈的嗔恨心,无论这个嗔恨心持续多长时间,当它最终在没有任何去处的情况下结束时,假如又产生了一个忌妒心,则在嗔恨心的结束与忌妒心的产生之间,也存在着一个光明空间。修行人白天所修的光明,就是这种每个念头之间的,最原始、最古老的光明。
但这个空间对我们来说却没有任何用处,因为我们没有这方面的锻炼,缺乏修行的经验,所以抓不住这个机会,在尚未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这个空间已经转瞬即逝,我们又会被新的念头所控制,就像忌妒心的产生,这也就是一个最短暂的轮回开始。
最远的轮回开始,在轮回诞生之际;其次的轮回开始,在众生每次死亡之后;再其次的轮回开始,在众生每天的深度睡眠之后;最近的轮回开始,则在刹那刹那的念头之初。这些轮回的开始,既不可能用任何仪器来测量,也不可能用世间逻辑来推理,只有通过修行人自己的内证才能找到。
佛所讲的理论就是不但有直接的感受,也有逻辑的推理。当然,这种逻辑不是普通的逻辑,而是佛教所特有的、极其深奥的逻辑。如果想了解更详细的解释,就只有在密宗的经续当中去寻找,在这些经续中,将轮回的起源剖析得非常透彻。
以上就是佛教的轮回起源说,既可以当成一个常识来了解,也可以作为一个修法来运用。但愿大家能各得其所,并学以致用。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三)》:《佛教的物种起源说》